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随笔 > 正文

培根随笔用英文怎么说

时间:2017-05-2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培根Of Studies三个译本的比较

培根Of Studies三个译本的比较

摘要:王佐良先生的翻译尤其是《谈读书》的译文堪称翻译史上的一篇绝世佳作。本文将其与水天同先生以及曹伦明先生的Of Studies的译文进行比较研究王佐良先生的翻译风格与特色。

关键词:Of Studies 王佐良译文 水天同译文 曹明伦译文 风格特色

弗兰西斯·培根的《论说文集》(Essays)是英国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开创了英国文学的随笔体裁。Of Studies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篇文章,因此至今已经有许多的翻译版本。其中以王佐良先生的版本最为文化界推崇。本(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培根随笔用英文怎么说)文将其与水天同先生以及曹明伦先生的Of Studies译文进行比较研究王做良先生的翻译风格。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三位译者的整体翻译风格。

水天同先生的译文是以白话文为主,中间有个别文言虚词如“底”字等,也间或用文言文。水天同先生抱定传达原作意思口吻之宗旨”。水天同先生所谓的“传达原作意思口吻”有两层含义:一是忠实于原文的意思,二是符合原作的写作风格。总体来看,水天同先生也是按照这一宗旨来翻译培根的Of Studies的;从总体上看,曹明伦先生的译文把握得不温不火,恰到好处。他采用半文半白的语体,语言简练隽秀。曹明伦先生在“译序”中提到:“译散文作品的原则也应和译诗原则一样,即在神似的基础上最求最大限度的形似。”应该说在《培根随笔集》中曹明伦先生严格遵守他自己的翻译原则,以求最大限度的神似和形似。而王佐良先生在翻译这篇散文时,采用的是“浅近的文言文”, 从作者的历史背景契合的角度上来讲,选用文言文与原作的艺术风格最为接近。他主张“尽可能地顺译,必要时直译;任何好的译文总是顺译与直译的结合;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深浅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这里“一切照原作”有两层含义:一是忠实原文的意思,二是符合原文的写作风格。他还十分注重译者的地位,认为翻译不应该仅仅是机械的模仿,翻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现在我们就以一些例句具体来比较一下三位译者的翻译,从而体现出王佐良先生这篇翻译为什么可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

第一点:王佐良先生对原著的语言总体特征有总体把握,洞悉作者思想,在翻译准确的基础上完美的再现原著风格。

文学翻译好比写生画,要做到传真、传神。尽管英汉语言在构词、语法、修辞以及文体手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这都不影响原作风格在译作中的再现。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尤其是培根散文,要再现原文风格,就要求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有一种艺术的鉴赏力,必须对原文总的语言特征有总体把握,洞悉作者的思想,解剖作者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段,步入作者的境界。培根的“Of Studies”在行文风格上跟今天的英语已经颇不一样。英语也跟中国的文学语言有着时代“断层”的现象。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培根所生活的时期所用的英语跟今天英国人所使用的英语也已经有很大的差别。对于今天的英国读者来说,他的语言至少也可以说是半文半白了。所以,王佐良先生的译文最大特点便是深谙英汉语言的特点,以过人的艺术鉴赏力准确地把握了原文的语言特色及词汇风格。基于原文所采用的大量古语词汇及用法,他的译文也采用了许多典雅庄重、简洁洗练的文言词汇不仅再现了原文古色古香的风韵,而且承接了原文言简意赅的文风,堪与原文相媲美。现在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例1: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for ornament,and for ability.

