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手抄报 > 正文

[浅析分层教学的几个问题]刹车片有几个分层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一、 分层教学的背景
  在国外,20世纪初,美国面对着大量移民儿童的涌入,面对背景各异的新生,开始进行了所谓的分层教学,并在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后,由于对教育的重视,形成了对分层教学新的研究高潮。60年代中期,英国的小学存在96%的教师都在分层后的班级里教书。法国政府70年就要求在初中三,四年级进行分层次,开设向职业教育分流的技术班。
  在我国,分层教学的思想渊源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的“因材施教”教育主张。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于各种不同需求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他们做出不同的要求,提出不同的问题,其核心是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不使任何一个学生在教学中处于劣势。20世纪初分层教学被引入学校教学以来,将班级进行分层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从1916年开始,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也大量展开。1993 年原上海市教科所的一个重点课题“适应学生个别差异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中的“分层递进教学”就是一项科研成果。
  二、 分层教学的主要模式
  分层教学,比较集中地被强调了几点:① 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 ② 分层次 ③ 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主要模式有:
  1. 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
  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做法:① 了解差异,分类建组。② 针对差异,分类目标。③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④ 阶段考查,分类考核。⑤ 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
  2. 分层走班模式
  根据学校进行的主要文化课摸底结果,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三个或四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学习这些文化课的时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走班”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3. 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
  知识与能力的分层教学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先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根据努力的情况及后续学习的现状,再进行学期末的层次调整
  4. “个别化”学习的模式
  “个别化”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分层。它基于网络的“个别化”教学,关键是设计适合各类学生,又方便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训练材料及考评资料等素材。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循序渐进的分层学习,每达到一个目标就自动进入下一个知识模块。由于计算机数据库储存了大量的教学信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教学进度,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5. 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
  “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里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6. 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模式
  这种模式多限于职业教育。指按照学生的毕业去向分层分班教学。
  不管是何种分层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都要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给予及时评价。评价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走向,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理念的倡导下,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上越来越多的使用语言激励教育。“激励教育以主体论、矛盾论为哲学依据,以心理发展动力理论为心理学依据,以系统论为方法论依据。”④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对其施以区分式的评价,以肯定的、积极的、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促进其现有基础能力的提高。 三、 分层教学区分性评价的原则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因学生是被评价、参与评价、自主评价的主体。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和个性差异,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增强其自主评价的积极性,也加强了评价的客观性。在设置评价指标时,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应设置相应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任务评价指标,设置自评、他评项目,并尽量让目标趋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使学得轻松、愉快,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对学生分层评价时要正视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各层学生在不同起点上的提高,而不是看重他们有否达到某一共同的标准。
  3.激发学生内在评价的需要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变“贬损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以克服因评价而带来的“消极效应”。并以不断的“激励性评价”唤醒学生“我要评价”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陈勇敢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新篁中心小学 211500)
  

标签:分层 浅析 几个问题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