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手抄报 > 正文

一样的“角”,别样的“教”_怎么教孩子数几个角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背景]:“角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教材是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学生感知生活中的角后,再认识角各部分之间的名称.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再通过实践操作活动。用一张纸折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让学生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自己学着用尺子画角。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片断]:上课了,我亲切地对学生说:“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学生兴奋地齐声说:“想!”
    我出示了扇子、三角板、红领巾……等有角的物体,告诉学生这些物体中都有共同的形状那就是“角”并指给学生看。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所以学生很容易就接受物体的表象了。
    趁着学生的兴趣,我继续往下说:“现在,请同学们就下座位到教室的四周去看一看、摸一摸我们身边的这些物体,找出有角的部分,试着记住它们的样子,等到把所有的东西摸完了,就回座位。”
   我的话刚说完,学生们便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向了教室的四周,微笑着看看桌子,摸摸墙角……
    我在教室里轻轻地走着,观察每一位学生,分享着学生的收获和快乐,当看到学生们因收获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时,我又用亲切的话语对同学们说:“下面,老师要看看你们谁找的角,比一比,看谁找得多,找得准。”
    在肯定了学生找的大小不一的角后,我针对一个学生指的有点圆弧的板角说:“这个也是角吗?它和我们找的其他的角一样吗?”这样的悬念问题让学生对答案很是期待。
   “你们找得很多,现在我们要用手里的纸来折一个角!”与此同时,老师动手折。然后让一名学生上来继续折出不同的角。
      “你们想折吗?”
      学生们早就蠢蠢欲动了,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
   我发给学生各种色彩各不相同形状的纸,让他们想怎么折就怎么折。同时给他们指导和及时的表扬。对折出与别人不同角的学生让他到台前展示,充分肯定了他的创作,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都有很大的帮助。根据学生们在课堂上折纸反馈的信息和实际情况来看,有的学生折出锐角,有的学生折出钝角,而且还能在原有角的基础上折出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角来。
   在愉快的折纸活动后,“你们每个人都有名字,这个角各个部分也应该有名字,我们一起来给角的各个部分起个名字吧!”我商量的语气,体现了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
  [分析]:这节课上完后,我自己都感到很意外,学生的学习情绪空前的高涨,课堂思维十分活跃,许多学生课下和我交流时说到课上的很有意思,还希望能继续上这样的课。其实反思一下这节课,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在课堂上比较多的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做。在一二年级中,教师们却总是以学生年龄小不会自主学习为借口,扼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是,在恰当时机,我们该放手时还是应该放手的。以上片断就是一例,我们不难看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已经对角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他们自主学习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也就是说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学生完全能够依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来解决的,我们为什么不能让他们也去尝试尝试呢?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而且也会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为他们从自主学习中也会品尝到成功的幸福感。
  [反思]: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此课中,我用生活化的情境将教学明显地分成了认识生活与探究生活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走入相关认知的环境。此时本课所要学习的“角”已不再是一个个陌生的、生硬的图形,而是一个个他们急于认识的朋友。当学生们在我的帮助下,人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了这些角各部分的名称,并找准了角,认识了它们,欢快的气氛就弥漫了整个教室。第二个层次则是创设了一个相对自主的学习环境。学生们通过看一看、折一折以及摸一摸,他们自然明白了更多。原来“角是尖尖的”,“角有两条边”,“角有大有小呀”……这些角的特点,不是老师向学生讲解的知识点,而是学生们独自探究的“伟大”成果。学生们通过生活获得了认知,又通过进一步的认知,明确了更多的生活中的事例,知识面也在认识和探究中得到发展。在这里,教育不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   
   《数学课堂标准》中曾提到“在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叶澜教授也曾经说过:受传统教育的思想影响,有些教师总是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导,此总摆出唯我独尊的架子,以一种严肃的态度来压制学生,以自认为比较严谨的教学思路来控制教学由的节奏,牵着学生完成教学目标。殊不知,这样做,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思想和情绪,使学生始终拘谨于教师的眼皮底下,很难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叶澜教授曾提出应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不能机械化、程式化,而应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在这节课上学生做角时遇到了困难,作为老师的我只是让学生不要放弃,大胆尝试。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学会了使用工具、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改变物体的外形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要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以一种愉悦、积极、兴奋的心态参与到学习中来。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应该“关注人”。人的发展应是全面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变换一下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