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三年级日记 > 正文

【2011年,那些令人失望的IPO】令人失望的英语

时间:2019-02-0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以2011年新股发行第一高价上市的华锐风电,再未回到90元/股的发行价;   同样高发行价的庞大集团,上市首日即大跌23.16%,成为2011年上市破发幅度最大的新股;
  最高发行费率的龙生股份、最受机构冷遇的八菱科技、利润大幅下滑的方正证券等,
  2011年,不少新股让投资者hold不住。
  
  2011年的A股,依然在一片低迷中徘徊,上证指数全年下跌608.66点,跌幅为21.68%。受大环境的影响,2011年上市的新股整体表现不佳。
  据Wind统计,2011年,沪深两市共计有277家公司上市,其中主板38家、中小板114家、创业板125家。这些公司上市首日股价的平均涨幅为21.08%,其中77家公司上市首日破发。上市首日表现最好的是东宝生物(300239),股价涨幅为198.9%,最差的为庞大集团(601258),股价跌幅23.16%。上市3个月后,所有新股平均股价涨幅为8.58%,表现最佳的为冠昊生物(300238),涨幅为177.25%,最差的为京运通(601908),跌幅37.86%(表1)。
  随着新股上市后的炒作热潮淡化,大部分新股开始展露疲态。截至2012年2月17日,2011年IPO的股票自上市以来平均涨跌幅为-8.33%,其中192只股票还处于破发状态,表现最好的是冠昊生物,上市以来上涨158.79%,表现最差的华锐风电(601558),已下跌63.79%。新股如此颓势,让不少投资者损失惨重,其中一些股票,更令人失望、引人质疑。
  
  华锐风电:最高发行价上市,套牢投资者
  华锐风电无疑是2011年表现最令人失望的新股之一。作为主承销商的安信证券和中德证券为其设定了90元/股的超高发行价,而深沪两市2011年所有新股的平均发行价仅为25.68元/股,华锐风电所在的主板市场,新股发行价则为19.95元/股。华锐风电坐拥2011年深沪两市新股发行第一高价,发行后的市盈率为48.83倍,实际募资94.59亿元,超募资金高达60亿元,是2011年除中国水电外募资资金最高的股票。
  如此瞩目的高价之下,华锐风电上市后的表现可谓让人大跌眼镜:上市首日即告破发,从此开始连绵不绝的下跌,上市一年来最高股价仅为88.8元/股,从未高过其发行价,截至2012年2月17日,其复权价也仅为33.49元/股,是发行价的37.2%。这意味着,所有认购华锐风电的投资者全线套牢。
  华锐风电上市后的市场表现,跟备受诟病的中国石油(601857)相比犹有过之。虽然中国石油的股价两度腰斩,但申购中国石油新股的投资者至少在上市首日大赚160%。而华锐风电IPO的赢家,或许只有上市之前进入的资本以及相关中介机构,其中,安信证券和中德证券轻松入袋1.2838亿元的承销保荐费。
  
  庞大集团:破发幅度最大
  庞大集团与华锐风电可谓难兄难弟,其上市首日即大跌23.16%,成为2011年新股上市破发幅度最大的股票。
  尽管庞大集团的发行价仅为华锐风电的一半,即45元/股,仍位列2011年主板上市公司第二高发行价。在瑞银证券的打造下,庞大集团表现同样不俗,其发行后PE为39.64倍,最终募资63亿元,超募44.48亿元,超募金额位列华锐风电之后,主承销商瑞银证券和其他副承销商分享了高达2.27亿元的承销保荐费。
  与华锐风电同样命运的庞大集团,在上市后股价也再未回到发行价,不过略胜一筹的是,庞大集团复权后现价(截至2012年2月17日)为发行价的48.22%,优于华锐风电的37.2%。
  自2009年6月A股重启IPO以来,深沪两市新股发行市盈率一路走高,并在2010年12月达到峰值75.6倍(图1)。由于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额超募资金的新股比比皆是,2010年深沪两市新股发行市盈率平均值为58.45倍。经历了2010年的疯狂,随着市场投资情绪的降温,2011年新上市的公司不再是“三高”的代名词。新股频频破发,拉低了发行市盈率,2011年1月上市的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仍达72.9倍,位居IPO重启后的第二高月份,到当年6月,新股的平均发行市盈率已降至27.728倍,为2009年IPO重启后的低点。回顾2011年上市的新股表现,其平均发行市盈率为44.1倍,最高为新研股份(300159)的150.82倍,最低的是桐昆股份(601233)的12.22倍。
  
  龙生股份:最高发行费率背后的业绩质疑
  2011年,深沪两市新股实际募资总额为2720亿元,总发行费用154.5亿元,发行费用/实际募资比例为5.68%,其中,龙生股份(002625)等6只新股的发行费用/实际募资比率超过14%(表2)。与高发行费率的股票相关的,通常是其上市前后存在各种质疑,龙生股份也不例外。
  龙生股份上市募资额为2.162亿元,但其发行费用达3757万元,发行费用/实际募资比例高达17.38%。这意味着,龙生股份上市后募集资金到手的比例仅为82.62%,余下的部分被投行、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切分。
  在招股说明书中,龙生股份及其主承销商齐鲁证券对公司的业绩和技术不吝溢美之词。华丽词藻的背后是冰冷的数据:2010年地方政府对其补贴487.09万元,占其当期利润总额的18.58%。2008年以来,龙生股份的净利润增速在节节下滑,而地方政府补贴占比却在稳步上升,令市场对其成长性产生各种质疑。一是质疑其业绩报表中掺杂大量的水分,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注水”使之虚胖,却不能提高龙生股份的盈利能力。
  其次,市场质疑龙生股份在研发支出方面的寒酸投入与其高调宣称的重视研发相悖。其核心技术建立在一个本科生不足10人的团队上,每年的研发费用不过几百万元,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仅为4%左右。
  不仅如此,龙生股份在上市辅导期闪电引入3家创投公司,其初始投资额为3900万元,共获得龙生股份9%的股份,计522万股。以发行价计算,这3家创投已浮盈1936万元,待上市解禁后全身而退,其近乎无风险套取厚利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帮助这样受到质疑的公司上市融资,主承销商等中介机构拿走高比例的发行费用似乎亦无可厚非,但投资者对其未必认同。
  
