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散文 > 正文

葡萄传入内地考 葡萄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葡萄作为一种外来作物,是早期中西交流的重要代表之一。一直以来,普遍认为葡萄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引入葡萄的。实际上,葡萄的引入存在多方面的争议。本文通过对《史记》、《汉书》等文献的考察推证、借鉴,并利用前人经验等相关材料,证明葡萄的引入并非张骞第一人所为。
  关键词: 葡萄 张骞 引入内地
  
  一、引言
  葡萄,《史记》《汉书》都作“蒲陶”,后来又有“蒲桃”、“蒲萄”、“葡萄”等写法。可见它是外来语的记音字,并不是中国原产。据考古资料,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是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中国栽培葡萄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传为汉代人张骞引入。张骞将葡萄引入内地这一事件,第一次见于文献记载的是《齐民要术》①卷二“种蒜”引王逸曰:“张骞周流绝域,始得大蒜、葡萄、苜蓿。”《酉阳杂俎》也有载:“庾信谓魏使尉瑾,……瑾曰:‘此物实出于大宛,张骞所致。’”②这些记载很显然都把葡萄从西域的引入归功于张骞。直到今天,普遍的观点还是认为,葡萄最早是由张骞引入内地的。
  张骞真的是引葡萄入内地的第一人吗?事实上,葡萄是否由张骞引入内地还存在多方面的疑惑。本文利用文献记载针对各方面进行考证。
  二、葡萄非张骞所引
  据《史记?大宛列传》载:“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中葡萄、苜蓿极望。”③通常从其中的关键词“始”理解,认为葡萄就是由张骞出使西域引进中国内地的。而《汉书?西域传》对此的说法也是大同小异:“大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至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汉使采蒲陶、苜蓿种归。天子以天马多,又外国使来众,益种蒲陶、苜蓿离宫馆旁,极望焉。”④通常也理解为,自西域之路开通后,汉朝统治者便让使者带回葡萄种子,引入内地。
  实际上,长期以来,后人对《史记》、《汉书》等材料对此问题论述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史记》、《汉书》原文只是讲到张骞经过大宛,知其地盛产蒲陶。“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⑤,“大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⑥。不过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写在西域之路通行后。虽然到过大宛的使者不少,但论最出名的使者,当属张骞,也无怪乎后世将葡萄的引入归于张骞的功绩之一。这是后人对史料的理解存在“想当然”的态度。但是所提供的史料并没有明确地表示葡萄就是由张骞从西域引入内地的。
  根据历史事实了解,张骞一共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是在公元前139年。“……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逃遁而常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⑦,于是张骞就从长安出发前往月氏了。然而,途中经过匈奴时,被单于扣留。“经匈奴,匈奴得之,传旨单于。单于留之,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⑧。从中可以得知张骞在前往月氏的过程中被单于扣押了十多年,还娶妻生子了。后来张骞率部下逃出匈奴的看管,顺利来到大宛,“大宛……遣骞,为发导绎,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既臣大夏而居……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⑨。张骞从大宛返国途中又被匈奴所阻,到了次年才脱险逃归。这一路一共经历了十几年,还历经两次匈奴人的扣押,相当坎坷艰辛,所以这次张骞是极少可能带回葡萄种子的。事实是,张骞回朝后,他所做的,只是“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⑩,将一路的见闻向汉武帝做了介绍,是否因此引入种子,并没有明确说明。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在前115年。武帝询问剿灭匈奴之计的时候,张骞“因言曰:‘……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故浑邪地空无人。蛮夷俗贪汉财物,今诚以此时而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11}。可见这次出使西域是为了加强与乌孙的联合,壮大汉朝的实力。张骞本人只到过乌孙,“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矾及诸旁国。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12}。“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13}。张骞在乌孙国出使一结束,便偕同乌孙使者数十人返抵长安,一年多之后就过世了。而此时汉朝与西域之间的交流开始日益频繁,由此引发的经济交往也更加密切,不排除葡萄种子引入的可能。但是并没有明确说明是由张骞带回来的。由材料可以猜测,当时忙于向乌孙国展示大汉王朝的张骞使团,也并没有引入葡萄。
