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推荐信 > 正文

药王传仁心延寿【延寿观心思想考论】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观心思想是唐末、五代、宋初佛学思想家永明延寿心学思想脉络中的重要一环。延寿几乎将佛教的一切修习法门都纳入到观心的宗教实践之中,以一心释观心、以一心“妙观”统摄唯心之旨,同时又以观心坐实、印证唯心,使其宗教思想成为一个完满自足的理论体系。观心思想贯通《宗镜录》和《观心玄枢》,《观心玄枢》不仅是百卷《宗镜录》的理论浓缩,更是《宗镜录》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在延寿重构心宗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佛教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永明延寿;观心思想;《宗镜录》;《观心玄枢》
  中图分类号:B9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12)01-0094-08
  观心思想是唐末、五代、宋初著名禅学思想家永明延寿重构心宗以护持正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此一问题,学界讨论尚不充分。在日本学者森江俊孝的《(观心玄枢)之研究(二)》、台湾学者黄绎勋的《圆融的佛学:永明延寿(观心玄枢)研究》以及加籍华人学者冉云华的《永明延寿》等论著中都涉及这一论题,意识到《观心玄枢》完整版首句“《宗镜录》中略出大意”的重要性。以及延寿观心思想和智?《观心论》、神秀《观心论》的异同。但这些论列或过于概略,或限于例举,均语焉不详,不足以通观延寿观心思想的整体面貌,明晰其在延寿整个心学体系中的理论定位。本文试图从延寿集中阐述观心思想的著述――《观心玄枢》与《宗镜录》的关系人手,系统阐释延寿观心思想的内涵与特质,以彰显其在延寿整个宗教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及其意义。
  一、《观心玄枢》:《宗镜录》中略出大意
  《观心玄枢》一卷,延寿述,《?新纂续藏经》第65册所收文本(经号1290)大约佚失大半许,完整版现藏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其中首句标明“《宗镜录》中略出大意”,这句话直接关涉到《观心玄枢》与《宗镜录》的关系以至对延寿思想体系的把握,值得展开研究。
  (一)观心是贯通《宗镜录》的核心要旨之一
  《宗镜录》及其题眼“宗镜”二字包含了对观心主旨的强调。在《宗镜录》卷五引用了《通心论》:“夫缚从心缚,解从心解。缚解从心,不关余处。出要之术,唯有观心。”延寿提出:“观心得悟,一切俱了”,可见观心在《宗镜录》中的核心地位。
  “宗镜”无疑是《宗镜录》的题眼,也是延寿花费洋洋百卷笔墨所要诠证的主题。然延寿在《宗镜录》中对“宗镜”的强调,与《观心玄枢》中对“观心”的强调在语句格式上如出一辙,不同的只是将“宗镜”二字换成了“观心”。这里仅举四组例证:
  (1)“若闻《宗镜》之文,即熏起佛乘种子。”(《宗镜录》卷第二十九)
  “若闻此观心,佛界种子自然开发。”(《观心玄枢》第44问“若不观心,何生净土”)
  (2)“入《宗镜》中,见如来性。”(《宗镜录》卷第一百)
  “入此观门,即见如来性。”(《观心玄枢》第56问“若不观心,何以报恩”)
  (3)“水未人海则不咸,薪未入火则不烧,境未归心则不等。但以《宗镜》收之,万法皆同一照。”(《宗镜录》卷第十一)
  “如水未入海则不咸,薪未入火则不烧,境未归心则不等。若以此观之,万事皆同一照。”(《观心玄枢》第27问“若不观心,何以证涅?”)
