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述职报告 > 正文

注重有效设问,培养地理思维品质|法治思维的特点是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有效设问,把问题引入课堂。通过举一反三,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构建知识结构,启迪思维的深刻性;联系对比,拓展思维的广阔性;引据说理,凸显思维的逻辑性;注重讨论,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和批判性。把知识传授变为一系列的问题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
  【关键词】地理教学;有效设问;思维品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要想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积极的思考,“设问”是每位教师在教学中所不可缺少的最为基本又最直接的手段,“设问”也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的捷径,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极为重要的方法。那么,在地理教学中,从什么角度设问,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1 有效设问着重于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在地理课堂中,学生一方面在认识和评价地理事物或现象时能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另一方面思维的发散性强,思路开阔,能够从问题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1.1 设问要能够体现一般与特殊、主要与次要的关系。有效设问的关键是问题的解答既需要抓住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一般特征或主要因素,又不能忽略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特殊性或次要因素。?
   例1 简要分析撒哈拉形成世界最大沙漠的原因。?
  学生要得出正确的结论,除了要考虑热带沙漠形成的一般原理(副热带高压控制;大陆西岸寒流影响)外,还要抓住撒哈拉的特殊性――世界最大,从撒哈拉地区的陆地面积大,地表起伏小以及大陆东部紧邻亚洲大陆,受来自大陆的信风影响等因素来分析。?
  1.2 设问具有开放性质,可以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方法。有效设问的关键是问题具有一种以上的解决方法,不存在所谓的“标准答案”,从问题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
   例2 请列举十个理由说明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问题的特点是答案具有开放性,学生回答时可以从不同角度考虑。例如,说明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时,既可以从气候、河流、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方面列举依据,也可以从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耕地类型和生活习俗等人文地理方面列举依据。?
  2 有效设问着重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在地理课堂中,学生一方面能够正确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并从中概括出材料中所隐含的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另一方面分析问题时能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迅速发现事物的共性与差异。?
  2.1 材料分析与归纳式设问。利用材料设问的关键是材料中必须隐含问题所涉及的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或规律性,问题的解答需要学生通过对材料进行正确的解读,并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然后运用抽象、概括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3?
  ?
  (1)根据图1(1)所示资料,在(2)中绘出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2)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3)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4)此图反映的是下列哪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A.东北林业基地 B.南方丘陵山区 C.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D.西欧平原?
  解答该题要把握气候类型判断的规律,学生具备了思维的深刻性,才能判断出该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关键在于学生能否抓住:该地1月气温在0℃以下,7月温度最高且降水量多达200mm的判断依据。?
  2.2 比较式设问。许多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往往需要通过比较才能凸显出来,尤其是对一些既存在共性,又存在差异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法无疑是认识其本质属性的最好方法。?
   例4 比较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特征的异同,简要分析原因。?
  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这两种气候类型是学生学习中很容易混淆的,其原因在于这两种气候的特征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而通过比较,结合其形成原因找出其共性与差异,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3 有效设问着重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地理课堂中,学生一方面能够将地理概念、地理原理运用于实际情境,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另一方面能够突破思维定式的束缚,当问题的条件变化时,能够及时调整思维方向,寻求解决问题的新策略。?
  3.1 将抽象的地理原理具体化。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来反映抽象的地理原理,这类问题可称为原理应用型问题,从学习心理看,它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例5 如图2,下列山地垂直带谱中,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的是( )?
  ?
  学生可用图解的方式来体现下列地理原理: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山麓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高度阳坡大于阴坡。在回答问题时,如果学生对这些地理原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字面上,不能发现地理原理同题图所设定情境间的共同性,是很难得出正确结论的。?
  3.2 改变问题的条件或设问角度。这类变式问题关键是围绕某一主题,通过增减问题的条件或变换设问角度的方法进行设问,其目的是训练学生克服思维定式的束缚,提高应变能力。?
  例6 如图3,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读图回答:?
