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诗词 > 正文

诗词意象与情感

时间:2017-03-2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诗歌的意境、意象和感情的区别

txt">诗歌的意境、意象和感情的区别

意象是近些年来诗歌鉴赏中出现频率很高的术语,它最能体现诗歌的本质。可以说,它是打开诗歌鉴赏之门的钥匙。因此,把握意象对于诗歌鉴赏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意象,指的是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换言之,就是含有某种思想感情的形象。

如果不了解意象的特点,很难真正读懂诗歌。请看下面两句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浮云和落日是两句诗中很精彩的意象。这两个意象应怎样理解?它们好在哪里?要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有一定的积累。浮云行踪不定,让人联想到漂泊。落日徐徐而下,让人联想到对朋友的依恋。这两个意象可能就是由眼前之景引出的,却又含有不尽之意,因而很能体现诗歌暗示性的特点。

意象具有继承性。一般说来,意象表达的意思(情感)是比较固定的。比如白云是晴空景象,一般用来表现浩茫的空间,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而黑(乌)云是雨前景象,一般用来表现环境的险恶,如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青云一般用来喻权势,如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李白《古风》);闲云一般用来表现闲适之情,如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诗》);孤云用来表现淡泊宁静,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从上面的一些例子可以看出,积累一些常见的意象是鉴赏古诗的必要准备。

意象又是有创造性的,同一个意象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请看下面的三个例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莺啼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金昌绪《春怨》)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三首诗中都使用了黄鹂(莺)的意象,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截然不同。在《绝句》中,黄鹂的意象传达出喜悦之情。在《春怨》中,黄莺的意象则传达出烦闷之情。女子思念在辽西征战的丈夫(或情人),梦被莺啼打断,自然心中烦闷。在这首诗中,通常情况下传达喜悦之情的意象黄莺就被彻底颠覆了。而在《蜀相》中,黄鹂的意象所表达的感情更是十分复杂。诗人只见祠堂,不见丞相,美景更增感伤,因而在诗中黄鹂的意象所传达的更多的是惆怅之情。这就涉及到梁启超所说的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了。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要想真正把握意象,还要把该意象放在全诗中细加揣摩。

意象具有创造性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即相似的思想感情可以用不同的意象来表现。同是表现愁,李煜的词化作了空间上的长度——《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贺铸的笔下,则化作了时间上的距离——《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而在李清照的笔下,愁有了重量——《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三位词人笔下的意象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诗歌意象的创造性。

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既要了解诗歌意象确定的一面(继承性),又要了解诗歌意象变化的一面(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进入鉴赏的层次。

所谓意境,是指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和它引发的想象中的形象的总和。其基本特征是虚实相生,换言之,就是的主观情思与客观物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袁行霈语)。意境强调的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解读诗歌的意境,除了读懂诗歌所传达的思想内容之外,还应了解意与境交融的方式。通常方式有:情随境生,如杜牧的《山行》;移情入景,如杜甫的《春望》;体贴物情,物我情融,如陶渊明的《饮酒(之五)》。

意境是高度个性化的,意境又是不断创新的。对于考生来说,应该多读多背一些经典诗作,以熟悉一些常见的意境。

一般来说,意境能够反映几个方面的人生体验,即抒写个人情感的、歌咏美好事物的、

抒发家国情怀的。当代学者袁行霈将意境划分为诗人之意境、诗歌之意境和读者之意境。 意境是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的达到内情与外物相统一而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境界。意境是情与景的水乳交融,是形神情理和谐的溶合。换句话说,意境是文艺作品思想意义与艺术形象的高度统一的艺术环境,是渗透了美学思想和情感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意象是意境构成的细胞,若干个和谐统一的意象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要创造诗歌的意境就必须处理好意、象之间的辨证关系。这一关系,从内容上说,表现在物与志、景与情、事与理、人与意的辨证关系;从形式上说,表现在藏与露、虚与实、跳与联的辨证关系。只有从内容、形式上处理好意象之间的辨证关系才能创造出诗歌思想意义与艺术形象高度合一的艺术境界——意境.