水天同译文:读书为学底用途是娱乐、装饰和增长才识。

曹伦明译文:读书之用有三:一为神怡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 王佐良译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成长。

培根文章第一句直接切入主题,“毫无废话,单刀直入”,“修辞上又是三个短语排比”,体现了培根简约、直白而工整的文风。从整体上来看,从整体而言,三位译者的翻译都无可厚非。然而,如果从原文风格传达方面来看,王佐良先生的翻译是明显高出一筹。水天同先生的翻译就是直接翻译原文,虽然无错,但是显得平淡无味,且与整篇文章的风格格格不入;曹明伦先生的翻译是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但是也没有多大的特色,并没有足够的表达出原著的意思,没有将原著的句式特点表现出来。比较三种译本我们不难发现,王译在忠实表达原作思想的同时,倾向于再现原作的文学性。王佐明先生翻译译使用三个“足以”铿锵有力, 且用“足以”来译原作中的三个“for”既贴切,又体现了原作在细节上的特点。

例2:For expert men can execute, and perhaps judge of particulars, one by one; but the general counsels, and the plots and marshalling of affairs, come best from those that are learned.

水天同译文:因为富于经验的人善于实行,也许能够对个别的事物一件一件地加以判断;但是最好的有关大体的讨论和对事物的计划与布置,乃是从有学问的人来的。

曹伦明译文:虽说有经验者能就一事一理进行处置或分辨,但若要通观全局并运筹帷幄,则还是博览群书者最能胜任。

王佐良译文: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水天同先生的这句翻译同样是直译,过于通俗直白与原著风格不合。曹明伦先生则采取半文半白的语体来译,既体现了原文简约的文风,又把当时的语言风格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相较于水天同先生的译文好一点。然而再看看王佐良先生的译文,此句中的“execute”一词,王佐良先生译为“处理”,概念表达清晰;而水天同先生译为“实行”,含义有点模糊不清;而曹明伦先生翻译为“处置或分辨”则不如“处理”用的精确简洁。后半部分的3个词“but…,and…,…best…”, 王分别译作“然,则,莫属”,贴切到位;水分别处理为“但是,和,乃”,在译文中还用了“最好”这样口语化的词,在一个句子中,既用文言词,又用口语词,似乎不够和谐一致。

第二点:王佐良先生在翻译过程中准确地再现了原文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在再现了原文的语言特色,大大增强了译文的艺术感染力。

翻译尤其是散文翻译应该注重“信”、“达”、“雅”。培根在原著中善用排比,通过一系列句子的排比对仗,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极具说服力。译者在翻译此类句子时,既要注重结构上的对称,又要注重层次上的交叉,以及语言的精致。而王佐良先生把握住了培根这一修辞的特性,在内容上都注重传达原文的情趣,力求准确、生动,译文修辞极富平衡美。我们也来举几个例子:

例3: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水天同译文:在娱乐上学问底主要的用处是幽居养静;在装饰上学问底用处是辞令;在长才上学问底用处是对于事务的判断和处理。

曹明伦译文:神怡旷心最见于蛰伏幽居,增趣添雅最见于高谈雄辩;而长才益智则最见于处事辩理。

王佐良译文: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此句也是一个排比句,结构紧凑工整,行文流畅,音律铿锵。水天同先生的翻译虽然翻译出了正确意思,但是用词以及句式方面没有达到原著中想要表达出的优雅意境的要求;相较而言,曹明伦先生的用词就要更贴近原著风格一点了。但是在句式方面就没有将排比这个修辞法表示出来。再看王佐良先生的翻译,他将介词“in”分别译成“···之时”,“···之中”,“···之际”,即讲究了形式的工整对仗,又避免简单的重复。又将三个名词和名词词组译成“独处幽居”、“高谈阔论”,一来言简意赅,再者与“怡情”、“博采”相互辉映,相互映衬,烘衬出一种令人陶醉的艺术意境。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完全符合了原著的风格特色。

例4:To spend too much time in studies is sloth; to use them too much for ornament,is affection; to make judgment wholly by their rules, is the humour of scholar.

