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小学生周记 > 正文

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哪些 [新闻传播的影响力与社会责任]

时间:2019-02-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新闻传播的影响力与社会责任 人类目前处于一个全新的社会和媒介环境中,多元化的信息充斥着高负荷运作的大脑,而何种信息更能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激发受众的求知欲便显得尤为重要,在传播的过程中,职业新闻人担负着连接信息传播和受众知晓的桥梁纽带作用,由此产生的社会责任便有了异乎寻常的意义。

新闻传播实践发展到今天,已经步入了一个崭新时代,以数字化、多媒体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世界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对电视新闻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多层次多角度的新闻报道从而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世界范围内,许多领域都实现了全球信息汇总和信息联网,不仅可以对新闻信息进行连续、全面的采集和监控,而且对信息的整理、发布的组织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媒体也正以特有的方式参与到了信息社会的实际工作中,对客观世界各种信息的记录越来越完备,准确,细致和全面,从关注普通百姓身边的琐事,到引导社会舆论,其跨媒体的普适性、新闻内核的贴近性、受众话语权的扩张性,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新闻传播具有了难以意料的影响力。以我国为例,目前国内“五一”、“十一”、春节等长假期间,全国范围内都实行了旅游信息搜集和发布制度。许多以往被排除在新闻报道领域之外的信息(如日常的气象信息、交通信息、环境监测信息等)大量涌入,在丰富了新闻报道和内容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传统新闻价值观。此外,像气象信息、证券信息、民航信息、铁路信息、市内路况信息等全面监控到的信息也都顺理成章地进入到新闻传播领域中来。

为适应受众需求和满足受众口味,新闻传播向着更深更广的范围内推广,加之网络媒体的介入和推动,媒体对信息的采集加工过程中,开始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度报道,并加大了言论的力量。从一开始的事件性报道,缺少点面性、纵深挖掘式报道的生存方式到深度剖析,力求揭示事件本质的转变,传播的领域不单单是在大众领域了,这种深刻的报道方式和其作为政府喉舌的社会作用发挥起了越来越广泛的作用。一方面传递了政府的态度和处理措施,为大众与政府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就像温总理在09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目的就是传递信心,传递政策,传递温暖,从而凝聚力量,共克时艰,为社会大局服务。另一方面,新闻信息的广泛传播为大众提供了理顺情绪、解惑释疑的作用,从而引导社会舆论,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

我国新闻传媒在面临由市场经济所产生的特殊环境中,加之新闻传媒的特殊性质,一方面是公共服务性质,一方面又是产业商业性质,导致了部份新闻传媒社会角色不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传媒及其从业者将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抛至脑后,愈来愈多的商业因素的介入,使得社会效益逐渐被忽视,而经济效益越来越成为媒体追逐的主要目标。表现为媒体替利益集团的私利服务,置公众利益于不顾,强烈的追求“眼球效应”, 舆论导向的神圣责任与市场经济的一些铜臭意识形成强烈反差,媒体的商品属性被渲染,有偿新闻,有偿不闻,虚假报道,炒作个人绯闻,迎合猎奇心理,刺激感官,渲染色情暴力,荒诞不经内容的低俗新闻以及垃圾重复新闻报道,正渐渐侵蚀着社会公众文化环境,新闻媒体的公信力面临危机,新闻媒体应承但的社会责任在丧失,媒介的公益性日益削弱。

中国的职业新闻人怎样才能在激荡的变革时代中履行责任?在剧烈的竞争中占据市场?在媒体的角逐中赢得受众?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足迹? 随着近几年媒介的财政危机和市场的不良竞争,部分媒体受利益的驱使,在发行上向记者摊派,在创收上向记者摊派,也无形中淡化了采编人员的社会责任,他们成为了媒体挖掘最大化利润的工具。有些媒体为了追求较高的阅读率或收视率,往往恶意炒作,在迎合公众上做文章,对一件事添油加醋,把一些不具备新闻价值的事实炒成热点新闻,造成轰动效应,增强对公众的吸引力,从而使整个新闻事件在整体上被夸大,新闻事件本身被“注水”,引起公众反感。敢问,这样的新闻人又怎样承担起“社会的中枢神经”、“公共的良知”的社会责任呢? 作为“社会了望者”的职业新闻人的使命还不仅仅是保证对一个新闻事件或一则新闻报道所涉及的各个新闻要素的报道要真实,他们还必须承担向受众真实反映其生存环境的整体性变化和本质性变化的任务。