  八菱科技:网下配售最受机构冷遇
  新股的发行,分为针对散户投资者的网上申购和针对机构投资者的网下申购,二者占发行股份数的比例基本为8:2,网下申购股票上市后有3个月的锁定期限。2011年,所有新股的网下申购倍数平均值达到16.36倍,最高为江南水务(601199)的79.54倍(其网上认购倍数为209倍),最低的是金禾实业(002597)的1.1倍(其网上认购倍数为29倍);所有新股的网上认购倍数平均值达到115.9倍,最高为申科股份(002633)的479倍(其网下申购倍数为22倍);最低为双星新材(002585)的1.53倍(其网下申购倍数为2.06倍)。
  通过比较发现,2011年网上认购倍数与网下申购倍数相差最大的是八菱科技(002592),两者相差91倍,其网上认购倍数为319倍,中签率为0.31%;网下申购倍数为3.5倍,有效申购获配比例高达28.57%。换而言之,对于八菱科技的上市,许多散户投资者积极认购,参与散户高达461997人,而机构投资者则冷淡以待,仅有5家机构申购。形成鲜明对比的原因在于,拥有专业估值能力的机构与散户对于八菱科技的估值认识不一致。
  八菱科技的发行价为17.11元/股,发行市盈率(摊薄)为18.4倍,预计募资2.9781亿元,各项数据看似平常的八菱科技,上市过程可谓一波多折。2011年6月7日,上市进入倒数阶段的八菱科技因提供有效报价的询价对象仅19家而被迫中止发行,成为A股市场上首例因询价对象不足20家而暂停上市进程的公司。不仅如此,八菱科技的董事长顾瑜涉嫌经济犯罪而被警方立案调查,尽管最终以清白而结束诉讼,但作为当事人的八菱科技在之前公开披露的信息中却只字不提,而主承销商和发行人律师对此也没有尽职提及风险,备受市场异议的八菱科技第一次过会以失败而告终。数月之后,八菱科技重启发行事宜。八菱科技为二次过会做足功夫,共收到37家询价对象的报价并顺利过会,最终确认17.11元/股为发行价。
  通过两次过会的询价比较,我们发现,在首次过会中,担任主承销商的民生证券给出的投资价值研究报告认为,该股的合理估值区间为33.50-40.20元/股,价格中枢为36.92元/股。不过这一“合理”的报价最终被市场无情地否定,导致最终八菱科技发行中止。二次过会时,民生证券给出的合理估值区间为21.26-25.15元/股,价格中枢为23.09元/股。同样出自民生证券之手,时隔不足半年但给出的估值相差近60%,凸显出国内投行的定价能力有待提升。备受质疑的八菱科技最终确定的发行价,仍然低于民生证券的“合理”估值区间,有效申报的配售对象最终也只有5家。
  八菱科技虽然最终过会成功,但市场给予的反馈并不积极,其原计划募资2.9781亿元,实际募资净额为2.7469亿元。而民生证券获取了4000万元的承销费用和保荐费用。除了八菱科技,2011年受到机构投资者冷落的新股还有双星新材等(表3),这些新股的网下申购配售对象均少于7家。
  
  方正证券:业绩降幅最大
  截至2012年2月21日,共有154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11年的业绩预报,据Wind统计,其中业绩预减和略减、续亏和首亏的公司共500家,占比达32.46%(图2)。2011年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在国内通货膨胀、货币紧缩以及国外欧债危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下滑情有可原,但许多在2011年才上市的新股业绩惊现变脸,让人不得不深思个中缘由。
  据统计,2011年上市的公司中,有49家净利润下滑,占17.69%。业绩变化幅度最大的是2011年8月上市的方正证券(601901)。方正证券预计2011年净利润约为1.8-2.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0-100%。据其公告称,主要原因是由于2011年度证券市场成交量日趋萎缩,造成公司各项业务收入大幅减少。
  无独有偶。东吴证券在2011年的招股说明书中提到,其2008年到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26亿元、7.38亿元、5.80亿元和2.26亿元,但其业绩预报却预计2011年的净利润同比减少50-60%,净利润为2.3亿元。这意味着,扣除2011年上半年取得的2.25亿元净利润,该公司下半年的净利润几乎为0。而东吴证券的2012年1月财务数据简报则显示,其当月营业收入为3163.79万元,净利润为-1611.5万元,上市次年即告亏损。
  在2011年倒数第二个交易日上市的汇冠股份(300282),上市仅一个月后就发布公告称,由于欧债危机、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竞争加剧等不利环境影响,公司收入增长不理想,2011年净利润将降为1977-2542万元,同比下降30-10%。设计初衷是为了满足高成长性公司上市的创业板,也有部分公司业绩同比下滑幅度超过30%(表4)。
  上市公司业绩纷纷变脸,除了受环境的影响,是否与当初上市时投行的过度包装有关?在上市剔除包装后,许多公司原形毕露。如何杜绝此类现象,值得从监管制度、上市公司约束、中介机构能力与操守等方面探究根源及系统性解决办法。

标签:失望 令人 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