意境是一切文艺作品,特别是诗歌所追求的审美目标,是我国传统的文艺鉴赏中所极为重视的一个审美课题。诗歌论坛上有句话,叫诗歌好不好看构思,美不美看意境,事实也是如此。就拿仅二十字的柳宗元《江雪》为例(干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把天寒地冻(意象)、人鸟绝迹(意象)的雪景垂钓(合称境)与自己遭到贬斥以后孤独无援的心情(意)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凄清孤寂的境界,这便是意境。

这种能引发读者想像并使读者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的艺术境界是历代诗人所追求的,也是诗歌创作的最高美学境地,诗有没有诗味就表现在这点上。怎样创造这种神秘美妙而又有无穷魅力的意境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处理好意象之间辩证关系,或者说意境源于意象之辩证之中。

意象不是意境,但与意境有密切的关系。意境是整篇作品主观思想与艺术形式溶于一体的环境,是整首诗歌的整体画面、完整形象的表现。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艺术境界的细胞,是意境的零部件,是意境创造的基础。综而言之,两者应是全部与局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般地说,若干个和谐统一的意象构成一个美丽的意境。

要创造诗歌的意境,必须处理好意象之间的辩证关系。何为意象辩证关系呢?通俗地说,意象即意之象,包括意和象两个方面及由两者结合而产生具有新涵义的情境。象即诗歌所描绘的形象、表象、外物,是客观的、可见的、具体的、生动的。好诗必有象,故苏轼赞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象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反映到作品的东西,是意所得以寄托的外物,包括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味觉表象、嗅觉表象和触觉表象,这是诗人对客观世界选择取舍的结果。意即诗歌通过象所要表达的内情、主旨,是主观的、不可见的、抽象的、概括的,是象所蕴藉的情意。古人所云为言(象)外有无穷之意。通常我们可以把象理解为诗中的人、事、物、景等外物,把意解释为志、理、情、义等内旨,只不过侧重点不同而已。比如,诗句从星星的弹孔中,会流出血红的黎明,这诗句不能说有意境,但却有意象。星星、弹孔、血、黎明……可称象,意为这些外物组合、叠加而形成的与通常不一样的新的意思(似乎可以理解为经过黑夜的战斗,黎明因此来临)。这两者的和谐统一,合称为意象。

感情说的简略一点,一般是悲、愁、苦、乐、思、忧、愤、爱、恨、伤等,具体说就是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揽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离愁别恨等。

古诗中表意境的词语可以概括为大、远、壮、美、静、阔、丽、寂、冷、空等,经常用到的意境类词语有三类

1、优美类:

幽静、幽美、优美、宁谧、静谧、清新、清幽、宁静、恬静、恬淡、清静、明丽、艳丽 宁静恬淡、宁静美好、清新明丽、清新自然、清新幽美、清幽明净、清爽宁静 恬淡闲适、恬淡宁谧、闲适恬然、闲适恬淡、闲适自然、幽清明净、和谐静谧 清幽脱俗、空灵高远、空蒙迷茫、空灵蒙胧

生机盎然、生意盎然、优美迷人、华美壮丽、艳丽迷人、艳丽优美、明丽优美

2、清冷类:

孤寂、萧条、萧瑟、荒凉、苍凉、清冷、凄凉、衰败、破败、颓败、冷清、凄清、寥落、寂寥、冷寂、悲凉

孤清冷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萧瑟冷寂、萧瑟苍凉、苍凉萧条、凄凉冷清、冷清凄凉、冷落寂寥、冷清悲凉、荒凉颓败、荒凉破败、荒凉残败、衰败凄凉、衰败悲凉、悲壮苍凉、惨烈悲壮

3、宏阔类:

雄浑、雄奇、辽阔、开阔、壮阔、壮观、壮丽、瑰丽、恢弘、高远、深远、莽苍、苍莽、苍茫

雄浑壮阔、雄浑开阔、雄浑阔大、雄浑壮观、雄浑壮丽、雄奇阔大、壮阔恢弘、雄奇瑰丽、恢弘高远、高远辽阔、辽阔苍凉。

1、《赤壁赋》第一段通过大江、明月、白露、清风、东山、星光等意象,营造出 的意境,抒发了

的情怀。

答案:空蒙迷离、超凡脱俗

寄情山水、超脱潇洒

2、《荷塘月色》通过荷花、荷叶、薄雾、荷香、月光、薄云、杨柳等意象,营造出 的意境,抒发了

答案:淡雅明丽、馨香高洁

对荷塘及周围景物喜爱之情

3、《故都的秋》通过一椽破屋、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日光、破的墙壁、秋花(喇叭花)、槐树落蕊、秋草、秋蝉、秋雨、枣子树等意象,营造出

