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实习报告 > 正文

gps实习报告

时间:2017-03-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gps实习报告

≤20

每小组利用各组领取到的接收机对两个控制点进行观测,观测时段为一小时,观测3个时段。

1.3测量规范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

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 73-97)。

3、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4、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1.4测区概况

 本测区为本溪市石桥子经济开发区辽宁科技学院周边地区,测区内大部分为丘陵,公路,测区开阔高侧建筑少,选点都在路边或者山顶,多路径效应相对较小。点位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基本没有),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同时点位设在交通便利,有利于其他观测手段扩展与联测的地方,地面基础稳固,便于点的保存

1.5 GPS网的布设

GPS网设计的出发点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努力降低成本。因此,在进行GPS的设计和测量时,既不能脱离实际的应用需求,盲目地最求不必要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也不能为追求高效率和低成本,而放弃对质量的要求。

二、实习内容

2.1.网的布设

本次实习精度要求为E级,

2.2实习内容:

2.2.1选点情况

2011-7-4上午召开了GPS实习动员大会,大会上范海英等几位老师作了,给我们分析了测区情况,实习的注意事项,确定了分组情况和我们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下午由实习老师刘广春带领我们进行选点

(1)为保证对卫星的连续跟踪观测和卫星信号的质量,要求测站上空应尽可能的开阔,在10°~15°高度角以上不能有成片的障碍物。

(2)为减少各种电磁波对GPS卫星信号的干扰,在测站周围约200m的范围内不能有强电磁波干扰源,如大功率无线电发射设施、高压输电线等。

(3)为避免或减少多路径效应的发生,测站应远离对电磁波信号反射强烈的地形、地物,如高层建筑、成片水域等。

(4)为便于观测作业和今后的应用,测站应选在交通便利,上点方便的地方。

(5)测站应选择在易于保存的地方。

2.2.2外业观测情况

测量时采用

gps实习报告

的是南方灵锐GPS接收机3台, Trimble GPS接收机两台, ashtech GPS接收机2台一共7台GPS接收机。采用同步观测的相对定位方法,可求得21条基线向量【,其中n为接收机的数量】其中有独立基线向量6条【(n-1)】,从而保证了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误差、电离层延迟等误差的强相关性,通过差分的方法来消除这些误差。观测时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度时段长度规定为60分钟。按照静态定位的测量原理,测量时观测的最少卫星数位四个。

外业观测时需要对GPS接收机进行以下设置:

(1)调度安排,确定每台接收机观测的测站,开机时间,搬站情况。

(2)观测组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

(3)每时段开机前,作业员量取天线高,并及时记录测站名、年月日、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关机后再量取一次天线高作校核,两次量取天线高互差不得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测量手簿。

(4)仪器工作过程中,作业人员对照指示灯工作状况说明,判断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5)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又重新开机;进行自测试;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

(6)观测院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收到震动,防止人或其他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7)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不应在接收机旁使用对讲机;雷雨天气过境应关机停测,卸下天下以防雷击。

(8)应记录雨、晴、阴、云等天气。

外业观测小结

结束采集时,对数据进行存储,查看文件状态,然后关机,准备下次观测。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记录测站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天线高,电池电压,卫星号,信噪比,故障情况,以及开始和结束时候卫星高度角,PDOP,整点时候卫星情况,卫星故障情况。天气等等。我们总共观测了3个时段,设站数为15。

2.3数据处理情

各测站天线高:

(略)

动态GPS定位测量

1、GPS接收机一套、写字板一个、钢卷尺一把

2、实习地点:辽宁科技学院

3、目的:熟悉熟练掌握GPS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GPS仪器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GPS  RTK技术的基本原理

  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RTK技术就是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在完成初始化后,一方面通过数据链接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另外自身也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再经过坐标转换和投影改正,即可给出实用的厘米级定位结果。

  5.GPS测得的大地高属于WGS—84系统,因此必须采用高程拟合的方法,来求得正常高。而高程拟合的精度高低取决于参与拟合的水准点的个数及分布的均匀程度。对于公路放样来讲,路线两侧布设的水准点足以保证中桩高程的拟合精度。

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需要一台基准站接收机和一台或多台流动站接收机,以及用于数据传输的电台。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接收机,借助电台,将其观测值及坐标信息,发送给流动站接收机;流动站接收机将自己采集的GPS观测数据和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组成差分观测值,利用静态相对测量处理方法对基线进行实时求解,然后推算出其三维位置(XK,YK,ZK)。RTK定位系统基本配置包括三部分:

(1)基准站:由GPS接收机、GPS天线、数据发送电台、UHF天线、电源等部分组成。

(2)流动站:由GPS接收机、GPS天线、数据发送电台、UHF天线、电源、掌上电脑、对中杆等组成。

(3)软件包:支持实时动态差分的软件系统和各项工程测量应用功能。

。6、RTK定位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实时动态软件可以通过下列基本步骤和功能获得流动站的精确坐标:

(1)利用三差模型求出流动站的初始坐标。

(2)利用OTF方法动态解求模糊度。观测条件恶劣时具有模糊度重复性检核功能。

(3)根据相对定位模型,实时解算流动站的WGS-84坐标。

(4)根据给定的转换参数,进行坐标系统的转换。

(5)测量结果的实时显示,坐标解算精度评定。

(6)还应包括失锁后的重新动态初始化,选择不同的作业模式,定位、放样、导航等功能的选择和转换等。

这样,通过实时计算的定位结果,便可监测基准站与流动站观测成果的质量和解算的收敛情况,从而可以实时地判定解算结果的可靠性。只要能连续锁定不少于5颗卫星信号,并且有必要的几何图形强度,则测程在10 km以内的流动站可实时得到厘米级精度的定位成果。

