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入团申请书 > 正文

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感悟_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保障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反之,只有实现课堂教学的艺术化和实用化有效结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为我们的有效教学找到成功的借力点。   【关键词】新课改 历史教学 感悟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有它的相似之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而言之,平庸的课有它的相似之处,一堂好课各有各的精彩之处。一堂怎样的历史课才算是一堂好课呢?不同的人有着自己各自不同的理解。专家们的解释通常会高深莫测一些,一线的教师根据自己的认知和实践也会有不同角度的解释。作为一名从事历史教育年限不是很长的老师,我从自身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感受和认识:
  首先,一节好课必然是老师讲得很顺畅,学生学得很轻松。如果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对自己这堂课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没有清晰的课堂线索,随心所欲,走到哪歇到哪,讲完之后,学生的头脑必然是混乱的。教学效果必然可想而知。面对新课改,我们重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传递的是教学思维混乱、没有条理我们如何培养学生这样的能力。故而,一堂好课必然要条理清晰,如行云流水缓缓而来。
  其次,一堂好课要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对于我们走上教坛不久的青年老师而言,在教学中,对于教材的取舍很难把握,往往上课时感觉总有说不完的话,下课铃响之时,我们往往行色匆匆,带着众多的遗憾离开教室。学生也是学完之后,找不到重点。时间一久,学生自然会对你的课产生疲劳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多研究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学会大胆取舍教材,不要充当教学买办者。学生能自行解决的问题,相信他们,放手让他们通过阅读教材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也能锻炼学生从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点的能力,久而久之,在考试中解决材料题的时候也能做到得心应手。一举两得,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其三 ,课堂讲述要幽默生动。历史毕竟是我们已经经历过的事情。给人的感觉本来就有点老古董的味道。如果我们在讲课的时候,一味地循规蹈矩,生搬硬套,表情始终如一,语言干涩。学生必然会对你的教学出现听觉疲劳和审美疲劳。学生会觉得你的课了无生趣,要让他主动配合你便难如登天。平日里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一位语言幽默、知识丰富的老师学生是最喜欢的,往往他的教学成绩也位居前列。
  其四,好的历史课堂应该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紧联系。好的历史课堂往往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必须营造一个生活化的历史课堂,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使历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连接起来,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历史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通过引进生活中的题材也易于学生对于一些抽象知识的理解。例如,七年级上册教材中,讲到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时,初一的学生对儒家思想本身接触不多更难理解儒家思想在我国的地位。可以举例,国外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但在中国这是极不礼貌的,因为尊敬长辈的传统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已确立了在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通过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比如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是明清科举考试的指定内容,儒家思想影响至今,两千多年来中国人都是在儒家思想的熏陶浸染之下,每个中国人身上都打上儒家思想的烙印。既消除了学生对儒家思想的陌生感,也让其体会到儒家思想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另外,孔子儒家思想中的“仁爱”思想对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其现实的指导意义。
  其五,课堂讲述要深入显出。历史学科由于它自身过去性的特点,和学生有一定的时空距离。在谈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时,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的有限,理解起来有相当的难度。我在讲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面对《辛丑条约》的影响时,讲到第三条款“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各国在此眼线的战略要地驻兵。”我把外国侵略者比作穷凶极恶的狼,把清政府比作羊。我问学生:“羊圈是羊儿的避风港,羊圈外盘踞了很多狼,羊圈拆了会怎样?”学生的参与热情提起来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抓住合适时机,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入浅出地将历史知识形象化、生动化,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最后,一堂好的历史课应是一节平实的课。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大量的准备,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了让大家淡化公开课的概念,至少不去说“公开课”,只有“研讨课”。不管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在孩子们的眼中 ,你就是一位“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而不是抱着某种目的去尽量粉饰自己的课,把讲台当成了舞台的演员,脱离自己平日里的教学风格。所以我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
  总而言之,一堂好课必须是具备条理清晰、详略得当、语言幽默生动、紧扣时代脉搏、深入浅出、没有过多粉饰的一节课。我也会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历史老师。

标签:新课改 感悟 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