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排比句 > 正文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怎样培养学生思维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在传统课堂上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不会质疑,也不愿质疑,对周围大量信息缺乏敏感和思考。提不出问题,创新思维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显得迫切。利用“学习问题解决卡”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学习问题解决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022-01
  
  
  1.问题意识的涵义和作用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对一些难题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能主动地为问题而问、而思、而学、而创,就为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打下了基础。
  2.“学习问题解决卡”的设计依据和策略
  2.1 “学习问题解决卡”设计的依据,“问题”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纽带,纽带的起点是学生学习“问题”的激发,找出自己的疑惑,再试图解决之。传统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标注,在上课时通过教师讲解加以解决。而教师的教学是依据学习目标和任务来设计,并对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授课过程中没有学生"学习问题"的参与,更不是针对学生的问题讲解。同时,学生的学习不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就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2.2 “学习问题解决卡”的设计。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依据前述教育理论,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设计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问题解决卡”,以下简称“学问卡”。设计如下图:
  “学习问题解决卡”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学习问题解决卡”教法探究与实践
   路建平
  (河南省林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河南 林州 456550)
   摘 要:在传统课堂上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不会质疑,也不愿质疑,对周围大量信息缺乏敏感和思考。提不出问题,创新思维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显得迫切。利用“学习问题解决卡”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学习问题解决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022-01
  
  
  1.问题意识的涵义和作用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对一些难题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能主动地为问题而问、而思、而学、而创,就为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打下了基础。
  2.“学习问题解决卡”的设计依据和策略
  2.1 “学习问题解决卡”设计的依据,“问题”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纽带,纽带的起点是学生学习“问题”的激发,找出自己的疑惑,再试图解决之。传统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标注,在上课时通过教师讲解加以解决。而教师的教学是依据学习目标和任务来设计,并对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授课过程中没有学生"学习问题"的参与,更不是针对学生的问题讲解。同时,学生的学习不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就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2.2 “学习问题解决卡”的设计。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依据前述教育理论,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设计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问题解决卡”,以下简称“学问卡”。设计如下图:
  “学习问题解决卡”
  
  姓 名班 级
  预习内容
  问题要点
  
  
  问题解决学生?研讨教师?讲解
  感?悟
  
  
  A面 B面
  2.3 “学问卡” 设计策略。从设计图可看出:“学问卡”的设计可以分为几个步骤:(1)找疑。是学生发现疑惑问题的过程。教师布置预习的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预习、思考发现自己不理解、感到模糊的地方。(2)定疑。是学生把找到的疑问通过思考,将问题内涵用文字表达出来,即填写“学问卡”中问题要点的过程。(3)释疑。是学生个体或小组通过思考、讨论、发表见解,探究问题解决方法,排除疑难,即填写“问题解决”一栏的过程。(4)感悟。是学生经过自身努力,把所学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和知识体系的再次更新。
  3.“学问卡”的教学实施
  3.1 实施前的准备:(1)明确目的:教学中引入“学问卡”,让学生明确是为了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极积参与教学,进行合作学习。(2)组织工作:分组依据: 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程度,兼顾学生的个性特征(如是否活泼好动,是否爱好发言等).每组3-5人,且每组成员轮流担任小组的研讨负责人,负责人职责是根据教学安排,把印制好的“学问卡”发给每个学生,记录小组研讨问题,填写未解决问题。
  3.2 具体实施过程:
  (1)布置课前预习内容,讲清要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把问题、疑惑整理后填入"学问卡"中的“问题要点”一栏。
  (2)课堂研讨:上课后,教师创设情境,把学生研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各自卡中的问题在小组范围内进行交流与探讨。由于学生问题的深浅度和多少有所不同,就促使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共同研讨的时间一般要占到总上课时间的10-30%,要根据讨论的内容及讨论进展情况而定。在学生研讨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全班各小组研讨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也可加入学生的研讨,适时点拨,促使问题的解决或避免研讨跑题。由负责人填写小组未解决问题上交老师。
  (3)汇总解决:教师汇总各小组未决问题,采取两种方法解决。首先,对部分学生已解决的问题,采取学生讲解的方法,通过追问:“你为什么这么答”,“说说你的思路”,“有无更好的途径”等来解决问题。给学生表现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激发潜能。其次,是对一些共性问题, 教师先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开拓视野。如上述问题e,引导学生写出各种反应及概念之间关系,找出奥妙所在。此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把知识体系化、结构化,完善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学生能够总结规律,阐述见解,增强问题意识和提高认识水平。
  (4)布置处理作业。由学生自己完成各自“学问卡”的问题解决部分及感悟一栏,上交老师。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问卡”给以评价,记作平时成绩。
  从实施过程可看出,“学问卡”的引入,使教师由学习的控制者变成了参与者,由学习的设计者变成了合作者.整个教学过程以“学问卡”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诱因,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自行建构知识框架的过程。同时,由于作业大都以问题形式在课堂上得以解决,学生有时间去思考新的问题,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有助于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标签:意识 培养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