7、野外放样作业流程

(1)设置参考站:在已知控制点上架设好GPS接收机和天线,打开接收机,将PC卡上室内设置的参数读入GPS接收机,建立配置集,输入参考站点的准确的北京54坐标和天线高,参考站GPS接收机通过转换参数将北京54坐标转换为WGS-84坐标,同时连续接收所有可视GPS卫星信号,并通过数据发射电台将其测站坐标、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及接收机工作状态发送出去,待电台指示灯显示发出通讯信号后流动站即可开展工作。

(2)流动站工作:打开接收机,新建工作项目,建立配置集。流动站接收机在跟踪GPS卫星信号的同时也接收来自参考站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流动站的三维WGS-84坐标,最后再通过与参考站相同的坐标转换参数将WGS-84坐标转换为北京54坐标,并实时显示在流动站的TR500终端上。接收机可将实时位置与设计值相比较,放样到正确位置

三、实习结果

3.1静态测量

(1)静态测量时要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

(2)网形布设时应注意外围不能有豁口,至少留一个通视方向。

(3)静态观测过程中,即使发现长水准管不居中或者仪器不严格对中了,也不要重新调仪器,观测时不要重新开机,开机关机听从调配。

(4)观测时,接收机周围不使用干扰卫星信号的通讯设备,以减弱误差,接收机周围应当视野开阔,削弱多路径误差。

(5)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件上,应该备份一份确保观测数据不应人为疏忽丢失。

(6)数据处理时,一定要改天线类型、天线高,去除浮点解的记录。

3.2 RTK-GPS 放线

(1) 定位精度高

在良好环境下平面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在大多数环境里平面定位误差都能保证在0.2m以内,能满足公路放样的精度要求。

(2) 作业效率高

采用RTK-GPS采取单点定位的方法寻找控制点极为便捷,它直接以厘米级(或分米级)精度实时定位放样并能保持工作连续稳定,比较适合于林地等困难地区作业。

(3) 节省费用

采用RTK技术进行公路放样,无须沿途布设图根控制点而且作业时间短,可以减少工作人员,减少砍伐工作量,降低了工程成本和劳动强度,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4)架设参考站的点位周边要开阔,无电、磁场干扰,上空无遮挡,并尽量避开山体对电台通讯的阻挡,这样移动站才能较快获得RTK(厘米级)精度并保持稳定。

(5)在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如枝叶繁茂的山林地、松树林等),采用RTK-GPS与全站仪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及成果质量。

(6)在当前高等级公路逐渐向山岭重丘区发展的形势下,由于这些地区地形条件的限制,实施常规的测量比较困难,采用RTK-GPS进行测量(控制测量、实地实时放样、中桩测量、点位测量等)无凝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3.3问题分析

在本次实习过程中,初步掌握了GPS控制网中控制点的布置、选址和标记,掌握了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全过程的程序与方法,包括资料的搜集、野外观测记录、测量内业数据处理、资料的综合分析整理等。同时理解了GPS静态测量的方法,包括卫星预报,测量编制,实地测量等。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和内业的数据处理,巩固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实践能力,了解和掌握了有关于GPS仪器的使用原理和方法。虽然还有很多不足和缺陷,但是今后定会更加努力地改正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在内业处理过程中,经过自动化的基线解算和平差,通过删减卫星调整基线来提高精度让我懂得了如何去“精益求精”。在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过程中,空间卫星技术和其他的测绘技术将更加长远发展,那么就对我们现在还未走入社会的测绘人要求更多而且要求更高,数学计算和协调能力是测绘的显性要求,而编程能力和英语能力将是测绘的隐性要求而且将会越来越突出。

3.4建议与意见

我感觉本次实习内容的安排大体上是不错的,老师们的指导和讲解也是尽心尽力;但感觉内业数据处理部分老师应该讲得更详细一点,这样更有助于同学对软件的熟悉与对书本知识的消化。其次,感觉这次外业数据采集同学们还是比较空闲,所以建议学院在今后GPS实习中可以增加适当的项目,比如专门花一两天来学习接收机的电子手簿,或者是能够交换仪器进行实习操作,使大家既能掌握天宝接收机的操作也能掌握莱卡接收机的操作,这样我们才能够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希望学院对GPS实习更加重视一些,能给学生更多的实习和锻炼的机会。

四、实习

本次GPS实习虽然仅仅只有二个星期的时间,主要包括两大部分——GPS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其中静态测量包括现有资料的收集(包括武大地图、已知点数据资料等)、实地勘踏选点并进行标记、调度的确定、正式外业数据采集、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内业处理。动态测量包括利用GPS RTK技术进行RTK地形测量用于绘制等高线图以及利用RTK进行放样操作。实习过程中我们收获还是十分丰富的。对GPS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有了深刻的理解,将之前停留在书本知识阶段延伸到了实际操作阶段,实习过程中,不仅对原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还在操作中熟练了步骤。整个实习的过程虽然时间紧迫,但是通过班里同学,各测组间的通力合作,严谨的钻研态度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查阅还是取得了可喜的,并且成果进过精度的检验也完全符合地形测量的要求。通过时间不长的工作,我班同学又一次展现了出色的团队合作力,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职业素养,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当然,出现问题也是不少的,实习之后更要认真,我相信这也必将成为我们日后工作和学习中的宝贵财富。

最后,感谢指导老师的耐心和理解,感谢学院给予我们这样难得的机会,以及同学们的共同努力。

文章

来源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相关公文:

: :

gps实习报告

测绘工程学院 GPS 测量原理及应用 实验报告书 实验名称: GPS 静态定位数据采集 专业班级: 海洋 101 姓 名: 刘健 学 号: 141003117 实验地点: 主楼前 实验时间: 实验成绩: 一、 实验目 的和要求 1. 练习 GPS 天线的整平、 对中、 安装; 2. 练习 GPS 接收机静态系统配置与连接; 3. 了解 GPS 接收机静态系统参数设置; 4. 掌握 GPS 接收机测站信息采集与设置; 5. 熟悉 GPS 接收机静态数据采集观测信息评价方法 二、 计划与设备 1. 实验时数安排为 2 学时、 实验小组由 2、 4 人组成, 每小组可分为 2 个小小组, 1 人操作仪器, 1 人记录。

