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亲情作文 > 正文

【扎根传统文化沃土培育现代德育之花】中华传统文化有哪些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作为现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当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扎根传统文化沃土,培育现代德育之花。   关键词:传统文化;经典;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82-02
  
   悠久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厚重,博大精深。从《三字经》到《弟子规》,从《论语》到《大学》,从“吾日三省吾身”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贤们关于道德智慧的思考和熠熠生辉的论述,启迪着炎黄子孙的理性思维,推动着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上个世纪受极左思潮影响,国学经典被赶出了校园,学校德育严重缺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致使我国青少年的道德精神贫乏,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不足。近几年来,“论语”热、“国学”热的掀起,说明了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传统道德回归的渴望。作为现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当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扎根传统文化沃土,培育现代德育之花。
  一、读中华经典,承中华文明
  近年来,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普遍为师生、家长所认知并接受。但是,各地区、各学校“经典诵读”花样繁多,效果参差不齐,也引发了不少争论。因此,我们必须跟上时代节奏,积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力戒浮躁,循序渐进,大力做好中华经典的传承和发展工作。
  第一,分类施教,把握阶段性。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可以规定低年级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只求背诵,不求理解;而针对中高年级对周围事物关注力、探求欲增强,兴趣度增广以及注意力集中时间增长,自我控制能力增强的特点,可以推荐给中、高年级学生《论语》《孟子》《荀子选》《朱子家训》《大学》《笠翁对韵》《墨子选》《老子》《历代诗词选》《史记选》《易经》等经典中的名篇,引导他们在诵读的基础上逐步理解经典内涵,用先贤训戒昭示做人、处事的道理,规范自己的言行。
  第二,创新形式,增强吸引力。首先要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打造书香校园。在校园内外,可以悬挂以经典名言为主题的宣传字画、标语,在教室、走廊、橱窗张贴通俗易懂的古诗文,使经典触手可及、随处可学。二是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使经典诵读活动持之以恒:晨读时间老师导读、课间伙伴共读、放学回家亲子共读。三是学玩一体,寓教于乐。例如,采用在体育活动中读的方式,跳绳不以跳多少论胜负,而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边跳边背诵古诗,以背诵多少论胜负,规定时间还没到,只要诗还能接着背下去,就可以接着跳;又如,可以采用在游戏中读的方法,迈大步时,由石头剪子布定胜负改为《三字经》《弟子规》接句、你问我答等方式定优先权和迈多少步等;还可以采用故事读、表演读等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和践行经典。
  第三,集中诵读,扩大影响力。一是开展大规模的全校学生集中诵读活动,如开展“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千名儿童诵读经典活动”,让学生随着明快的节奏边诵边舞,在浩大的声势中感受经典的魅力。二是要扩大诵读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例如举办“中华经典进千家”活动,组织学生和家长同台诵读、表演,进一步带动全社会形成诵读经典、学习经典的热潮。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生们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时,必将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国家经济的历史重任。正所谓:校园书声琅琅,民族乾坤朗朗。
  二、重传统节日,育民族精神
  当前有一种现状特别值得引起我们的警惕:绝大部分中小学生热衷于过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圣诞节、感恩节等洋节,而对中国的七夕、清明、国庆、端午、中秋、春节等表现出冷淡甚至冷漠的态度。造成这一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对自己的传统节日缺乏了解或兴趣而盲目崇尚西方节日。例如清明节,在很多人眼里,只不过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但事实上,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因此可以说,我国传统文化节日内容丰富,蕴涵着许多积极、有意义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德育资源,以宣扬传统文化节日为契机,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宣扬传统文化节日可以开展三种不同层面的活动。第一,让学生知其然。组织学生开展“传统节日习俗知多少”的活动,通过走访老人、社会调查等方式了解各个节日特有的风俗习惯。第二,知其所以然。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各种节日的渊源、来历,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第三,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如“端午节”做一个“端午香囊”,包一串“端午香粽”,演一回“端午传说”;“清明节”追寻英雄足迹,献一朵鲜花,讲英雄故事,网上祭奠先烈英魂;在先人墓前植树种花,倡导文明过节,绿色祭祖;“重阳节”发动学生给父母写一封家书、对父母说一句感恩的话、向父母表一个决心、给父母做一张贺卡、送父母自制的一个礼物,给父母泡一杯茶、动手做一道菜;“中秋节”让学生给家人背一首赏月诗、团圆诗,将活动由学校向学生家庭延伸,通过老师、家长和同伴的互动,努力营造和谐的节日活动气氛。通过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教育活动,使民族文化精神得到普及、延续和发展。
  三、习民族艺术,品民族文化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还有一枝绚丽开放的奇葩,那就是中华传统艺术,如书法、剪纸、绘画、京剧、民族器乐等等。以书法艺术为例,它本身就是很好的德育教材。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内涵,同中国历史发展中展现的民族气节、民族精神是完全一致的。书品如人品,书格如人格。书法艺术的哲学美学原则,与做人做事的原则也是相承相通的,它能够让学生从“规规矩矩写字”中学习“堂堂正正做人”,用书法陶冶人品,陶冶审美情趣,培养执著迫求、勤奋刻苦、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因此,把德育寓于民族艺术教育之中,也是德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学校可以以这些民族艺术为内容,组织各种学生社团活动,分别成立剪纸、书法、民族器乐、京剧等学生社团组织,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拓展素质教育渠道,让学生通过参加这些社团,浸染在高品位的精神氛围中,在静神中养性,使他们的自信得到树立,情操得到陶冶,心田受到滋润,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总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夯实思想道德基础,形成道德行为规范,最终成为具有传统文化根基的现代人,在不远的将来担当起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标签:沃土 扎根 德育 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