  (1)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 )?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00分 D.3时30分?
  (2)若AB弧表示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3月2日的范围,则北京时间为( )?
   A.3月1日15时 B.3月1日1时 C.3月2日15时 D.3月2日1时?
  这里的两个问题是围绕同一图形设计的,但在第(1)题中,AB弧表示夜半球的范围,而在第(2)题中,AB弧表示日期的范围,其含义(即问题的条件)完全不同,如果在解答完第(1)题后没有及时变换思路、调整思维方向,就可能造成判断失误。?
  4 有效设问着重于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在地理课堂中,学生一方面是思考问题时,判断和推理过程条理清晰,严格遵循逻辑规则;另一方面是论证或说理时,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文字表述既不拖泥带水,又不丢三落四。
  4.1 问题的解决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判断和推理是逻辑推理的两种最基本形式,大多数问题的回答都需要判断和推理过程,但要培养思维的逻辑性,问题的设计需要体现相对复杂的判断、推理过程,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培养思维的逻辑性是无效的。?
   例7 (1)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地球上寒带范围将变;中纬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将变;中纬地区夏季的气温将比现在。?
   (2)如图4,阴影部分为夜,甲地这一天的昼长为( )??
   A.7小时 B.8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
  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1)的前提(黄赤交角变大)是虚拟的,因此要得出结论,判断和推理过程必须严格遵循逻辑规则;而(2)中,题目并没有提供任何有关北京昼夜长短的直接信息,要得出正确结论,首先必须据图推算出南纬40°这一天的日出时刻,再推算出南纬40°这一天的昼长(或夜长),最后推算出甲地(北纬40°)的昼长。?
  4.2 问题的回答需要论证、说理过程。有效设问的关键是不仅要求学生回答结论,而且要有论证、说理过程。答题要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因此,通过此类问题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8 (1)泛亚铁路有东、中、西三个方案,根据材料分析东盟国家为什么首选东线方案?(材料略)?
  (2)土地荒漠是新疆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遏制沙漠化的趋势,有人认为栽种草和灌木比栽种乔木更好,试分析其原因。?
  (3)读“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略),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该城市哪些功能区的设置是不合理的?说明理由。?
  上述三个问题虽然设问的角度有所差异,但都需要论证和说理过程。学生在解答时首先要对问题的已知条件进行分析、综合,找出已知条件与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用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
  5 有效设问着重于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和批判性?
  思维的独创性反映一个人思维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思维的批判性则反映一个人思维过程中辨别是非和客观评价事物的能力。思维的独创性与批判性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独到的见解,就不可能对事物进行客观的评价;而缺乏批判精神,迷信权威,就不会有创新。?
  5.1 探究式问题。有效设问的关键是问题的情境与目标(答案)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调动所学知识,并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通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探究式问题的意义不在于问题的答案,而在于问题解决的过程,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使学生形成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
  例9 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探究式问题往往是没有定论的问题,其答案一般是开放的,甚至结论是相反的。但恰恰是这类问题才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而不被“权威”观点所左右。因此,在教学中,对这类问题,学生的回答只要能够言之有理,自圆其说,教师就应当给予肯定。?
  5.2 辨别真伪式问题。设问的关键是不在于辨别问题的真伪,而在于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说明肯定或否定的依据,从而提高客观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逐步形成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权威的批判性的思维品质。?
  例10 许多人认为迎风坡的降水一定多于背风坡,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你说明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
  学生首先需要对问题所提到的观点进行质疑,再对自己的原有认识进行重新思考,最后在肯定、否定到反思原有思维的过程中,提出自己新的认识,从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批判性的思维品质。?
  总之,疑是思之始,是思维深化的阶梯和进步的桥梁。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设问,把问题引入课堂,把知识传授变为一系列的问题探究,做到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在学生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地理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 刘建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设问[J].教育教学论坛,2011(20)?
  [2] 陈卫东.地理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J].才智,2011(17)?

标签:设问 注重 思维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