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推荐信 > 正文

怎么做才可刻苦求知 [做一个有魅力的语文教师]

时间:2019-02-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一个语文教师如何在新课改的浪潮下适应社会的发展,做个有魅力的语文教师呢?自身要对“语文”有准确深刻的理解,做一个“懂生活”的人,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这是我们语文教师所必备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 “语文”“懂生活”有思想 有爱心
  
   做语文教师也有些年了,每当想起自己的教书工作就深感惶恐,觉得做一位语文教师实在是责任重大。课标已明确指出语文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要领会其精髓实在是不容易,具体操作起来更加不容易了。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接受语文知识,同时也担负了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美育,甚至体育。所以加在语文教师身上的任务就要艰巨得多了,在世人的眼里语文教师就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十八般武艺样样皆通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艺术家……那么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素养才能适应社会的期待,才能在同行中出类拔萃,才能在学生当中树立威信,成为一名有魅力的语文教师呢?我做了以下思考:
  
   一、语文教师自身要对“语文”有准确深刻的理解
  
   语文教师的课堂实践一定是来自他对语文学科的认识。笔者以为,当前对语文教育有两种片面的理解:
   ①语文就是“语言文字”。这种认知下的课堂实践就是主抓生字词记忆和语法教学。
   ②语文就是"语言文学"。这种认知下的课堂实践就是主抓文本分析与写作练习。
   为什么说这两种理解是片面的呢?因为他们没有弄懂一个本质性的问题,那就是语文学习的本源和目的是什么。以上两种片面的理解都是以“语文考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这就弄反了一个语文教育的本质要求:语文考试是语文教育的副产品,而不是语文教育是语文考试的副产品。
   语文学习的本源应该是生活,语文学习的目的也应该是生活。
   弄懂这一点并不难,只需要从如火如荼的应试教育里抽身出来,冷静地思考这几个问题:
   ①语文课本上一篇篇的名篇佳作是从哪里来的?
   ②语文课堂最最吸引学生的部分是什么?
   ③我们设立语文学科的最本质目的是什么?
   ④语文老师的个人魅力是什么?
   回答这几个问题并不简单,但是发现错误答案却不难,因为答案肯定不是语文考试,也不是生字词和语法,甚至不是背诵和阅读写作。这就迫使我们再深入地思考一下,最终本人认为是:趣味,美和智慧。这三者才是语文一切魅力的本源,而这三者的来源只能是:生活。其他的都是手段和副产品。
   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要立足于生活,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描写生活,弘扬生活中的真善美,揭露生活中的假恶丑,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否则,语文课堂就会沦落成为记忆课堂,背诵课堂,甚至会成为“鸡肋课堂”,可有可无,地位尴尬!
  
   二、语文教师要对生活有深刻的体验,深刻的认识,是一位“懂生活”的人
  
   我相信能成为语文教师的人,大部分专业素养是不成问题的。但是,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会考试不等于会生活。一位语文教师如果不懂生活,那么他对教材的解读一定是来自于书本。这种从书本到书本的语文课堂,一定不深刻,哪怕它貌似深刻;一定不灵活,哪怕它貌似灵活。现在的学生手中也有教参,甚至比老师的还权威,还全面。他们如果发现老师的解读和教参的答案大同小异时,他们会作何感想呢?
   最最可怕的是,一位不懂生活的语文教师,他一定看不到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土壤,他只是教条般记忆这句话,他也就只会让学生教条般记忆这句话,根本不会引导学生从生活里学习语文,去体会“一切即语文,语文即一切”的学问境界。这样,就斩断了语文学习的本源,斩断了学生的“慧根”。这样的语文课堂教授的是死学问,教出的学生都是教条主义和考试的牺牲品。
   要做一名懂生活的语文教师,自己就不能光背教参,而要真正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自己本身就要立志成为一位生活健康幸福的人!这样的语文老师本身就是一本优秀的“活教材”,吸引着学生去阅读思考。学生会由喜爱语文老师而喜爱语文学科,进而真正走进语文学习,直至走进生活,思考生活,最终成为一个健康全面的“人”。
  
