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名人名言 > 正文

族之臣_卜辞排谱与相关小臣某的族氏与身份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提 要:从卜辞显示出来一些特征看,《合集》27880―《合集》28008之间有关“小臣某”的诸多卜辞可以排谱。排谱之后的卜辞反映的是商王调动马小臣与诸多小臣某抵御大方入侵的历史。卜辞中的“小臣某”都来自“某”国或“某”地;他们是“某”国或“某”地的军事首领。侧重于军事是殷墟卜辞中小臣某的重要特点。
  关键词:小臣某;卜辞排谱;族氏;大方
  殷墟甲骨文中有很多关于“小臣某”的卜辞,绝大多数集中于《合集》27880―《合集》28008之间。笔者在阅读这些卜辞的时候,发现:(一),这些卜辞的句式有相似的地方。如《合集》27885正的“其呼小臣剌(列)比”和《合集》27888“惟小臣墙令呼比王”;《合集》27882“戍我师”和《合集》27881的“戍马”。(二),不同条卜辞所记录的人物相同。如《合集》27884和27889都有小臣口;《合集》27886和27888均有小臣墙。(三),事件相似。如小臣墙、小臣剌(列)“比”王;《合集》27887的“侑”和《合集》27879的“(肜)”,均与祭祀有关。(四),这些卜辞分别属于黄天树先生所划分的出二、何一、何二、无名类卜辞,而这些组类卜辞在年代上有交叉重合的部分。1(五),主体事件的时间有记录,而且比较集中;有些卜辞虽然干支不全,但也可通过相同的人物、事件与干支明确的卜辞相联系。
  准此,笔者认为:这些卜辞所记录的是一类相互关联的事情;它们可以排谱。
  一、对《合集》27880―28008相关
  “小臣某”卜辞的排谱
  首先要作说明的是三个问题。
  其一,《合集》27885正[以下所引(1)卜辞]上有“庚午”(一个甲子里的第7天)、“辛酉”(第58天)、“甲寅”(第51天)三个干支。若他们位于一个甲子里,那么时间相隔最短有44天。似乎与一片甲骨上不同条卜辞时间比较相近的一般现象不符合。因而,这三条卜辞应位于不同的甲子里,其中“甲寅”、“辛酉”位于前一个甲子,“庚午”位于后一个甲子。《合集》27884[(13)卜辞]上有“丁巳”(第54天)、“庚申”(第57天)、“辛酉”(第58天)三个干支,它们当位于一个甲子里。《合集》28008[(10)卜辞]有“癸巳”(第30天)和“丁酉”(第34天)两干支,当位于同一甲子。
  其二,《合集》27878和《合集》27879可以拼合。《合集》27878下部的“”字残缺了其下部的一些部分,《合集》27879上部仅剩“口”部的字当也是“”字,其上部残缺的部分正是《合集》27878中剩余的部分;“王”字上部多出的小尖角部分正好可以放进《合集》27878下部“”字右侧残缺的豁口处。拼合之后,两条辞例相对照,就可以知道《合集释文》所作的释文是错误的,《摹释总集》的释文倒有很多部分是正确的。我们参照两书的看法,做了新的释文,见(12)辞。1
  其三,一些没有干支的卜辞,若与有确定干支的卜辞有相同的人物或事件,笔者就将其放到确定时间的卜辞前后;若没有这些信息,我们就根据卜辞内容所揭示的信息,将其放到相关的卜辞前后。
  依据这些原则,《合集》27880-28008中与“小臣某”相关刻辞可大致排谱如下:
  第一个甲子:
  第51天:
