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课稿 > 正文

低碳生活作文_中国低碳经济之路的思考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文章首先提出中国经济现状,然后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对中国进行低碳经济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分析和对策,低碳经济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建设;碳交易;碳税
  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160-03
  
  一、引言
  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已经三十余年,GDP年益增长速度逐步增高,经济发展也随之进步。中国在工业化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上,一直是高速发展的状态,而且在一定时间内依然会继续保持增长状态。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成绩斐然,这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现在,不论是经济的增长方式,还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布局和结构,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资源、资本、环境的投入等方面的依赖,尤其是资源方面,往往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现今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重视可持续性发展。对于能源消费速度的骤增导致了对进口能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和矿产资源等的依赖程度骤增。三高企业――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企业在国内的经济生产中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废料污水排放量大,单位GDP能耗比值高。严重破坏了生态的完整性和平衡性,尤其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偏高。
  由此看来,中国经济面临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表现为以下几点:可持续发展能力低下;资源环境压力较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低碳经济恰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问题,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所倡导的低耗能、低排放理念,与科学发展观中所提出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理念不谋而合,也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路线提供了新的依据。
  二、低碳经济的意义
  2003年,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理念(LowCarbonEconomy):“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通过能源高效利用、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的调整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来实现GDP的绿色增长。清洁能源是低碳经济的核心所在,其重点在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1]
  全球气温变暖导致生态结构改变是不争的事实,人类生存和发展也受此影响威胁,低碳经济的提出也是为全人类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低碳经济很有可能造成新一次的产业革命,低碳经济问题将是近阶段的热点问题。
  低碳经济的核心主要在于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以及旧能源技术的改良,低碳经济是符合人类发展客观规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与人类自身生存息息相关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已逐步成为是否进入生态文明阶段的检验,是未来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中国的煤炭消耗量日益增加,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1》数据表明,中国的煤炭消耗量占世界总消耗的48.2%,这是相当可怕的一个数字,几乎占世界总消耗的一半,这明确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了能源消耗大国俱乐部的一员。而原油的进口量也在2009年首次突破了50%,达到了51.3%之多,对外部能源供给的依存度相当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其中最大的污染源来自于温室气体,现有的高碳产业则是造成温室气体的罪魁祸首之一,将大量的耗能转化成大量的温室气体。中国是全球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国。虽然,根据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人均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为5.0吨,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9吨,但是依然远远低于美国的人均19.4吨,不过基于庞大人口的总量,使得总排放量达到了一个非常大的数值。不过中国经济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随着生产的进行和人们能耗消费的增加,必然会加大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现在我们已经到了警戒线的边缘,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超过美国。
  如何应对能源以及环境的危机,也提上了我国政府的议程中来。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并郑重承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根据官方数据显示结果,“十一五”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9.1%,基本达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承诺目标。
  为了实现中国宏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路线环节是我们的最优路线。高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必然要进行改变。在现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体系下,发展低碳经济是大部分国家达成的共识,是解决生态问题和金融危机的必要手段。发展低碳经济对于全球一体化的社会有着诸多意义,不仅对世界资源消耗来进行宏观控制,也可以缓解中国能源紧缺的现状,有利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简约能源社会的建设。