  (4)“非言无以立其文,非文无以广其义,非义无以穷其玄。夫得其玄者,则《宗镜》无尽之旨矣。”(《宗镜录》卷第二十八)
  “非言无以立其文,非文无以广其义,非义无以穷其玄。夫得其玄者,则一心无尽之宗矣。”(《观心玄枢》第47问“若不观心,何以弘法”)
  可以发现,延寿对“宗镜”的阐发与对“观心”的强调,几乎毫无二致,以致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也不免雷同。
  从《心赋注》引“《心镜录》”问答可知,《宗镜录》本名《心镜录》,宗镜亦即心镜。同时,镜即照,而照本为观、慧之用,延寿在《宗镜录》自序中解释“宗镜”二字的含义时说:“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举一心为宗,是延寿努力消弥宗门教下之讼争所重构的圆融新宗,这一点自不必说,而其“照万法如镜”之“照”则与观心之“观”在义理上相通。这里的观,是止观之观,也是定慧之慧。在延寿另一作品《定慧相资歌》中,他指出:“初名止观助新学,后成定慧菩提根。”在他看来,止观与定慧只是名义或浅深的不同,而其共同的功用都是由止、定所发之照用与观慧。这样,《心镜录》即《观心录》。因此,《宗镜录》的主旨既有对被诸宗割裂之唯心的圆融,又有被禅门空疏之观心的强调。《宗镜录》的唯心与观心思想,共同构成了延寿宗教思想体系相互印证的两个理论侧面。
  (二)《观心玄枢》是《宗镜录》观心思想的撮略性著作
  疏理《观心玄枢》,前70问以反问的方式从正面肯定观心的重要及其观法,后两则以陈述的形式从反面申述不观心的危害,并进一步强化观心的功德。从若欲成道、成佛始,由理悟而事修,广行十波罗蜜,通过护持正法等具体的修持活动,最终成就称富、称贵的等觉妙觉之境,是一部集中讨论观心的专著,旨在提炼《宗镜录》的思想,又落实和深化《宗镜录》的思想。
  从《宗镜录》和《观心玄枢》的文本对照来看,百卷《宗镜录》除22卷外,共有78卷、259次直接关涉“观心”这一主旨。在《宗镜录》中,有9问直接涉及“观心”:
  (1)卷第九:“问云:玄义处处多明观心,已恐不可;入文复尔,将不坏乱经教耶?”
  (2)卷第十一:“问:台宗‘观心语密,疏岂尽心?”同的是,智?《观心论》36问旨在阐发天台宗教理,而《观心玄枢》72问则旨在圆融天台、华严、禅宗、净土、唯识等诸宗门的教义,集中于通过建构观心之说来统合重构心宗,以报佛恩;从其篇幅上看,延寿《观心玄枢》字数三万多字,智?《观心论》字数三千多字,《观心玄枢》的篇幅是《观心论》的十倍;智?《观心论》是36问,延寿《观心玄枢》是72问,《观心玄枢》的问是《观心论》的两倍。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延寿的《观心玄枢》是对智?《观心论》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在一定意义上改写了观心为天台特色的传统,而这正好构成了延寿的创见与特色之一。
  出于充实心宗、护持正法的初衷,与《宗镜录》重构一心之宗只一味会通、不料拣异同所不同,延寿在观心法门中对北宗神秀的观心思想进行了贬抑。在延寿的《观心玄枢》之前,还有另一部关于“观心”的著作,这就是禅宗北宗领袖人物神秀的《观心论》。延寿的观心法门本身在宗派立场上,并不偏向于台、贤、净中的任何一家,但在《观心玄枢》中,他却借宗密之语对北宗神秀观心看净的观点表示批评。
