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课稿 > 正文

《假如》说课稿

时间:2017-05-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假如》说课稿

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沈阳市皇姑区宁山路小学的胡楠,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10课《假如》。

一、说教材。

《假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第10课。这是一首儿童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西西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朗读这首诗,学生会产生心灵的共鸣,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

二、说学情。

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于识字方法已有了一定的积累,本学期又刚刚学习了形声结合识汉字,能够熟练的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或互助识字了。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对这句话我深有同感,他们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奇思秒想,也富有水晶般纯洁善良的心,所以很容易与文中的小作者产生共鸣,借此我抓住时机让学生读悟结合,理解文意,续写课文,解决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

1、认识6个字,会写7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 3、续写课文第四小节。

过程与方法:

激发兴趣、自主学习、探究;入情入境引导孩子学会领悟、学会 朗读、学会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本的学习,让孩子懂得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用真情获得真情,用关爱赢得关爱!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及指导学生在诗中感悟深刻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启发学生学会关爱。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有些课文应要求学生诵读。所以,本节课我确立了“以读为主的思想”,采用朗读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口念成诵,感受着清新活泼的文字,想象着美好动人的图景,感悟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前三节结构相同,这就为学法指导法提供了依据。因此,我将重点导读第一节诗,指导学生感悟学法,然后指导学生迁移学法,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自主、合作学习,汇报学习成果,以此来训练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主要采用朗读法,学法指导法的同时,我将辅以情景教学法、谈话法等,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为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1)温故知新,书法融情

(2)文海拾悟,书声琅琅

(3)升华情感,畅所欲言

(4)妙笔生花,宜诗宜画

(一)温故知新,书法融情

1、课件出示字词,学生开火车认读。

2、学写三个生字:腿、叹、幸

(1)整体观察字型

(2)说结构和笔顺

(3)找关键笔画,提醒大家容易出错的地方

(4)有韵律的范写,在老师的范写中感受用笔的力道

(5)学生自己写

(6)互相评价

3、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回顾课文内容,思考:小作者用神笔画了什么?此时,我进行板书如下内容:

10、假如

画( ),让

画( ),让

画( ),让

3、学生汇报,完成板书填空。

(二)文海拾悟,书声琅琅

1、导读第一节诗

(1)学生默读第一节诗,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画红红的太阳?

(2)课件出示小树的图,教师情感叙述:“寒冷的冬天到了,北风呼呼的刮着,一棵小树孤零零的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冻得瑟瑟发抖。”

(3)学生根据描述,扮演小树,进行师生对话:“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小树小树,你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学生在教师动情的叙述中,在师生的对话中不知不觉的进行换位思考,理解小作者画太阳是为了让小树成长,从而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4)自由朗读第一节诗(课件出示)

(5)个人赛读,互相评价。

(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字词读得是否准确?”“哪里读得好,那里欠缺,你想怎么读?”,还可以加上动作和表情,旨在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节诗(学法迁移,自读自悟)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A.小作者为什么画谷粒和双腿?

B.从中可以看出小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C.动动口读出感情。

(学生在第一节学习中,已基本感悟学习方法,因此在二、三节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将学习方法迁移,自读自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

(2)小组汇报,学生自由表达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当学生说到小作者是个怎样的人时,我不要求他们把小作者的心灵都归结为“善良”,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天真、聪明、可爱??”,我都会加以珍视。)

(3)学生朗读二、三小节,互相评价。

3、学习第四小节,整体朗读。

(1)教师范读“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指导学生放慢语速,读出延伸感和想象空间。

(2)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读熟背诵。

(3)学生展示背诵效果。

(从导读第一节诗到自学第二、三节诗,再到整体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环环紧扣,把工夫扎扎实实落在读上。)

(三)升华情感,畅所欲言

1、课件出示全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第四小节结尾处的标点与其他小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用省略号?

(学生可能会告诉我小作者还有很多美好的愿望没有说完,我适时引导学生,你能帮助小作者把他没画完的愿望画出来吗?假如你有一只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些什么呢?)

2、课件展示有关环境污染、贫苦儿童、失学儿童等图片,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朗读这首诗,学生会产生共鸣,有一种表达愿望在涌动,以第四小节的省略号为切入口,让学生畅所欲言,发挥想象力,有创意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愿望,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妙笔生花,宜诗宜画

1、把你想表达的“假如”写出来。

2、为你自己写的小诗配上画吧!