   三、语文教师要广泛阅读,经常思考,并能对生活提出深刻而个性化的见解,做个有思想的人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名篇佳作都是作者人生智慧的结晶。一位语文教师如果平时就涉猎广泛,并能常常思考一些社会人生的问题,那么他必然是了解一个人是如何解读人生的,是如何把这些深思熟虑化为深刻的文字的。至少他是了解"思考的轨迹"的。他也必然会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独特的认识角度。我们不能也不必要期待语文教师都是思想家,但是语文教师至少应该是位"思想者"。这样,在语文课堂上,他才能与学生共同探讨一些问题,他才能对学生提出的个性化问题进行个性化解读。他才能准确地判断出学生对一些社会人生的认识处在什么阶段水平,进而又该怎样去引导提高之。只有这样的老师,才是“人师”,而不仅仅是“经师”。这样的课堂就不会是教师独霸话语权,而是平等民主的。
   试想一下,当一位学生对人生产生某种疑惑的时候,他往往会去询问语文老师。而这时候,语文老师给他的确是“纯官方”的“标准答案”,这位学生一定会很失望,而这位老师也失去了一次帮助学生的机会。反之,如果这位老师能够准确地指出问题的关键,并能提供自己当年是如何走出这个误区的,那么效果一定会大大超出前者。即使答案没有那么严谨,科学,至少在情感上会给学生极大的鼓励,并且为今后进一步教育该生埋下了伏笔。
  
   四、语文教师还要投入真情实感,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前不久,我在教《陈情表》一课时,学生初读这篇课文,虽字字清楚明朗,但就如一个冷眼旁观的看客一样,从头到尾就一个腔调,叙说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我费尽心思,给学生讲解,把李密的孝心、忠心读出来,入情入理,情真意切,最终打动了皇帝,也感动了学生。学生投入感情去读,越读越感兴趣,也变得越来越喜欢语文课了。我想,学生尚且如此,何况是我们语文教师呢,更应该投入自己的情感去教,融爱于其中,效果会更好的与其他科目相比,语文实在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尤其需要用爱去滋润。
   我们的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热爱自己的事业。
   教语文这件事不仅仅只是一种用来谋生的手段,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创造,像音乐家作曲,画家创作画,雕刻家雕塑作品一样,语文也是一门艺术,我们需要像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一般,投入自己的主观感情。这样,教书才会成为我们的事业,而不只是职业。我们对事业的这种热情,才会引发我们的专研之心。
   2、爱学生。
   作为教师,爱自己的学生,这种师爱并非与爱自己的事业等同,与其说是爱学生被包含在爱事业之中,不如说如果对事业爱不起来,那一定要爱自己的学生,因为作为语文老师,对学生的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影响实在是非同小可。
   3、爱文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学语文是如此,其实对于我们教师的教语文也是一样。前不久看到一篇评论文章,说当今的语文老师面临的几点尴尬,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语文老师的自身文学修养不够,缺乏文化底蕴,并且不擅长写作。语文教师本应是学生文学之路的引路人,但现在却有不少教师离了教参就无法上课,究其原因就是自己读书太少,甚至不会读书,也无法感受、鉴赏作品的语言美、情感美。语文教师要教人写作,但教了几年书都没发表过一篇文章的语文教师却大有人在,甚至连一篇象样的"下水作文"也拿不出手。实践证明,教师自身素质中如果缺少文学修养,其语文教学就会苍白无味。
   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对文学有一种持久而深刻的热爱,这样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去感受,体悟,热爱。
   总之,一位有魅力的语文教师应该是博大的、深刻的、灵活的、独特的、亲切的,而只有把自己和生活融为一体的语文教师才可称为博大的、深刻的、灵活的、独特的、亲切的。这样的教师不仅仅是给渴望知识的莘莘学子一捧甘泉,更是给了他们整条河流,甚至是给了他们源头!
   有魅力的老师能带动、感染更多的人去热爱语文,学习语文,钻研语文,开拓语文。时代呼唤着优秀的语文教师,优秀的语文教师也呼唤着优秀的时代!在新课改的大潮下,让我们把自己放进去洗涤磨砺吧,只有这样我们的职业生命才能更旺盛,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更加兴旺发达!
  
   参考书目
   《语文教育与生活―――重温叶圣陶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的论述》。
   《语文教学论文―――走生活之路 》 王芳。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标签:做一个 语文教师 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