2. 每组的实验设备为 GPS 接收机 1 台, 天线 1 台、 控制器 1 台、 三脚架 1支, 记录扳 1 块。

3. 每个实验班级。

由实验室人员安置 GPS 接收机 1 台, 供各小组轮流参观试用。

4. 实验地点: GPS 静态测量操作训练基地 三、 方法与步骤 1 、 GPS 接收机安置 (1) NovAtel RT2 接收机、 THALES /Ashtech Promark-2 接收机 a) . 作业员到测站后应先安置好接收机使其处于静置状态, 然后再安置天线; b) . 天线用脚架直接安置在测量标志中心的垂线方向上, 对中误差应 3mm。天线应整平, 天线基座上的圆气泡应居中; C) . 天线定向标志应指向正北, 定向误差不宜超过 5 。

对于定向标志不明显的接收机天线, 可预先设置标记。

每次应按此标记安置仪器。

d) 每时段开机前, 作业员应先量取天线高, 由于备有专用测高尺, 则可直接量取标志中心至天线基座天线高测量专用孔位的距离 h 下, 在关机后再量取一次天线高 h 下作较核, 两次所量天线高互差不得大于 3mm, 取平均值为 h 下, 记录在手薄。

若互差超限, 应查明原因, 提出处理意见并记入测量手薄备注栏中。已知天线基座天线高测量专用孔至厂方指定天线高部位距离为h 上, 则天线高按下式计算: h=h 上+h 下 天线类型 h 上 (m) 502 双频天线 0. 375 501 单频天线 0. 365 D) NovAtel RT2GPS 接收机系统安装 收机和GPS天线连接 2) 连接控制器(计算机) 和GPS主机 3) 给GPS主机供电 1) 接收专用天线端子RF(针状)连接 GPS主机 GPS主机 COM1口 控制器RS232口、 eg/HP200 九针口 ----天天线线电电缆缆插插入入到到主主机机 R RF F 端端口 口并并旋旋紧紧 簿数数据中 注意!电缆连接头的针必须对准天线端口上的孔 - -- -- -- -手九九针针端端口 口 中手簿据电电缆缆插插入入到到主主机机C CO OM M1 1端端口 口并并旋旋紧紧, , 另另一一接接口 口插插入入到到手手簿簿右右侧侧面面注意! LEMO头红点对齐 注意! 手簿端口与数据电缆接头的方向; 应该是数据电缆接头的突起向上插入到手簿端口 。

(2) SOKKIA STRATUS 接收机 每个接收机集成有天线。

静态测量, 接收机需安装在三角架上: 定位天线: 天线上部有一个在电池插口上方的小三角形作为定向标志, 它用于指北。

建议同时使用 STRATUS 接收机时, 定向同一个方向。

测天线高: 在点位上, 若三角架水平, 接收机固定好, 你需测量天线高或仪器高(HI)。

下面指导如何进行: 1)、 将天线环安装在接收机上, 此环应牢靠地固定在天线上。

Notecs! 对对准准红红点点 2)、 选择以下测高方式中的一种: ?? 斜高 ?? 垂高 ?? 真高 3)、 测量天线和地面点间的距离。

4)、 将测量结果记录在野外手簿或 STRATUS 控制器上。

注: 精确测量和记录天线高时非常重要的。

天线高测量不准确将会导致三维定位错误。

注: 使用控制器必须遵循在合适的地方记录天线高。

使用 Smart 3100 IS 控制器,只需记录天线斜高。

使用控制器记录斜高, 遵循以下步骤: 1) 从 Main Menu 屏幕上敲(Static) 按钮, 打开静态测量屏幕。

2) 按(Add) 按钮创建新的观测时段或从文件窗口中选择已存在的观测时段。

3) 从 Ant .Method 中选择 Slant。

4) 在 Ant. Method 中输入斜高(SH), 不需将天线半径输入控制器。

控制器将自动计算真高用于后处理。

注: 当使用有刻度的测杆或固定高的三角架时, 可测量天线的垂高和真高。

当你测完天线高就可准备采集数据。

2. GPS 接收机测站信息采集与设置 填写测站名、 年月日、 时段号、 天线高等信息于测量手簿 GPS 外业观测手簿 工程 GPS 外业观测手簿 观测者姓名 日 期 年 月 日 测 站 名 测号站 天气状况 时段号 测 站 附 近 坐标: 新点 本测站为 等大地点 经度:E 纬度: N 高程: (m) 等水准点 记录时间: 北京时间 UTC GPS 开录时间 结束时间 接 收 机号 天线号 天线高: (m) 测后校核值: h 上 (m) h 下 (m) 1、 、 2 3、 平均值: 天线高量取方式图 测站略图及障碍物情况 观测状况记录 1、 电池电压 (V) 2、 接收卫星号 3、 信噪比(SNR) 4、 故障情况 3. 数据采集 (1) NovAtel RT2 接收机 A。

开机 假设有某点,测站号为 0D11,当前观测时段为 0001 1) 开机检查 ①首先检查各个电缆线是否连接稳固 ②将电源线插入主机电源插口(注意, 接口 Lam 头红点对齐) ③按下手簿上的 ON 键开机, 等待 2) 开机后手簿显示 系统正在自检和通讯连接 系统正在锁定卫星 2) 等待卫星锁定后屏幕如下图, 选择数据采集 Data Collector 项, 按 Enter 键确认, 屏幕如左下图。

