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评课稿 > 正文

雾凇评课稿

时间:2017-03-0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雾凇评课稿

《雾凇》评课稿一

练老师上课的风格清新自然,很有亲和力,她执教的课文《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河山的歌颂之情。

上课一开始练老师由“九九歌”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出示了雾凇的相关图片。学生一下子被雾凇的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的画面所感染,再适时地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赞赞雾凇,接着抓住“奇”字让学生感悟雾凇的美与多。雾凇形成的过程,感悟作者的情感是本课的重点,体悟文本是怎样具体描绘“水汽”到“雾凇”的变化过程是难点。需要有一个反复阅读、思考、体会的过程。针对这种情况,练老师让孩子带着问题默读、品味课文,再让孩子用“因为……所以……”来说说雾凇形成的原因,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孩子在了解雾凇成因的同时,又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练老师善于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文本,如:抓住 “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最初、逐渐、最后”等词体会雾凇的形成的动态美。引导学生理解了雾凇的形成,感受了语言的美。

练老师还有效地借助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让孩子充分获得感官上的愉悦,并结合文本进行了多次说话练习:如在理解“千姿百态”时,欣赏完雾凇图后,让学生想象雾凇还有什么姿态。用“有的像( ),有的像( ),还有的像( )”进行表述,这样丰富了孩子的表象,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更助孩子内化了语言文字。

总之,练老师“二上”的课比“一上”在抓重点词句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如果朗读训练再扎实一点,注意创设导读的情境,关注课堂生成,注意一些细节,会上得更精彩。

《雾凇》评课稿二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听了两节语文课,各有特色,让我受益匪浅,听完课后我们一年级的几位老师在一起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下面我着重谈谈第一节王晓群老师执教的 雾凇 :

1从整体看,整个教学层次清晰,王老师在教学时紧扣课题,从课题导入,在教学过程中理解雾的意思,最后又回到课题理解凇的意思,使学生准确深刻的知道雾凇这个名字起得恰到好处。

2注重说话片段的训练,从开始复习词语,王老师说了一句“这些词在今后作文中会适用。”虽然是一句简单的话,但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提醒,很重要。然后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渐渐地、慢慢地、一层又一层这些词造句前,通过朗读和理解课文里的句子,使学生能准确轻松地进行造句。在教学最后王老师出示不同的雾凇图,同时配有文字提示,训练学生片段说话,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由于学生没有见过雾凇,对雾凇没有感性的认识,因此王老师在教学中几次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和感受雾凇奇特的动态美。

4通过比较句子帮助学生朗读和理解雾凇的形成,王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来进行理解和指导朗读,将课文中较长的句子分成几个短句子,分别指导学生朗读,不仅减轻学生理解的难度,使学生读起来更能深刻理解句子的意思,而且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如果王老师在指导学生分析句子时,再提醒学生记住雾凇形成的几个条件要同时具备,让学生留下明确清晰的印象,那就更好了。

以上是我们一年级老师的一些想法和建议,谢谢!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

2.

3.

4.

5.

6.

7.

雾凇评课稿

评付老师的《雾凇》

付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语文《雾凇》非常成功,注重了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语言的积累,课堂结构安排合理。

一、主要优点:

1、教师注重了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主要检查了认读生字和会写字。写字让学生板书,便于发现问题,引起所有同学注意。

2、小组合作教学搞的比较好,课上小组长对组员的字进行了评价和指导,小组交流比较扎实。

3、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如,观看雾凇奇观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赞美,从文中找出赞美的词语。

4、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课件,配音让学生朗读,欣赏优美的风景,渲染了气氛。

5、教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较活跃。注重引导学生了解雾凇形成的条件。

二、存在的问题:

教师太严肃,不允许学生表露自己的心情。

三、建议及学习的地方:

1、建议:在观看美景图片时,教师应该让学生自然流露出对雾凇奇观的赞叹,而不是限制,装在自己脑子里。

2、值得学习的方面:付老师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合理,课的容量较大,两课时的内容,一课时完成。 

雾凇评课稿

昨天,去南苑小学聆听了羌建军老师的一节阅读课——《雾凇》第二课时,收获颇丰。

  雾凇是吉林特有的自然奇观,对于我们江南地区的人来说,非但未见,而且很可能会同雪景联想起来。所以对学生的学习来说,理解这一自然现象是第一位的。雾凇是一种冰晶体,是霜花,是由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通过文章的叙述也能看出,它是在严寒季节的夜晚逐渐形成的,所以才会出现“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的美景。这些基础知识要在第一课时的教学环节中传输给孩子,让他们先能有个了解。

  在教学中,羌老师始终紧扣文本,以学生为主体,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有效的学习环节,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长进,兴趣盎然,从而了解吉林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感受这一美丽而又奇异的景象。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上课伊始,让学生说说你最想去旅游的地方,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多媒体课件尽情展示了三九严寒、大地冰封,吉林市雾凇的壮观景象。学生欣赏着美妙的景观,仿佛置身于河畔,在雾(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雾凇评课稿)凇间穿梭。

二、主动学习,互助沟通。

课改下的课堂应该是多维互动的,师生双方都应允对方的主观能动性,并给予激发、肯定和鼓励。探究雾凇形成的原因,通过朗读、画简笔画、做小导游等形式,让师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将被动的学习变成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活动,课堂成为心灵共舞的地方。

三、抓住重点,研读品味。

感悟雾凇形成的原因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羌老师设法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很快,学生找到了这一句总写雾凇形成的句子:“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围绕这句话,师生细细解读理解了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由重点词语,研读品味。如:抓住“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 “最初……逐渐……最后” ……体会雾凇的形成的动态美。在课堂上,阅读成了孩子的一次审美的旅程、发现的旅程。

值得探讨之处:导入部分是否可以更精简一些,以便节省时间,让教学任务完成得更出色。

标签:雾凇图片 雾凇作文 雾凇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