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小学生周记 > 正文

读《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王秉钦教授所著《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梳理了我国翻译思想从佛经翻译时期到现代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不仅立足于中国本土的思想资源,同时也注重西方译学理论对中国学者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翻译史 翻译思想 翻译家
  一、概述
  王秉钦教授所著《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于2004年3月由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我国翻译学思想发展史的专注。2009年修订,并被作为“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必读系列”之一再次出版。
  在《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第一版出版以前,我国单独探讨中国翻译史的书籍非常少,比如有马祖毅著《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中国翻译史(上卷)》,陈玉刚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稿》等,都只是对我国某一时期或某一类别的翻译进行的研究。而对我国翻译家的翻译思想进行集中且系统整理的书籍更是几乎没有。在此之前也只有针对某个翻译家的思想做出具体分析和研究的书籍。如孔立编写的《林纾和林译小说》,高惠群、乌传衮著《翻译家严复传论》,王友贵所著《翻译家鲁迅》,谢天振著《傅雷:杰出的翻译家和散文家》等。《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出版后也成为后来学者编写中国翻译史的重要参考。
  
  二、本书结构
  《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以中国翻译思想为“经”,以翻译学者为“纬”,对中国翻译思想史的百年发展脉络进行了富有历史感的梳理和分析。它以“文革”十年为分水岭,将中国翻译发展史分为两大部分。上篇为“传统篇”,即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发展时期,首次划分并论述了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形成,转折,发展和鼎盛四个时期,以“十大学说思想”为中心命题,追溯其历史渊源,对其译论思想的继承、发扬、开拓做出了详细的梳理和分析。其中包括古代以支谦、支谶为代表的“文质说”;近代的以严复为代表的“信达雅说”; 现当代以鲁迅为代表的“信顺说”;郭沫若的“翻译创作论”;林语堂的“翻译美学论”;朱光潜的“翻译艺术论”;矛盾的“艺术创造性翻译论”(“意境论”);傅雷的“神似说”;钱钟书的“化境说”;以及焦菊隐的“整体(全局)论”。下篇为“现代篇”,即中国现代翻译思想发展时期,包括中西翻译思想融合时期,其中详细介绍了王佐良、许渊冲、叶君健的翻译思想;以及中国翻译学科建设时期,包括“传统派”和“西学派”的翻译观。在论述中,更多的关注新时期的新议论,新观念,新思想,以及中国当代翻译思想的发展路径和走向。
  
  三、本书评析
  《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的独到之处,在于作者以“思想为经”,提出了中国近百年来翻译思想发展的主线,又以“人物为纬”,聚焦翻译大家,研究总结其翻译思想,客观评价他们对中国翻译思想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在翻译史上的地位。纵观全书,其结构严谨,脉络清醒。在其每一章中,作者首先简述该时期的社会背景,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翻译事业发展概况以及当时主要存在的翻译理论和相关的著名翻译家。其次,作者设专节分别详细地讨论每个代表人物的翻译思想,包括他们的生平,翻译生涯,和翻译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最后作者会对整章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精华做出总结,并分析他们对中国翻译思想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做出的贡献。如此,在对时代背景以及翻译家的人生经历和翻译生涯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才能对中国翻译思想的发展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因为任何一个时代的翻译活动都潜移默化地受着该时代各种政治历史的因素所影响,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那个时代。
  此外,《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立足于中国本土的思想资源,同时也注重西方译学理论对中国学者产生的影响。正如作者自序中所言,“中国传统翻译思想,深深根植于我国悠久、丰富、灿烂的文化历史,是以中国古典文论和古代哲学及古典美学为理论基础的基本方法而建立的中国(本土)翻译思想(它并不排除西方传统和传统译学理论的影响)。” 《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在其下篇的第六章第一节中便具体探讨了西方现代翻译理论对我国翻译思想的影响,例如,苏联的语言学派和文艺学派,西方的多元系统学派、综合学派、解构主义学派等对中国译界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我国以继承、借鉴、发展为指导方针的现代译学发展。
  不过《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也有小小的缺憾。个人认为全书内容的论述较为“头重脚轻”。该书的主要篇幅都花在对20世纪前50年的论述上,对后50年,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翻译思想却大多轻轻几笔带过,缺乏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深入地分析。尽管该书讲这段时期单独作为“下篇”列开 ,并分为“中西翻译思想融合时期”和“中国翻译学科建设时期”两章,却仅仅花了二十页多一点的篇幅,不到全书的十分之一,所提及的翻译家也只有寥寥数人,似乎有失偏颇。篇幅的局限自然也影响到了论述的深度。
  
  四、总结
  此书不仅理清了我国翻译思想从佛经翻译时期到现代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也为我们对各时代的翻译大家的思想和学说提供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不同的翻译思想在不同时代和社会背景下所扮演的功能和角色也有所不同,我国翻译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亦在本书中得以彰显。
  
  
  参考文献:
  [1]范守义.走向科学:回顾与展望――中国的翻译研究(1950-1992)[J].外语研究, 1993,(02)
  [2]郑海凌.中国百年译学思想的科学描述――读《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J].中国图书评论,2004,(10)
  [3]朱纯深.走出误区 踏进世界──中国译学:反思与前瞻[J].中国翻译,2000,(01)

标签:思想史 世纪 中国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