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高职教育现状及改革方向]我国消费税改革现状及改革方向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我国、经济、文化等发展与世界发展接轨的现实背景下,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目前国际国内局势对现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客观分析,找出问题,寻求对策,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我国高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高职教育目前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09年,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168所,在校生近880万人,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47%。在今年611万应届高校毕业生中,高职学生有近300万。但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提高。根据相关教育机构调查,应届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62%,高职毕业生的签约率略高一些,为64%。
  一、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在人才培养活动中所构建的一种主观模型,它是主体在一种共同的教育理念支配下,为实现人才发展预期目标而制定的可操作方式和手段。这里主要结合当前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实际,对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专业和课程设置陈旧,没有形成鲜明的高职教育特征
  高职教育具有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等方面的突出特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主要是由如下三部分构成:一是由原来的职业中专、技工学校等升格而来;二是由原来的成人高等院校转制而来;三是近些年来新办的国有或民办的高职学院。
  可见,高职院校大部分是由行政主管部门、企业或社会力量来主办,造成多方办学,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状态,使得学校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重复,学校规模效益不高;高职教育人才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脱节现象。各部门、企业都按自己所需办学,而部门办学往往社会化程度不高,在宏观上出现结构上的不合理,有些专业毕业生过剩,而有些急需人才又缺少相应的专业来培养。
  2、实践教学的比例较低,质量也难如人意
  目前高职院校不少仍沿袭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模式,注重理论的系统掌握,忽视知识的实际应用。不少学校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根据国家规定开设的实践教学占所有教学时数的40%来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教学大纲中也写明实践教学时数,但在实际实施中却达不到标准,有些实践教学课开不出来,有些勉强开出来,但达不到实际教学效果,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实践基地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很多实践教学都需要相应的仪器设备。
  3、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高职教育起步较晚,没有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少学校师资仍沿用中专、技校、成人学历教育阶段时的教师,这些教师学历水平偏低、动手能力不强、外语水平偏低、学术科研能力不高。这就造成了现有高职教师与国家规定普通高校教师的任职资格要求有较大差距,整体教学水平偏低,而且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就直接到学校教书的,没有进行过相关的专业技能训练,没有从事过相关的职业实践,没有获得过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虽有比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但与高职教育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难于适应。
  二、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
  1、要突出在人才培养层次上的特色
  高职教育有两个本质特征:一是姓"高",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二是姓"职",是职业能力教育,决定了它主要强调职业技术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因此,它的人才培养的目标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的专业培养计划要以应用为宗旨,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在知识结构上,以"必需"、"够用"为度,不盲目追求基础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以及专业知识的"高、精、尖",只求在有效衔接不同课程的基础上,使不同学科的知识合理搭配,形成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有机整合效应。
  2、全面推行与国际接轨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
  劳动部门和各行业要根据入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及国内外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趋势,制定完善职业资格标准及其实施细则,努力使职业资格标准得到国际认可,并加强对就业准入制度的监督和管理;职业教育部门和机构要根据职业资格标准和就业准入制度,制定相应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标准,优化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完善培训体系,各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相应职业的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毕业时能拿到"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这样更能适应国际职业技术人员用工的惯例,有利于规范国内劳动力市场,使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够适应国际竞争和劳务输出的需要。
  三、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多种手段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充实师资队伍,提高"双师型"教师和"双语"教师的比例,优化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1、采取优惠政策引进、培养高素质、高学历的优秀师资
  高职院校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吸引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可以通过高薪、提供优良的工作生活环境等优惠政策,吸引一批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加盟,引进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学院专业带头人,也可以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在职深造,以提升高职教育师资的整体素质。
  2、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充分发挥学校实验、实训场地的作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教师进实训中心边实践边提高;积极鼓励教师获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安排教师到企业、到工地去进行短期实践进修,或到工厂、企业参加科研革新项目,研究课题,开发项目,逐步达到"一专多能";引进或聘请部分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技术骨干担任专兼职教师;适当派送教师到教育部定点的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学习,或去国外著名高职院校进修等系列措施,增加"双师型"教师数量,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建立学研产训结合的教育模式
  高职教育应该倡导建立学研产训结合的教育模式,实现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互通有无,共享教学、科研、实验、生产设备和仪器,提高设施的利用率,弥补相互的不足。这样,企业通过与学院的合作,能够获得更多的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来实现企业技术含量提高的机会,并能够通过企业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获得熟练的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来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学生通过企业现场实习、指导等,可以对未来的就业及工作要求有比较清晰的了解,从而提前在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个人心理等方面做好就业准备,尽早适应社会的需要;学校会因此获得更高的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获得较高的社会认可度。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项贤明.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3]成蒿.我国不同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学报,2007,(7).
  [4]苏随山.高职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7,(1).
  [5]李思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3,(2).
  [6]王筱鹏著.太原市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其个性特征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S2).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年)https://www.省略/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作者简介:尹晓叶(1984,6-),男,汉族,山西朔州人,山西财经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
  
  

标签:浅谈 现状及 方向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