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情感 > 正文

书法与情感

时间:2017-05-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书法创作与欣赏中的情感

书法创作与欣赏中的情感

情感在艺术作品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情感,是指人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她反映着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这既是说情感,世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映形式。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十分重视情感在艺术中的表现。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作为艺术的门类的书法当然也不例外。现代书家李铎的《论书断语》中所说“书者,抒也,抒情写意之而。”

在书法艺术中,情感可以表现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创作中书者的情感;另一方面是欣赏过程中欣赏者的情感。

懂书者,都知道,书法是一种抽象表现艺术。在抽象的形式中包涵着深厚的意。既是好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外在形式的表现,而重要的是在形式背后隐涵着作者的思想意趣和精神气质,即书家的生活体验,对客观世界的情感,文化积淀等等。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云:“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伤、愉快、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

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战斗歌舞、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另有唐代大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我们可以想见他寄情点画进行书法艺术创作时如痴如醉的狂态。各种感受都可以引发艺术冲动,借助草书,使情感得以渲泻。

王羲之的《兰亭序》在良辰美景之境把自己融化在大自然之中,借助酒酣神醉信手挥洒,完全沉浸有书法艺术的玄妙境界,用抽象的点画与文字内容相结合表达自己浓郁的思想情感。

《自叙帖》写得活泼飞动,笔下生风,“是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意”的抒情之作。换之,成功的书法作品即是书者的即景寄情的内在情感的外在的形式。

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此帖贵在传情,是他被贬黄州时所作,哀郁之情倾于笔端。这幅作品开始行笔稳健,气息平和、放纵,笔势随转推向高潮,感情倾吐如飞流直下,淋漓酣畅。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这幅作品进入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是一幅抒发爱憎之情的书法代表作。

总之,作为一个书家在创作时,把身心与艺术融为一体去歌咏、去倾吐、去诉说,它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是整个生命的投入。

情感,不仅在书法艺术的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在欣赏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艺术作品作用于人的是精神。我们常认为好的艺术作品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打动人的情感等。这是因为在艺术作品中注入了创作者的情感,从而也使作品内涵在思想上具有导向性,在情感上具有感染力。这就象柏拉图早在几千年前就看到的那样,作品中的美犹如磁铁那样能感动和吸引接受他的人们。艺术作品展示给欣赏者重要的不仅是外在的形式美,重要的是作品的内涵。这种内涵有创作者的文化积淀,社会阅历、理想、追求,人生观、世界观等等,更重要的是其人格美。换句话说,作品展示给人们的实质上是一个鲜活的人——创作者本人。这些也正是艺术作品的美之所在,魅力所在。

正是因为如此,欣赏者欣赏过程,实质上是与创作者进行情感对话的过程,作品本身就起一种媒介的作用。它在欣赏者与创作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欣赏者与创作者的共识越多,欣赏时引起的共鸣

也就越强烈,欣赏者获得的信息也就多,感受也就越丰富。这就是欣赏的情感。

那么,欣赏者文化积淀,社会阅历,人生观、世界观等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也就决定着他在欣赏过程的情感。一件书法作品,在创作时,是一挥而就,看是简单的,抽象的线条,却有着丰厚的内涵。欣赏书法作品就是以书法形象为媒介,感受这种内涵,感受这种精神、情致、意蕴等,就是以这种精神、情致、意蕴寻求共鸣。不同欣赏者,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知识涵养,不同审美能力等,欣赏的感受也就不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与此同理,对非音乐的耳朵,贝多芬的交响乐,也只是一种声音而已。”说的就是欣赏者水平问题。所以,越是艺术精品能欣赏的人就越少了。一个孩童与一个书法艺术家的欣赏水平怎能相提并论呢?

托尔斯泰在他的美学著作《论术》中认为“艺术是这样一项人类的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的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者些情感。”总之,书法艺术创作和欣赏都是需要情感的。

附参考书目:

《中国书法史》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国书法》杂志

《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篇二:书法与人生及性格

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姜夔说:“点者,字之眉目,全借顾盼精神,有向有背……横竖者,所贵长短合宜,坚实有力。撇捺者,字之手足,伸缩异度,变化多端,要如鱼翼鸟翅,有翩翩自由之状。弯钩挑剔者,字之步履,欲其深实。”这形象地说明了字如其人。形如人,字讲结体,人讲身材体格;貌如人,字讲墨色,人讲肤色;势如人,字论力度,人论体力;品如人,书讲书品,人讲人品;情如人,