水天同译文:在学问上费时过多是偷懒;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伪;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底怪癖。

曹明伦译文:读书费时太多者皆因懒惰;寻章摘句过甚者显矫揉造作,全凭书中教条断事者则乃学究书痴。

王佐良译文: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原句由三个结构相同的分句构成排比句, 句子成分呈长短交错排练,形成缓急跌宕的鲜明节奏。原文中的大多数名词古雅,特别是三个作表语的名词,书卷气很浓。水天同先生水译基本译出了原文的排比,但将“sloth”和“humour”这两个词分别译为“偷懒”和“怪癖”,过于口语化,与原文的风格不甚相符。曹明伦先生的翻译虽然表达出原文的意思,但是用词不够精简干练,不如王佐良先生的简洁明了,且此句还是一个排比句,王佐明先生用了“易”、“则”、“乃”3字形象地译出了排比,又避免重复,可谓是惟妙惟肖。

通过以上的比较,显然无论在原文的思想内容、遣词造句和风格再现上,王佐良先生的翻译都做得恰到好处,在形式和风格上也做到了与原文的一致,与原文有同等的美感。王佐良先生在翻译时从文体风格、作者个人风格以及时代风格等各方面进行很好的把握,成功融于一个整体风格中。一部好的作品应该被世界各地的人们阅读,由此可见翻译的重要性。而翻译一部好的作品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像王佐良先生这篇完全将原文呈现的翻译实在是很难得。因此通过译文的对比与赏析,解读不同风格的译本,我们才能有比较的去发现并且学习别人之所长,从而用来提高自己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 培根.培根随笔集[Z].曹明伦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3. 培根.培根论说文集[C].水天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 王佐良.王佐良文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5. 刘重德等.英汉语比较与翻译[C].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225.

6. 喻云根.英美名篇翻译比较[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12-88.

篇二:读《培根随笔》有感

读《培根笔记》有感

作者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散文作家,他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是英国唯物主义和现实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在哲学方面提出归纳法,批判了当时的演绎法,这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认识方法。一些科学原理在当今非常平凡,但在那时却是一种革命的理论。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对科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因1621年被控受贿,从此脱离政治,专心研究文学和科学,所以世人认为他有双重性格:一方面他是冷酷、吝啬、偏私的政治家,另方面却是富于文学和科学知识、追求真理的学者。

在世界文化的积累中有许多瑰宝,一旦你接触到,必然会大开眼界。“文化大革命”否定一切古今中外的文化,甚至大言不惭要焚书坑儒,实在是大谬其行。当下,影视快餐成了生活的主流,读书的风气渐渐消失,人们心目中的读书只是为了文凭和资格,为了进一所好学校,毕业后求得一个好职位,有更好的的物质享受。

《培根随笔》中有一篇《谈学问》,让我得到许多启示,特别是他提到如何运用学问,如何学习得法,他认为运用学问是一种智慧,那是学问之外高于学问的智慧,只有靠观察才能得到智慧,实际上学习方法是一种根本性的学习,那也是一种智慧,只有靠不断琢磨总结才能得到智慧。我国学习英

语的人有很多,但真正能用英语的人却很少,参加工作后,跟英语没有什么关系的,很快就把英语忘了,这是最大的浪费。

随笔属于散文中的一种,跟抒情散文不同,却跟我国众多的诗话词话形式上有些相同,培根的随笔更接近于论说文,涉及哲学、宗教、政治制度以及处事、修身、养性等等方面。中国也有这样的随笔,例如《论语 》和《孟子》只是它们记下的随感语录,因为时代不同,他们过于言简意骇,后人更多的是去穿凿附会。《培根随笔》能够成为名篇,流传至今,是因为篇幅适中,常用一些生动的小故事和引言、富于诗意的比喻来说明一些哲理,把丰富的思想浓缩成名言警句,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篇三:《培根随笔》中的名言

