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日记 > 正文

白水江记 白水江

时间:2019-02-2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赵远禄 1952年出生,彝良两河乡人,大专文化。1975年参加工作,现任政协彝良县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曾在《云南政协报》、《春城晚报》、《滇池晨报》、《云南信访》等报刊上发表过诗歌、散文。
  心中的白水江,婉约柔情。温文遐迩,润物无声。
  白水江。其实称不上是江,叫江,是人们的雅颂“白”,彝语为神林,“水”为祭,实为彝胞祭神林之地。
  白水江源于贵州赫章毛姑,自东南向西北流淌,经洛旺、柳溪、牛街、柿子,入横江,汇入长江,川流不息,流向大海。
  江中之水,缓缓地、静静地漫步在崇山峻岭的深山峡谷里,她的足迹深深地印在两岸的岩石上,记录着、诉说着过去和现在,还有将来。
  有时。她静静地躺在平坝的峡谷里睡觉。若不是微风漾起她脸上的波纹。你就无法知道她在流淌。有时,她奔跑在险滩上。如飞的脚步溅起朵朵浪花,浪花里奏出优美的乐曲。乐声在岩壁中回荡,在峡谷中飞扬,尤如龙宫里传出的乐章,好似天空飘下的仙乐,使人心旷神怡。
  江水常年晶莹透明如镜,水天一色。岚绕谷峰。倒影成趣,水天合壁。笑艳碧波,你会留下相思万缕。
  她也会偶染风寒,花容失色。暴雨时节,水就会变成米汤色,当然没有米汤浓,跟淘米水相似,灰白色,淡淡的。此时,她才真成了白水。别着急,其水仍然可饮用。她送给你的吻,仍令你周身酥软。
  水中不乏鱼虾之类的水生物。它们的存在。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平添几分生活的陶然乐趣。这里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鲵,俗称“娃娃鱼”。但数量也很少。人们喜食的是河鱼。河鱼,俗名细鳞鱼。捕鱼方法很多。钓、网、拦、围等都有人用。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自然而然地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净化着世人的心灵。如今捕鱼者,常用两种方法,垂钓和撒网。垂钓者,神情专一,撒网的,优哉乐哉。
  先说垂钓,垂钓的工具,是用一根修长的竹竿,在竿梢系上数米长的化学线,线的另一端系上用针弯曲而成的钩子和铅,铅不需很大,能沉入水中就成。市场上销售的鱼竿,最出色的当数威海的了。垂钓时,首先选准有鱼经常活动的静水处,将鱼饵穿在钩子上,用抛弧线把鱼钩甩入水中,这时,你可把鱼竿插在地上,或握在手中都行。如果插在岸边土里,那眼睛是离开不得鱼竿的,需全神贯注才行。如果是握在手里的,那就凭手感了。如鱼竿颤动,即证明有鱼儿咬钩,这时别忙着把鱼竿拿起,否则会惊动鱼儿的。因为鱼儿也不是傻子。它也会先行试探的,所以你要耐心等待,到鱼竿竿梢弯曲时,鱼儿也就挂上钩了。此时,赶快把鱼竿拿起。慢慢将鱼拖出水面,稍微用力一甩,把鱼抛向岸边,就可以手到擒来。
  再说撒网。鱼网是用化学线,人工慢慢编织而成的有孔网兜,脚边缀有小铅块,其铅块是使线网能深入水底而设的。市场鱼网价格百十元、数百元不等。撒网是有讲究的。捕鱼人下河捕鱼时,持网者手把鱼网,将其挽在左臂,右手理顺网脚,在浅滩处抛出鱼网。撒网时。要有一定臂力,还要有技巧,才能使网抛出时成一个圆环,而且必须双手配合才行,网抛出时,网即按主人抛出的弧形刹时沉入水底,这时水面漾起圆圆的浪花,随即一环环扩展。撒网人无心欣赏水面浪花,随手将网慢悠悠的收回,水底抛开的铅也就聚集到一块儿,鱼儿就被围在了网中。提上岸来,将铅分开,网开一面就把鱼取了出来。
  所获之鱼,免不了要进厨房的。其命运就是被人分而食之。河鱼,最受人们垂青。它皮细、肉鲜、味美。或清炖、或红烧、或烹炸都极其可口。清炖,汤鲜,红烧,味浓,烹炸,味美。记住,白水鱼,用白水江水作汤,更具特色。当然,如要特别爽口,佐料是必不可少的。到白水江做客,东道主会设法让你尝尝鲜。如果不品河鱼,那你就没有真到白水江。