“艺术就是感情”;神如人,书讲风神,人讲精神。

古人说:“书品即人品,”书品与人品有其内在的联系,虽然品德高尚的人不一定就能写出上乘之作,品德低劣的人不一定写不出好字来。但两者关系却密不可分。

首先从品性角度来看,不论其人道德品质是好是坏,但什么品性的人就会写出什么品性的字,这点是无疑的。流畅的书写反映出随和与机灵的性格;生硬的书写则表达出富有进取心和泼辣的风格;断续的书写说明直观感觉能力好;爱写草书则表明逻辑思维能力强;爱写小字,说明做事缜密;笔画张扬表现出感情奔放;笔画松弱则为消沉和压抑的象征。

王羲之的字,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遒劲媚逸,萧散平和,与他的品性直接相关,他一身正气,清廉做官,关爱百姓 ,乐于助人。比如,为老妪题扇、黄庭换白鹅等。他终生

爱鹅,鹅,洁白纯净,身高望远。鹅,就是他的形象代言人!

欧阳询的字,法度严谨,中规守矩,中宫紧密,外部舒张

颜真卿的字,雄劲独出,庄严持重,外密中疏,威力无穷

柳公权的字,骨力强劲,内敛外张,气势雄强。

赵孟頫的字,笔法娴熟,圆滑灵动,楷行相间,圆润流畅。

毛泽东主席的字*,大气磅礴,气吞山河,锋芒毕露,不事雕琢。表现出他的“与天斗

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浪漫主义风格

周恩来的字,圆润醇厚,聚画为点,处处藏锋,宰相性格。与他为人谦和自律,真诚忠义的高尚品性一脉相承。看到毛泽东、周恩来这两位伟人的书法,似乎书就是人,人就是

书。

其次从其价值观念来看,立身清廉的王羲之,为人公正的王献之,论议持正的虞世南,风格雄特的颜鲁公,秉性刚强的柳公权,爱国名将岳飞等等,都是人品高尚,为后人所学的书法家,他们的墨迹也都刻石留芳,永垂千古,成为无价之宝。相反,北宋蔡京,书法造诣不错,亲书石碑,颁立天下,名噪一时,还排为北宋四大书家之一。宋徽宗时他任太师,排斥异已,遍布党戚,诬害贤良,欺压百姓。金兵入侵时,率全家南逃,死于途中,为后世所恶。于是后人将蔡京从四大家中取消,换上了蔡襄,石碑也被人们粉碎。还有明代张瑞图也写得一手好字,但其人品可恶,书法也为后人所排斥。汪精卫的字很秀丽,他成了汉奸后,人们一看到他的字,就说:“这是汉奸的字”,书与人同臭。还有秦桧也是能书,字体柔媚,可人们一看到岳飞的“还我河山”,就令人望而起敬,而秦桧无一字传世。这正反的事实足可说明书法的价值与人品是休戚相关的。就是说,人品不正的人,风格低下的人,字写得再好也是没有价值的。蔡京、秦桧、汪精卫等人在书法上没有任何作品流传后世,也没有谁人悬挂他们的书作来欣赏,更说不上后人去学习他们的书法了。江西省原副省长、贪官胡长清字也写得很好,在南昌写了许多招牌,人被处死后,他的招牌也都被挫掉了,字与人一起沉亡。

总之,书法美化人生,书法成就人生。书法与人生紧密相关,互为影响,互相促进,共同升华。人生需要美化,生活需要美好,为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修养自我,规范自我,发

展自我,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书法。一个有艺术追求,艺术修养的人,他的人生也应

该是绚烂多姿的。

书法创作是书者的笔法、情感与秉性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其思想、意趣、学养等方面的彰显。偏工易就,尽善难求,一个人格鄙俗、精神境界平庸而又了无思想的人断不能进行书法创作。 书法在我们民族数千年的文化遗产中,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并赋予追求她的人虚静、笃恭、至思、养性,可谓:艺术是生命和人格的表白。 对于一位富有创作经验的书家来说,创作一幅书法作品,看似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其实,这需要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否则即便是一位大学问家,如不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断不能写出撼人的书法作品来。古人云,山积而高,泽积而长。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毫端,或者说,“得鸟者,罗之一目;罗之一目,不可得鸟者”,也是这个道理。

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章法是切入点,结构是突破口、线条是落脚点,而笔法正是保证这些因素存在的保证;有的恣肆劲健,波涛汹涌;有的饱蘸激情,浪花四溅;有的气韵通达,别有真趣;有的清新俊逸,淡雅朴实,风格上的不同皆因创作者不同。阅历的厚薄、涵养的高低、功底的深浅以及对书写技法掌握和理解的深浅等诸多要素都将决定创作者的水平和灵感,决定着作品的意蕴和趣味。