  以神秀、普寂为代表的北宗,提出观心看净为主旨的禅法,曾在北方地区盛行一时。敦煌禅籍中的《观心论》,被认为是记述北宗神秀法系的禅法著作。神秀《观心论》强调:“但能摄心内照觉观常明,绝三毒永使消亡,六贼不令侵扰,自然恒沙功德种种庄严,无数法门悉皆成就。”从神秀《观心论》中可看到其观心看净主要观点:通过观心而摄心,除三毒及六贼,身心湛然内外清净。而延寿在《观心玄枢》关于观心成佛的第2问中,引用宗密回答的《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的说法对北宗神秀观心看净的观点表示了委婉的批评:“如圭峰拣云:‘如北宗明众生本有觉性,如镜有明 性,妄念净则心性觉悟,昏尘尽则镜体光明。评曰:此但是染净缘起之相,反流背习之门,而不觉妄念本无,心性本净,悟既未彻,修岂称真?”“圳
  可见,延寿的一心“妙观”门,不仅仅是对天台、华严或早期禅宗观心思想的简单整合或复归,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时代问题,肩负着护持正法强烈使命感的一种综合创新,重在充实狂禅的空疏之弊,续佛慧命,以报佛恩,而且以观总持、绝待之一心而自成系统。
  三、两翼一体:观心思想在延寿宗教理论体系中的定位及意义
  从心宗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如果将心宗视为“一体”,则《观心玄枢》与延寿阐释一心散为万行、万行总源一心的宗教实践著作――《万善同归集》构成了心宗之体的“两翼”:《观心玄枢》从观心的角度通贯心宗,《万善同归集》从万行的角度落实心宗,从而完成了以《唯心诀》、《注心赋》的唯心思想为基础,以《宗镜录》重构一心之宗为主轴,以《观心玄枢》和《万善同归集》为两翼的延寿心学思想体系。
  (一)以一心之体贯彻、阐释观心之用
  延寿的系列著作《唯心诀》、《注心赋》、《宗镜录》、《观心玄枢》、《万善同归集》,共同构成了其以一心为体,以观心、万善为两翼的完整的宗教思想理论体系,而以观心和万善为两翼的宗教实践又同归于一心之体、印证一心之体。
  观心是延寿整个宗教理论体系中一个连贯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圆融的一心之宗是观心的理论前提,也是延寿进一步落实观心实践的理论依据。综观《观心玄枢》可以发现,延寿以包罗万法的圆融的一“心”来阐发观心的理行,72问几乎涵盖了佛教修持生活的全部内容:人若欲成道成佛,须由理悟而事修,广行十波罗蜜,通过多闻等以成菩提,并由具道品等具体的修持,最终成就称富、称贵的等觉妙觉之境,正可谓“此《宗镜》内,则无有一法而非佛事”。《宗镜录》将世出世间一切理行圆融于一心之中,《观心玄枢》亦顺承此“心”,将其“观”的实践泛化到世出世间一切法,72个德目之中,以达摩理人和行人为总体架构,以“一心”融万法的理论来建立包罗理人、行人所有德目的观心思想,使其与圆融重构的一心之宗构成浑然天成的有机整体。《观心玄枢》以包罗万法的一心之体来阐释观心的理行,同样,也以包罗万法的一切观心理行来印证一心之体。这种诠证方式和理论努力,一方面充实了宗门的修习方便,引导僧众全方位地修行,为克服轻视义学、守愚暗证之衰弊的禅宗找到了一剂良方;同时也使“观心”从单纯的方法论意义上升到理论与实践、本体与境界相统一的高度,具有某种本体论的意蕴,从而使一心之宗与一心妙观共同构成延寿心学思想的相互支持和印证的理论骨架。
  延寿将观心思想与《宗镜录》所繁复诠证的一心之宗的理论努力相配合,从重构心宗的高度强调观心,使观心思想在延寿整个思想体系中据有重要的核心地位。如果将《观心玄枢》看做是《宗镜录》关于观心思想的系统撮略性著作,可以说,该书基本体现了延寿的观心思想,其观心思想是其重构心宗、复兴禅宗生命活力的重要环节,也体现出延寿对重构心宗的理论努力和迫切的现实关怀。只有观心,才能通达宗与教,将宗门教下融冶为一炉,在以72问对观心的系统论述中,既有延寿对天台五重玄义、华严十度及六相、十玄门的借重、继承和发挥,也有延寿本人别出新意的创造。一则可以息宗教之讼争,一则以“心宗”的形态复兴禅门,续佛慧命。