  (1A)甲寅卜,贞:翌。
  (《合集》27885反;何一类)
  第58天:
  (1B)辛酉卜,宁,[贞:]尤。
  (1C)尤。
  (1D) 宁,[贞:]。
  (《合集》27885正;何一类)
  第二个甲子:
  (2)来告:大方出,伐我师。唯马小臣。
  (《合集》27882;何二类)
  第3天:
  (3A)丙寅卜,惟马小臣。
  (3B)唯戍,马呼,允王受又又。
  (3C)王其呼,允受又又。
  (《合集》27881;无名类)
  (4)其小臣。
  (《合集》27880;出二类)
  第7天:
  (1E)庚午卜,王,贞:其乎小臣剌(列)比,
  在。
  (1F)庚午卜,王。
  (1G)剌(列)。
  (《合集》27885正;何一类)
  (5A)小臣。
  (5B)唯。
  (《合集》27887;无名类)
  (6A)其令方。
  (6B)惟小臣墙令乎比王,受?。
  (6C)?令。
  (6D)唯令。
  (6E)?令。
  (6F)。
  (《合集》27888;无名类)
  (7A)在小臣墙有来告。
  (7B)?。
  (《合集》27886;无名类)
  (8A)?比其。
  (8B)惟小臣妥,不乍,自鱼。兹用。
  (《合集》27890;无名类)
  第30天:
  (9)癸巳卜,,贞:其令小臣。
  (《合集》27883;何二类)
  (10A)癸巳卜,其呼戍。
  (10B)弗利。
  (《合集》28008;无名类)
  第34天:
  (10C)丁酉卜,其乎以多方屯小臣。
  (10D)其教戍。
  (10E)亚立其于又利。
  (10F)其于左利。
  (《合集》28008;无名类)
  第36天:
  (11)□亥卜,多辟臣其。
  (《合集》27896;无名类)
  第42天:
  (12A)乙巳卜,惟小臣(永)克有,
  (永)王。
  (12B)惟小臣(永)克有,(永)王。
  (12C)翌日,小臣(肜)。
   (《合集》27878[无名类]+《合集》27879[出二类])
  第54天:
  (13A)丁巳卜,惟小臣剌(列)以?于中室。
  (13B)丁巳卜,惟小臣口以?于中室。
  兹用。
  (《合集》27884;无名类)
  (14A)唯马。
  (14B)惟小臣口。
  (14C)惟小臣。
  (《合集》27889;无名类)
  第57天:
  (13C)庚申卜,其奏宗?又东□小牢。
  (13D)大[牢],兹用。
  (13E)庚申卜,其奏。
  (《合集》27884;无名类)
  第58天:
  (13F)辛酉卜,又??在又立。
  (《合集》27884;无名类)
  第60天:
  (14A)癸亥卜,彭,贞:其又(侑)于日妣己。
  在十又二月。小臣立(?)。
  (14B)贞:其。
  (14C)贞:唯辛。
  (14D)贞:启大甲日。
  (14E)贞:王不遘。
  (14F)贞:又日。
  (《合集》27875;何一类)
  (15)鬯,小臣立(?)。
  (《合集》27876;何一类)
  第三个甲子:
  第2天:
  (16)乙丑卜,,贞:其又(侑)于河
  遘报乙,翌日,小臣()?(?)。
  (《合集》27877;何二类)
  二、对排谱的说明和排谱后卜辞
  所反映的历史
  我们先看干支缺无卜辞的放置顺序。