的意境,抒发了

答案:北国清秋清冷萧瑟、破败寥落

对故都秋天的喜爱以及特殊的审美情调。

4、《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通过寒潭、崇阿、飞阁、山原、川泽、闾阎、云雨、彩虹、日光、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渔舟、雁阵等意象,营造出

的意境,抒发了

答案:色彩明丽、雄宏壮阔

对滕王阁周围壮美秋天的赞美之情。

5、《沁园春长沙》通过万山、层林、江水、百舸、雄鹰、游鱼等意象,营造出 的金秋意境,抒发了

答案:色彩明丽、壮阔辽远、生机勃勃

对湘江两岸壮美秋景的赞美之情和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

6、《边城》通过白塔、小溪、渡船、黄狗、吊脚楼、龙舟等意象,营造出出 的意境,抒发了

答案:古朴宁静、纯朴自然

对湘西美好景致风俗的爱恋

7、《春》通过春花、春草、春雨、春风,营造出 的意境。抒发了

答案:清新明丽、生机盎然

对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暗示人们应珍惜人生的美好青春。

篇二:李煜诗词的意象与情感的研究

xt">摘要: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不通政治但却有非凡的艺术才华,尤以词成就最高,他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历代读者对李煜词情有独钟。他善于通过对比的手法,描写鲜明的意象,挥洒一腔真情,正是一种真实而深重的忧愁让煜词在李煜黑暗的人生经历中成为永恒的灿烂。

关键字:李煜 意象 情感愁情

引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人间词话》)历史如滚滚长河奔涌而过,不知有多少历代君王湮灭于历史之中,什么荣华富贵,丰功伟略往往留不下一丝痕迹。或许,对历史来说,少一两位平庸的君王不会影响多大,但对人类的文明来说,少了南唐后主这一平庸甚至政治低能的皇帝却是莫大的损失。李煜以帝王的身份留名史册,却以那几首短短的诗词而名垂千古,这或许是历史对李煜开的玩笑,生在帝王之家,却身处黑暗的社会,从小为了生存,也顺应了兴趣励志做个隐士,但最终还是不能如他所愿,贪图诗词歌舞享乐,登上了岌岌可危的地王宝座,但除了用词记叙心中的刺痛,便只能眼睁睁的见证国破家亡。于是他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词中, 并使内在的真情实感与外界实物实景具体地完美融合, 创作出了鲜明的形象和美好的意象, 从而使其词拥有了长传不衰的艺术魅力。

帕尔莫认为“意象是人们的心理表征, 源自人们运用外部感觉器官对类似物的知觉体验; 而语言则是以意象为把玩的有声符号, 意象是我们的心灵之眼所看到的东西, 是基于多种感觉器官的经验集合。人们可以将语言和意象相结合, 以增进社会文化的适应性, 加大文化的社会容量。意象是抽象的, 部分的, 变化不定的, 我们主要通过心理意象进行相互交流。由于不同的人对同样一件事物的体验不同, 对这同一件事物的认知过程也不尽相同, 所以人们在这基础上的意象也不尽相同。”

李煜词的意象丰富而鲜明,然而再普通的事物在词中都会或引发,或承载一段作者特有的思想情感。

对于李煜前半生诗词.,他善于描写意象的颜色, 在前半生的宫廷生活诗词中, 他喜欢选择那些明亮而鲜艳的颜色。当这些鲜艳而明亮的颜色作用于人们的感觉时, 人们可以立时将注意力聚焦在这些明亮的地方, 这些意象也因此变的生动而明亮, 可以使人们感受到李煜诗词中荡漾的幸福和欢乐气息。