  可见,无论是史书记载还是根据历史事实的推测,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将葡萄种子引入中国内地的可能性都极小。
  三、葡萄在张骞之前已经传入
  葡萄具体是在什么时候传入内地的呢?《史记?大宛列传》载:“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中葡萄、苜蓿极望。”{14}此部分载于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部分。据前人对这部分的研究,其认为《史记》的观点是:葡萄引入于公元前115年。
  而在《汉书?西域传》中载:“(王)爱其宝马不肯与。汉使妄言,宛遂攻杀汉使取其财物。于是天子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兵前后十余万人伐宛,连四年……又发使十余辈,抵宛西诸国求奇物……汉使采蒲陶、目宿种归。天子以天马多,又外国使来众,益种蒲陶、目宿离官馆旁,极望焉。”{15}上引文记载“汉使采蒲陶、目宿种归”的时间是李广利将军攻克大宛之后。同样据前人之言,认为《汉书》的观点是:葡萄引入于公元前101年。
  因此,绝大多数人认为,葡萄是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才引入中国内地的。除了前文已经排除的张骞外,不少人还持有“葡萄可能由汉使团中其他人引入”的观点。然而,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却出现了葡萄在张骞之前在内地已有种植的证据。
  司马相如是汉代的辞赋作家。《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引入了他的作品《上林赋》,其中有言:“于是乎卢橘夏孰,黄甘橙楱,枇杷?柿,?柰厚朴,?枣杨梅,樱桃蒲陶,隐夫郁棣,?盘荔枝,罗乎后宫,列乎北园。”{16}此处描写的是位于荆楚之地的上林苑宏大的规模。这里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蒲陶”作为水果之一,与卢橘、柑橙、枇杷、柿子、杨梅、樱桃、荔枝等一起被罗列出来了。可见当时,葡萄已经传入内地。虽不敢确认它已经成为普通的日常水果,但是能够证明它起码在帝王之家有存在。
  《上林赋》具体的写作年代没有明确记载。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是时梁孝王来朝……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会梁孝王卒,相如归……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17}由以上材料可知,司马相如于汉景帝时跟随梁孝王由家乡蜀到长安,几年之后完成了《子虚赋》。公元前144年,梁孝王死后,司马相如回到蜀地。受到当朝天子,也就是汉武帝的赏识,请求为天子游猎作赋。之后便完成了《上林赋》,被封为中郎将。司马相如“为郎数岁”,被派回蜀处理事情时,“蜀长老多言通西南夷不为用……(相如)乃著书,藉以蜀父老为辞……其辞曰:‘汉兴七十有八载,德茂存乎六世……’”{18}由其时间可以推知,《上林赋》大约完成于汉武帝即位之初。而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也大约在此时,只是中间经历了十几年才辗转回朝。也就是说,《上林赋》完成于张骞回到长安之前的若干年。假若张骞在第一次出使西域便能引入葡萄,也比《上林赋》所述的时间晚得多,更何况在当时引入的几率小之又小。既然如此,那么上林苑的葡萄,就不是由张骞出使西域后引入内地的。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葡萄的引入不仅不是张骞亲历所为,反而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葡萄就已经在内地种植了。
  四、张骞之前的中西交流
  实际上,内地与西域的交流,在张骞通之前已经存在了。《史记?匈奴列传》中多次记载了内地与西域的交流,“汉亦引兵而罢,使刘敬结和亲之约……于是高后乃止,复与匈奴和亲……至孝文帝初立,复修和亲之事……”,“汉使或言曰:‘匈奴俗贱老。’中行说穷汉使曰……”{19}。而《史记?西南夷列传》更是明确指出:“秦时常?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史焉……”“蜀人司马相如亦言西夷邛、笮可置郡。使相如以郎中将往喻,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十馀县,属蜀。”{20}种种迹象表明,张骞以前,中国内地与包括匈奴、西南夷等地区都有使者、和亲等类似的较为频繁的交流,当然少不了与西域地区的交流。这些交流的同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将葡萄引入内地的可能性。
