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名人故事 > 正文

春捂 [“春捂”必须知道的几个数字]

时间:2019-01-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春捂秋冻”是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可究竟如何掌握“春捂”的要领呢?以下几组数字或许能帮助你。   “8℃”是信号:昼夜温差超过8℃是捂的信号,因为日夜温差大是冷暖气流搏击剧烈的征象。当听到天气预报中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差≥8℃时,就要注意防寒保暖(捂)了,千万不可因天气乍暖就过早地脱下棉衣厚衫,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更应注意。
  “15℃”是指标:在我国北方,家庭冬季有供暖,使室温保持在15℃以上因为低于这一温度,人就难以长时间耐受。特别是孩子和老年体弱者,更要把15℃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7~14天”是适应期:即使气温达到15℃,一般人还要再捂7天,体弱者需再捂14天,这是人体适应性落后于环境变化所决定的。人体顺应自然需要一段内部调整时间,一般人约为7天,老弱多病者及婴幼儿约为14天。
  “24~48小时”是提前量:冷空气到来之前的24~48小时就要开始“捂”。春季是冷暖气流搏杀最激烈的季节,在这种乍暖还寒的天气里,空气中负氧离子大大减少,会使敏感的老弱病残群体内的生物电和生化过程发生变化,造成内分泌紊乱,让人感到紧张、压抑、疲劳,甚至旧病复发。
  “3个部位”是捂的重点:最需要捂的是头、肺、足。头部血液供应极丰富,散热也快,过早摘掉帽子最易感冒,而感冒会降低身体免疫力,是百病之源。此外,寒冷还会诱发脑中风,所以头部保暖十分重要。
  肺与呼吸道是直接接触冷空气的部位,肺泡在永不停歇地进行气体交换,其丧失的热量可想而知。所以每次寒流来袭,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总是首当其冲。
  双脚处于人体最低位置,循环血量较少,着凉、冻伤会先发生在脚部。足的神经末梢分布丰富,是人体12经络必经之处,对温度感觉敏感,老年人尤其不可过早脱掉厚袜子。
  (曹绍明摘自《羊城晚报 》)
  

标签:几个 数字 春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