性格与气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关系极为密切。

在一般意义上,气质会给性格特征打上“烙印”涂上“色彩”。正如巴甫洛夫所说:气质“赋于每个个体的全部活动以一定的外貌”。这就是说,在书法学习中,同样是热爱书法、勤于下苦功的人,其热爱书法、勤于下苦功这一特征相同,但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对如何热爱书法及其如何勤于下苦功的表现则是大不一样。胆汁质的人练起书法来精力旺盛,热情很高,执著认真;多血质的人研习书法则总想找点窍门,少用力,并希望高效率;粘液质的人则踏实苦干,操作精细,把书法写得尽善尽美;抑郁质的人则持之以恒、沉浸于书法世界,并最终以功力胜人一筹。再如,同样是进行书法创造,胆汁质的人可能激情宣泄,甚至狂狷泼墨(如徐渭)。而多血质的人很可能把书法写得沸沸扬扬、妖娆婉转,让别人看了都会满腔热情。而粘液质的人会把书法写得极为高古离奇,表现出强烈的个性。此外,性格、气质还会影响一个书法家书写的速度和书写效果,并由此而对书法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在如上意义上,一个书法家的内在修养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书法家的内在修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我们知道,性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造某些气质特征,起码可以起掩盖作用。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同样的性格特征,具有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又可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譬如,从身心素质上和书写情感反映上说,胆汁质和多血质的人都适于发挥神奇想象,艺术地对待书法,但前者易轻率,后者缺耐心。如果他们立志做一个好书法家,那么,通过刻意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这两种不同气质特征都会经过意志努力而修正自己的缺陷。

在如上意义上,在气质基础上形成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性格当中的意志特征,故尔,对一个立志成为好书法家的人来说,意志定位,即意志特征的选择或曰破缺性互补,应当是十分重要的。

米芾性格评析

米是个典型的艺术家气质的人,精神第一,物质第二的人,也是一个一生矛盾冲突激烈的人。

1\从其自创一体来看,米是个个性强烈、放旷,胆大但心不够细,霸气,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人,2\从行笔来看,性情高洁但较为急躁,不喜受约束,直来直去,性情天真,不喜想的太复杂,胸无城府。不谙世事,不太懂人情事故,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只图自己痛快。与人好得快,也疏远得快,不太记仇,心地善良。 www.findart.com.cn

3、从其结构来看,对人对事比较尖锐、果断,不喜中庸,独断专行,不喜家庭生活,家长式作风严重,是个整个家庭都围着他转的人。

4、从其用墨来看,感情充沛但情绪不稳定, 常说过头话,口无遮拦,但并不是能言善辩之人.碰到说得来的则口若悬河,碰到话不投机的则沉默寡言。

5、从其章法来看,字字独立,说明非常自信,不喜依靠人,不合群,喜欢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一生都不安分,功利性较强,不够超脱。 www.findart.com.cn

行笔匆匆,挂一漏万,望同道指正。

补充一点,米字没有在草书上达到高境界,主要来源性格的缺陷,由于对人对事喜欢走极端,过于苛求自己,容人容事程度不够,思想不够通达,解决不了内心的冲突,未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因此,不能将对人、对社会、对自然的感受升华,化为艺术情思,诉诸笔端,彻底达到笔人合一的草书境界(要做到这一点何其难)。只能在笔法上、结体上取得突破的行书上宣泄着自己矛盾的情感。 www.findart.com.cn

王羲之性格评析

本文分析是用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王羲之的模本。

王是个性格极具魅力的人,堪称亦儒亦道的中华文化继承较为完美的人。

1、从其结构来看,是个沉稳、敦厚又不失潇洒超脱的人,对人对己都很有分寸,理性大于情感,是个既懂生活有懂艺术的人,具有战略眼光也不失战术的人,站得高看得远,个性寓在时代的共性中,办事周全,是个实至名归的群体领袖。

2、从其行笔来看,速度较快,说明对人对事果敢、有魄力,待人热情,思想活跃,富感染力,敢作敢为,为人正直、忠贞,胸纳百川,很有城府,很有耐心,能言善变,胆大心细,能动也能静的人。 www.findart.com.cn