“粉英金蕊自低昂。”粉与金明亮而愉悦的颜色。“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金色的香炉已经伴随着欢闹的人群一整晚,红艳的地毯随着舞步而皴皴皱皱。作为帝王之后,李煜音律歌赋,钟情纵情享乐,本也无心经营政治,自然许多辉煌而奢靡的场景,他似乎很喜欢用金色:金炉,金钗、金缕鞋、金雀钗、金井、金窗无不展现着豪华气派的帝王风范。当然还有明亮的银色,或是温润的玉,玉楼、玉勾、玉树琼枝。李煜也喜欢使用红色: 片红、红锦、红日烛、花红,、枫叶丹红、粉面、红英,、红茸、红抹胸,、红叶等等。

在古代的中国,金色是帝王的象征,知道他身份的人当然会习惯金光灿灿的煜词,或许正是这样一种想当然的习惯,相信不仅是李煜本人,还有我们都会把他定位为一个富足的君王,一个理应享乐,理应拥有这所有一切金色的君王。红

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非常鲜艳的颜色, 总是和幸福, 高兴联系在一起, 红色的服饰或者红色的花朵总能给诗中的女子增添几分艺术的骄美感, 制造出一种狂热的氛围。李煜是喜欢这种生活的,他不是在炫耀,不是在贪婪的浪费,或许有点奢靡,但这坦荡率直的文字后确是一个真实的词人,一个任性任情, 单 纯真率、沉湎执著的词人。他尽情吐露着当时真挚情感,并没有歪曲或粉饰生活,只是爱其之所爱,恨其之所恨,

试想,如果是柳永或是秦观笔下的金色与红色,我们还会如此看待吗?如若那样,我们大可能会在分析他们浪荡的性格,享乐的无拘无束,这本就不是他们应有的享受,所以,当柳词前一句是金光灿灿,喜气洋洋而后又突然落魄的失去时,不会带给我们多大的落差,不会引起我们像对待李煜这样的情感共鸣。

生活还“过得去”的李煜肆意的借用词来表达自己的享受之情,真实而鲜明的个性,他爱享乐,有能力享乐。也许这时期的词没有后期那么强烈的愁思,没有那么大的感情冲动,没有那么的切肤之痛;也许这一些词的描写没有出奇的笔法,没有造就一个高不可攀的高峰;也许没有积极向上教科书般的思想内容,但他真实情感的流露却让我们认识了一个真实的帝王,领略了古时奢华的帝王的享受,沉醉于源于不同于一般士大夫视角的独特的词的魅力。

李煜后半生的生活情况急转直下,丢了江山美人,没了荣华的享受,却仍剩下一颗高傲而敏感的心。

此时的煜词完全充斥着悲痛的情思。更能表现出他多愁善感的气质。王国维《人间词话》说: “ 词人者, 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 长于妇人之手, 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 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砌下落梅如雪乱”如此细致的比喻足见其细致的心思与敏感的内心。落梅这一意象喻愁, 把心中驱不散、挥不走的情感具体化, 写出愁肠欲断的心情, 创造了一个情景合一的深婉境界。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此时的煜词月亮似乎显得格外清亮:“晓月堕, 宿云微”、“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深院静, 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清冷的月光当月光寄满了思念之情,加上凄清的处境,悲凉的心境就真的如水般单薄,如冰般寒冷。思念时总会自然而然的抬头望月,同沐一抹月关,古国雕栏仍在只是改了朱颜。

似乎对于当时的李煜已无觉春秋,都是一般的苦涩清冷。

“春意阑珊,流水落花春去也,”春天百花盛开, 草色渐绿, 树木开始发芽, 到处洋溢着生机和活力, 春天意象使人感到充满希望, 但是李煜过着囚徒般的监禁生活, 春天的美正好反衬他的苦难而又艰辛的生活环境, 反映他的忧郁精神状态。在他眼中, 春天是如此的美好, 但却短暂易逝, 人们无法追求永恒的生命。这使他悲叹伤心,潸然泪下, 所以他用春天意象来表达他的悲伤和悔恨之情。秋天是植物由盛而衰的季节, 天气也由热转冷, 大自然变的萧条。秋天意象引发了他的悲哀和孤独之情, 他忧虑国家的命运, 他想念故国故土, 怀念原来奢侈无忧的宫廷生活; 所有的这些情感都由秋天的凄凉景色引发而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个典型的寂静秋夜: 安静的院落, 上了锁的门, 黑暗夜色中孤独的梧桐树; 孤寂的秋夜刻画出李煜内心的凄凉而又悲苦之情: 悔恨, 苦恼, 耻辱时常困饶他的内心。