《培根随笔》中的名言

1.知识就是力量。

2.只知哲学一些皮毛的人,思想会导向无神论。但是,深入了解哲学,会把人带回宗教。 类别:人生

3.一个机敏谨慎的人,一定会交一个好运。 类别:人生

4.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 类别:事业

5.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面上过于做作,那就丢失了应有的价值。 类别:修养

6.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类别:科学

7.内容丰富的言辞就像闪闪发光的珠子。真正聪明睿智的却是言辞简短的。 类别:道德

8.美的至高无上的部分,无法以彩笔描出来。 类别:人生

9.一般来说,青年人富于直觉,而老年人则长于深思。 类别:青年

10.因结婚而产生的爱,造出儿女;因友情而产生的爱,造就一个人。 类别:友情

11.机会先把前额的头发给你捉而你不捉之后,就要把秃头给你捉了;或者至少它先把瓶子的把儿给你拿,如果你不拿,它就要把瓶子滚圆的身子给你,而那是很难捉住的。

12.在开端起始时善用时机,再没有比这种智慧更大的了。 类别:智慧

13.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 类别:时间

14.炫耀于外表的才干陡然令人赞羡,而深藏未露的才干则能带来幸运。 类别:人生

15.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类别:思想

16.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看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类别:事业

17.美貌倘若生于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身上,当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要自惭形秽,远自遁避了。 类别:人生

18.青年人比较适合发明,而不适合判断;适合执行,而不适合磋商;适合新的计划,而不适合固定的职业。 类别:人生

19.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任何其它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 类别:思想

20.残疾人的成功通常不易招致嫉妒。因为他们有缺陷,使人乐于宽忍他们的成功。也常使潜在的对手忽视了他们的竞争和挑战 类别:成功

22.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类别:时间

23.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类别:教育

24.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 类别:人生

25.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仅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 类别:成功

26.实践中的失败主要由于不知道原因而发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的两种企望:对知识和力量的企望真正相和在一起了。 类别:失败

27.金钱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碍;因财富之于品德,正如军队与辎重一样,没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碍前进,有时甚至因为照顾它反而丧失了胜利。 类别:人生

28.幸运的时机好比市场上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误,它就将掉价了。 类别:人生

30.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 类别:修养

31.状貌之美胜于颜色之美,而适宜并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于状貌之美。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图画所不能表现,初睹所不能见及者。 类别:人生

32.使人们宁愿相信谬误,而不愿热爱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而且是由于谬误更能迎合人类某些恶劣的天性。 类别:真理

33.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类别:教育

34.由智慧养成的习惯成为第二天性。 类别:道德

35.只要你想想一个人一生中有多少事务是不能仅靠自己去做的,就可以知道友谊有多少益处了。 类别:友情

36.人们的举止应当象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 类别:工作

37.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的时候,向知心挚友的一度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否则这种积郁使人致病。俗语说:人总是乐于把最大的奉承留给自己,而友人的逆耳忠言却可以治疗这个毛病。朋友之间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出忠告:一是关于品行的,二是关于事业的。 类别:友谊

39.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类别:时间

40.只有美貌而缺乏修养的人是不值得赞美的。 类别:修养

41.人的天性虽然是隐而不露的,但却很难被压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绝。即使勉强施压抑,只会使它在压力消除后更加猛烈。只有长期养成的习惯才能多少改变人的天生气质和性格。 类别:人生

42.人们大半是依据他的意向而思想,依据他的学问与见识而谈话,而其行为却是依据他们的习惯。 类别:人生

43.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我们还可以用这个意义来论孤独说,凡是天性不配交友的人其性情可说是来自禽兽*而不是来自人类。 类别:友谊

44.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 类别:人生

45.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慧的人多半结局是不幸的。 类别:智慧

46.人们说得好,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类别:真理

47.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类别:读书

48.人们大半是依据他的意向而思想,依据他的学问与见识而谈话,而其行为却是依据他们的习惯。 类别:思想

49.世上友谊本罕见,平等友情更难求。 类别:友情

50.如果问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则是:第一,无所畏惧;第二,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 类别:人生