3). 采用快速开始模式, 选择 Quick Star, 按 Enter 键确认。

B. 输入测站信息 ① 在 Data Files 后输入文件名, ------文件名=测站号( ) 加时段号( ) , 如右图所示。

Data Collector Main Menu Quick Start File Management Gerneral Config Receiver Config GPS Feature Tagging Stakeout/Nav Version 18:19:26 8 27.905 1 2 3 4 5 6 7 8 Quit || || ||Stat NovAtel Data Collector 1.20 Data Collector Transfer Exit Sleep Quit || || ||Stat Seaching at 38400 Esc To Abort Seach Waiting for clock Esc To Abort Seach ② 在 Ant. Hgt 后输入天线高, -----天线高为 H1+H2 两者之和, ③在 User Name 后输入观测者名 ④检查观测参数, 确保: 文件格式 Type 项为 ASCⅡ 时间系统 Time 项为 GPS ⑤ 确认选中 OK 项 -----按 F2 键, 系统返回主菜单 ⑥ 设置测站观测参数 在 Data Rate 后输入采样率 ---(建议为 10~20s)。

在 Obs 后选择采集数据种类, ----(选择 None 为不记录; Tag 为在特征标注时按要求记录 数据, Cont+Tag 为进行特征标注时, 可以设定的数传率连续记录数据。

) 在 Pos 后选择是否在计算位置数据 None----未记录位置数据 在 Dict 后选择数据字典文件名, eg. DEMO 在 Aux Data 后选择接收附加数据, ----(选择 None 为不记录; ONCHANGED 为改变后才记录 ONNEW 为记录新的数据) 在 Type 后选择数据记录格式 -----(建议: ASCII 码) 在 Time 后选择观测记录采用的时间系统 -----(GPS\UTC\GMT ) -----(建议: GPS 时间系统) 确认信息参数输入设置 ----选择 OK 键 ----按 F2键 C.开始观测记录 ① 按 F7 键(自定义热键), 屏幕如图 ② 输入测站信息(文件头): ----在 SiteName 输入测站号 0D11; ----检查天线高 Anti. Hgh 1.253 ③. 确认, 按 F2 键或选中 OK 项, 系统记录观测数据并返回主菜单卫星接收状况 D 观测卫星接收状况 系统记录观测数据后, 程序回 到 Data Collector Main Manu 中, 选择 GPS 项, Enter确定。

显示 Data Collector GPS 莱单, 选择Position 项, Enter 确定。

回车确定后,。

屏幕如下右图所示。

Static Seg. Header Header 1 Site Name 0D11 Ant.Hgt(m) 1.253 10:26:23 8 00: 00: 45 || OK || Abort || Data Collector Main Menu Quick Start File Management Gerneral Config Receiver Config GPS Feature Tagging Stakeout/Nav Version -18:19:26 8 27.905 1 2 3 4 5 6 7 8 Quit || || ||Stat E. 等待数据采集 Notes! 等- -- -- -- -- - 尽尽量- -- -- -- -- -- -不不得- -- -- -- -- -- - 监监视F. 停止数据采集, 退出系统 1 1) ). . 按按F F9 9键键( (自 自 定 2 2) ). . 选选择择M Ma ai in n项项, , M Me en nu u主主菜菜单单 3 3) ). . 选选择择Q Qu ui it t项项, , 按意: : 当当有有数数据据文 等待待数数据据采采集集期机; ; 架 ; ; 不期间间 量避避免免打打手手机 得碰碰动动三三脚脚架不得得碰息 碰触触任任何何数数据据电电缆缆。

视仪仪器器报报警警提提示示信信息定义 按义热按F F1 1键热键键) ). . 键, , 终终止 系系统止记记录由D Da at ta a 录观观测 C Co ol ll le ec ct te er r 测数数据据; ; 统由 P Po os st ti io on n 返返回回D Da at ta a C Co ol ll le ec ct to or r M Ma ai in n 按F F1 1返返回回N No ov vA At te el l D Da at ta a C Co ol ll le ec ct to or r 1 1. .2 20 0主择Y Ye es s项主菜菜单单 注注意文件存。

件存存储储消消息息框框出出现现时时, , 按按F F1 1或或选选择项; ; 否否则 则 将将导导致致所所采采集集的的数 (4). 退回到主菜单时, 应选择 Sleep 项, 按 Enter 确认, 千万不可选择 Exit项; 否则将导致系统问题。

G. 关机后的收尾工作 1). 拆卸电源线 数据据将将不不予予保保存拔除主机上的电源线, 2). 拆除数据线 拔除主机 COM1 端口与手簿数据电缆接头, 拔除手簿上的数据线, 3). 拆除天线电缆 旋开并拔除主机 RF 端口天线, 旋开并拔除天线上的数据电缆。

以上完成 GPS 静态数据采集工作。

H. 观测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 一个时段观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 关闭接收机又重新启动; 进行自测试改变卫星高度角; 改变数据采样间隔; 改变天线位置; 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 2) 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 离开测站, 并应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 防止人和其他物体靠近天线, 遮挡卫星信号; 3) 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 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待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 (4) 避免碰到接收机数据电缆和天线电缆, 以防人为信号失锁, 记录数据丢失,甚至控制器死机; 5) 每一时段开始前, 应测试电池电压, 判断是否满足本时段观测(正常工作电压 10∽36VDC); 6) 观测数据均记录于 A 盘上, 保证足够的存贮空间, 以及避免手簿系统故障或中断造成数据丢失。

7) 观测中应保证接收机工作正常, 且记录完整无误, 经检查所有规定作业项目全部完成后方可迁站。

8) 每日观测结束后, 应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 软盘上, 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

实实验验心心得得 这这次次实实验验是是我我们们第第一一次次做做 G GP PS S 数数据据采采集集的的实实验验。

我我们们对对 SOKKI A STRATUS 接收机有了 初步的了解。

在操作上也有了 一定的熟悉。

在这次实习中, 我们只负责了静态数据采集, 其他步骤还没接触, 这让我们对接下来的实验有了进一步的期待。

gps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根据教学的任务,我们在将近学期结束的前两周进行了《GPS 测量原理及应用》 的野外实习课程。