我在读这些意象时似乎更多的是幻想一种完整的画面,落梅后必有一空荡荡的楼台,铁砧声声,想必是萦绕着一个深夜难寐寂寞的内心。同时自然而然的进行对比,往日的辉煌,如今的梦幻,似乎正是这种切实的拥有与幻想的反差才

足够强大,李煜不用描写被禁后的处境,只用写写他内心的幻觉就足以让人感受他的心碎了。正是这种昔日美好往事的追忆和眼前凄凉处境的慨叹。造就了一代不朽的词篇,追忆往事以求得心灵上的蔚藉与补偿,而结果却适得其反。这种美景哀情被奇妙地组合在同一篇词作中,使唉情更显其哀,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感伤的风格,更具魅力。试问,词坛能有几人有幸体验如此丧国之痛,又有几人能真实的感觉到李煜的悲情与不幸。

历史给了李煜戏剧般的身世,李煜似乎总是在聚光灯下“自言自语”,他表达他的欢乐的宴会,他痛哭他失去的国家,他倾诉愁肠。读者心中都在塑造着一个不同的李煜,我们猜测他早起浮华的身世有多么美好,我们推测被禁的生活是多么生不如死,但我们知道:他是那么的落寞,那么的悲伤。他已不是一位君王,纵然会有落魄的君王,但他都算不上,他只是一个无力的文人,只能活在幻想之中,只是一个能让我们感动词人;然而,他终究还是一代南唐后主,正是这戏剧般的身世,让他能有如此情感。我们感动的早已不是不是几句词篇,而是一颗真实而悲伤着的心。

【参 考 文 献】

[1]王国维. 人间词话译注[M ]. 施议对译. 长沙:岳麓书社,2003. 32.

[2]何国瑞. 艺术生产原理[M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133.

[3]陆一帆. 文艺心理学[M ].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1985.155.

[4] 邓魁英. 李煜词选注[M] .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1.

[5]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 第二卷) [ A] . 周振甫. 李煜[ C] .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3.

[6] 谢世涯. 南唐李后主词研究[M] . 上海: 学林出版社, 1994.

[7]黄拔荆. 中国词史[M ] .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

[8]章培恒, 洛玉明. 中国文学史[M ]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9]荆力明. 中国文学史( 唐宋文学史) [ M ] . 西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04.

[10]詹安泰. 李煜词[M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11]朱东润. 历代作家作品选(中篇第一册) [M ]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2010: 312.

篇三:诗歌的意境、意象和感情的区别

txt">诗歌的意境、意象和感情的区别

意象是近些年来诗歌鉴赏中出现频率很高的术语,它最能体现诗歌的本质。可以说,它是打开诗歌鉴赏之门的钥匙。因此,把握意象对于诗歌鉴赏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意象,指的是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换言之,就是含有某种思想感情的形象。

如果不了解意象的特点,很难真正读懂诗歌。请看下面两句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浮云和落日是两句诗中很精彩的意象。这两个意象应怎样理解?它们好在哪里?要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有一定的积累。浮云行踪不定,让人联想到漂泊。落日徐徐而下,让人联想到对朋友的依恋。这两个意象可能就是由眼前之景引出的,却又含有不尽之意,因而很能体现诗歌暗示性的特点。

意象具有继承性。一般说来,意象表达的意思(情感)是比较固定的。比如白云是晴空景象,一般用来表现浩茫的空间,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而黑(乌)云是雨前景象,一般用来表现环境的险恶,如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青云一般用来喻权势,如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李白《古风》);闲云一般用来表现闲适之情,如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诗》);孤云用来表现淡泊宁静,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从上面的一些例子可以看出,积累一些常见的意象是鉴赏古诗的必要准备。