3、从其运墨来看,顺应自然,崇尚自由,对人对事不刻意,较喜欢散淡的生活,不老于世故,感情丰富但较为内敛,家庭生活幸福。克己,不会感情用事,行为达观而不斤斤计较。

4、从其章法来看,参透了官场和人生,内心较为和谐,人生态度积极,行间距较宽,很能慎独,胸怀宽广。

5、缺点:性格倔强不圆滑,考虑事情过于周密,内心矛盾来自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当遇到挫折时,反抗意识不强,容易随遇而安。 www.findart.com.cn

篇三:浅谈书法艺术的内在精神与主体情感

摘要:对书法美的追求,既是追求笔法、章法和精神,笔法和章法属于有形方面,即面貌。面貌是浅的,外在的,而精神是深的,内在的。看不见的内在精神必须凭借外在的面貌而出现。书家以文字的抽象线条,直接体现内心的境界。书法之所以有生气,都因是主体生命力的外现;书法之所以给人以生机盎然的审美感受,是因为主体情感精神得到审美升华而与欣赏者的审美情趣相契合。书法能在有限的空间中,批露出无限的生命力。作品的内质与作者对生命体验和个性意志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关键词:书法艺术;个性创造;雅化精神;主体情感

任何一种艺术皆在表现和传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艺术的创造就是人们把自己感受和理解的东西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作为中国古老艺术形式之一的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媒体的艺术。也同样充分体现了主体人的思想、情感与精神。确切的说,书法艺术是通过汉字的线条变化对主体精神情感充分外现的艺术。

古人云:“书者,心之迹也。”历代书法理论家对于书法表达书家的思想、感情、性格和气质多有论述。明代四杰之一的祝枝山说的较为具体,他说“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疏,怒则字粗而气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疏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还有李邕所说“下笔有力,肌肤之丽。”卫夫人所谓“多力丰筋者盛,无力无筋者病。”王羲之所言“藏骨抱筋、含文包质。”王僧虔所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等等。这都说明对书法美的追求,第一要有自己的笔法;第二要有自己的章法;第三要有自己的精神,笔法和章法属于有形方面,即面貌。面貌是外在的,而精神是内在的。看不见的内在精神必须凭借外在的面貌而出现。从外在的面貌中,进而认识内在的精神,才能异中求同,同中见异。所以,书法中文字用笔的格调问题并不是单一的形式问题,而是与书家主体的情感、精神息息相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透漏出书家的人格情调。近代书家王世镗总结出了“从来书画本相通,首在精神次在功。悟得梅兰腕下趣,自然指上有春风。”的论书绝句,追求“心手达情”的精辟见解。黑格尔认为:“艺术不受物质的束缚,愈表演出心理的活动,也就愈自由,愈高级??也就愈符合艺术的观念。”在书法创作中书家以文字的抽象线条,直接体现内心的境界,主体的一切观念、认识、学问、修养都作为必不可少的、基本的动力潜居艺术创造的深层,与书家的生理、心理完美地和谐统一,在“规律性”的规范中,进入广阔的创造天地这一自由的胜境之中。从单字结体到通篇布局,进而注重寄情于点画之间,追求书法的抒情性,表现作者的精神、气度、禀性以及感情波动等,所谓“书者抒也”。实际人们在书法创作中往往会感到比绘画、雕塑等更具有抒情性,传于笔墨,抒以豪情。通过流动的线条、变化的结体和通篇的布局来展示作者的精神意念,表达主体的情感格调。这就逐步形成了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笔法、结体、章法)和一个灵魂(抒情性)。把情感展现在字里行间之中。康有为谓之:“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洁,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矣。”梁武帝论之:“婉婉暖暖,视之不足;棱棱凛凛,常有生气。”也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书法之所以有生气,都因是主体生命力的外现;书法之所以给人以生机盎然的审美感受,是因为主体情感精神得到审美升华而与欣赏者的审美情趣相契合。为此,书法之布局谋篇不仅是随物赋形,而且与人之性情深有关系,能在有限的空间中,展露出无限的生命力。作品的内质与作者对生命体验和个性意志得到了充分的结合。 艺术创造无权威,书法创作无楷模。一代有一代的书法,一家有一家的书法。书法的创作应是书家自由个性得以体现的确证,是书家自身主观能动性最大发挥的产物。例如苏东坡的书法就是具有自己特点和个性的。但他是学晋人的。他自己平日就强调晋人书法的“萧散”,并有意去学。而他的字和“晋人”的字却十分相异。最确切的证据是苏书流传的墨本中有他临摹王羲之的一幅,在有些苏字中的确看到一些“二王”的笔意,但与“二王”的书法却是截然不同。再则,明朝的吴匏庵一辈子书学苏东坡,且学得十分“地道”。但记载上