  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已经经历过了高耗能高污染的高碳产业工业化阶段,已经有了丰富的技术和产业积累。但这些高碳产业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来说还是必经路线,低碳经济的提出,给中国的经济发展找出了条新的道路。这是一条新型的绿色工业化之路,低耗能,低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转向低碳产业有利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能力,也可以避免国际贸易碳关税等相应税收,避免高碳产品所造成的二次贸易损失,也利于国际贸易中出口经济的增长发展。
  四、低碳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路线的宏观思考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将处于并长期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随着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出口不断增长的同时,受到环境和资源的制约也就越来越严重。低碳经济是随着人们的认识提高而不断发展,越来越冲击传统经济的领域,以至于对传统经济,如低碳经济和传统贸易经济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如果中国要走低碳经济的道路,就必须将其上升至战略层次的高度。除了向西方发达国家来借鉴成熟的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外,还应当结合中国自己的国情,确立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经济的低碳经济政策法规。
  如果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审视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完全合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的。不过发展低碳经济,必然需要相关的政策来加强实施、同时还需要并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及相应的诸多配套措施,一定要将推广低碳消费提上日程,加强贯彻落实可持续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
  目前国内的环境问题,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因为无序规划的产业结构所造成的。单位GDP能耗大排污多,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高。尤其在能源,金属,轻工制造业等行业中,这些行业过于高速发展,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久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些行业大多数属于高资源消耗型,同时,国内的这些行业所代表的企业很多生产设备老化严重,污染超出标准,生产技术落后的,很多排污降排量的处理设备只是作为必备设施购买,并没有在生产中使用,只在相关部门检查评定的时候开启运行;我国的碳排放量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碳排放量类比西方平均标准,就造成了即使是数据合格的企业,其实还是属于超标排放的状态,同时也因为我国在能源利用方面技术经验欠缺,能效转换率高,造成温室气体和其他工业污染的排放都远远超出警戒标准之上。
  尽管中国GDP的增长速度在逐步加快。但这种增长付出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所以降低中国单位GDP能源资源消耗刻不容缓。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难点之一。其重点在于节能和降耗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现阶段必须由国家来进行宏观调控才有能力改变中国环境日益恶化的状况,必须做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渐将高碳产业淡出历史舞台,对于现有的高碳产业以改造为主,逐步提高高碳企业的生产质量和成品率,将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逐步减缓,将各产业的污染排放标准斟酌以国情做相应调整提高,应和发展趋势。同时严格控制能源,金属,轻工制造业等行业的准入条件,由国家强力控制,严格按照排放标准和准入标准放行,并制以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引导其生产发展。
  此外,在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也要对中国现行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策略进行调整,中国外向型经济以出口为导向,必须要降低高碳产品的出口,增加低碳产品的出口。现阶段中国的出口贸易额大部分是由高碳产品所获得的,这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仅造成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还消耗了我国稀缺的自然资源以及不可再生能源。每一件高碳产品的出口,都代表着平摊在每个人身上的净排量的无意义增加。这种能源换收入的经济并不是我们所要寻找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目前低碳经济在全球的发展趋势良好,如不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的步伐,我国将在经济、技术、贸易方面落后被动。我国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随着经济发展,人均能源消费还有较大上涨空间。但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化石能源比重过高,电力能源结构中火电比例过高,给环境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加快发展适合国情的低碳产业势在必行。
  五、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一项“国策”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分布平均,但是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人均资源数值偏低。长时间高碳经济的能耗污染积累使得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诸多问题。如果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则会带来很多影响,不过,只有这样以国家的影响力来强力约束,才有可能快速的推广实现完全的低碳经济。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过热,据去年的数据表明,原油的进口量已经超过了国内的原油生产量,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表明现阶段能源的产量已经不能适应过热发展的经济所需。使得对进口能源的依存度加大,发展受到相当大程度的制约,尤其近年全球贸易失衡,过多的进口能源也使得贸易进口量产生偏移,对于从其他国家进口高价的化石能源等资源,是决策者所不愿看到的,也是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全面实行低碳经济开发新能源,是我们现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大力推进低碳高效的新能源建设
  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为高效的新能源利用和开发,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切入点在高效新能源企业和生态化新农村。