(这种作业设计,使学生带着美好的愿望,带着自己独特的读书体验,走出课堂,走向宽阔的心灵牧场。)

板书设计:

10、假如

画(太阳),让

画(谷粒),让关心他人 画(好腿),让快乐自己

篇二:假如,说课稿

篇一:假如说课稿

《假

如》说课稿(许霞梅)

尊敬的各位评委、

各位老师,你们好!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

是《假如》。《假如》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课,这是一首儿童诗,文中借马良的神笔

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

童的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这一课需

要用两个课时完成。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

的认识和分析,结合本阶段识字、阅读的重点,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把本篇课文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认“良”“缩”等九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

和生成。

3.情感、态度、价

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点为:1. 识

字和写字。2.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难点为:读悟

结合,懂得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说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我主要遵

循“整体-部分-整体”的一般阅读教学程序,完成“初读感知、细读品悟、升华内化”的学习

过程。配以课外延伸拓展,以课文内容为依据,充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感悟文本。

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二年级孩子的注意

力集中时间不长,教师应选用孩子们喜爱的方式出现文本,让他们乐于接受。

首先我出示一支笔,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学生说是笔,继而我这样导入

“这不仅是一支笔,

还是一支神笔”。“神笔”一词,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可贯穿全文始终,因此,我马上

播放《神笔马良》的故事视频导入新课,这既为口语交际和朗读做准备,又奠定了学生的情

感基石。

而后又用一句话过

渡:“有了神笔多好啊,能为乡亲们做那么多的事情,有个小女孩也想像马良一样,有一枝神

笔,并把她的美好心愿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假如》。”(出示课题的课件)顺势而引,将文

本自然呈现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二、初读感知

教给学生必要而有

效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在学生自读课文前,我出示了两个自学要求。

(一、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每一个字音。二、读完课文后,标上课文的小节号。)这样的要

求简单明确,学生带着方法,带着目的去读,能够更好地在初读时就对课文留有深刻印象。

识字教学我遵循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字词的理解尽量做到方法直观形象,与文本想结合,与学

生的生活想结合。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开展想象,配上动作读好以下几个词语“寒

冷的北风、好吃的谷粒、红红的太阳、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苦苦等待、饿得哭泣”,学生想

到了寒冷的冬天,想到了漫长的等待,想到了饿肚子的可怜等等,读得声情并茂。这样的教

学不仅有利于接下来的语句教学,更有利于为文本的教学奠定情感基础。

三、细读品悟

阅读教学要植根于

情感,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极具个性,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

的综合活动。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清障碍之后,我紧紧抓住文本重点词句的练习,如“寒

冷的,缩着,红红的,许多好吃的”“不用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等等词句,由

表及里,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反复练读中感悟文本。

此环节我主要从以

下几个方面进行精读:

1、读小树的“冷”

在教学课文第一小

节时,我出示小树在寒风中冻得枯萎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小树的冷,再进行练读,

然后我又借助多媒体,播放北风呼啸的声音,学生听得很认真,不知不觉得都缩起了身子,

我顺势引导,让学生在风声中配上动作,有感情地朗读,效果非常好。

2、读小鸟的“可怜”

在教学课文第二小节时,我这样导入“小树有了红红的太阳,可是树上的小鸟却还在发愁呢!”

出示小鸟饿得哭泣的画面,让学生说一说小鸟为什么发愁?你觉得小鸟怎么样?从而导出句

子“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请小朋友们演一演,感受到了小鸟的可怜。

3、读美好愿望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

的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树上的小

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这是文中小姑娘的美好期愿,怎样读好这样的愿望呢?我主要从以下

几方面入手:

(1)身临其境谈感

受。

在教学第一小节时,

我让学生演一演小树,想象在寒风中的感觉,在学生演得入境之时,我及时提问;小树小树,

你为什么缩着身子?啊,我听到有小树在轻轻叹息,你在叹息什么呀?小树小树,现在你最

想得到什么?(阳光、温暖、帮助、关心??)以此在情境中师生交谈,学生说出了发自内心

的感受,自然在配乐朗读时真情流露,小女孩的愿望似乎也变成了全班小朋友共同的心愿。

(2)课件辅助促情

感。

在教学课文第二小

节时,为了让学生有强烈的为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的愿望,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出示

