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情感 > 正文

探究蒸发快慢的因素_“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探究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背景描述      使用教材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浙江省义务教育初中《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二节。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和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提出问题,知道“蒸发”的含义。
  2、通过设计和操作实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能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并尝试将此方法运用于实验,在实验中,能用对照组的方法观察;能够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能够用实验记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能够用习得的知识解释相关的生活现象,并探讨相关的问题。
  3、在实验和对“控制变量”的讨论中,学生能体验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过程
  
  1 通过日常生活问题的导入,引出“蒸发”概念。
  问题1:“晾衣服”时,衣服由湿变干?水到哪里去了?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
  问题2:同学们能例举出生活中常见的蒸发现象吗?
  学生回答。如:洒了水的地面变千,打开瓶塞的香水瓶里的香水愈来愈少,日久不见,打针时,酒精擦在手臂上很快就干掉了……
  师:引出“蒸发”的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一种现象。
  2 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影响蒸发的原因。
  问题3:同样湿的衣服,夏天为什么会比冬天干得快?若以晾衣服为例,除了季节因外,还有哪种情况会让衣服干得快些?
  
  生:有风时候干得快,若被太阳晒到干得快。
  生:衣服摊开晒干得快。
  ……
  讨论结果呈现如表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所学知识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学习就越感兴趣。蒸发的例子在生活中十分普遍,学生也很熟悉。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经验,为提高学习兴趣创造了条件。
  3 组织学生实验,探究影响蒸发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影响事物变化的原因,体验运用科学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探讨了影响物体蒸发的因素。不过,这种分析是凭我们的经验和猜想。我们能够通过什么方法来确定影响物体蒸发的因素呢?
  生:我们可以做实验。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我们为解决问题而提出的假设,得到确定的结论。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4人一组),利用给定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加以研究,要求学生积极讨论, 认真完成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实验,接受学生咨询,但不可以告诉学生实验方法。
  [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补、互学。让我们的学生自主的探索、自主的学习。]
  4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置疑答辩,建构知识,体验情感。
  师:哪个小组愿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接受同学的提问?
  教师的话音刚落,各小组顿时热闹起来,互相讨论,纷纷推选小组成员上讲台来发言。前排一小组选派了一位女同学作代表,阐述这一小组的实验设计结果。
  我们小组选用了四片玻璃片,在四片玻璃片上各滴上一滴酒精,其中一片通过晃动增大其表面积;一片置于盛有热水的烧杯上;另一片让同学用本子在玻璃片上方扇动,试图增加其表面积。我们发现这三片玻璃片上的酒精均比那一片没有经过处理的酒精干得快。这可以说明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上方空气流动越快,酒精蒸发得就越快。
  师:同学们有疑问或觉得比他们做得更好的,可与大家交流。
  生:你们怎样使各滴酒精大小一样呢?
  生:我们滴的时候,胶头部分只捏一下,而且滴管距离玻璃片很近。
  生:热水烧杯玻璃片的那滴酒精是你们先滴在玻璃片拿到烧杯上,还是玻璃片拿到烧杯上再滴加酒精?
  生:我们是先滴在玻璃片上的。
  生:我觉得可能不行。因为这样,玻璃片拿上去肯定会影响酒精的面积,会使酒精蒸发得快,就不能说明温度高这个因素影响酒精的蒸发。
  师:其它小组实验设计跟他们一样吗?
  生:我们组用了十二张玻璃片――对比,现在觉得比较麻烦。
  师:谢谢同学们的发言,你们都做得很好,今天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今天我知道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生:我学会了做实验,特别是这种对比实验。
  生:我懂得了团结协作的重要,不团结协作,小组实验也不可能成功。
  [这一环节,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由质疑,相互交流探讨,也自然而然把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展现在我们面前。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自然而真实地发生。]
  5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的学习思路是:
  
  这个思路也是我们今后研究问题的思路。同时我们今天还学习了一种科学实验的方法,用于受多因素影响的问题的研究。我们为了确证某种因素的确在起作用,我们就要设计对照实验。这种实验,关键是在其他条件(影响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只改变一个条件(一个影响因素),通过两组或多组实验的对照比较,来确定这一条件(影响因素)是否对事物起作用或起怎样的作用。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影响因素是可以被严格控制的,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去改变影响因素,并让实验的结果不断重复,防止实验结果的偶然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教师恰当的总结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结构化,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领悟到获取知识及运用知识的方法。]
  6、用开放性作业,引导学生运用习得的知识来观察生活现象。
  问题1:能否用这节课学得的知识对我们的一些日常生活提出解释或提供一些建议?
  问题2:能否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角度谈谈乱伐森林的危害性。
  
  三、课后反思
  
  这部分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来源于生活又指导于生活,容易接受。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多种变量。怎样用实验来证实其中某个变量的确在起作用,显然是涉及到了控制变量的科学实验思想。但这又是不易掌握的。如果学习中,学生能自己动手实验,进行实验设计的探究;在此基础上让其体验到控制变量的思维过程,感受到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的愉快,领悟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效果必然会超越传统的接受性学习 。
  这节课试图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在活动过程中知识的生成和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中敢想敢说敢做,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过程的过程,失败的教训,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参与对自身学习的评价,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收获与乐趣。这节课学生的表现让我吃惊:思维敏锐、表达流畅、情感积极,使我充分体验到了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互动过程。我想,这必然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得益于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极大程度地还给学生。
  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角色的转换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把自己视为激发、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支持者,而不是学生的裁判。教师与学生应共同参与到探究活动中,齐心协力,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小组实验中虽然有一些同学不会做实验或者实验设计得很粗糙、很不完善,但他们都在探索,他们学习知识的过程都是真实的,教师不能粗暴地干涉,要耐心地帮助。
  这样,可以鼓励和培养剖根问底的好奇心、乐于接受新思想与新信息,以及对事物常常持怀疑态度等科学品质。

标签:快慢 探究 蒸发 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