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小学生日记 > 正文

会展策划与管理自考【国内高校会展专业教育模式对比研究】

时间:2019-02-0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我国会展专业高等教育现状及问题   自从教育部批准建立会展专业以来,中国的会展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十分喜人。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会展专业在我国高校里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截A2009年10月止,全国有192所院校(包括81所职业技术类院校)设有会展专业或方向;截止到2009年,我国至少已有123所高校开设了会展专业(其中高职院校97所)、76所高校在其他专业下设有会展方向定向招生①(其中高职院校57所)。每年招收会展专业新生约达1万人,会展高等教育受到空前重视。
  不少的专家学者对会展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和探索,认为我国会展专业高等教育存在如下特点及问题:
  1 会展人才培养起步晚、发展快。我国会展业较世界会展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但其发展迅速。邬适融(2006)认为会展业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我国会展教育的超常规发展。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全国冒出了50多家开设会展专业或课程的高校。基本上全国各地都有院校开展会展教育,而会展高等教育集中在会展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
  2 办学主体多元化,公办民办高校齐头并进,还有“公办民助高校”、“股份制高校”和“中外合作办学”等形式。在中外合作办学中,来华合作办学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香港地区。
  3 涉及领域宽,多学科嫁接。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易小力(2010)认为,目前中国会展教育主要呈现如下特征:跨学科。会展跨越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艺术设计等多个学科门类;跨行业。主要涉及外语、旅游、贸易、设计、传媒、工程、文化、艺术、计算机等行业知识和经验;跨领域。一门会展课程通常会横跨多个领域的知识点。
  4 普通高校较少涉足,职业学院发展迅猛。从提供会展教育的高校构成看,目前大约80%的高校为职业技术学院,招收专科学生,普通本科高校仅占20%左右。四川师范大学旅游与艺术系的林冬、林河(2008)认为会展人才培养具有专业设置繁杂、不够统,培养层次低、以职业培训为主的特点。
  但是,大多数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专业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适应,教学手段偏陈旧,实践环节不落实。尤为严重的是,一方面会展业缺少大量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高校会展专业培养出的学生找不到工作。这种会展教育严重脱离实际、学生只会动口不会动手的现象令人十分担忧。
  二、我国会展人才培养的常见模式
  基于我国的会展教育起步较晚,目前我国的会展人才培养模式也呈现出不同的院校开设背景、不同的课程设置、不同的培养方向等特点,会展教育体系尚未形成。
  目前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会展专业目录只有“会展经济与管理”以及“会展艺术与技术”两个名称,而各高校设立的会展方向名称则千差万别,如“会展与商务旅游”、“会展管理”、“会展经济”、“会展文秘”、“会展英语”、“会展策划”等等,不同学校的会展专业或方向开设的课程则因专业起源(背景)不同而有所差别。
  尽管如此,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和对比发现,我国会展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以课程理论教育为主,开放校企合作为辅
  该模式在我国的会展人才教育培养中最为多见。在课程设置上,多呈现出“基础课程+会展类专业课程”的架构,开设的课程般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旨在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基础课程,如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等;二是旨在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一般性经济与管理方面问题能力的核心课程,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等;三是旨在提高学生从事职业化会展管理的基本技能的专业课程,如会展概论、会展项目管理、会展营销会展信息管理、会展政策与法规等。而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高校则通过与其他院校的合作办学和企业的合作关系,定期安排一些访学交流活动或者企业实习机会来满足学生对实践能力的诉求。然而,基于会展行业更侧重于对应用型和创新性人才的需求,所以尽管此种模式对于现阶段我国会展人才教育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践性,但其培养出来的人才因理论性较强而实践能力较弱而难以符合会展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此种模式常见于会展人才培养的专科教育层面,其中有北京对外贸易学校和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等。在该模式下,学生学制4年,实行“学――工――学――工”的交替形式,也就是“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形式。即2年在校学习,1年半在会展企业工作,半年完成毕业设计,使会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比提升为1:1,学生按学校的实习教学大纲和会展企业的培训计划完成实践性教学环节,获得学分,从而使会展专业学生通过在课堂、现场、职场的互动教学中,练就“真功夫”。然而,尽管该模式能较好的解决了会展专业学生实习机会较少、实习时间较短的矛盾,却又产生了学生管理较为松散,打乱了传统的教学周期致使课程重设难度较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负面的影响。同时,作为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企业而言,其是否愿意与高校起开展合作成为了此模式成败的关键所在,而作为培养主体的高校方则在此则显得相对的被动。
  (三)“订单式”饺企合作办学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上述第二种模式的个变形。除了集合上述模式的优点以外,由于其办学的出发点为企业的需求,是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去制订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有所侧重,在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能很好的解决了学生的后续就业问题,是种人才定位更为明确的培养模式。在此模式的优势背后,我们也不得忽略其存在的一些不足,包括企业的经营和诚信状况直接影响到“接单”的能力与风险、学生就业面较窄、学校管理被动等。
