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排比句 > 正文

[《怪诞行为学》:今天你犯傻了么]怪诞行为学

时间:2019-02-0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前言摘要:   读完《怪诞行为学》我才知道,其实我是做了一个行为经济学的实验。在不缺白糖的情况下,夏天之前买白糖并不理性。但在物质短缺的格局下,人们总喜欢储备物品 (当时我管家,各种短缺的物品,如白糖、肥皂、洗衣粉等都有为数不少的储备)。讲自由购买,他会觉得供给多,不购买;讲凭本限购,他就会觉得供给有限,即使不需要也要买。何况可以凭本买是一种权利,放弃这种权利是一种损失。把滞消的东西作为限量购买的东西,人们就会有这种非理性的购买行为。《怪诞行为学》也提到了类似的事例。
   经济学总是假设人是理性的,会自觉不自觉地按成本一收益原则来行事。绝大多数情况下也的确如此。但这个世界上还有大量用理性经济学原理无法解释的现象。例如,一个青年人原本希望三年内拿到10万元年薪,结果三年内达到年薪30万,可是为什么当他知道他的同学年薪31万时,自己却对年薪不满意了?一种无人过问的黑珍珠为什么与其他价格高昂的珠宝放在一起时,变得身价数十倍?人们为什么愿意接受对自己毫无用处的赠品,甚至为此花很大力气去抢或者排队?为什么人们不挣钱干活高兴,干活挣钱反而不高兴?为什么性兴奋时会选择一些极危险的行为?为什么我们总是“言而无信”,做不到许多该做,而且自己承诺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会高估自己的一切?为什么面临多种选择时,我们反而会迷失主要目标?相同的阿斯匹林,为什么50美分的管用,1美分的就不管用?等等。
   行为经济学正是要解释这些问题的。行为经济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人的行为,是心理学与经济学的结合。它对人类各种行为的解释比传统的经济学更微妙、更复杂,也更现实。经济学的成本一收益原理解释不了上述各种奇怪的现象,但行为经济学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行为经济学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因此又被称为“实验经济学”,对这门学科作出贡献的马修‘拉宾(Matthew Rabin)获得2001年美国经济学会颁发的克拉克奖,而对这门学科作出开拓性贡献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乔治一梅森大学教授弗农‘史密斯(Vernonl Smith)则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已超过获得克拉克奖的年龄40岁)。诺奖委员会对他们的评价是“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有效地结合,从而解释了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决策” 以及“发展了一整套实验研究方法,尤其是在实验室里研究市场机制的选择性方面”。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大量非理性现象,尤其在不确定的转型时期,这种现象更多。如前一段股市的暴涨和这一段的股市暴跌,深圳房市的暴涨和暴趺,自杀人数的增加等等。因此,行为经济学对转型的中国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更多的现实意义。但是,要让普通人去读卡尼曼和史密斯的原著和论文,还是太难了,甚至连中国学者写的介绍行为经济学的著作(例如,董志勇编著的《行为经济学》),也难以读下去。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轻松地读完《怪诞行为学》。
  
  
  2007年11月5日9点30分,一场必然会记入中国股票史的事件正式拉开大幕,号称“中国最牛股”的中国石油横空出世,以每股48.6元、市盈率超过50的高姿态面向世人,而之后的情况已经不用复述,“集体搏傻经典”已经成为中石油A股IPO的代名词。
  然而在一年后中石油已跌回原形,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跌到40美元每桶以下,中石油业绩大幅缩减的背景下,仍有人相信中石油很快就能回复失地,站回48元,让人不禁要问一问,“这是什么心态在作怪?”
  《怪诞行为学》一书的作者丹?艾瑞里给出了个看似怪诞的解释――人们一旦以某一个价格买了某一产品(在这里就是中石油的股票),我们也就为这一价格所“锚定”,并为这一个价格长期所影响。
  丹?艾瑞里做了一个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看法,他拿出几样不好定价的商品,让他的学生先将自己的社会保险号(类似我们的身份证号)最后两位用价格的形式写好,再为商品进行估价。猜猜结果如何?估价最高的学生恰恰也是后两位号码最大的人群,一个毫不相干的数字,就这样影响了一批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高材生。
  这听起来就像是幼鹅找妈妈的故事――幼鹅会一直紧跟着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生物(虽然未必是母鹅),说到底,在经济生活中的人们,也不过是一群幼鹅。
  《怪诞行为学》的书里,这样的非理性比比皆是――人们会为达到免费送货的最低限额买上两本不想看的书,会因为对事物正面或负面的期待影响最终的事实判断,会因为对虚拟所有权的依恋拍下比真实价格高得多的拍卖品,会因为安慰剂效应买更昂贵的药物或挂专家号――人们的行为远没有自己想象的理性,作者丹?艾瑞里用一个个实验证明,人们的非理性举动中,其实都蕴涵着行为经济学的原理,阅读这本书,也仿佛在阅读一个经济学家的实验报告。
  而这一切似乎与传统经济学背道而驰,“理性人”的抉择为何会出现如此偏差?一个名词摆在读者面前:行为经济学,一门年老却崭新的学科,2002年,心理学家Daniel Kahneman和经济学家Vernon L. Smith分享了诺贝尔经济科学奖,成为行为经济学的复兴标志,其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以修正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设的不足。
  “今天,你犯傻了么?”面对这样的问题,请不要再简单地说“NO!”,不过正如本书的英文原名―― Predictably Irrational(可预期的非理性),非理性的行为并不意味着不可预期,在做出决定前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我们就能或多或少地摆脱非理性的骚扰。
  话说回来,偶尔犯犯傻,也并非什么坏事,毕竟我们都不想让自己成为锱铢必较、只会经济计算的“机器人”。(来源: 北京晚报)

标签:怪诞 犯傻 行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