却说他“虽学苏书,而多自得之趣。”这里所谓的“自得之趣”指的就是个性风格。如孙过庭的“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也体现了求变的这一点。张怀灌的“气势生乎流便,精魄出于锋芒。”里的“气势”、“精魄”指的就是字里行间活跃着的精神因素。在宏观的书史上看,书法中的或雄奇、或纤弱、或凝重、或飘逸、或浑厚、或超迈、或音乐化、或文学化的风格,就是书家个体创造的结晶,是书家主体创造才能的充分体现。

即古人所谓“字外求字”。我们在品评作品时,要考虑书法作品所产生的诸种因素,透过点线变化的形式美,追求书家的阅历、学问、气质及感情波动等内在因素。同时运用联想、形象思维,把欣赏者面对书作所引起的共鸣、感受也注入欣赏对象。这种“共鸣”,既有瞬间视觉上的感受,也包含静观默察带理性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觉悟。由此产生了书法欣赏上的对书作韵味、书家精神、气质的种种评论。如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平和、自然,“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志气平和、不激不厉”,“遒媚劲健、绝代所无”。感受到一代书圣王羲之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下,随顺自然,神志融合,心手双畅,一气呵成。据载,他日后重书此作,但缺少了当日氛围与激情,终也“他日更书数万千本,终不及此。”再如唐代书家颜真卿的《祭侄稿》,后人观此墨迹,从那无声的急促旋律中,不难体会到作者“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的悲愤之情,对安禄山叛乱的痛恨和对亡侄季明的深切怀念。在字里行间把作者的“痛怒悲恨”体现得淋漓尽致;《瀛州帖》则是颜真卿在获悉战胜两处反叛乱军后写的,帖上字迹畅利而又纵笔直下,一种欣喜若狂的心情,跃然纸上;《争座位帖》则笔墨透有怒气,能感觉到他对越礼行为的愤怒与斥责;还如《中兴颂》“则宏伟发扬,状其功能之盛”;《家庙碑》“则庄重笃实,见其承家之谨”。再则梁萧衍的《古今书人优劣评》中讲到“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王羲之书字势雄健,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羊欣书如婢作夫人,不堪位置,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索靖书如飘风忽止,鸷鸟乍飞”等。这更是从文字用笔中展示了书家某些最有个性的特征。这些论述其主要意义在于书法的个性创造能把各个书家的内在的思维显现出来而产生丰富多样的作品,给人以多元多维的艺术感受。 更深层地看,中国书法的基本精神是一种雅化精神。殷商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以及石鼓文给我们古雅之乐;秦朝小篆“画如铁石,字若飞动”,“其势飞腾,其形端俨”,“骨气平匀”,“一点矩度不苟”,给人以清雅之娱;汉代隶书“观如流水,高下连属,似崇石重宇,一副优雅模态”;晋代之书,方孝孺《逊志斋集》云“晋人以风度相高,故其书如雅人胜士,潇洒蕴藉,折旋俯仰,(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 源 网:书法与情感)容止姿态,自觉有出尘意”;盛唐书法,气魄雄强,萧然巍然,意气风发,俊雅脱俗;宋人书之取意,功深意远,幽雅不凡,明清书法兼备前代之神采。可见,作为中国书法的基本精神的雅化意向也是不断创造,不断发展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为核心,同时融合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等各派思想精粹的混合体,是兼容的美学思想。我国传统的书法鉴赏也是从这一兼容的美学思想出发的。一方面对书法作理性分析,剖析书法之“法度”。另一方面更着力与分析书法所表达的神采韵味、个性特点及时代感。高扬主体人格独立性的思想,追求个体的自由与无限。概括地说,艺术的本质就是一种对观念追求的美学思想,这更符合书法艺术的特征,更准确地说是决定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方向。人创造艺术不是为了压抑、限制自己,而是要在艺术中高扬人的意志、精神,从而使人生达到真、善、美的高度统一,书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步入不衰的艺术行列之中。

传统书法在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元明“尚态”的时代特点下,也均以“情”为核心,向人们展露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感情及动人心魄的效果。我们在继承、学习前人书法的同时,更要突出时代精神,使书法这门“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艺术步入一个较之古人更加突出主体精神的“尚情”时代。并努力向魏晋、唐宋后的又一个书法高峰挺进。

标签:书法 情感 书法宣泄情感 书法对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