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设问句 > 正文

农村金融体系的创新研究:农村金融体系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城乡二元制发展道路,在今天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均衡发展、全面发展的要求下,已显疲态。同时,调控农村经济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弱化,已经成为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转型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对农村金融市场现状和特点进行观察,分析农村金融市场运行的内在规律,结合当前中央和地方的支农惠农助农政策,对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机构农村市场开拓提出对策,并为地方政府利用金融机构进行农村经济发展提出初步设想。
  【关键词】农村;金融市场;创新
  
  一、前言
  由于经济运行基础和经济活动的基本形式不同,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的表现出各异的特点。农村市场覆盖了广大了县级以下的人群,虽然发展层次不高,却是构成全国统一市场系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全国城乡协调发展,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服务农业,国家对农村市场进行了引导和扶持,这也反映在农村金融体系构建方面。可以说,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和稳定运行,是促进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和农村市场增长的一个重要发动机。
  二、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和特点
  (一)终端网点少,信息化程度较低
  商业银行和盈利性金融机构逐渐从计划经济时代走向市场化、逐利化,它的运营逻辑是增加盈利和降低成本。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在固定网点上采取了集中经营策略:以存贷量为指标,裁撤低于存贷量基准线的地区的网点;以本利比例为原则,裁撤收支比过低乃至负数的网点。这就造成在广大农村市场,地区人均网点量剧降。
  (二)涉农金融活动单笔资金数额小,金融合同数量多
  对比生产集中和商业集中化地区的金融机构网点,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发生的金融活动数额受到当地经济条件发展基础和经济活动形式的制约。通常这种制约表现在存贷款数额偏小,用户成本和贡献利润价值较低。这也是使得众多商业银行收缩乡镇一级市场,集中精力在一、二、三级城镇市场的原因之一。
  (三)农村金融市场融资形式单一,贷款利率较高
  农村经济活动通常针对农资、乡镇企业、个体等经济主体,由于自身实力的限制,利用融资的目的主要在于补充周转,等度过资金低谷时再偿还贷款。由于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受到产业结构的限制,产生的附加值不高,因此在贷款方的资金回报率指标上不尽如人意,制约了农村金融市场融资的规模和形式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受到政策影响,承担支农、惠农和助农任务,在贷款利率设定上倾向于浮动幅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法定利率的上限,相比城镇市场的同类型、同数额贷款的利率设定要高。一些准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的加入,更是人为拔高了农村融资活动的利率。
  三、农村金融市场表现的原因分析
  城乡金融市场的两种表现,固然是中国经济发展和阶层结构二元化不平衡的结果,但是也有其必然性。分析农村金融市场表现的脉络,可以得出农村金融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理清农村金融市场的原因。
  (一)农业经济活动的粗放模式的影响
  在大部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人均分配生产资料的制约、经济活动模式的单一,作为贷款主体的农民(含其家庭)、生产队(集体或合伙)、乡镇企业在经营规模上比较小,生产方式落后,商业形态处于初级阶段。纯农业生产受第一产业基本利润率限制、商业经营受自身交易模式限制、企业经营受技术规模限制,想要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改进生产技术存在的障碍主要有:一是分散式的农村社会生产提高了集中生产的成本,降低了资金对在农村进行规模投资的欲望;二是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使用权流转特点的不同,使得征用、转让、拍卖、招标农村非国有土地使用权难度较大,纠纷经常发生,加大了进行扩大生产的风险和机会成本;三是农村经济体的地域依赖性较强,在业务扩展到外地时,风险性激增,由于应对不力,自身承受风险能力较弱,长期持保守心态,这就制约了农村经济体的发展。
  (二)农村经济发展阶段性落后的影响
  由于历史原因和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活动模式,农村生产力发展较为落后,经济活跃程度低。在我国努力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过程中,农村市场不存在先发竞争优势。在融入规模生产、规模经济的时候主动权缺失,只能通过自身的资源性、自然性的天然优势来吸引资金投入。在当前投资市场和融资市场双重不发达的背景下,资本的趋利性和集群效应的集中性又使得农村市场中的经济体通过自发发展困难重重,具体来说就是缺乏资金、缺乏时间、缺乏技术、缺乏规模。其中,缺乏资金是使得其不能克服竞争障碍,发挥自身生产要素的价值的主要,也是首要原因。因为本身发展对比城镇发展存在着阶段性落后,在全面开放市场的环境下,原先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村金融机构因为市场化经营,对一些不能盈利或者成本过高的农村网点进行合并、裁撤,又使得农村市场融资出现困难,给农村市场的发展造成双重打击。另外一个现象是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以信用合作社(以前还有乡镇基金会)为代表的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相比普通商业银行有更大的自主权,且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这又回到前文所阐述的观点:农村金融融资市场的融资成本对于借贷双方来说都很高,里面蕴含的逻辑是:贷方因为经营风险大,市场具有局部独占性,必须提高利率;借方因为利率负担重,加大了经营成本,从而又提高了借贷风险,造成贷方资金风险预期上升,进一步反过来影响借贷门槛和合同签订率。
  四、促进农村金融市场活跃的建议
  (一)多方联手打造一条龙的农业产业链
  搞活农村金融市场,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改善农村市场商业活动环境,降低农村金融融资和增值业务的风险,是一个多赢优势决策的结果倾向。但是还需从多方面着手。首先,作为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以及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大力鼓励金融机构到农村开展金融融资活动,利用政策扶持、信息服务、法律宣传、文化科普等活动提升农民、农村集体组织、乡镇企业等农村经济体在利用资金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寻路难、发展难的问题;其次,在严格论证的基础上,通过财政账户、经济体账户开户行设置在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量,实现金融机构和当地农村市场政府行政部门、经济体的利益重合度,是扩大资金存量的一个有效方法。
  (二)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降低农村融资活动的风险
  高贷款利率和局部独占性经营是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经济体在农村金融融资活动中的倒挂对抗。那么,能够通过降低融资风险来降低农村融资活动成本,从而促进农村经济体的发展,是一个较好思路。从这个着眼点出发,具体到金融机构方面,首先要通过信息调查和摸底排查,建立健全农村市场用户信息库和农村市场信用体系,灵活设定抵押权标的和实现形式,有利于降低农村融资活动的门槛,并且控制农村金融市场的融资风险;其次是通过产品开发,开拓农村金融市场的特色金融衍生品,提升金融服务的含金量和预期利益;另外,通过加大长期融资活动的比重,降低和分散短期惠农型贷款的风险。
  五、结语
  一方面,农村金融市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经历过多次转变,已经初步建立起一个从中央到地方,从农村到城市的网络;另一方面,农村金融体系及其面临的环境,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只有时刻关注农村金融市场的变动,结合农业、农村、农民在经济基本面上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完善、管理、改革农村金融市场,使其服务农业发展,服务农村建设,服务农民富裕。
  
  参考文献
  [1]袁冰.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07(3).
  [2]徐德富,周凌峰.我国农村金融现状分析[J].决策探索,2007(9).
  [3][张宁,刘刚.农村金融的困境与发展对策[J].中国发展观察,2007(11).
  
  作者简介:张淑真,女,硕士,会计师,高校讲师,现供职于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高校财务管理。

标签:金融体系 农村 创新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