为了使广大的学子们能更好的了解和认识仪器的操作和运作流程,进一步的加深 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使学生更能深刻的了解GPS 测量原理对我们在测绘中的作 实习内容包括GPS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GPS-RTK 测量以及相应的数据处理。掌 握GPS 接收机各部件的功能,掌握GPS 接收机的操作,掌握GPS-RTK 定位的方法以及 掌握用多台接收机进行GPS 静态相对定位的方法。

此次实习的地点是在学校周边,点的位置分布比较分散,多是分布在河流沿岸、 道路旁边、山林野地和校园内部操场。这些地点虽然都很不好走,但是这也给我们的 一次锻炼机会,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让我们知道测量工作其实是一件非常辛 苦的工作。

二、实习内容 1、时间安排 (1)Gps 静态测量及数据处理:7 月19 月26(2)GPS-RTK 测量:7 月27 2、具体内容(1)GPS 静态测量及数据处理 (2)进行选点,绘制网设计图 (3)设计测量安排表(测量时间、搬站时间、人员分配) 本次实习两个班级同时进行,但是人多仪器少。老师把我们分成了6 个小组,每 组11 人。我是二班第二组,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梁桂山 副组长:李超 调度安排:辽宁科技学院实习报告 任务分配实验一 GPS 接收机的认识和静态观测 一.实习目的 (1)、认识GPS 接收机的组成和基本使用方法 (2)、理解利用GPS 接收机进行静态相对定位的原理 (3)、熟练掌握GPS 接收机的使用和静态相对定位的外业观测的步骤。

(4)、学会如何记录静态相对定位的数据。

二、实验器材 Ashtech z-x 系列GPS 1台,三脚架1个,铅笔1支;小刀1把;观测记录纸若干 三、实验原理GPS 静态定位的基本原理:把卫星视为“飞行”的控制点,在已知其瞬时坐标(可 根据卫星轨道参数计算)的条件下,以GPS 卫星和用户接收机天线之间距离(或距离 差)为观测量,进行空间距离后方交会,从而确定用户接收机天线位置。

时段一班一组 一班二组 一班三组 二班一组 二班二组 二班三组 Q007Q005 Q006 A002 Q004 Q003 Q008Q005 Q006 A002 Q010 Q009 Q008QSHI Q002 A003 Q010 Q009 Q001QSHI Q002 A003 Q013 Q009 辽宁科技学院实习报告 四、实验步骤1、认识GPS 接收机的各部分的构造和作用 2、选择站点:选择站点在空旷平坦的位置为宜,周围15度角的上空不要有高大建筑 物的遮挡。同时注意周围最好不要有物体反射,从而影响测量效果。

3、安置仪器:在待测点上安置三角架,并安置基座,先进行整平和对中。

4、认识GPS 接收机屏幕上各个按键的用法,学会设置点名,如何设置采样间隔和观 测模式,观看上空有几颗卫星,关键要输入天线的高度。注意如何正确地量取天线高 5、静态相对定位测量(外业数据的采集)开机观测,并把点名、天线高度、开始和结束观测的时间以及其它相关信息记录在 在对应的控制点(1、2、3和4)处同时安置仪器,同时开机对视场中的卫星进行观测,观测时间到,同时结束,采用这种相对定位方式进行数据采集,一个时段结束后, 可采用(同步图形扩展式-点连接、边连接和网连接等)连接方式进行下一个时段的 观测。

外业观测记录表 观测者: 测站名:测站号 等级: 天气: 接收机号: 天线高:1: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辽宁科技学院实习报告 观测状况记录电池 跟踪卫星 接收卫星 采样间隔 观测时间指示器 新建等GPS 水准点五、实验注意事项 1、严格按要老师的要求和实验要求操作。

2、站点周围15度角上空不要有高达建筑物的遮挡。

3、仪器旁必须要有人看守。

4、实验中及时采集数据,实验完成后及时整理仪器。

GPS 静态外业作业:找点、仪器架设、天线高测量、卫星状态、电源状态的监视。

记录点名、时段、天线高、卫星状态和特殊情况 22日,天气转好,我们也开始了 GPS 第一时段的观测。按照观测的步骤和 要求进行架设仪器。10:50 六个小组同时开机开始观测,观测 70 分钟后同时关机。

以后每个时段我们都是这样进行。

以下是我们组三个时段的观测记录: 辽宁科技学院实习报告 点号时段 观测日期 时间 仪器高(mm) 仪器ID 10:50——12:00 开机前:1678 8854 关机前:1678 010 9:11——10:22开机前:1471 1026 关机前:1472 010 11:00——12:10 开机前:1470 1026 关机前:1470 013 17:18——16:28 开机前:1680 1026 关机前:1679 A)下载数据和检查数据,设置基线处理参数,进行基线解算 月26日上午,我们来到学校的机房,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数据处理。

网图如下: 辽宁科技学院实习报告 实验二动态GPS 观测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差分GPS 定位的原理 2、理解载波相位实时差分技术(RTK)的原理 3、学会基准站和流动站的设置及如何正确连接GPS 的主机与天线和电台的连接。

二、GPS RTK 测量系统组成: GPS RTK 的基本组成包括至少一套基准站和至少一套流动站。基准站包括:基准 5700GPS接收机(内置电池、数据卡)、GPS 天线;基准站电台(功率大)及电台 天线;电子手簿。流动站包括:流动站 5700GPS 接收机(内置电池、数据卡)、GPS 天线;流动站电台(功率大)及电台天线;电子手簿。

辽宁科技学院实习报告 三、实验原理差分GPS 定位原理:为了消除GPS 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差、大气延迟(电离层 延迟、对流层延迟)误差以及 SA 政策引起的误差,引入差分定位技术,即提供给用 户一定的改正系数。

