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托福 > 正文

浅谈高职《大学语文》教学重在教学习方法|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情况下,《大学语文》课时不断缩短,大学语文教师要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习方法 能力培养 创新意识
  
  “大学语文”这门课因它特有的文化性,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就现阶段来看,许多高职院校认为高职教育学制短,专业课教学任务重,要求高,实践动手能力教学所占的比例大,于是纷纷挤占大学语文课的时间,甚至是可开可不开,很多情况是文科类专业开一学期或只有20个课时,理工科专业根本不开设,造成高职大学语文课边缘化,处境非常尴尬。鉴于目前的情况,除了重新审视定位《大学语文》,增加适当课时外,作为大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在有限的时间里,教会学生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不断增强学生们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
  一、《大学语文》知识涵面广,“填鸭式”式教学非改不可
  中国传统文化的个性特点,决定大学语文知识面涵盖着文、史、哲、科等领域,涉及到语言学、文学、哲学、美学等专科的有关内容。仅凭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学生学到的只是知识海洋的凤毛麟角。“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过后全忘记”,形象的说出了“填鸭式”教学的恶果。如何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学起来事半功倍,许多教师都进行了大胆尝试,譬如制作课件,用现代教学技术,一心想把厚厚的一本《大学语文》所有内容传授给学生,结果是学生累,教师也累。应用现代技术于教学,增加了课时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这些都无可厚非。笔者认为,把学习方法交给学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佳途径,也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最好礼物。
  二、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的教学目的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就是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意思是说教学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具有自学能力。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哈佛大学名誉校长陆登庭讲:“哈佛大学给予学生的是一种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在课时少、任务重的情况下更应该侧重于教学生学习的方法。
  下面以刘锡庆、胡丽萍主编的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大学语文》(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下同)为例浅谈教师应该教会学生那些学习方法。
  1.根据不同文体,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
  教材中的“文学鉴赏篇”。分“诗词曲赋”“散文”“小说”“戏剧”四个部分。作品体裁不同,欣赏的方法和目的也就不相同。例如诗歌,欣赏的方法是想象和联想,欣赏的目的是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情感。《长恨歌》的“恨”由何而来,激发学生的想象,构成完整的画面,再理解“长恨”,作者白居易的情感逐渐清晰。而小说欣赏的方法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欣赏的目的是了解故事情节中人物的命运。散文欣赏的的方法是理解文章的“形”与“神”,欣赏的目的是通过作者的审美活动,作出自己正确的审美评价。戏剧欣赏的方法是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基本矛盾和冲突,欣赏的目的是想知道矛盾冲突中不同人物的最后结局。掌握了不同文体的欣赏方法,学生就能在课余饭后自觉地进行“语文”学习。
  2.把一篇文章一则广告当作一个例子来学。
  教材中安排“诗词曲赋”29篇,散文24篇,小说17篇,戏剧文学9篇。还有各种应用文的写作知识,如果一篇一篇的传授,学校安排的课时也只能讲完十分之一的教材内容。要完成教学任务,就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就是每一种文体详讲一篇,而且要讲透,使学生学“举”。学生认识了这一种文体的基本特点,进而再去学习这一文体的其它篇章。例如学习沈从文的《边城》,学会通过故事情节分析归纳翠翠这个纯净、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学习老舍的《茶馆》(节选)的文学剧本,再加上观看电影《茶馆》录像的相同片断情节,就把握了文学剧本与小说的区别,文学剧本与舞台表演及电影艺术的关系,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貌。
  3.应用文的教学必须抓“应用”。
  教材中“应用写作篇”几乎覆盖了所有现代应用文写作。这么多的内容不可能一篇一篇的讲授,让学生通过比较学习,较容易分清不同格式的应用文。要真正掌握应用文写作,不能停留在理论上,应该通过“下水”,不断的“实践”才能掌握区分。“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切忌学而不用。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渠道广,要求他们的“实践活动”内容多,如专业知识的对口实践,社会短期活动实践等,每次实践活动布置不同的应用文写作任务,譬如,到行政部门见习就布置公文类应用文作业,到企业单位见实就布置财经文书类应用文作业,这样久而久之就全面掌握不同应用文的写作知识。
  4.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创新能力。
  孟子日:“君子深造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渊博的知识,必须用自学的方法达到。学问扎实,积累多了,应用起来就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学生大部分知识的获得都是靠自学得到的,所以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指怀疑、批判和调查能力,是应用知识和理论,不断提供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和新发明的能力。
  高职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课本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创新,去发现新的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没有创新就没有新事物,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所以要学会创造性学习。就是说在运用知识时,会灵活运用,会多角度运用,将理解性的知识转嫁于具体可观的东西中进行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大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肯定提到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而《水浒传》中的潘金莲,可谓家喻户晓,潘金莲这个人物形象一直的标签就是个不守妇道的淫妇。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教会学生学会议这个人物,通过不断议论,学生就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讲潘金莲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有的讲潘金莲是鲜花插在牛粪上,对她太不公平了,有的讲潘金莲是中国妇女性解放的先驱。学生的观点虽然有些偏颇激进,但只要不断调动学生多看多听多议,形成这样的习惯,学生学习上的探索创新能力也就不断提高。
  5.教会学生联想、积累和总结。
  联想是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有了联想,把输入大脑的信息进行梳理,构成记忆的网络;依靠联想,人就能从记忆仓库中找出所需要的东西。要捉住联系的规律,学会联想的方法,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联想不能凭空产生,它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多接触,多观察,多体验,有意识在生活中积累经验,捕捉形象,储备素材,就有联想的动力和方向。有联想才能增强记忆,丰富所学的知识。
  教会学生重视平时积累,增强知识储备。例如在鉴赏古诗文时教他们积累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还要结合教材,拓深联想,积累诗歌的有关知识,包括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感情,作者观点,态度等。最后总结整理,积累诗词鉴赏的术语。有了积累知识的习惯,运用起来才得心应手。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教会学生学会总结所学的文化知识。总结有阶段性总结和全面总结。例如《大学语文》的“文学鉴赏”根据不同文体分为四大类,每学完一大类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相关知识条理化,系统的加以总结,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学完《大学语文》教材内容后,再进行纵横系统化地总结,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有所升华。
  大学生的思想是膨胀活跃的,“满堂灌”将使学生厌倦,更别提学习“大学语文”的自觉性。想要提高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会他们学习语文的方法,使他们在有限的课时里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文教资料》2008年第16期,谢锡龄:《略论“大学语文”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
  [2]《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8期,李翠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3]《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2月第13卷第1期,陈翠颖《高职“大学语文”写作教学应突显应用性》
  [4]《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22卷3期,赵晓洁《对“大学语文”的课程功能和教学方法的再认识》
  (作者单位:广西城市职业学院)

标签:在教 学习方法 浅谈 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