鸟妈妈到处寻找食物的动画图片,配上音乐,教师深情讲解(有了你们送的谷粒,鸟妈妈再

也不用飞过高山、飞过田野、飞过森林去寻找食物了,也不用再飞到更遥远的小溪边、飞到

梯田去了)从而感受到我们的帮助为鸟妈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也为小鸟带来了快乐。然后

男女合作朗读,自然能达到朗读的效果。

四、升华内化

在感悟文本的基础

上,能让孩子们的情感得到升华,懂得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这是学习这篇课文

的意义所在。

所以我设计了这样

一个环节,这也是本文教学中的一个亮点。我提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的不幸需要我

们去关爱、去帮助,从而出示四幅图片,作简单的讲解,让学生选择一幅图说一说:他们多

么想——再拓展到在我们的四周,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需要我们去帮助的呢?交流后我

让孩子们当一当小诗人,写一写: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画——让——最后

我以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师生合作完成这首我们自己心中的小诗。

五、小结全文

生活中真有这样的神笔吗?最后我这样问学生。学生们都知道生活中没有这样的神笔,但只

要拥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六、反思

整个教学设计,我

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加深理解和体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主动意识能长久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其中朗读教学在整堂课中重点突出,课外

拓展更是升华了本文的内在情感。作为一名新教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力求更多方式的

朗读教学,让学生感悟文本,真正体验到学

《假如》说课稿

习课文的乐趣,更能懂得课文教给我们的道理。

篇二:二年级假如说课稿

二年

级上册第六单元《假如》说课稿

《假如》这篇课文。可分为两个课时,这是第一课时的说课。

一、 说教材

1、教材特点

《假如》是义务教

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23课,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

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

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

本单元的开篇的导

语是“假如我有一枝神笔,我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

得更美好。” 点出了本单元的专题是关于爱的,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对

他人、对生活、对世界的爱。《假如》这篇阅读课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2、课文内容

它是一首充满童趣、

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

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

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

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 ------”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

达的需要。 说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想象

力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与丰富,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陶冶美好的情操,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环境。课文内容学生可以理解,

但是让学生付诸于行动献爱心有难度。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自己喜欢的方

法.认识良、缩等9个生字,会写寻、哭等8个生字。

2.在老师的引导下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

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自悟,交流阅读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关爱他人,关爱

环境的愿望。

三、说教学的重难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品读中能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

关爱环境。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

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的特点,

我确定了以下的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本课以“教——扶

——放”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以“对话式”阅读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启发探讨等方法

为辅,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多媒体与板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

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

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

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根据这一基本理念,通过“读读—说说—议议—读读”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

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探讨识字

方法。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感悟爱心,并通过范读、练读、挑战读、齐读等方式熟读成诵。

资源准备

生字卡、小黑板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

2、指导书写8的生字。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故事中令你感到最神奇的是什么?

2、你想拥有马良的神笔吗?假如你有马良的神笔,最想做什么?

3、有个小女孩也想借马良的神笔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些美好的愿望都藏在《假如》这首诗歌里,现在就请小朋友自己去欣赏一下吧!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出示自学指导: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把诗歌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圈出生字,同桌互读互听,相互正音。

3、和同桌一起练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帮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三、自主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1、小朋友读得很认真,那你觉得哪几个字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的?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

2、诗歌中有一个字和别人不太一样,它有两个名字呢?找出来了吗?

重点学习:多音字“还”

① 读文中的句子,谁来给(huan)找朋友?(还书、归还??)

② 你还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吗?(hai)也来找朋友?(还有、还是??)

篇三:《假如》说课稿

《假如》说课稿

一、说教材

《假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23课,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这一课需要用两个课时完成。

二、说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三、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等九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习重点分析:

1. 识字和写字

2.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习难点分析:

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六、说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二年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教师应选用孩子们喜爱的方式出现文本,让他们乐于接受。

师描述:从前,有个孩子,叫马良。有一天,他得到一枝神笔,他用神笔画了一头大黄牛,帮助农民耕地,画了一架大水车,帮助乡亲们灌溉农田,还用神笔惩罚了那个贪官。

“神笔”可谓神来之笔,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可贯穿全文始终,因此,上课伊始,我便用《神笔马良》的故事导入新课,这既为口语交际和朗读做准备,又奠定了学生的情感基石。

