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企划书 > 正文

【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比较研究】 冷链物流加盟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出发,结合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从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冷链技术、冷链标准、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等几个方面与发达国家比较,发现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目前存在的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标准及法律不健全等问题,从而提出适合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产 品冷链物流 中外比较 对策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加快建设“从田间到餐桌”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的要求。而农产品所特有的鲜活、易腐性决定了农产品对物流时效性、安全性有着严格的标准。如何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健康发展,保证生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农产品冷链物流与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相比,具有高投入、高要求的特点。第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管理与运作都需要专门的设备和设施,建设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第二,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冷链的各环节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保障物流环节和物流交易次数较少,保证易变质农产品的时效性强;第三,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较高的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安全性的质量监控或实时跟踪。
  二、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状况比较
  1、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1)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逐渐形成
  目前,我国年产禽蛋近2000万吨,水果6100万吨,蔬菜近3.5万吨肉类;食品厂达到2500多家,年产肉类6000万吨,产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850万吨;乳品业企业有1500多家,年产量800万吨,且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水产品年产量4400万吨,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这些都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产生了较大的需求,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形成。
  (2)农产品冷链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随着农产品物流需求的提升,政府和农产品流通主体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农产品物流专业化运作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目前,我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万辆,冷藏船吨位达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为100万标准箱。
  (3)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开始出现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农产品经营企业为了加强核心竞争力,将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核心业务上去,从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合作企业去运作,来寻求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导致许多非核心业务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其中包括冷链物流业务,这直接促进了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产生。
  2、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状况的比较
  (1)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比较
  首先是冷藏运输方面。目前,我国农产品运输主要采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两种方式。在公路运输方面,我国易腐货物的冷藏运输率为10%-20%,而发达国家均达到80%--90%;中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比例仅为0.3%左右,大部分农产品都用普通货车进行运输,专业化的冷冻、冷藏车数量严重不足。在铁路冷藏运输中,我国缺乏规范的保鲜冷藏车箱,60%以上为加冰冷藏车,这种车辆修理费用高,使用率低,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停止生产、使用,而在我国仍是铁路冷藏运输的主要车型。
  其次是冷库建设方面。我国目前冷库总容量是700多万立方米,有数据显示美国冷库容量是我国4.5倍,日本是2.5倍,可见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且各类冷库结构并不合理,导致很多易腐货物的装车大多在露天而不是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这使得我国易腐货物的物流费用占总成本的70%,而国际上这一指标最高不超过50%。
  (2)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的比较
  目前,国外充分采用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来提供全方位、高效而优质的服务。在冷藏品运输过程中全部使用冷藏车或冷藏箱,多采用自动温度检测设备及自动保温设备,可实时监督温度变化来保证运输物品不会发生质变;欧美日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的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各种货物进行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同时还能将全国的需求信息和遍布各地区的连锁经营网络联结起来,确保物流信息快速可靠的传递。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虽已有部分农产品出口企业引进国际先进的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等管理技术来实现全程低温控制,但总体来说,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使得货物的损耗率居高不下。
  (3)农产品冷链物流法律法规及标准比较
  为了确保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质量与安全,发达国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涉及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标签、品质等级、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等各个方面,来促进冷链物流健康发展。如加拿大制定的《防虫产品法》,明确规定农药注册登记办法以及需要提供的数据和农药用量;美国发布《冷链质量标准》,用以检测运输、处理和储存易腐货物的企业的可靠性、质量和熟练度,并为整个易腐货物供应链的认证提供基础。
  到目前为止,我国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使得政府在对农产品物流的疏导监控环节中缺乏理论与制度依据。在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从而使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同时,我国冷链物流技术指标也不完善,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4)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比较
  市场化程度实质上就是第三方物流参与冷链物流的程度。国外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很高,如美国几乎所有易腐货物行业都将冷链物流外包给有实力的冷链物流企业,使得市场更加专业化,也节省了冷链物品流通的成本,降低了损耗率。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主要以库存管理、搬运和定向运输业务为主,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很难提供全面、综合、集成的冷链物流服务;由于物流服务覆盖的网络有限,信息系统建设缓慢,使得冷链物流的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难以达到行业要求,冷链物流仍以自营为主,第三方物流的市场参与化程度低。
  三、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大力发展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
  1、争取政府优惠政策及资金扶持,加快基础设施的改进
  根据《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中包括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借助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应尽快淘汰陈 旧的冷藏车与保温车型,研制出能全程控制温度、降低农产品物流损耗、保证其品质及安全性的速冻机及冷藏车辆;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遇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改进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大型低温物流中心。
  2、尽快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
  我国应尽快完善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如可借鉴加拿大在完善法律法规并健全检查与监督机构的基础上,采用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相互合作”的管理模式。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力度,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及全程质量检查与监督机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冷链物流指导准则和相关标准。
  3、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通过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来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一是横向整合冷链物流资源来形成规模效应,集中大型农业和商贸企业的自营物流优势资源与第三方物流核心企业进行整合,形成独立完整的现代冷链物流链,实现第三方物流的规模化和网络化。二是纵向整合客户资源,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销售商可通过物流业务整合来实现低成本规模化效应;与供应商可通过共同开发市场或展开业务层面的协作,整合供应业务资源,提高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降低成本、创立品牌,达到整合效应。
  4、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依托各类生鲜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区和大中城市等集中消费地区,建立区域性各类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为建立冷链物流产品监控和追溯系统奠定基础。鼓励市场信息、客户服务、库存控制和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和交易管理等应用系统软件开发,健全冷链物流作业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系统,全面提升冷链物流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广应用条型码、RFID(无线射频识别)、GNSS(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技术、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电子标签等技术,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明确冷链物流信息报送和信息交换的责任机制,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冷链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提高行业监管和质量保证水平。
  参考文献:
  [1]董红兵.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产
  业观察,2008,(2).
  [2]张革.浅析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完善[J].物流与采购
  研究,2009,(28).
  [3]何劲.中外果蔬冷链物流比较与借鉴[J].经济师,2008.
  [4]方妍.国内外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D].北
  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
  [5]陈丽华,巩天萧.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J].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2011,(2).

标签:农产品 国内外 物流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