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慰问信 > 正文

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尝试与探索 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人类不断进步的灵魂;创新很根本的一条就是靠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创新教育”是每个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 教师要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开展创新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教育意识和创新精神。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认为,‘对一件东西的爱好是由知识产生,知识愈准确,爱好也就愈强烈’。由此可见,只有继承的好,才能有创新,这是创新的基石。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知识的发展性、联系性和有用性。要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立体思维空间,也就是说要将传统教育重知识的积累转移到知识创新上来。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的任务与实施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校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意识,启发再创造培养创新精神,激励创造想象培养创新能力等方法进行创新教育。
  1.激发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
  激发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烈,这种好奇心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最活泼的心理成分。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能促进学生好奇心的气氛,让学生对新授课的知识具有一股热情,并在这种热情下产生一种迫切获取新知识的欲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积极开动脑筋,主动学习,形成初步创新意识,让创新思维得以发挥。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圆的周长这节课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上量出若干个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当学生报出周长时,我便说出直径或半径,当学生报出半径,我便说出直径或周长。由于老师报出的数据与学生量的数据基本一致,一连几次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急于想了解其中的奥秘,我便顺水推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经过观察,学生在老师的演示中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直径是半径的2倍,引出了圆的周长公式,得出圆的周长=直径×π,圆的周长=半径×2×π。
  2. 启发再创造,培养创新精神。
  启发学生学习的“再创造”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它不满足已有认识,不断追求新知;不满足现有的生活生产方式、方法、工具、材料、物品。根据实际需要或新的情况,不断进行改革,不墨守陈规,敢于打破原有框框,探索新的规律和方法。荷兰著名学者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工作,而不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他们”。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再创造。
  例如:在教学分数工程应用题时,我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的。教材的例题: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单独修10天完成,乙单独修15天完成,甲乙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教材编排的意图是通过这道整数工程应用题的解答,引入分数工程应用题的一般解法。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整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列出30÷(30÷10+30÷15)=6(天)后,将题中“30千米”改为换成60千米、90千米、120千米让学生进行解答,其结果不论是将题中“30千米”还是换成60千米、90千米、120千米或其它的数量,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学生产生了疑惑,这时我便引导学生回过头来观察刚才的算式30÷(30÷10+30÷15)=6(天)、60÷(60÷10+60÷15)=6(天)、90÷(90÷10+90÷15)=6(天)、120÷(120÷10+120÷15)=6(天),让学生思考: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如果用a表示工作总量,那么就可以得出:
  a÷(a÷10+a÷15)
  =a÷a×1/10+a×115
  =a÷a÷1/10+115
  =1÷1/10+115
  可以看出,工作总量a在运算过程是相除而变成1,所以我们可以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当工作总量是“1”时,两队共同的工作效率是1/10+1/15。于是,学生就可以运用学过的工程应用题的公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数量关系,得到问题的分解:1÷1/10+1/15=6(天)。这样的解答比前面的整数解简便多了,同时学生的思维也上升了新的一个层次。
  3.激励创造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生创新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成分,创造思维则是创新能力的内核,创造想象则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创造性思维离不开想象力。创造性思维需要通过现有经验及表象的加工,提炼以及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想象,才能重新组合新的东西。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圆的面积公式的推理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分四人小组实验,把三个大小相同的“圆”等分成① 8份、② 16份、③ 32份,分别拼成长方形的样子,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提出思考:拼成的图形从①~③有什么变化?四人小组讨论。当学生说出看到原来的圆弧的弯曲度愈来愈小之后,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如果把圆等分成64份、128份、256份……哪该是什么的情景”。学生想了一会儿,有的说:“这样分下去,原来的圆弧就变成了一个很小的点,无所谓弧了”。另一个学生说:“这样拼起来的图形简直就是长方形了”通过这样有限的切、拼,无限想象,达到了化曲为直,化未知为已知的目的,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形象思维能力。
  
  三、 结语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不仅是利用数学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更是一种崭新教育观念的形成。只要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大胆改革,勇于实验,就能实现教育的创新,就能造就出一代又一代的创新人才。

标签:课堂教学 尝试 探索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