意象又是有创造性的,同一个意象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请看下面的三个例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莺啼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金昌绪《春怨》)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三首诗中都使用了黄鹂(莺)的意象,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截然不同。在《绝句》中,黄鹂的意象传达出喜悦之情。在《春怨》中,黄莺的意象则传达出烦闷之情。女子思念在辽西征战的丈夫(或情人),梦被莺啼打断,自然心中烦闷。在这首诗中,通常情况下传达喜悦之情的意象黄莺就被彻底颠覆了。而在《蜀相》中,黄鹂的意象所表达的感情更是十分复杂。诗人只见祠堂,不见丞相,美景更增感伤,因而在诗中黄鹂的意象所传达的更多的是惆怅之情。这就涉及到梁启超所说的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了。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要想真正把握意象,还要把该意象放在全诗中细加揣摩。

意象具有创造性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即相似的思想感情可以用不同的意象来表现。同是表现愁,李煜的词化作了空间上的长度——《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贺铸的笔下,则化作了时间上的距离——《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而在李清照的笔下,愁有了重量——《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三位词人笔下的意象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诗歌意象的创造性。

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既要了解诗歌意象确定的一面(继承性),又要了解诗歌意象变化的一面(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进入鉴赏的层次。

所谓意境,是指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和它引发的想象中的形象的总和。其基本特征是虚实相生,换言之,就是的主观情思与客观物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袁行霈语)。意境强调的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解读诗歌的意境,除了读懂诗歌所传达的思想内容之外,还应了解意与境交融的方式。通常方式有:情随境生,如杜牧的《山行》;移情入景,如杜甫的《春望》;体贴物情,物我情融,如陶渊明的《饮酒(之五)》。

意境是高度个性化的,意境又是不断创新的。对于考生来说,应该多读多背一些经典诗作,以熟悉一些常见的意境。

一般来说,意境能够反映几个方面的人生体验,即抒写个人情感的、歌咏美好事物的、

抒发家国情怀的。当代学者袁行霈将意境划分为诗人之意境、诗歌之意境和读者之意境。 意境是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的达到内情与外物相统一而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境界。意境是情与景的水乳交融,是形神情理和谐的溶合。换句话说,意境是文艺作品思想意义与艺术形象的高度统一的艺术环境,是渗透了美学思想和情感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意象是意境构成的细胞,若干个和谐统一的意象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要创造诗歌的意境就必须处理好意、象之间的辨证关系。这一关系,从内容上说,表现在物与志、景与情、事与理、人与意的辨证关系;从形式上说,表现在藏与露、虚与实、跳与联的辨证关系。只有从内容、形式上处理好意象之间的辨证关系才能创造出诗歌思想意义与艺术形象高度合一的艺术境界——意境.

意境是一切文艺作品,特别是诗歌所追求的审美目标,是我国传统的文艺鉴赏中所极为重视的一个审美课题。诗歌论坛上有句话,叫诗歌好不好看构思,美不美看意境,事实也是如此。就拿仅二十字的柳宗元《江雪》为例(干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把天寒地冻(意象)、人鸟绝迹(意象)的雪景垂钓(合称境)与自己遭到贬斥以后孤独无援的心情(意)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凄清孤寂的境界,这便是意境。

这种能引发读者想像并使读者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的艺术境界是历代诗人所追求的,也是诗歌创作的最高美学境地,诗有没有诗味就表现在这点上。怎样创造这种神秘美妙而又有无穷魅力的意境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处理好意象之间辩证关系,或者说意境源于意象之辩证之中。

意象不是意境,但与意境有密切的关系。意境是整篇作品主观思想与艺术形式溶于一体的环境,是整首诗歌的整体画面、完整形象的表现。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艺术境界的细胞,是意境的零部件,是意境创造的基础。综而言之,两者应是全部与局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般地说,若干个和谐统一的意象构成一个美丽的意境。

要创造诗歌的意境,必须处理好意象之间的辩证关系。何为意象辩证关系呢?通俗地说,意象即意之象,包括意和象两个方面及由两者结合而产生具有新涵义的情境。象即诗歌所描绘的形象、表象、外物,是客观的、可见的、具体的、生动的。好诗必有象,故苏轼赞王(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 网:诗词意象与情感)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象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反映到作品的东西,是意所得以寄托的外物,包括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味觉表象、嗅觉表象和触觉表象,这是诗人对客观世界选择取舍的结果。意即诗歌通过象所要表达的内情、主旨,是主观的、不可见的、抽象的、概括的,是象所蕴藉的情意。古人所云为言(象)外有无穷之意。通常我们可以把象理解为诗中的人、事、物、景等外物,把意解释为志、理、情、义等内旨,只不过侧重点不同而已。比如,诗句从星星的弹孔中,会流出血红的黎明,这诗句不能说有意境,但却有意象。星星、弹孔、血、黎明……可称象,意为这些外物组合、叠加而形成的与通常不一样的新的意思(似乎可以理解为经过黑夜的战斗,黎明因此来临)。这两者的和谐统一,合称为意象。