1、过渡:“有了神笔多好啊,能为乡亲们做那么多的事情,有个小女孩也想像马良一样,有一枝神笔,并把她的美好心愿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假如》。”(出示课题的课件)

师顺势而引,将文本自然呈现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2、齐读课题(带着深情的祝愿读)。

(二)听读课文,训练说话

1、师配乐朗诵全诗

新课标注重培养孩子听的能力,而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经典,它融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以精粹的语言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教学初始,让学生听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将学生带入文本,并激发学生的阅

读兴趣。

2.反馈。 “你听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三)自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1.过渡:“你也想学着老师的样子和着音乐动情地朗诵这首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读好这首诗歌。要想读好这首诗,首先要把它读通顺,读正确,现在就请你翻到108页,开始读吧!”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词组“红红的太阳、好吃的谷粒、健康的身体,这三个词语为一组,语调都较高昂。

(2)寒冷的北风、遥远的地方、不幸的朋友,这三个词语为第二组。

(3)先发现,指出这些都是带“的”的词组;指导朗读(引: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把这类词读好的小秘密,就是把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都读重一点,的字读轻一点,这样就好听了)。

4.出示词组“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苦苦等待、饿得哭泣”指导朗读。 过渡:“读得真不错,相信你们也能把这些词语读好。”指名读,(缩用动作加以理解,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指导朗读)

指导好词语的朗读,将奠定后来课文朗读的基调。

(四)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1、教学第一段

过渡:“我用马良的神笔让窗前的小树不再??缩??

我还用马良的神笔让树上的小鸟不再??苦??

师:“多美好的心愿啊,这就是小女孩的第一个愿望,(一边说一边出示第一节),自己试着读一读,请一个小朋友读,(相机出现分隔线)

生读,师相机指导,请生学习老师吸气的方法,并不是很夸张的吸气,而是稍作停顿。

过渡:“就这么一个红红的太阳,能给小树带来什么呢?”生交流。 师生配合读。

过渡:“是的,红红的太阳就像一件温暖的衣服,让小树不会在??生: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点红重读的词,如果我们不只注意有节奏的朗读,还注意这些词,你一定读得更动听,齐读。

指导有表情地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本环节设计中,我力求体现这一理念,通过创设情境读、展示读、评读、激读、赛读的方式,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的读书过程也是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的过程。

阅读亦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在此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1、有节奏地读2、有节奏又有重音地读3、带上表情美美地读。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

2、教学第二段

过渡:“学会了这一段的朗读,你一定也能读好第二个愿望,拿出笔,边读边学着老师的样儿,在停顿的地方划上斜线,在一些能更好的帮助你朗读的词语下面加上小点。

检查:找一个做范本,展示台展示,现在请你根据你做的读书记号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相信其他的小朋友也学会了这种朗读诗歌的方法,生范读

生练读,课件出示分隔线及重点词语。

当学生在第一段学习中,看了老师的方法后,已基本掌握,因此,第二段的教学可以放一手扶一手,让学生将方法迁移,去自读自悟。

3、教学第三段

出示第三段,请生读。

其他小朋友都是小评委,听完后帮他点评,读完第一句,请生评价: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或哪些地方还能怎样读的更好,评完后接着读第二句,读完后,再评。

在这一段的教学中,教师已放手,而采取合作探究这一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学生不仅有所发现,而且,合作精神、协作能力都有所提高。

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孩子有事可做,才不会让他出现走神的机会,在听的过程中让每个孩子都担任评委的角色,既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对他的检测,检测他对上面所学的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4、连读全文

5、拓展,说话

师:“故事还没完呢,那么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还想干些什么呢?”练习说话。

师巡视,找出说的较好的几位,请上讲台,把他们说的连成一首新的《假如》。 将朗读与写话相结合,让感悟的情感及时留于笔端,在美妙的音乐中,学生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自然流淌,此时,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的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因此,在本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说出自己的体会,在学生充分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就此一节适时点拨引导,而后让学生个别读、齐读、小组读,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总之,整个设计,我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学习,加深理解和体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能以长久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让学生学有所得,在轻松、愉快中体会情感,发展语言。

标签:说课稿 月光曲说课稿 詹天佑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