51.爱情就像银行里存一笔钱,能欣赏对方的优点,就像补充收入;容忍对方缺点,这是节制支出。所谓永恒的爱,是从红颜爱到白发,从花开爱到花残。 类别:爱情

52.由智慧养成的习惯成为第二天性。 类别:修养

53.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类别:人生

54.要追求真理,认识真理,更要依赖真理,这是人性中的最高品德。 类别:真理

55.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 类别:人生

56.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类别:人生

57.没有可倾心相谈的知交的人们,是个吃自己和自己心的食人鬼。 类别:友谊

58.时间乃是最大的革新家。 类别:时间

59.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像萌芽一般,在一个真理之下又生一个疑问,真理疑问互为滋养。 类别:真理

60.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 类别:学习

61.当命运微笑时,我也笑着在想,她很快又要蹙眉了。 类别:人生

62.友谊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秘以友谊对于人世间生,真像炼金术所要找的那种点金石。它能使黄金加倍,又能使黑铁成金。 类别:人生

63.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类别:科学

65.爱情和智慧,二者不可兼得。 类别:智慧

66.谚语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创造力,智慧和精神。 类别:智慧

67.严厉生畏,但是粗暴生恨,即使公事上的谴责,也应当庄重而不应当侮辱嘲弄。 类别:人生

68.使人们宁愿相信谬误,而不愿热爱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而且是由于谬误更能迎合人类某些恶劣的天性。 类别:科学

69.就是神,在爱情中也难保持聪明。 类别:爱情

70.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类别:人生

71.誓言是否有效,必须视发誓的目的而定;不是任何的目的都可以使誓言发生力量。 类别:人生

72.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论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类别:人生

73.命运如同市场。如果老待在那里,价格多半是会下跌的。 类别:人生

74.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行。 类别:道德

76.与智慧相伴的是真理,智慧只存在于真理中。 类别:真理

77.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来的光明,比从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所得出的光明更是干净纯粹。 类别:友谊

78.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类别:修养

80.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真理因为像黄金一样重,总是沉于河底而很难被人发现,相反地,那些牛粪一样轻的谬误倒漂浮在上面到处泛滥。 类别:真理

81.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噩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类别:人生

82.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类别:读书

83.科学的真正的与合理的目的在于造福于人类生活,用新的发明和财富丰富人类生活。 类别:科学

84.在富人的想象里,财富是一座坚强的堡垒。 类别:人生

85.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类别:读书

86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快捷方式通常是最坏的路。 类别:人生

87.金钱好比肥料,如不撒入田中,本身并无用处。 类别:人生

88.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抑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难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类别:修养

89.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类别:修养

90.最好的办法是把青年的特点与老年的特点在事业上结合起来。从现在的角度说,青年可以从老年身上学到他们所不具有的优点,而从社会的影响角度来说,有经验的老人执事令人放心,而年轻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如果说,老年人的经验是可贵的,那么青年人的纯真是崇高的。 类别:事业

91.如果你考虑两遍以后再说,那你说得一定比原来好一倍。 类别:人生

92.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 类别:友情

93.从错误中比从混乱中易于发现真理。 类别:真理

94.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类别:修养

95.时间是不可占有的共有财产,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理会愈益显露。 类别:时间

96.一次不公平的审判,比十次犯罪所造成的危害尤烈,因为犯罪不过弄在了水流,而不公平的审判则败坏了水的源头。 类别:法学

97.只有对朋友,你才可以尽情倾诉你的忧愁与欢乐,恐惧与希望,猜疑与欢慰。 类别:友情

98.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无拘无束。 类别:人生

99.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 类别:智慧

内容简介

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代表作就是他的《随笔》(Essays)。这本书1597年出版时只收有十篇文章,1612年版增至38篇,1625年版(即末版)增至五十八篇。在培根逝世31年后的一六五七年,有一个Rawley版将培根的未完稿《论谣言》(Of Fame)作为第59篇收入其《随笔》,但由于该篇只有“启承”尚无“转合”,故后来的通行本仍多以58篇为标准。《随笔》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随笔》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于今天的青年读者,读《随笔》就像听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谈,因为《随笔》里包含着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标签:培根 英文 随笔 培根随笔英文版 培根随笔英文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