载波相位实时差分技术(RTK)的原理:由基准站和流动站组成。基准站把接收 到的所有卫星信息和基准站的一些信息通过电台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在接收卫星信 息的同时也接收到基准站的卫星信息。在流动站完成初始化后,把接收到的基准站信 息传到控制器,并将基准站的载波观测信号与本身接收到的载波观测信号进行差分处 四、GPSRTK 地形测量操作过程(TSC1 操作过程) 1、建立新工作项目 2、对工作项目进行配置 3、设置RTK 基准站 4、设置RTK 流动站 5、地形点测量 6、结束测量 7、在TSCl 电子手簿中阅读测量结果 五、使用PSION 手簿RTK 测量操作流程(使用坐标管理库) 1.主机与手簿的蓝牙配置 我的电脑控制面版电源内键设备启用蓝牙设备(勾打上) 我的电脑—控制面版—蓝牙搜索双击和主机相对应的号码名称ASYNC 后面 的端口位置双击选中活动(使活动前面的勾打上)OKOK 2.进入程序 (1)点击桌面上的工程之星如果桌面上没有工程之星我的设备FLASH DISK SETUP点击PRTKPRO (2)进入程序后弹出端口打开失败,请重新连接OK设置连接仪器选中输 入端口连接。在状态栏显示固定解时点击望远镜基站查看差分格式 是否和基站的编号一致。

(3)工程新建工程输入工程名称OK选择坐标系下一步输入当地的中 辽宁科技学院实习报告 央子午线确定(4)工程新建文件输入文件名称(建议以当天日期为准)OK (5)校正 基站架设在已知点 基站架设在1 号点然后移动站到2 号已知点上后设置控制点坐标管理 库增加输入 号点的坐标ok气泡居中的情况下点读取基准站坐标输入基准站的仪器高设置增加输入 号点的坐标ok气泡居中的情况下点读取移动站坐标输入移动站的仪器高设置保存任意起 个名字保存一下应用。

基站架设在未知点 基站架设在未知点然后移动站到 号已知点上后设置控制点坐标管理库增加输入 号点的坐标ok气泡居中的情况下点读取移动站坐标输入移动站的仪器高设置保存任意起个名字保存一下应用。

移动站到2 号已知点上后增加输入2 号点的坐标ok气泡居中的情 况下点读取移动站坐标输入移动站的仪器高设置保存任意起个名 字保存一下应用。

(6)碎步测量 键修改点名及天线高确定(注:在第一次采集的时候要求输入点名及天线高,在第二次采集的时候就不用了) (7)文件转换 在一天的测量完成以后工程文件输出源文件选择今天所测数据文件 名确定目标文件起一个名字最好是以当天日期加上CASS(例0309cass) 转换OK退出 (8)一天的测量结束 工程关闭GPS 主机E(工程退出) 3.数据传输 SD卡装入手簿我的设备FLASH DISKJOBS进入工程名文件夹DATA 选择0309cass复制左上角X(关闭)我的设备SDMMC CRAD粘贴手簿 关机将SD 卡取出放进读卡器和电脑连上拷贝到电脑。

辽宁科技学院实习报告 实验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教师结合仪器进行接收机性能、状态和功能的讲授。

使用仪器时,应按要求操作。3.严格的按照“GPS 测量规程或会犯”操作和使用仪器; 4.指导教师不在现场严禁乱动仪器: 5.仪器旁边严禁离开人; 6.注意测站附近15度角上空不能有高大建筑物。

四、实习总结或体会 通过本次野外的实习,使我们对于仪器的使用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知,以往 只是单纯的知道仪器的使用方法而以,根本不知道怎么样去使用,在之前我们都认为 学会了这些知识就明白怎么去使用了,但是我们错了,而且还是很离谱的错了,因为 根本不是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当我接触仪器的那一刻我明白了,因为它不像我们想的 那么简单,即使我们明白了它的使用方法,接触的那一刻还是出现了很多错误,不是 这个指示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是那个指示灯是什么意思。

这次实习后,我将课堂上许多零零碎碎的知识结合了起来,切实用到了它们,对于测 量知识的记忆也更加清晰了,感觉受益匪浅。

由于天气炎热,起初我对这次实习抱有排斥的态度,但是当我看到全组同学都在 认真的测量认真的实习的时候,我突然就被感染了,跟随他们一起加入到测量中,争 着抢着操作仪器,把握每一个提高成长的机会。尽管天气十分炎热,但是通过大家的 团结努力,我们还是十分顺利地完成了测量。多天的合作下来,每个同学的脸都亲切 了许多。当所有工作做完的时候,大家一起回顾最初的苦,才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 坚持走过来了,成果拿出来了,大家的心里比什么都甜,比什么都暖。天气再热又有 什么,我们还是胜利了。

我感觉,这次实习不止是对学业知识的巩固实践,同时也是对我们毅力的考验, 辽宁科技学院实习报告 10 以及加深同学关系的桥梁。

我很珍惜学校为我们安排实习这理论与现实连接的重要环节,更深刻的体会了实 物与图纸之间那种密切的关系,明白了图纸它要显示什么样的物件,有的在图纸上看 不懂的地方在实物的面前就显的那么简单明了。总之,要谢谢学校在为促进学生实践 能力所安排的这段实习,我将永远珍惜这段经历。同时这段实习生活也是我一生中最 值得难忘的,我将把这段经历永远记在心里。