感情说的简略一点,一般是悲、愁、苦、乐、思、忧、愤、爱、恨、伤等,具体说就是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揽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离愁别恨等。

古诗中表意境的词语可以概括为大、远、壮、美、静、阔、丽、寂、冷、空等,经常用到的意境类词语有三类

1、优美类:

幽静、幽美、优美、宁谧、静谧、清新、清幽、宁静、恬静、恬淡、清静、明丽、艳丽 宁静恬淡、宁静美好、清新明丽、清新自然、清新幽美、清幽明净、清爽宁静 恬淡闲适、恬淡宁谧、闲适恬然、闲适恬淡、闲适自然、幽清明净、和谐静谧 清幽脱俗、空灵高远、空蒙迷茫、空灵蒙胧

生机盎然、生意盎然、优美迷人、华美壮丽、艳丽迷人、艳丽优美、明丽优美

2、清冷类:

孤寂、萧条、萧瑟、荒凉、苍凉、清冷、凄凉、衰败、破败、颓败、冷清、凄清、寥落、寂寥、冷寂、悲凉

孤清冷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萧瑟冷寂、萧瑟苍凉、苍凉萧条、凄凉冷清、冷清凄凉、冷落寂寥、冷清悲凉、荒凉颓败、荒凉破败、荒凉残败、衰败凄凉、衰败悲凉、悲壮苍凉、惨烈悲壮

3、宏阔类:

雄浑、雄奇、辽阔、开阔、壮阔、壮观、壮丽、瑰丽、恢弘、高远、深远、莽苍、苍莽、苍茫

雄浑壮阔、雄浑开阔、雄浑阔大、雄浑壮观、雄浑壮丽、雄奇阔大、壮阔恢弘、雄奇瑰丽、恢弘高远、高远辽阔、辽阔苍凉。

1、《赤壁赋》第一段通过大江、明月、白露、清风、东山、星光等意象,营造出 的意境,抒发了

的情怀。

答案:空蒙迷离、超凡脱俗

寄情山水、超脱潇洒

2、《荷塘月色》通过荷花、荷叶、薄雾、荷香、月光、薄云、杨柳等意象,营造出 的意境,抒发了

答案:淡雅明丽、馨香高洁

对荷塘及周围景物喜爱之情

3、《故都的秋》通过一椽破屋、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日光、破的墙壁、秋花(喇叭花)、槐树落蕊、秋草、秋蝉、秋雨、枣子树等意象,营造出

的意境,抒发了

答案:北国清秋清冷萧瑟、破败寥落

对故都秋天的喜爱以及特殊的审美情调。

4、《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通过寒潭、崇阿、飞阁、山原、川泽、闾阎、云雨、彩虹、日光、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渔舟、雁阵等意象,营造出

的意境,抒发了

答案:色彩明丽、雄宏壮阔

对滕王阁周围壮美秋天的赞美之情。

5、《沁园春长沙》通过万山、层林、江水、百舸、雄鹰、游鱼等意象,营造出 的金秋意境,抒发了

答案:色彩明丽、壮阔辽远、生机勃勃

对湘江两岸壮美秋景的赞美之情和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

6、《边城》通过白塔、小溪、渡船、黄狗、吊脚楼、龙舟等意象,营造出出 的意境,抒发了

答案:古朴宁静、纯朴自然

对湘西美好景致风俗的爱恋

7、《春》通过春花、春草、春雨、春风,营造出 的意境。抒发了

答案:清新明丽、生机盎然

对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暗示人们应珍惜人生的美好青春。

标签:意象 诗词 情感 诗词意象及表达情感 诗词的意象及作者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