  (二)以观心之用坐实、印证唯心之体
  在延寿那里,以一心展现为观心、万善两翼,而两翼又同归一心,印证一心。从其对观心的看重和强调可以看出,观心是其重构一心之宗在实践层面最终得以贯彻的理论需要,也是在实践层面最终得以落实的现实需要。
  《宗镜录》旨在圆融诸家的唯心思想,是对唯心观的进一步确证与诠述。而如何在实现统合心宗的理论建构的同时,建构一套能够充实时下空疏禅风、将唯心观进一步转化为一套现实可操作的宗教生活实践体系,实现佛教的真正复兴,则是延寿关注的重要问题。应该说,《宗镜录》并不完全是一部关于统合唯心说的心宗之作,在其中早已透露出落实于观心宗教实践的终极用心。只是这一条主线因其卷帙的浩繁被误读或掩盖,这也是延寿真正的焦虑所在。为了使《宗镜录》观心的主旨得以进一步的彰显,从圆融的视角专门讨论观心实践的著作――《观心玄枢》的产生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正如《宗镜录》卷第三十七中所指明的:“先悟宗镜,然后圆修,理行无差,方为契当。”显然,先悟宗镜,圆融诸家之说以确立一心之宗,这是当然的理论前提;但是,只有通过实践层面的观心圆修,方可达臻理行无差,契入真如实相。否则,护持正法、报佛深恩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宗镜录》的这一意旨不是孤证,而是延寿一以贯之的看法。
  在以诠证唯心之旨的著作――《唯心诀》的文尾,延寿也同样表达了将唯心落实为观心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欲知妙理,唯在观心。”这里明确指出,只有观心,才能明了、确证唯心这一妙理,才是通往得道成佛终极目标的唯一途径。一个“唯”字,突显出延寿对“观心”无以复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强调。
  在《观心玄枢》的文末,延寿援引《万善同归集》偈颂作为结尾,指出:“履践实际理地,出入无得观门。”《万善同归集》是延寿一心圆融之宗的另一翼,其万善万行同归于一心、一心散为万行的思想与《观心玄枢》是同一理路。延寿在《观心玄枢》的文末重引《万善同归集》的这一偈颂,一方面是在照应、彰显其“一体两翼”思想的全面性,但同样也体现出延寿对“观心”思想作为印证一心之宗的宗教实践的良苦用心。
  只有将唯心与观心互为表里,相互贯穿,相互支持,相互印证,延寿心学宗教思想理论才能谈得上是一个圆融、完善的体系。也只有如此,其努力重构的一心正法才能在宗教实践中得到落实。如果说《注心赋》、《唯心诀》、《宗镜录》等旨在圆融一心之法的话,那么,《观心玄枢》、《万善同归集》则旨在圆融万行之法。进一步,甚至可以说,延寿所重构的“心宗”的“玄枢”在观心。因为,两翼固然需要仰赖一体作为基础和支撑,但一体更需要仰赖两翼才能弘扬正法、慈航普度。唯有观心和万善的宗教实践,才能最终将圆融的心法转换为觉悟众生的精神资粮。
  总之,《观心玄枢》开首的题记简要地点醒了《观心玄枢》和《宗镜录》之间的内在关系,给了我们一把打开或重新解读、把握《宗镜录》真义的钥匙。“《宗镜录》中略出大意”一语,当是确实的:《观心玄枢》就是一部小的《宗镜录》,是百卷《宗镜录》观心思想的理论浓缩,是《宗镜录》的“观心”版。延寿在《宗镜录》之外另立文字简要、义理连贯的《观心玄枢》,将其所重构的一心之宗的宗教理论贯穿、落实于实践,完成了一心之宗的完整的理论架构,对后世的佛教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责任编辑:蔡永明]

标签:延寿 心思 想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