  首先,《合集》27886、27888都有“小臣墙”,《合集》27887和《合集》27888均有“小臣”、“”二人。这三条卜辞当是前后相连的卜辞。它们虽没有干支,但27888和27890中的“比”的句式与“小臣剌(列)比”(《合集》27885正)同,当位于其后。
  其次,小臣妥(《合集》27890)卜辞中有“比”事,与小臣墙、小臣剌(列)同,当位于其后。《合集》27889没有干支,从人物“小臣口”来看,当位于同样有“小臣口”的《合集》27884之后。
  再次,《合集》27876干支残缺,其“小臣立”的内容与《合集》27875相同,当位于其后。
  复次,《合集》27896干支缺失,内容“多辟臣”与《合集》28008“多方屯小臣”相似,当是前后相连的卜辞。
  第五,《合集》27882没有干支,但其中有“马小臣”的内容,当位于同样有“马小臣”内容的《合集》27881之前。没有干支的《合集》27880似位于《合集》27881之后。
  这种依据相同人物和事件来为干支缺无卜辞排谱的方式,虽不是十分准确,但应当也大致不差。
  我们再说排谱后卜辞所反映的历史。如果以上排谱无大误的话,排谱后卜辞所反映这71天的历史可大致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商王举行占卜,看未来是否有忧患。《合集》27885正在第一个甲子里的内容为:
  (1B)辛酉卜,宁,[贞:]尤。
  (1C) 尤。
  (1D)宁,[贞:]。
  (《合集》27885正)
  宁,贞人名;尤,忧患。卜辞是卜人宁贞问未来会不会有忧患。
  第二步,果然发生了大方入侵的忧患。商王先让商王朝的马小臣,后召集来自方国的小臣进行应对。《合集》27882和《合集》27880云:
  (2)来告:大方出,伐我师。唯马小臣。
  (《合集》27882)
  (4)其小臣。
  (《合集》27880)
  (2)辞中的“大方”是方国名。卜辞中有“大方伐。廿邑”(《合集》6798;宾三类),,集;1 廿邑,意为聚集二十邑的力量对抗大方。可见大方是实力强大的一个敌方。还有:“辛酉卜,七月大方不其来征”(《合集》20476; 组小字类)、“唯大方伐”(《屯南》1209;武乙卜辞)。宾三类卜辞时代主要位于祖庚之世,上限可及武丁晚期,下限或可及祖甲之初。2组小字类卜辞则主要位于武丁之世。3这些卜辞从武丁延续到武乙时期,知大方是商王朝一个持久的敌国。(2)辞中的伐,攻伐;我师,商王的军队;马小臣在商王朝主管马政,而战争往往与战马有关,所以马小臣是商王朝负责军事的官员。“唯马小臣”当是占卜是否要马小臣去应对。(4)辞中的“小臣”明显不是“马小臣”,当是“小臣某”;应是马小臣的力量无法对抗大方的攻伐,所以占卜要不要小臣某来抵抗。
  第三步,持续的抵御。从第二个甲子的第七天到第四十二天之间的卜辞中屡见“小臣某比王”、 “呼戍”、“戍”的句式。比,有协助之意;4戍,戍守。这些句式应是王命令小臣某协助王抵御大方、戍守边境。
  第四步,大方实力雄厚,商王朝需要召集多个方国的小臣来抵抗。排谱卜辞中有如下的内容:
  (10A)癸巳卜,其呼戍。
  (10B)弗利。
  (10C)丁酉卜,其呼以多方屯小臣。
  (10D)其教戍。
  (10E)亚立(?),其于又(右)利。
  (10F)其于左利。
  (《合集》28008)
  (11)□亥卜,多辟臣其。
  (《合集》27896)
