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委托书 > 正文

高校宿舍管理的意义 [高校管理博弈分析的意义]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系统复杂性日益增加,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问题不仅日益受到高校和社会的关注,而且正逐渐成为理论工作者重视的研究课题。目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问题的研究队伍迅速扩大,研究也从一般的应用对策性研究向学术性研究发展,同时,一批经济学、社会学领域的学者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和方法介入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研究领域,主要由高校学生工作者研究学生教育管理问题的格局正逐渐打破。研究视角的拓展和研究方法多元化的形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研究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受到近年来理论界多视角和多元研究方法的启示,作者认为,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就其实质来说,是学校和学生双方在一定规则下各自寻求最优理性决策的互动行为,是双方为各自利益最大化所进行的利益博弈。
  关键词: 博弈 高校学生 教育管理
  博弈论(game theory)又称对策论,它是研究决策主体(决策者)在冲突或合作中的策略选择的理论。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当两个主体的行为互受对方行为的影响时,各方应该选择何种行动方案,才能实现各自收益的最大化。
  在我国,虽然博弈论的研究起步很晚,但博弈的思想却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著名的“田忌赛马”就是一个经典的博弈事例。它揭示的是,在给定齐王的比赛策略不变的情况下,田忌应该采用何种策略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这实际上就是现代博弈论中的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两人博弈问题。我国古代典籍中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以及《三国志》中都有大量的博弈事例,蕴育了丰富和深刻的博弈论思想。
  博弈论作为一种理论最早是由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Von Neumann)在1937年提出的,而冯?诺依曼(Von Neumann)和摩根斯坦恩(Morgenstern)于1944年合著的《对策论与经济行为》概括了经济主体的典型行为特征,提出了多种基本的对策模型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创立了对策论的科学体系从而成为博弈论诞生的标志。50年代,纳什(Nash)等人奠定了现代博弈理论的基石;60年代,泽尔腾(Selten)将纳什均衡的概念引入动态分析,提出了“精炼纳什均衡”概念;海萨尼(Harsanyi)则把不完全信息引入博弈论的研究。80年代,克瑞普斯(Kreps)和威尔逊(Wilson)发展了动态不完全信息博弈论,将博弈论的研究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博弈论作为一种方法,最重要功能就是为其他学科提供研究方法。实际上,博弈论的应用范围不仅包括经济学,在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犯罪学、军事、外交、国际关系、公共选择和法律等诸多学科和领域,博弈理论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博弈论的特殊视角和特殊方法决定的。博弈论研究决策与其他理论研究决策的最大区别是,博弈论研究的决策是在一种互动状态下的策略选择,而不是一种孤立和静态的策略选择。比如,微观经济学研究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就是在给定一个价格和收入参数的情况下来说明消费者怎样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问题,在这里,个人效用函数只是价格和收入的函数而不是其他人的选择的函数。而我们知道,一定时期的价格实际上是市场上所有人行为选择的结果,当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根据价格来进行选择的时候,价格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单个主体进行决策所依据的价格参数中,包含着其他无数主体的决策过程。因此,单个主体的效用函数不仅依赖于他个人的选择,而且也依赖于他人的选择。但微观经济学则没有考虑这一问题,它仅仅是把其他人的选择后果归结为一个价格参数,这样,单个主体决策时面对的就是一个价格,而不是其他的决策主体。他既不会考虑自己的选择对别人选择的影响,也不必考虑别人选择对自己选择的影响。博弈论则正好相反,它强调是,单个主体间的选择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个人的效用不仅依赖于自己的选择,而且也依赖于他人的选择。因此,博弈论研究的决策实质上是一种存在外部经济条件时的个人决策。正是由于博弈论研究的“决策”更接近现实且普遍存在于各个领域,因而博弈论的应用十分广泛。
  虽然博弈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用博弈论作为分析方法运用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研究中的文章却很少。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问题的研究主体,过去多由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人员组成,其研究多数局限于实际工作的对策性研究领域。但最近几年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研究的主体数量迅速扩大,且日益多元。一批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学者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和方法介入这一领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博弈论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也被运用高等教育管理的研究之中,并且取得了值得注意的研究成果。如吴晓莉,黄芳在其《高等教育与博弈》提出的“高等教育领域存在许多对博弈的组合”的观点;郭萍,胡军对高等教育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及规制的分析以及“教育评估中介应该与政府、市场互补,进行合作规制”的主张,都为运用博弈论进一步研究教育管理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作者认为,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管理的主要对象之一。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内容。对高校学生的有效教育和管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及素质,从而有助于高校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博弈论的方法进一步开展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问题的研究,从新的角度来审视高校的学生工作,它可以帮助人们拓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提高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准和质量,有利于学校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同时也可以创新学生管理研究的方法,拓展了学生管理研究的理论视野,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和谐校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涉及的主体就是学校和学生。作为学校来说,进行学生管理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力争使最多的学生达到自己的人才培养规格,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实质就是要求学生增加学习成本,即学生的时间成本,物质成本以及克制某种欲望而付出的精神成本等等。而在假定学生都是理性经济人的前提下,学生的目的则是以尽量少的成本来取得学校的认同,这种认同的直接表现就是顺利毕业。学校希望学生顺利毕业,学生也希望学校能允许自己顺利毕业,这一点决定了二者之间具有合作关系,其次,双方都对对方有要求,学校要求学生通过增加学生的成本来使学生顺利毕业;而学生则希望在不增加自己成本的情况下自己也能顺利毕业。由于二者要求的对立,因而使二者之间具有竞争关系。这种竞争的实质就是争夺决定学生学习成本增加或减少的主动权。在这种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中,双方也有不同的手段和对策,学校的手段就是在符合国家学生管理规章的前提下,通过制定激励和处分制度来引导和约束学生的学习行为、思想道德和生活行为,包括设立奖学金,评优和进行违纪处分等等。学生则是在认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下,努力寻求有利于既能减少成本,又能达到自己目的的对策和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学生的任何一种行为都会影响双方进一步的行动以及未来的对策,从而影响学生的潜在资源在学习和休闲两种用途中的分配。从理论上说,当我们把教育看成是一种社会公器时,只有学校拥有主导权才符合权利配置最优原则。而由于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的不成熟性,又决定了这一配置过程必然充满了竞争和不确定性。因此,学校学生管理中学校和学生的关系,必然是围绕争夺决定学生潜在资源分配的主导权而展开的博弈关系。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不仅存在着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博弈,而且也存在学生之间的博弈,比如,在学校对学生实施奖励和处分时,就存在学生与学生的博弈。当学校要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时,由于名额有限,学生之间必然存在为获奖而展开的竞争,在竞争中也就必然存在个人竞争策略的选择问题。同样,当学校要对各种违纪行为进行处罚时,违纪学生中也存在一个如何逃避处罚或减轻处罚的策略选择问题。
  总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过程,决不是一种单向的管理与服从的过程,而是各主体之间互相影响的一个互动过程。一方面,学校的选择要主导学生的行为和选择,但同时,学生的选择也要影响学校的选择以及学生之间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5-45.
  [2]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 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21-22.
  [3]林勇娟,倪水雄.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博弈思想[J].高教论坛,2004(1):5-8.
  [4]邬补科,沈晓敏.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创新[J].财经论丛,2003(9):13-15.
  [5]岳超源.决策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5-47.
  [6]刘青秀,贾云鹏.论高等教育中供求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J].江苏高教,2004(4):35-38.
  
  作者简介:
  张译丹(1981.7-),女,重庆市人,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学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吴超)

标签:博弈 意义 高校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