辽宁科技学院实习报告 11 GPS网平差结果 施工单位:测绘BG082 人:2010年07 月22 2010年07 月23 辽宁科技学院实习报告12 文件名 观测日期 开始 结束 点名 天线高 天线高 A002203A.10O2010 年07 月22 10时51 12时02 A0021.251 1.251 AStech A0022041.STH 2010 年07 月23 09时11 10时23 A0021.420 1.373 H5882110746 A0032042.STH 2010 年07 月23 17时19 18时28 A0031.277 1.231 H5882110746 Q001204C.10O 2010 年07 月23 17时19 18时28 Q0011.721 1.721 AStech Q002204B.10O 2010 年07 月23 11时00 12时10 Q0021.664 1.664 AStech Q002204C.10O 2010 年07 月23 17时19 18时29 Q0021.648 1.648 AStech Q003203A.10O 2010 年07 月22 10时51 12时02 Q0031.680 1.680 AStech Q0042030.OBS 2010 年07 月22 10时50 12时01 Q0041.678 1.678 220308854 Q0052033.STH 2010 年07 月22 10时50 12时02 Q0051.627 1.580 H5882110746 Q005204A.10O 2010 年07 月23 09时11 10时23 Q0051.706 1.706 AStech Q0062032.STH 2010 年07 月22 10时50 12时02 Q0061.666 1.619 H0882111026 Q006204A.10O 2010 年07 月23 09时12 10时23 Q0061.676 1.676 AStech Q0072032.STH 2010 年07 月22 10时50 12时02 Q0071.501 1.454 H0882110253 Q0082041.OBS 2010 年07 月23 09时11 10时23 Q0081.583 1.583 220308854 Q0082046.OBS 2010 年07 月23 11时00 12时10 Q0081.584 1.584 220308854 Q0092041.STH 2010 年07 月23 09时14 10时23 Q0091.543 1.496 H0882110253 Q0092042.STH 2010 年07 月23 11时00 12时10 Q0091.543 1.496 H0882110253 Q0092043.STH 2010 年07 月23 17时19 18时28 Q0091.556 1.509 H0882110253 Q0102041.STH 2010 年07 月23 09时11 10时23 Q0101.518 1.471 H0882111026 Q0102042.STH 2010 年07 月23 11时00 12时10 Q0101.517 1.470 H0882111026 Q0132043.STH 2010 年07 月23 17时19 18时28 Q0131.727 1.680 H0882111026 QSHI2047.OBS 2010 年07 月23 17时20 18时28 QSHI1.475 1.475 220308854 QSHI204B.10O 2010 年07 月23 11时00 12时10 QSHI1.398 1.398 AStech Q003203A-A002203A 观测量L1 同步时长 71 分钟 历元间隔:50 高度截止角:5.0 0.007-484.430 -597.807 252.519 809.822 1/119367 双差浮点解 0.008 -484.440 -597.811 252.513 809.829 1/105851 双差固定解 65.38 0.008 -484.436 -597.800 252.526 809.822 1/96326 A002203A-Q0042030 观测量L1 同步时长 71 分钟 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0.006592.064 979.817 -536.966 1264.481 1/196177 双差浮点解 0.011 592.182 979.884 -536.979 1264.594 1/119822 双差固定解 70.21 0.011 592.188 979.859 -536.976 1264.577 1/113382 Q003203A-Q0042030 观测量L1 同步时长 71 分钟 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0.006107.757 382.041 -284.462 488.350 1/87743 双差浮点解 0.009 107.750 382.043 -284.469 488.354 1/55729 双差固定解 63.55 0.009 107.756 382.056 -284.450 488.354 1/51640 A002203A-Q0052033 观测量L1 同步时长 71 分钟 历元间隔:60 高度截止角:0.0 0.008167.741 609.142 -450.083 775.736 1/99653 双差浮点解 0.008 167.774 609.179 -450.088 775.774 1/99954 双差固定解 97.57 0.008 167.773 609.187 -450.087 775.779 1/97346 Q005204A-A0022041 观测量L1 同步时长 71 分钟 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0.005-167.656 -609.335 449.918 775.773 1/149384 双差浮点解 0.006 -167.687 -609.381 449.912 775.812 1/122719 双差固定解 41.52 0.007 -167.666 -609.348 449.909 775.780 1/111848 Q003203A-Q0052033 观测量L1 同步时长 71 分钟 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辽宁科技学院实习报告 13 0.005-316.630 11.384 -197.562 373.383 1/74674 双差浮点解 0.006 -316.660 11.374 -197.565 373.410 1/60340 双差固定解 99.99 0.006 -316.659 11.382 -197.563 373.408 1/58749 Q0052033-Q0042030 观测量L1 L2 P2 同步时长 71 分钟 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0.006424.409 370.663 -86.910 570.147 1/96109 双差浮点解 0.009 424.412 370.675 -86.907 570.156 1/61959 双差固定解 35.23 0.010 424.410 370.673 -86.890 570.151 1/56767 A002203A-Q0062032 观测量L1 同步时长 71 分钟 历元间隔:60 高度截止角:0.0 0.006-20.235 202.859 -196.171 282.921 1/45191 双差浮点解 0.006 -20.213 202.859 -196.172 282.921 1/47881 双差固定解 99.99 0.006 -20.211 202.871 -196.172 282.929 1/44612 A0022041-Q006204A 观测量L1 同步时长 71 分钟 历元间隔:60 高度截止角:5.0 0.005-20.310 203.081 -195.999 282.966 1/52719 双差浮点解 0.006 -20.347 203.025 -195.991 282.923 1/47675 双差固定解 70.08 0.006 -20.333 203.049 -195.982 282.934 1/43907 Q003203A-Q0062032 观测量L1 同步时长 71 分钟 历元间隔:50 高度截止角:5.0 0.006-504.664 -394.904 56.364 643.282 1/104264 双差浮点解 0.007 -504.650 -394.939 56.343 643.291 1/92732 双差固定解 99.99 0.007 -504.645 -394.933 56.351 643.284 1/88578 Q0062032-Q0042030 观测量L1 L2 P2 同步时长 71 分钟 历元间隔:60 高度截止角:5.0 0.006612.424 776.956 -340.814 1046.365 1/161187 双差浮点解 0.009 612.400 776.995 -340.814 1046.379 1/122462 双差固定解 99.99 0.009 612.399 776.991 -340.801 1046.371 1/117097 Q0052033-Q0062032 观测量L1 L2 P2 同步时长 71 分钟 历元间隔:60 高度截止角:5.0 0.007-187.975 -406.319 253.904 514.681 1/73747 双差浮点解 0.007 -187.986 -406.317 253.913 514.688 