  关于中西开始交流的最早时间,史学界颇有争议。在《早期中西交通与交流史稿》一书中,作者认为:“自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这条道路上已经有中国的丝绸、铜器大量地运往中亚,传去的还有中国的天文、历法。丝绸更通过那些游牧民族间接地传到更加远的地方,甚至欧洲。”{21}这种说法认为丝绸之路开始于春秋战国时。考古学家王炳华先生指出:“包括吐鲁番在内的新疆大地,作为欧亚大陆交通往来的重要通道,远远要早于公元前2世纪。”{22}因此,我们得知,在张骞之前中国很早就与西域有交流了。葡萄完全有可能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就在内地种植了。只是相对而言,张骞出使西域更为人所知,其宣传和介绍使得葡萄大量引入,并在内地更广泛种植,因此在汉代逐渐普及开来。
  五、结语
  综上所述,葡萄已经被证明了不仅不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引入的,反而是在通西域之前在内地已有种植;史料也证明,推动西域与中国内地的交流,在张骞之前已有人为。所以,传统观点认为的张骞通西域,并将葡萄引入内地,并不真实可靠。
  后世之所以把这一事迹归功于张骞,也许是因为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较为大力地推荐葡萄这种作物,使得葡萄开始在内地广泛种植。且由于记载的可供研究的资料较少,《史记》、《汉书》的记述则让后人产生了误解。
  不可否认,张骞的确在推动中西交流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见于《史记》《汉书》等文献中,他只是对西域的葡萄做了较为广泛的宣传介绍,确实推动了葡萄在内地的广泛种植。也许是因为较之其他使者来说,张骞的贡献更为巨大,所以后人把葡萄的引入这一功绩也归于张骞。虽然张骞的功绩彪炳千古,我们不能抹杀,但是也要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辨析。
  
  注释:
  ①转引自:石声汉校定,《齐民要术今释》1―4分册,1958年科学出版社。
  ②转引自:涵芬楼,《四部丛刊》,影印明赵氏脉望馆本,卷18。
  ③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中华书局,2420页。
  ④班固,《汉书?西域传》,中华书局,968页。
  ⑤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中华书局,2404页。
  ⑥班固,《汉书?西域传》,中华书局,968页。
  ⑦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中华书局,2402页。
  ⑧同上。
  ⑨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中华书局,2402―2404页。
  ⑩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中华书局,2404页。
  {11}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中华书局,2410页。
  {12}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中华书局,2412页。
  {13}班固,《汉书?张骞李广利传》,中华书局,968页。
  {14}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中华书局,2420页。
  {15}班固,《汉书?西域传》,中华书局,968页。
  {16}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华书局,2261页。
  {17}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华书局,2246―2250页。
  {18}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华书局,2272页。
  {19}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中华书局,2128―2132页。
  {20}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2236―2238页。
  {21}转引自:石云涛,《早期中西交通与交流史稿》,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
  {22}转引自:王炳华,《访古吐鲁番》,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中华书局,2008.
  [2]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华书局,2008.
  [3]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中华书局,2008.
  [4]司马迁.史记?南越列传.中华书局,2008.
  [5]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2008.
  [6]班固.汉书?西域传.中华书局,2007.
  [7]班固.汉书?张骞李广利传.中华书局,2007.
  [8]徐朔方.史汉论稿.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
  [9]石声汉.试论我国从西域引入的植物与张骞的关系.2008.
  [10]李婵娜.张骞得安石国榴种入汉考辨.

标签:传入 葡萄 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