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情感 > 正文

[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角色及其调适]高职高专院校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角色理论是用角色的概念来研究人的社会行为的一种理论。在教育领域中,角色概念被引入用来分析教师的行为。本文拟从教师角色问题人手,分析目前高职高专教师的角色,并提出强化角色意识,进行角色调适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角色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准确而清晰地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了的方向,即职业教育要以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为途径,加快培养生产、建设第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当前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在短时间内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满足社会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帮助学生快速就业找到合适的岗位。
  高职院校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由纯理论型向理论加技能的“双师”教师转变。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在传统的教育实践中,教师的角色却表现得较为单一,其教学过程模式都表现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习者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体和中心地位。
  关于教师职业角色,已有众多学者进行相关研究。金一鸣指出,一般说来,教师扮演的主要职业角色有:传道者、授业者、管理者、示范者、父母与朋友。教师所扮演的这些角色,决定了教师职业所负有的职责以及成功地履行这些指责所具有的意义。
  邓和平认为,教师具有为学之师、为事之师与为人之师的职业特征、职业价值与社会职业期望。作为教师,他不仅要引导社会其他成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还要引导他们学会做人。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的,祟高的,惟其如此,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进步,并在努力“化”人的同时不断实现自身的进化。这样教师才能不辱使命,不负众望。
  笔者作为一名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通过观察研究,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将教师角色总结为以下五点,在此和同行探讨。
  1.学生自我建构的促进者。学生要能够对知识信息进行辨别、选择、运用要能够构成对日后学习、工作有用的基础性、背景性的“前结构”、“前理解”,以不断构架在学习中将要学到的新知识。
  2.学生终身学习的引领者。终身学习对高职高专师生而言尤其重要。有学者将“学习者”视为教师角色的隐性定位。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无疑具有合理性,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扮演学习者角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在教育情境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无法用固定模式去解决,为此,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胜任教育者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如若希望成为真正好的教育者,只有先成为终身学习的引领者。
  3.复合型知能结构的集成者。随着网络时代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教育的社会化、教育产学研的一体化趋势,社会需要那种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通才”。以培养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一些高职高专教师的水平还不容乐观,但整体而言提升速度很快,高职高专教师集成了以开拓创新能力为核心包括学习能力、科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复合型能力结构。
  .4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高职高专教育有其人才培养的特色,在发展上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于是面临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模式等一系列问题。大量课程尤其是特色课程的缺失使高职高专教师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
  5.师生关系的协调者。高等职业教育也是个体化的教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主动地为每位学生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案,以配合其智力组合的特点,促进其优势潜能的展示和发展。教师只有在考虑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意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采取适合的传播方式,有效安排课程内容,利用课堂教学、学校实训基地、学校生活制度、校内外文化氛围的创设和上岗实习等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教学相长。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内因,各种教育因素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离开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此外,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推行民主的工作方式,形成师生之间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
  二、强化角色意识,进行角色调适的现实意义
  教师对自己角色的认识,便是教师的角色意识。角色意识是凝聚剂,能把角色与事业凝聚在一起。角色意识的强化,有助于教师准确理解工作职责以及社会使命,阐明高专院校教师的价值、意义,有助于教师正确地把握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及相应的行为模式。角色意识与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发展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其他教育观念及心理健康,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着教师的自我成长与发展,并且通过教师的言行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发挥着间接的影响作用。
  教育情境中教师的角色一般可划分为期望角色、领悟角色和实践角色三个不同层次。高职高专院校的快速发展给教师的职业角色不断带来新的变化和挑战,国际教育大会第35次会议致函各国教育部,建议“帮助教师和未来的教师认识教师的角色转换,并为新的角色及其功能做准备”。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在扮演多种角色过程中的不适应和冲突,不仅仅给教师个人带来苦恼,影响教师形象,而且也影响教育教学工作,影响教育质量。因此,教师角色调适是非常必要的。一般说来,有冲突就应该及时进行调适。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个体所扮演的角色是他自己在领悟角色的指导下形成的实践角色。个体领悟角色是否正确、个人角色扮演技能和水平的高低等等,都是导致角色差距的原因。角色差距的表现有角色模糊、角色冲突、角色紧张等类型。调适是指为了达成个体与个体、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而进行的努力。教师角色调适一般是指人为地缩小教师角色差距,协调教师的期望角色、领悟角色与实践角色三者之间关系的过程,包括自我调适与社会调适两方面。作为一名优秀教师,需要不断地角色调适,通过社会调适和个体自我调适,消除角色差距。角色自我调适主要指个人通过角色学习和主观努力,弄清角色期望的真正含义,掌握社会规范的精确要求,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角色技能等。角色的社会调适主要指调整社会为个人所提供的角色地位以提出新的符合社会实际和个人条件的角色期望,或改善条件以创造一个适合个人发展的角色化环境。
  社会给予教师较高的理想角色,对其行为有较高的期望,教师必须不断根据具体情况转换角色。这不但使教师容易出现角色混乱和迷失,也容易引起教师心理上的紧张和疲劳。同时,由于不少新创办的高职高专院校是由中专改制和合并升格而来,在改制过程中的合并与调整,使部分教师产生了无助感。我国高职教育既要承担普通高等教育的任务(学历教育),又必须承担职业教育的任务(技术和技能)。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对于广大由各类学校改制而成的高职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跨越式的挑战。此外,高职学生来源的广泛性、差异性,学生学习动力、学习兴趣缺乏等,使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学生违纪现象增多,也加大了对学生管理的难度。对于高职教师而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比其它工作更易让他们感觉到疲劳不堪;而做学生思想工作的难度,也确实令不少教师感到较大的压力和负担。教师的责任随之加重,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广泛,成为了一个“角色丛”或“角色集”,而原有的角色的内容及要求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也更需要教师不断协调好各种角色的关系,进行角色调适。
  总之,当今世界已进入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竞争剧烈,各国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面对新形势,为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角色问题、角色意识的强化以及角色调适的有效途径等仍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标签:调适 高职高专 角色 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