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排比句 > 正文

过秦论排比句和对偶句

时间:2017-03-0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过秦论排比句和对偶句

【通假字】

《过秦论》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 通 横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 通 纵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 通 敝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何 通 呵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倔 通 崛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景 通 影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有 通 又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没 通 殁

【一词多义】

因遗策(沿袭,动词)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因河为池(凭借,,介词)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原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源网:过秦论排比句和对偶句)。(的,结构助词)

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聚之咸阳(到,动词)

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

及至秦始皇(到,介词)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方,方位名词)

追亡逐北(败北的,名词)

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裁,制服,动词)

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动词)

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

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下文“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中“兵”同此)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丢掉,动词)

追亡逐北(逃亡,动词。在此用作名词:逃亡的军队)

吞二周而亡(灭亡,使动用法。)

包举宇内(举起,拿走,动词)

西举巴、蜀(攻取,动词)

因利乘便{利 有利的形势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锋利,形容词)

【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像用席子、包裹、口袋一样

内立法度 外连衡而斗诸侯 在国内 对国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向南、向西、向东、向北等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像云彩那样 像回声那样 像影子那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向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在北方

b)使动用法

外连衡而斗诸侯 使(诸侯)相斗

会盟而谋弱秦 使(秦)衰弱

约从离衡 使(秦国的连横策略)离散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使(百姓力量)

以弱天下之民 使(天下百姓)衰弱

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八州)有序 使(同列)来朝

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匈奴)退却

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诸侯国)灭亡

c)名词作动词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做帝王

履至尊而制六合 本意为鞋子,此处意为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用瓮做 用绳子系

d)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

尊贤而重士 看重

e)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 逃跑的士卒

【古今异义】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古义:黄河 今:河流)

2.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古:继承 今:受)

3.西举巴蜀( 古:攻取 今:向上抬)

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古:吝惜 今: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

5.以致天下之士(古:来,招纳 今:给予)

6.九国之师 (古:军队 今:指隶属于军或集团军的一个编制单位)

7.流血漂橹 (古义:盾牌 今:划船工具)

8.以为桂林、象郡 (古:把……作为。“以”后省略了宾语“之”;今:认为)

9.迁徙之徒也(古:征发 今:迁移,搬家)

10.斩木为兵(古:兵器 今:士兵)

11.赢粮而景从 (古:担负,背负;今:胜,获胜)

12.山东豪俊遂并起 (古: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把握】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助词 (定语后置标志)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助词 相当于“的”

夫晋,何厌之有 助词 (宾语前置标志)

振长策而御宇内 连词 表修饰关系

尊贤而重士 连词 表并列关系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连词 表转折关系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连词 表因果关系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2、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3、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倒装句

1、定语后置:

铸以为金人十二

2、宾语前置: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介词短语后置: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特点/《过秦论》

过秦论排比句和对偶句

考点名称:对联对联定义: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对联又称楹联、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

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词性相对,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对联的特性: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

1、严肃性和游戏性:

一般来说,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人们反对游戏文学、游戏语言的那种不严肃的创作态度。但对于楹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楹联历来被很多人视为笔墨游戏,虽为偏见,但也说明了楹联具游戏性的特点。由于楹联追求对仗,自然是对得越工稳,越巧妙越好。这其中既是文学创作,又包含了思维游戏和语言游戏的成份。如果单纯向对得工、对得巧上发展,就纯粹变成了一种语文斗才和思想斗智。事实上,纯以逗乐谐趣、斗智试才为目的游戏性楹联也不少,它往往借助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特殊情况,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别出心裁的奇思异构撰写而成。游戏性楹联在宋代就很普遍了。苏轼就曾经创作过不少游戏性对联,留下了许多趣闻佳话。从他以后,对对子成为文人之间乃至普通百姓中试才斗智的一种主要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2、通俗性和高雅性

人们常说对联雅俗共赏,这丝毫不假。试想,还有那一种文学形式,象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呢?这种奇妙的合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在于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诚如前所述,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象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对联。但其他文学则未必然。

3、实用性和艺术性

如前所述,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记载;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饭,谈起他一个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恨无下句。王琪应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喜,于是把这个绝妙对句写进了《浣溪沙》一词。杨慎称这个对句“二语工丽,天然奇偶”。这就是对联的艺术魅力。

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先生一副对联来概括: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4、寄生性和包容性

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哪一样中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但反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

对联的种类与样式:

一字联

墨(对)泉

墨’字上部为‘黑’字;而‘泉’字上半部分为‘白’字。各属于颜色的一种,且词义相反。

两个字的下半部分别为‘土’和‘水’又都属于五行之一。

墨(对)柏

同“黑”、"白"相对,且“土”、“木”都为五行。

二字联

春花(对)秋月

汉赋(对)楚辞

书山(对)学海

红玉(对)丹瑶

三字联

水底月(对)镜中花

孙行者(对)祖冲之

水帘洞(对)花果山

飞鸟尽(对)良弓藏

独角兽(对)比目鱼

四字联

青山不老(对)绿水长流

山清水秀(对)人杰地灵

东南西北(对)春夏秋冬

百花齐放(对)百家争鸣

春回大地(对)福满人间

考点名称:连词成句

连词成句: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连成一句话。连词成句,虽然提供的词语主要出自课文内,但还有进一步的要求:

1.选用指定的关联词语或者修辞方法;

2.内容上作出限制,提供了一个话题,如描述某人的性格,描写行为动作,阐述观点等。这意味着要求有所提高,尤其是明确提出要考查关联词语。

应考策略:

一、要充分理解所给的词语,在平时要掌握一些常用的词语的意思,选词时要避生就熟;

二、是写话时要尽量使用修辞手法,使句子生动优美,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

三、积累并正确使用常见关联词,注意关联词的配对;

四、是尽量描写出有“画面感”或富含哲理的句子,言而有物。

一般方法:

1.词的组合能力。

2.词的造句功用,即初步认识词语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的问题。

3.词的变化形式,即初步认识词语的重叠方式、附加意义等。

4.做题技巧。

首先,你要知道这个句子讲的大体是什么意思;

其次应该掌握语法,一般都是主语在前面,有时候会加一些修饰词。

基本句型:

1、谁干什么

①往南②飞③燕子④一群⑤排队

一群燕子排队往南飞。

2、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①做游戏②小朋友③在操场上

小朋友在操场上做游戏。

3、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①小马②池塘边③在④喝水⑤清清的

小马在清清的池塘边喝水。

4、谁为谁干什么

①为②买了③皮球④妈妈⑤一个⑥我

妈妈为我买了一个皮球。

5、谁带谁干什么

①带②秋游③我们④老师⑤去

老师带我们去秋游。

6、谁和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①小兔②草地上③在④和⑤赛跑⑥小马

小兔和小马在草地上赛跑。

7、什么地方有什么

①美丽的②有③池塘④一朵⑤荷花⑥里

池塘里有一朵美丽的荷花。

8、什么地方有什么在干什么

①树林里②啄木鸟③在④为大树⑤有⑥治病⑦一只

树林里有一只啄木鸟在为大树治病。

9、什么时候,谁怎么样地干什么

①秋天②一群③往南飞④小燕子⑤排着队

秋天,一群小燕子排着队往南飞。

较复杂的句型:

1、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干什么

①做游戏②小朋友③在操场上④快乐地

小朋友在操场上快乐地做游戏。

2、什么样的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干什么

①开开心心地②小海星③玩④可爱的⑤在⑥沙滩上

可爱的小海星在沙滩上开开心心地玩。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标签:过秦论的对偶句和排比 100个排比句和对偶句 过秦论排比句和对偶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