  (10B)、(10E)、(10F)中的“利”,顺利。卜辞中有“不利”(《合集》36536)、“王其铸黄奠盟,唯今日乙,未利”(《英藏》2367),用法与之同。(10C)中的“屯”,《后汉书•班固传》:“而礼官儒林屯朋笃论之士”,李贤注:“聚也”。在(10D)中,教,地名。1(10E)亚,官名;?,临。以上卜辞内容为:癸巳卜贞,令戍守(于某地)吗。不会顺利吗。丁酉卜贞,要命令多方聚集小臣吗。在教地戍守吗。亚官来临,在右边(攻打)顺利吗。在左边顺利吗。(10C)多方聚集小臣实际即多方派小臣来协助商王。《国语•鲁语下》:“百辟神祗”,韦昭注:“辟,君也”;《尔雅•释诂上》:“辟,君也”。(11)中的“多辟臣”即“多君臣”,即多方所派来的小臣。“多方屯小臣”、“多辟臣”,则说明一个小臣无法应对大方的攻伐,需要多个方国聚集小臣应对。这与上文说到的“大方伐廿邑”(《合集》6798)是相合的。也证明大方是实力雄厚的一个敌方。
  第五步,对大方的战争在来自永方的小臣永参战后取得胜利。《合集》27878+《合集》27879云:
  (12A)乙巳卜,惟小臣(永)克有,(永)
  王。
  (12B)惟小臣(永)克有,(永)王。
  (12C)翌日,小臣(肜)。
  “”就是“永”。卜辞中有这样的内容:“唯壬日弗每湄日无灾永王”(《合集》28712);“ 田湄日无灾王”(《合集》28713),可证明“”就是“永”。关于“永”,卜辞中有如下的辞例:“戊□卜,贞:令永取牝”(《合集》4909正;宾一类)、“丙申卜,贞:令永”(《合集》4911正;宾一)、“戊辰卜,宾,贞:令永田于盖”(《合集》9476;宾三类)、“唯永令”(《合集》27740;无名类),此处前三条是宾组,后一条是无名组,时间跨度很长,永当非一人,而是多人。多人皆以永为名,其应当来自永国或永族。卜辞中还有:“己丑,其永方,唯今来丁”(《合集》33189)、“己丑,其永方,唯今来丁。[兹用]”(《合集》33190),证明永在商代是个方国。以上卜辞中的小臣永应来自永国。克,能;,战胜。“永王”在甲骨卜辞中很常见。永,当通作“泳”,《说文》“歌也”。2永王,即歌颂王。(12A)、(12B)两条辞例意为:小臣永能取得胜利吗。歌颂王。小臣永能取得胜利,他当统属有很多的人众。卜辞中还有:“?永众受令,”(《合集》26905),?,“用为否定词”。3辞意为:要不要命令永的人众(参战或协助战斗),会不会胜利。小臣永征战,统属的应当是“永众”类的人众。(12C)辞中的“”,不识,似用作动词。小臣,即指小臣永。,和小臣俞犀尊铭(《集成》5990,商代后期)中的“(肜)”相似,当是一字;肜,祭名。小臣永参战之后参加了祭。上引卜辞内容反映小臣永参战后,对大方的战争发生了转机,商王朝取得了胜利。商王在战胜的次日举行祭祀祖先得活动。小臣永参加了肜祭。
  第六步,战胜大方后,商王朝和来自多方的小臣举行祭祀活动,感谢神灵和先祖。从第二个甲子的第五十四天到第三个甲子的第二天,多有祭祀类的词语,如“?于中室”(《合集》27884)、“?”、“侑”,应是商王和参加战争的小臣们在举行祭祀。
  要之,排谱后的《合集》27880―28008反映的历史为:大方入侵;商王召集商王朝的马小臣和方国的小臣某进行抵御;对大方的战争在小臣永参战后终于取得胜利;胜利后,商王和参战的小臣们举行祭祀。4
  三、相关卜辞所见小臣某的族氏与身份
  排谱之后,我们可以比较完整地知道当时所发生的历史。卜辞的前后联系、对照也利于我们全面考察卜辞中小臣某的族氏与身份。
  下面,我们来分别探究《合集》27880―28008所见小臣某的族氏与身份:
  (一)小臣口。卜辞中有这样的卜辞:
  (17)其从犬口擒有狐,允擒。兹用。
  (《合集》28316)
  (18)犬口比屯日。兹用。
  (《合集》27751)
  卜辞中有“田告”,裘锡圭指出田是职官,告“可能是族氏而不是私名”。1上引卜辞中的犬也是职官名。犬口的称名形式与“田告”相同,是“职官名+族氏名”。所以,口是族氏。相关的材料还有:
  (19)乙亥卜,,贞:侯口。
  (《殷虚文字乙编》3462)
  (20)其戈方。
  (《卜辞通纂》251)
  殷代往往在有水的地名加水旁,2所以和口是一地。从上辞可知,殷代口是方国名,口方是侯国。饶宗颐还据“其呼口”(《侯家庄》13•14)、“口取贝六百”(《侯家庄》17),认为口是地名。3商代族氏名、地名往往相同。以此来看,小臣口当来自口地或口族。小臣口于上排谱卜辞中两见,为:
  (13B)丁巳卜,惟小臣口以于中室。兹用。
  (《合集》27884)
  (14A)唯马。
  (14B)唯小臣口。
  (14C)唯小臣。
  (《合集》27889)
  (13B)辞中的“?”,屈万里以为“祈求也”。4室,宗庙。卜辞中有东室,如:“东室”(《合集》13556反);南室,如:“贞:告执于南室,三牢”(《合集》806);西室,如“丁西室”(《合集》30372)。这与《尔雅•释宫》:“室有东西厢曰庙”是一致的。中室,当即宗庙中位于中间的屋室。“唯小臣口以?于中室”当是“唯以小臣口?于中室”的倒装,即以小臣口祈求于宗庙中间的屋室。(14)辞是选贞卜辞,可能是贞问以马、小臣口、小臣中的一位祈求于中室。
  (二)小臣。卜辞中有:
  (21)贞:伐。
  (《合集》7011)
  (22)征方。
  (《合集》27992)
  (23)戍及方。
  (《合集》27995)
  可见是个方国。小臣当来自方。排谱卜辞所引(14)辞中小臣、小臣口、马并列出现,当是选贞卜辞,即通过占卜决定小臣、小臣口、马中的一位去祈求。小臣与小臣口称谓相似,又处于选贞的位置,其应与小臣口地位相当。
  (三)小臣。甲骨卜辞中有“”,和是同一个国或族。这就像卜辞中的“”、“”是同地一样。5有关“”的卜辞见于:
  (24)甲子卜,其。
  (25)唯马呼。
  (《合集》27964)
  从辞例看是指来自国或族的人众。卜辞中有“子”(《合集》3221[典宾类]、《合集》17077正[典宾类])应也是据地或族得名的。卜辞中的小臣应来自地。
  (四)小臣妥。殷墟甲骨文中有“子妥”、“妇妥”,见于:
  (26)辛丑御子妥、多妣。
  (《合集》20038)
  (27)妇妥子曰。
  (《合集》21727)
  子妥、妇妥当据妥国或妥族得名的。卜辞中亦有:
  (28)丁酉卜,争,贞:在,妥来二人
  延丁用。
  (《合集》228)
  可见妥国或妥族要向商王朝致送物品。小臣妥当来自妥国或妥族。见于以上卜辞和其它卜辞的小臣妥的作为有:
  (8B)惟小臣妥,不乍(作)。自鱼。兹用。(《合集》27890;无名类)
  ,郭沫若以为是“致”的异字。1作,《尔雅•释言》:“为也”。鱼,地名,卜辞有“丁丑卜,,贞:自鱼,岁卜有祟,用有”(《合集》15485)、“癸丑卜,贞:自鱼羊惟牛”(《合集》15487),鱼为地名。(8B)内容为:小臣妥致送,会不为吗。从鱼地。小臣妥的致送与“比王”(协助王)以及抗击大方有关。《合集》5578载:“小臣妥”,此卜辞属于典宾类。典宾类卜辞和无名类卜辞在年代上没有重合的部分,2但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延续两个时期,所以两个小臣妥可能也是一人。