1/70112 双差固定解 99.99 0.007 -187.987 -406.316 253.914 514.688 1/71016 Q005204A-Q006204A 观测量L1 同步时长 71 分钟 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0.006-187.980 -406.347 253.915 514.711 1/83128 双差浮点解 0.007 -188.041 -406.370 253.911 514.749 1/75690 双差固定解 85.52 0.007 -187.995 -406.308 253.921 514.688 1/72833 A002203A-Q0072032 观测量L1 同步时长 71 分钟 历元间隔:60 高度截止角:5.0 0.007-328.696 60.077 -259.315 422.959 1/62960 双差浮点解 0.007 -328.683 60.042 -259.327 422.952 1/59268 双差固定解 99.99 0.007 -328.672 60.055 -259.330 422.947 1/57883 Q003203A-Q0072032 观测量L1 同步时长 71 分钟 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0.005-813.124 -537.821 -6.812 974.920 1/191866 双差浮点解 0.007 -813.117 -537.782 -6.812 974.892 1/137002 双差固定解 49.98 0.008 -813.108 -537.746 -6.805 974.865 1/119383 Q0042030-Q0072032 观测量L1 L2 P2 同步时长 70 分钟 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0.006-920.849 -919.816 277.655 1330.833 1/230595 双差浮点解 0.010 -920.861 -919.823 277.658 1330.846 1/127708 双差固定解 35.28 0.011 -920.859 -919.802 277.648 1330.829 1/117314 Q0052033-Q0072032 观测量L1 L2 P2 同步时长 71 分钟 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0.005-496.472 -549.111 190.750 764.455 1/158029 辽宁科技学院实习报告 14 双差浮点解 0.007 -496.455 -549.138 190.749 764.464 1/102397 双差固定解 88.69 0.008 -496.448 -549.129 190.756 764.455 1/93430 Q0062032-Q0072032 观测量L1 L2 P2 同步时长 71 分钟 历元间隔:60 高度截止角:5.0 0.007-308.496 -142.803 -63.152 345.761 1/50058 双差浮点解 0.008 -308.474 -142.820 -63.156 345.749 1/45558 双差固定解 52.02 0.008 -308.459 -142.815 -63.157 345.734 1/41335 Q0082041-A0022041 观测量L1 L2 P2 同步时长 71 分钟 历元间隔:45 高度截止角:5.0 0.006-277.265 562.390 -701.448 940.844 1/164422 双差浮点解 0.006 -277.354 562.244 -701.476 940.804 1/165325 双差固定解 99.99 0.006 -277.340 562.256 -701.478 940.809 1/161645 Q0082041-Q005204A 观测量L1 同步时长 71 分钟 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0.005-109.719 1171.565 -1151.356 1646.275 1/307656 双差浮点解 0.007 -109.681 1171.621 -1151.384 1646.333 1/227635 双差固定解 70.24 0.007 -109.677 1171.609 -1151.382 1646.323 1/219640 Q0082041-Q006204A 观测量L1 同步时长 71 分钟 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0.006-297.632 765.351 -897.437 1216.446 1/214303 双差浮点解 0.006 -297.705 765.267 -897.474 1216.438 1/210903 双差固定解 37.93 0.006 -297.671 765.299 -897.464 1216.442 1/189439 A0022041-Q0092041 观测量L1 L2 P2 同步时长 68 分钟 历元间隔:50 高度截止角:5.0 0.000356.911 115.547 118.742 393.492 1/1 双差浮点解 0.005 357.002 115.213 118.635 393.445 1/86085 双差固定解 60.92 0.006 357.019 115.251 118.643 393.474 1/66011 Q005204A-Q0092041 观测量L1 同步时长 68 分钟 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0.005189.343 -494.199 568.542 776.739 1/153060 双差浮点解 0.007 189.314 -494.172 568.549 776.720 1/109240 双差固定解 17.83 0.008 189.352 -494.094 568.551 776.681 1/95267 Q006204A-Q0092041 观测量L1 同步时长 68 分钟 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0.004377.343 -87.802 314.635 499.091 1/117868 双差浮点解 0.005 377.390 -87.735 314.643 499.120 1/98685 双差固定解 84.81 0.005 377.349 -87.790 314.629 499.090 1/91244 Q0082041-Q0092041 观测量L1 L2 P2 同步时长 68 分钟 历元间隔:60 高度截止角:5.0 0.00079.714 677.473 -582.835 897.230 1/1 双差浮点解 0.006 79.656 677.466 -582.835 897.219 1/147391 双差固定解 69.73 0.007 79.682 677.508 -582.835 897.253 1/131790 Q0092042-Q0082046 观测量L1 L2 P2 同步时长 70 分钟 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0.007-79.689 -677.392 582.888 897.201 1/137712 双差浮点解 0.010 -79.666 -677.469 582.832 897.220 1/90406 双差固定解 18.33 0.012 -79.683 -677.503 582.835 897.249 1/77965 Q0102041-A0022041 观测量L1 L2 P2 同步时长 71 分钟 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0.004-743.637 -340.335 -199.195 841.726 1/206245 双差浮点解 0.005 -743.764 -340.616 -199.243 841.963 1/159386 双差固定解 43.81 0.006 -743.758 -340.602 -199.241 841.952 1/139212 Q005204A-Q0102041 观测量L1 同步时长 72 分钟 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0.005576.035 -268.829 649.145 908.556 1/173048 双差浮点解 0.008 576.102 -268.723 649.159 908.577 1/111068 辽宁科技学院实习报告 15 双差固定解 66.87 0.008 576.091 -268.746 649.148 908.570 1/107925 Q0102041-Q006204A 观测量L1 同步时长 71 分钟 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0.005-763.957 -137.344 -395.220 871.030 1/181186 双差浮点解 0.007 -764.133 -137.636 -395.251 871.245 1/128383 双差固定解 45.98 0.007 -764.085 -137.564 -395.232 871.182 1/117169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