  (四)基于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常,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必要的示范性指导,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实践、探究性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此模式以产学研结合为平台,以实践认知的哲学论点和体验性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学校与行业进行项目合作为载体,有效地将学生所学的技术理论与实践知识“活化”,使学生具备定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学校和企业、学生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与社会直接接轨的人才培养方式,此模式最早被应用在理工科等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较强的专业,但是在对我国目前的会展人才培养形势作出充分的研究下,许多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以此作为会展人才培养模式方向的探索。周云峰、于景洋提出了实训基地建设、产教结合方式、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方式、改革教学方法等会展行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肖轶楠从培养理念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有关我国会展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刘大可则建议防止供给过剩、坚持金字塔型学历教育、结合各自的传统优势专业嫁接会展学科、师资建设要加强校际与业界及国内外合作、结合实际创新会展教育模式;马 勇、肖轶楠提出我国会展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把握项原则(专业方向细分下的灵活机动原则)两种能力(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三大层面(战略管理人才、般管理人才及服务操作人才)四个定位(目标、功能、模式、方向)以及五个模块(工商管理、综合素质、会展管理、大型活动、展台施工);张俐俐、庞华探讨了研究型大学会展专业人才、三结合、培养模(高校与行业、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和教学体系。
  三、结论
  综上所述,会展教育是发展我国会展业的基础,学校培养则是会展教育的基石。在我国会展业即将迎来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相对滞后且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的会展教育已经难以与之匹配了,可见,我国的会展人才教育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针对我国的会展人才教育现状和研究成果,得出结论如下:
  (一)我国现存会展人才教育模式的优势:
  1 课程设置囊括会展概况、营销、公关、管理、策划等方向,体验了跨专业、跨领域的特点。通过对我国各高校的会展专业课程设置对比,一些经济管理类、公关营销类和外语类的课程成为了基础和核心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对于会展专业课程的设置,则呈现出各高校的地域特色、优势特色和方向特色。
  2 开始注重引入实践教学环节,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空间。在过去的会展人才教育里,即使人们已经认识到专业实践的重要性,但基于行业发展和专业现状等原因,人才培养仍然停留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阶段。但随着近年大家对会展业的不断深入了解和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更多的企业愿意为高校的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接近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3 逐步朝着专业建设规范化、课程设置国际化和培养主体规模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加入了WTO的新形势下,我国的会展行业也开始与国际接轨,而为了符合大行业的发展趋势,高校的会展专业教育中开始更多地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也通过与国外高校建立合作项目、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来加快专业建设的步伐。
  (二)我国现存会展人才教育模式的不足:
  1 会展行业的高速发展与会展教育的相对滞后不匹配。起步较晚以及发展不成熟等的先天不足致使我国的会展教育不尽如人意,而如果仅仅由市场去调节人才的供需又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分配,故在会展教育现状和会展人才需求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2 会展专业教育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企业的需求出现偏差,导致会展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就业令人担忧。由于我国的会展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各种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正处在“制定――检验――修正――在检验”的循环之中,所以难免会出现些供需不符,难以满足市场现状需求的状况。
  3 会展专业知识并未形成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架构体系,专业课程的设置普遍存在多学科交叉,无法体现会展的专业性。而同时,尚未形成的会展教育体系也使得对会展教育的规范建设缺少依据。
  4 会展的专业实践课程时间相对过少,或只流于形式,无法从根本上脱离从知识到知识、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多理论的传统模式,致使专业学生缺少实践经验,无法快速适应就业后的企业环境。
  (三)对我国会展人才教育模式的建议:
  1 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逐步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以会展业的发展实际为立足点、以与区域内会展企业合作为重要手段”的应用型教育模式,可以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的方向。
  2 在会展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除了延续跨学科、跨领域的特色以外,更重要的是突出会展的专业性,可结合专业定位和专业方向的实际,适当增设些相关专业课程,如会展风险管理、会展人力资源管理等,从而形成一个更完备更科学的会展学科体系。
  3 丰富会展综合实验课程的形式,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空间。在继续推行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如开展企业特色班等),丰富会展教育内涵,让企业走近学校,也让高校在办学的同时更好地整合利用企业资源,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分析,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的会展教育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总的来说会展人才培养仍停留在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育为辅的模式,这与会展业对于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明显不相符,因此在对会展教育改革的探索中,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实践机会成为专家学者们重点关注的方向。尽管现存的不足以及会展人才的供需矛盾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但随着各界对会展教育的研究深入,也必将给会展教育带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标签:会展 高校 模式 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