在中国目前所处的激荡变革的时代,政府的决策与民众的切身利益更加息息相关。目前我们在这个领域的新闻报道最明显的缺陷就是对各级政府的决策原文照发,缺少解释和分析,致使一些原本非常重要的政府政策信息不被民众深刻认识甚至不被民众关注。同时各种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往往更尖锐、更突然、更大量地呈现出来,对社会生活的运行产生种种难以预料的震荡。因此我们的职业新闻人就需要有 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关注社稷民生面临的困难、问题、障碍、威胁,正如普利策新闻奖的创立者约瑟夫·普利策所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嘹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媒体需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避免其产生负面的社会效应。首先要规避新闻暴力。新闻报道在贴近群众,真实再现百姓生活的旗帜下,很容易曝光普通百姓的私密生活,将社会个体的行为视为社会整体行为,将媒体变成了逸闻趣事的集散地和批发地,由此降低了媒体的品牌和形象地位,也不利于人们对周围环境作出正确的判断。常见的例子就是某某人的不光彩之事流于网上,而网友对其的声讨甚至“人肉搜索”将其个人信息,甚至家庭住址、手机号码、家庭电话、身份证号码,一一展现于网上,对本人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而其本人也变成了另种含义上的受害者。其次不能形成越权干预的惯性,防止媒体的角色错位。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新闻记者充当着多种角色定位,或间接干预了事件的进展,或以保护弱势群体的面目出现,或以政策的执行者和推动者自居,有时甚至越权干预行政执法。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职业新闻人首先需要掌握对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主动权。重大突发事件往往对社会生活产生突发性的巨大的震荡力,影响正常的社会生产,对社会生活产生种种难以预测的冲击力甚至是破坏力。能否做好对突发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是对职业人新闻素质的严峻考验,同时也是新闻媒体争取潜在受众、提升品牌影响力、形成社会舆论、左右传播方向的重要机遇。其次职业新闻人对社会负有特殊责任,社会责任感是职业新闻人的终极动力,也是职业新闻人做好职业工作的前提条件。职业新闻人必须存有“新闻职业是神圣的职业”的理念,树立起责任不容懈怠、职业荣誉不容玷污、职业信念不容动摇的观念。职业新闻人不仅对其应该具有的“为公众服务的目的、客观公正的态度、求真求实的观念、超然独立的立场、廉洁不贪的作风”这些基本的职业道德了然于胸,而且需要永恒的坚持。

此外,在进行新闻报道时我们不仅要着眼于对生命的关怀,把人的生存,发展与权益置于现实的社会中去考量,更要关注社会现实,做到实事求是,力求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公正。在对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的“噪音”,新闻媒体应通过自己的宣传报道来解惑释疑,加以积极的引导,从而可以使广大受众更加全面更加正确的了解新闻事件的真相与进展。

同时积极关注现实社会中的弱者和弱势群体,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受众与媒体的距离,达到心灵的交流,从而赢得受众的信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媒体把大量的版面与黄金时段都给了社会精英,文体明星,而现实社会中底层人物的所思所感所行却很少得到关注,弱势群体自然而然的成为许多媒体报道的盲区。在信息传播日益大众化,平民化的今天,我们的新闻媒体要想有更长远的发展,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就需要转变这种忽视弱势群体的态度了。要去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和心理疾苦,尤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比如农民工、下岗职工、失业者、乡村教师、残障人群、漂泊在城市的打工者、城市的边缘人群等等,他们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和救济,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维护他们的合法利益是新闻媒体应该坚持的行动。

新闻媒体若想真正做到“民之所欲,常在我心”,亲历草根,深入社会,就要怀揣社会良知,守望本源,只有这样才能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才会有“秉笔直书,为民请命”的济世情怀,也才会承担起忧国忧民、敢为百姓疾苦畅言的社会责任。

每一个职业新闻人都应该怀揣这样的社会责任,以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为己任,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广泛赢得大众的关注与信任。放弃了这份责任与态度,就意味着传播之路不会畅通。所以我们的新闻媒体要勇于承担起传播本源信息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社会责任。

? 本文来自https://www.zaidian.com/

标签:影响力 传播 责任 新闻传播的影响力与社会责任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新闻传播对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