  白水江漂筏、行船,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史料载:明清时期,皇家修建故宫圆明园、颐和园,曾在这一带伐木,当时陆上没有交通大道,伐下的圆木全是从水上漂流运去的。伐木人按皇家要求,在这古木参天的森林里,选上好的大树,伐下,裁截,把它推进水里,一路由白水江进入横江,再进入长江漂流到运河,再由通惠河逆流而上北京。由于交通问题,故宫的修建经历两朝,数百年,仅就在乌蒙山区伐木就长达四百年之久。今天,世人只看到故宫建筑的辉煌,而背后的故事,却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记得有人说过:人世间的无数辉煌,都是由许许多多的无名者创造的。叩问故宫的房梁木柱,也许它还能圆你乌蒙白水梦。故宫开放,展示了中华文明。欣赏之余,请别忘了贡献建筑材料的乌蒙山和搬运的白水江。应该说,游故宫,寻觅建筑之谜,乌蒙、白水是你不得不游览、考察之地。因为,这里藏着千古之谜。
  闲暇之余,浏览有关资料。白水江边的楠木(地名),自古即有楠木树而名。楠木,辞海载:“楠,常绿乔木。建筑和制器具良木,富香气。”此树种属樟科,有梗楠,桢楠等。南方大木,《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梗楠豫樟。”书说北京“神木”为旃檀色。辞书说:“旃,赤色。”檀,植物名,檀香。一名“旃檀”、一名“白檀”,常绿少乔木。叶对生,长卵形,花初黄色,后变血色。”想来就是赤黄红混合之色了。当地传:“丁木不上房,楠木不造床”,说造床,睡之会把人扯歪,只能修房。此木富香气,又三色合一。皇家选木修建紫禁城,当是首选的了。
  永乐四年(1406),朱棣下令明年五月起修建宫殿。派四川大臣到此伐木,奇迹出现。
  当年大臣到四川采办木材,还未动手,便有大木从山上滚入江中。等待上北京了。帝闻大喜,便命名此山为神木山,那几棵木材便是神木了。《大清统一志》:“神木”横卧于地,是建紫禁城余木,叫“樟偏头”,直径3米,长6丈余,上刻“王二姐”、“混江龙”、“嫌河窄”、“张点头”几个江湖诨号。木质旃檀色,花纹如同叠云卷浪,用手一敲,音清脆有乐感。
  传说那年的一天深夜,通惠河水暴涨,漫上河岸。在惊天动地的电闪雷鸣中,南海的虾兵蟹将簇拥着一株巨大的神木逆流而上,刚走到二闸。突然公鸡打鸣,虾兵蟹将知道不能再往前行,丢下了神木。他们离开,云开日出,大水退去,神木不得已留在了原地。
  清乾隆年间。一天,乾隆正在紫禁城内睡午觉。忽梦金色神龙在空中盘旋,垂泪哀求:“请你救救我吧,那熊熊大火快把我烤焦了。”乾隆一梦惊醒,马上派人到金龙说的广渠门外通惠河边去找,发现这棵神木如巨龙横卧于地,其东面有九眼烧砖之窑。乾隆即降旨,熄火拆窑,并赐“九龙山”名,永保神木。修建亭栏保护时,乾隆御题《神木谣》:“远辞南海来燕都,甲乙青气镇权舆。”神木一去不复还。空留山名在雾都。
  1970年翻造天安门时,所用斗拱木材均是从东直门运来的楠木。当地苗族同胞善歌,以楠木为题材的居多。录一以证,歌曰:“隔河看见楠木林,楠木开花十二层,楠木开花十二朵,朵朵开来都爱人。”可以说,“神木山”就在白水江楠木。这正是:燕京乌蒙天作合,世间无巧不成书。
  牛街白水江行船历史不远,也不长。《镇雄州志》载:“旧用刳木以济民,简槽容人无几,行人者病之,乾隆三十五年,分防牛街千总刘惠昌,众捐置板舟,每岁责令舟人,量留渡钱,以新朽败。”这是最早的横渡船。之后则疏河货运。川货从横江进牛街,逆水而上。全靠纤夫拉着而行,当地的土特产又随其入川。千年古镇牛街成了商品集散地。带来了她的兴旺发达。而今,木船作古,船工号子留在了两岸岩石的记忆里,足迹印在了岸边的石缝里。再过百年,恐怕连船工的子孙们都会说,那是天方夜谭,说来就是聊斋故事。
  牛街古镇,在白水江上,依山傍水而建。古时均是木结构吊脚楼。这些木屋,既有江浙的建筑韵味,又有川风的麻辣,具有江南水乡之美。每当夜晚,月上枝头,灯耀水波,水月交辉,金光灿烂。漫步牛街古镇小巷,读着用江石砌成的古墙。用木、竹装饰的古屋,仿佛读着一部厚重的历史。
  白水江水,听似无声胜有声。她滋润两岸的沃土,养育着代代白水人。两岸桔林、竹木争茂,芳草茸茸。玉米、稻谷芬芳,香飘万里。秋日,桔如灯笼,霜叶红似二月花。这里,山美、水美,人更关。白水如玉。她养育了微雕艺术家陈守仁,当代英雄徐洪刚。人们说:白水江,出艺人,出英雄,更出美女。
  水是生命之源,世人正在为水呼吁。白水江,我们拥有你,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愿白水江永远是我心中的“神林祭”,大自然之佳丽。

标签:白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