  (五)小臣永。上文我们已经提到卜辞中有永方,小臣永当来自永方。
  (六)小臣。(6F)辞中残留的一字和(5A)中的“”是一字。“”字在甲骨文中作“”,从虎从,当是从虎从戈的“”的异构。3卜辞中有:
  (29)贞:呼比侯。
  (《合集》697正)
  有侯,说明在商代的时候是个方国。卜辞犹见:
  (30)壬申卜,在,贞:王步于,无灾。
  (《合集》36828)
  (31)在,[王]步于用。
  (《合集》36955)
  ,地名,和当是一处。类似的情况也见于上文提及的与。小臣当来自国。
  (七)小臣。小臣在排谱刻辞中的记载有:
  (14A)癸亥卜,彭,贞:其又(侑)于日妣己。
  在十又二月。小臣立(?)。
  (《合集》27875)
  (15)鬯,小臣立(?)。
  (《合集》27876)
  又,侑,祭名。妣己,商王的母亲,她是侑祭的对象。鬯,《尚书•洛诰》:“予以?鬯二卣”,陆德明《经典释文》:“香酒”。(15)中,侑祭妣己的时候用了香酒。小臣的为地名。卜辞中有:“丁亥卜,内,贞:子商无。在”(《合集》2940)、“癸酉卜,有。在”(《合集》32778)、“至”(《合集》16487),知为地名。小臣即来自地的小臣。立,在此当读作“?”。4《诗经•采芑》:“方叔?止”,毛传:“?,临也”。以此来看,侑祭之前,小臣并不在商都,他是从别处赶来的,来商都的目的当就是为了参加侑祭商王的母亲妣己的活动。
  (八)小臣剌(列)。“剌”在先秦古文字中往往通假为“列”。5甲骨文中关于“列”的辞例不多,无法看出其性质。然而,春秋金文和东周钱币文字中有“列”字,从中可以探知“列”的情况。春秋早期的宗妇鼎(《集成》2687)铭文云:
  王子剌(列)公之宗妇为宗彝彝,永宝用。以降大福保国。
  此铭文中的列公当就是列国之君。可见,列在春秋时期是一个诸侯国。1992年中国钱币博物馆在山西省运城地区闻喜县和夏县交界处征集到一枚耸肩尖足空首布,该布保存完好,体有绿锈红斑,币身略翘曲,通高13.5,肩宽5,足宽6.2厘米,连范芯重31.86克。6其右肩部有铭文“”。何琳仪认为是“剌人”的合文。7是。“剌人”应即《竹书纪年》所载梁惠王八年“惠成王伐邯郸,取列人”和《水经注•漳水》“漳水……又东过列人县南”的“列人”。列人为地名。据春秋金文中的列地和东周钱币文字中的地名列人,殷商时代应当也有名“列”的地名或国名。甲骨卜辞中小臣列当来自列地或列国。
  (九)小臣。“”字似就是甲骨文中的“”字(《合集》9253、9254)。卜辞中有“伐周、、卢方”(《英藏》2425),与周、卢并列,则是方国之名。“庚子贞:王步自”(《屯南》2100),则进一步说明是地名。小臣当来自方或地。
  (十)小臣墙。来自墙地或墙族。8
  综上所析,《合集》27880―28008所见“小臣某”的人名结构构成相同,都是“小臣+族名或地名或地名”,他们都来自“某”地或“某”国或“某”族。根据甲骨卜辞中族、国、地名往往相重的现象,可以说这些“小臣某”的族氏就是他们所得名的“某”。至此,我们可以简单制作一个小臣某及其族氏表,为:
  从表格看,“小臣某”来自“某”族的关系就更明确了。
  那么,这些“小臣某”的身份又如何?
