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小升初作文 > 正文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浅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当前新课程改革倡导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几乎没有学生不活动的课堂,特别是“新课改展示课”更是如此。从听过的一些课中发现,教师对“为什么活动?”“活动在哪里?”“怎样活动?”等许多问题并不十分清晰,并没有完全认识学生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这样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就难免了,一堂课是不是好课主要看有没有高水平的思维活动,而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重操作,轻思维”不可取。教学活动是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交流。
  一 教师要自觉确立新课改的理念
  虽然我们都经历了多轮培训,但翻开教材仍感到困惑。在具体的教学设计时总是会不自觉地又回到了旧的教学模式,究其原因:(1)对新课改的理念理解不透彻;(2)不敢舍弃自己的旧思维进入新理念,怕失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思考,笔者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评价一堂课就是要看这堂课教学是否有意义,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就是看学生学习是否有效,即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尊重。课堂中的主体是学生,看学生是否主动学习,是否与他人合作学习,在学习中是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关键看教师是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 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学案
  教师的课堂教学首先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好教案,编制高质量的导学案应该做到:(1)有效备课、备学生,依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备学习目标,目标要具体、可操作、明白;备内容情境,精心设计情境,使情境设计合理有效;备重难点,突破难点,抓住重点,突出关键;备方法,恰到好处地进行学法指导,指导和改进学习方法,实现轻松、愉快、高效的学习效果;备活动设计,体现学生为主的原则,安排恰当的探究合作内容;备练习,体现解题训练运用为主体的原则,有课前检测和课堂目标达标检测。(2)突出导学功能,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梳理,学会查阅资料,学会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与思考,养成良好的自我检查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体验学习的成功快乐。(3)认真设计好“自己探究,互相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每个环节以及各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
  三 加强问题性设计,实施“变式教学”
  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问题性”设计,教师应花大力气寻找相关材料,坚持“四问”――问自己、问同事、问资料、问网络。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以“恰时恰点”的设问来引导学生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激发提问热情。若问题设计太简单,达不到认知的目的,太难,学生的理解跟不上;若设计的问题牵强附会,设计就失去了意义。例如必修4第141页例4可改编为:已知OPQ是半径为
  1,圆心角为 的扇形,C是扇形圆弧上的一动点,ABCD是
  扇形的内接矩形,记∠COP=α,求当角α取何值时矩形ABCD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
  值。这道题较难,同学们不知
  怎样选择变量好,如何列出函
  数式?即便列出函数式,要求
  出最大值也绝非易事。研究函
  数最大值、最小值的应用问题,
  要关注引起函数值变动的原因,
  设问矩形ABCD面积之所以变
  动是因为哪一个点在变?不妨试一试:设∠COP=θ,建立矩形ABCD的面积与θ的函数关系,通过探究得到S=(cosθ
  - sinθ)sinθ;若设OM=x,建立矩形ABCD的面积与x
  的函数关系S=OM•MN= ( -x)。研究最值问题,要关注引起函数值变动的原因,可能是由某个角的变化引起的,可能是由某条边的变化引起的,可能是由某个点到某条线段的距离的变化引起的,而且设问要相互对比,比较其优劣。引导设计不要搞大动作的“三级跳”,设问要层层递进、恰到好处,通过精心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实施“变式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同学们活跃起来,有效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若老师不精心设计,盲目教学或重结果、轻过程,课堂显得呆板、生硬。学生就会常常有“老师想得真好,离开老师,我怎么总想不到”的困惑。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思维。努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授人以“鱼”,更教人以“渔”。
  四 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
  教学设计要体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应采用各种手段组织、指导学生主动地“学”,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你的教学设计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获得有效的学习能力,针对学生的类型要分类指导,对学习能力强、智力较高、成绩好的学生侧重于帮助总结、探究。例如精心设计一些诊断性题目,事先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的错误;有时也可以设置疑难、展开讨论,选择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通过解题训练,熟悉解题流程,获得基本技能。如何巩固、整合、迁移知识,进行合理而有序的指导,对学习能力强、学习不够踏实、成绩不稳定的学生,主要解决学习态度问题,激发学习动机;对学习刻苦认真、方法死、能力差、成绩上不去的学生,借鉴他人学习方法,对没有听懂之处做课堂记录,课后请教,变死学为活学;对学习无兴趣、不下工夫、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主要解决兴趣、自信心问题,从简单的练习中给以鼓励和指导,激发学习热情。
  五 设计教学探究活动,指导多样的学习方式
  数学探究和思维是高中新课程专门设立的一个学习活动,其目的是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条件,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尤其是近几年高考试题加大了探究性问题的考查力度,有函数、数列参数的取值范围的探究,几何中定点定值的存在性探究。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在活动中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实现高效发展。课堂设计应选择有针对性、生活性、趣味性的情景材料,还要注意设计有效的学习探究方式,设计有操作性强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提高技能,形成适当的数学结论和规律。
  学生探究活动既要注意基础知识,更要关注“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提问、讨论、辩论、模拟操作等。各种探究方式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只要我们尊重数学教学本身的规律,遵循新课改精神,立足基础,关注过程,突出探究,强调应用,追求“开放”与“多样”,精心设计,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方法,形成思考,提升数学素养,使我们的新课改走向务实、理想的境界。
  〔责任编辑:庞远燕〕

标签:浅谈 途径 效果 提高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