  从企业来说,国家应该鼓励支持其对新能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并投入相应奖励,或是对使用新能源的企业进行减免税收等相应措施。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将更多的新能源产品通过对外贸易途径销售至国外。中国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发展与形成,主要得益于中国存在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如今“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都已经逐步消失殆尽,知识型产业将是未来外向型经济的支柱,而高效新能源企业则是知识型产业的重点之一,占地面积小,单位产值高。以太阳能电池板为例,在政府的支持下,对美贸易量在两年内增长至原来的150%,在创收的同时还创造了更多的就业空间,有利于吸收社会闲散劳动力。
  发展高效新能源还可以从高校和科研机构入手,鼓励此类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互助互利,将更多科研成果转换为经济成果,也可以减少高学历人员的资源浪费,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中国从根本上来说是农业大国,就生态化新农村来说,新能源的利用和建设的意义则更为繁重,如果全国的农村乃至农业系统都以低碳发展的新能源作为必须能源,则所节省的能耗和排放量将会是一个庞大的天文数字。初期政府可以像家电下乡政策一样,以村镇为试点,给予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能源(如沼气能)来取暖或做饭的家庭一定的补贴,来调动农村人口使用新能源的积极性。同时新能源设备的建设也有利于拉动内需,调整经济结构。应用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源来解决农村能源贫困状态,加速城镇化步伐,全面消灭无电人口还有优化人员结构,同时创造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状态。一步一步发展,从而达到全民快速进入低碳经济的目标。
  (三)由政府制定减排的市场机制
  减排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征收碳税和碳交易两点。
  碳税(CarbonTax)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碳税通过对化石燃料产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来实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碳交易的概念由《京都协议书》提出:“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这两者均为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的结合体,但其作用的方式各有所不同。征收碳税属于价格干预,属于约束机制;碳交易属于数量干预,属于激励机制。主要成本在于信息成本和实施成本,信息成本上,碳交易优于征收碳税,实施成本上,征收碳税优于碳交易。目前,欧盟推崇碳税,美国推崇的则是碳交易。
  不少观点认为,从短期和实施成本来看,中国应该征收碳税。但我国总体税负现已经处于国际上较高水平,征收碳税对GDP的有一定负面影响,会降低私人投资的积极性,不利于经济增长。而且二氧化碳核算与计量的问题比较困难。
  从长远效果来看,碳交易是中国最有利的选择。尤其是在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这是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给“碳排放交易”给出明确的实施时间。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国际合作的深入化使得交易机制及交易产品完善改良,国际化的碳交易会成为全球新的商品现货交易要素,使碳交易在实现减排目标的同时,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体系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和增长点。
  (四)低碳经济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目前,全球面临着整体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因此,应当从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加强合作,携手努力。加强低碳经济国际合作的目的在于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我们在低碳经济发明起步较晚,所以就更应该学习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比如美国和德国,他们有发展新能源的动力和需求,对于低碳经济有着很深的体会和研究,通过对先进国家的学习,可以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节省不必要的浪费。中国有着庞大的研究与创新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开发力量。除与先进国家学习交流外,也不可忽略发展中国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导者,有着示范和带头的作用。“中国已经在现有低碳市场的份额中间占有很大的份额,同时还会继续增长。这些低碳事实上很有可能实现每年50万亿到60万亿的市场规模。”所以加强国际合作,有利于更好的解决环境、资源、社会、经济等全球性问题。
  六、结语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而又见效缓慢的过程。现在中国的资源约束已经从流量约束迅速转为存量约束,中国向低碳经济型社会发展有利于缓解中国的资源约束。建设低碳经济型社会,与“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脉相承。
  对于以制造业和轻工外贸为重要收入来源的中国经济来说,既要紧跟“低碳经济”的发展观,又要继续面对外部需求的紧迫感。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到低碳经济的负面因素,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经历过了高碳经济的积累过程,中国如果只是单一的追寻低碳而不考虑现实国情,那就本末倒置了。
  每次的新工业技术革命都会引起社会的变革,都会引起经济的高速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将把以低碳为代表的新技术推上前台,必然会改变现有的社会经济格局,最先开发并掌握相关技术的国家必将成为新时代的领先者、主导者。中国必须加步赶上,更早的成为低碳领域的领军角色。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查尔斯?哈珀.环境与社会[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2]李萌.低碳经济:中国亟需市场手段[J].当代经理人,2010,08.
  [3]尼古拉斯?斯特恩.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城市与新的全球低碳工业革命[R].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2010.
  [4]孙晓琳.对我国近两年来宏观经济发展态势的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
  [5]严耕,杨志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系统构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6]赵亚丽.浅谈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0,5.
  [7]郑鸿.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宏观思考[J].商情,2009,24.

标签:之路 中国 思考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