  以上卜辞中的“小臣某”相互排比出现,有些是处在选贞的位置上,说明“小臣某”的身份相当。所以,我们只要弄清楚其中一、二个“小臣某”的身份,别的小臣某身份也就清楚了。
  1990―1993年发掘的上村岭虢国墓地中出土了3件商代刻铭玉器。1其中小臣妥玉琮铭文云:
  小臣妥见。
  此处的小臣妥和以上排谱卜辞中的小臣妥是一人。见,献。卜辞中有“见以”(《合集》4608)、“庚辰卜,见彘”(《合集》22436),见皆用作献。这件玉琮应当就是小臣妥献给商王的。小臣妥献,小臣妥似乎在商都以外。《古玉图录》初集Ⅲ13.5还有件玉器有铭文“小臣妥”,则说明小臣妥进贡给商王的玉器有多件。甲骨文中有:
  (32)小臣入二。
  (《合集》1823反)
  卜辞中有“雀入三十”(《合集》190反)、“奠入二”(《合集》151反),雀、奠均为国名或族名。与之相比照,知小臣是从商都以外的国或族向商王朝进贡。“小臣妥献”与“小臣入二”的铭文相似,小臣妥和小臣的身份应相当。殷墟妇好墓曾出土一件卢方剐玉戈,长38.6厘米,其铭文云:
  卢方剐入戈五。
  卢方剐即卢方的首领。与此相比较,知小臣妥、
  小臣也是地方的首领。其中,小臣妥应为妥地的首领。从小臣妥参与商王平复大方的战争看,他的职责侧重于军事。
  我们曾经论证甲骨文中的小臣墙就是墙地的军事首领。2与小臣妥、小臣墙相比较,知以上卜辞中的小臣某都是来自“某”地或“某”国的军事首领。
  总之,《合集》27880―《合集》28008之间诸多关于“小臣某”的卜辞可以排谱。排谱后的卜辞反映的是商王朝调动马小臣和诸多方国小臣抵御大方入侵的历史。卜辞中的“小臣某”来自“某”国或“某”地。从排谱后的卜辞可见,很多小臣某都处于选贞的位置上,他们的身份应该相当。因而,我们可以从一、二个确知的小臣某身份来推知其它小臣某的身份。从小臣妥、小臣墙身份看,“小臣某”应当就是“某”国或“某”地的军事首领。其中侧重于军事是小臣某的重要特征。
  [作者王进锋(1983年―),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上海,200241]
  [收稿日期:2012年1月1日]
  
  (责任编辑:谢乃和)
  1 黄天树:《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第13页。杨郁彦:《甲骨文合集分组分类总表》,台北:艺文印书馆,2005年。
  
  1 《合集》27878是无名类卜辞;《合集》27879是出二类卜辞。这两片卜辞的拼合为无名类卜辞和出二类卜辞在时代上有重合的结论增添了一有力证据。
  1 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第1967页。
  2 黄天树:《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第89页。
  3 黄天树:《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第29页。
  4 刘源:《殷墟“比某”卜辞补说》,《古文字研究》(第27辑),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1 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第3264页。
  2 于省吾:《释林》,《甲骨文字释林》,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3 裘锡圭:《说“?”》,《古文字研究》(第1辑),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121―124页。
  4 一般认为出二类卜辞的年代要早于何一、何二、无名类卜辞,然而《合集》27880―28008之间有关小臣某卜辞排谱则说明出二类中的一些卜辞年代可以后拉,与何一、何二、无名类卜辞时代相同。文中卜辞排谱的另一层意义则是为殷墟卜辞断代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
  1 裘锡圭:《甲骨卜辞中所见的“田”“牧”“卫”等职官的研究》,《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348页。
  2 裘锡圭:《说玄衣朱――兼释甲骨文字》,《文物》,1976年第12期。
  3 饶宗颐:《殷代贞卜人物通考》,《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第二册),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第1117页。
  4 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第2453页。
  5 拙文:《说甲骨卜辞中的“伯”》,《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0年第2期。
  1 郭沫若:《殷契粹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年,第166页。
  2 黄天树:《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第13页。
  3 裘锡圭:《说玄衣朱――兼释甲骨文字》,《文物》,1976年第12期。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第1632页。
  4 饶宗颐的说法,转引自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第229―230页。
  5 高亨:《古字通假会典》,济南:齐鲁书社,1989年,第630页。王辉:《古文字通假字典》,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631页。
  6 钱卓、车新亭:《山西出土“剌”字耸肩尖足空首布》,《中国钱币》,1993年第2期。
  7 何琳仪:《剌人布币考》,《古币丛考》,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07―111页。
  8 拙文:《小臣墙刻辞与小臣墙身份》,待刊。
  1 裘姜涛、贾连敏:《虢国墓地出土商代小臣玉器铭文考释及相关问题》,《文物》,1998年第12期。
  2 拙文:《小臣墙刻辞与小臣墙身份》。

标签:卜辞 身份 相关 小臣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