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景的作文 > 正文

定点观察法写景作文

时间:2017-03-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景物描写教学设计

txt">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景散文的写作训练。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景物进行描写,在小学时就接触过这方面的内容,但在同学们刚才的习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你们一遇到景物描写时,往往一写到 “这里的景色多美啊!”“眼前的美景太迷人啦!”其实,眼前的景色到底有多美,多迷人,别人还是不知道。结果造成笔下的景物千篇一律,空洞、乏味,毫无个性。,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给学生写景状物的知识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进行景物描写的训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用“有情”的眼睛看景物,激起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情感。

4、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对景物进行生动的描写。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小组讨论

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电脑出示春、夏、秋、冬四季的优美图片。)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有轻盈的春柳,火热的夏花,还有羞涩的秋叶,纯洁的冬雪,它们时时刻刻都吸引着我们的目光,牵动着我们的情思,那么我们怎样用文字将这些美景很好地展现在文章中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让我们笔下的景物更动人。

设计意图:运用“情境再现”法,出示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画面,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从而导入本课的学习。

先来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一下。(电脑出示教学目标)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什么是环境描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环境描写的对象和全文写景与局部写景的区别。 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如:日月山川、风霜雨雪、花草树木等 社会环境描写 如:节日风俗、风土人情、街市面貌、居室陈设等

在作文中往往要进行景物描写,一般描写景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篇以描写景物为主,如《春》。一种是在写人、记事、议论中插入景物描写.

(二)赏析语段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过具体语段分析总结归纳写景的主要方法。

学生活动:朗读语段,分析总结。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

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节选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分析内容:

1、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抓特征)

2、动静结合,相映成趣。(有动有静)

3、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来描写景色。(多角度)

4、层次分明、写静景由低到高、由远及近;写动景由高到低。先写整体,再写局部。(有层次、有顺序)

5、从语言特点上,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运用生动、形象、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等结构句式。(用修辞和句式)

总结归纳:景物描写的要点

1、抓住景物特征

2、选好观察角度

3、安排描写顺序

4、运用多种技巧(形色态味、感官、修辞、动静)

5、务必融情于景

概括景色特点的词有哪些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用准确典雅的四字短语概括景物特点。屏幕展示。 清丽俊美、雄浑壮美、空旷辽远、幽静凄美、孤寂冷清、恬静优美、萧瑟凄凉、夏日炎炎、秋高气爽、银装素裹、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重峦叠嶂 、山清水秀、 绿草如茵 、争奇斗艳、 繁花似锦 、 风清月朗 、水天一色 、万木争荣 、风景如画

(三)观察景物的方法有几种?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观察景物的方法。

(1)定点观察法

定点写景在固定的地点进行观察、描绘景物的方法叫定点写景法。

(2)移步换景法

就是不固定立足点与观察点,而是一边走一边看,依次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四)写景技巧

设计意图:重温经典,让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既是对阅读内容的巩固,也是对写作的引领。评议课例,对写景技巧的判定分析。仿写练习,对写景技巧的运用,以此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活动:朗读经典,评议课例,仿写实践。

技巧1:描景物,显特征(通过描写景物,以此突出景物特点)

1、重温经典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

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散步》

2、评议课例

夜晚是寂静的,虽然有几只虫子在"唧唧"地叫,但那也只能衬托出夜

的寂静.庄稼,高粱啦,玉米啦,满身撒满水珠。那饱满的种子仿佛马上就要裂开,发散出成熟的气息,偶尔还能听见那些庄稼们"咯

定点观察法写景作文

吧咯吧"拔节的声音。

参考答案他抓住了秋夜的"静"。秋夜所独有的"秋虫"的叫声,"秋庄稼

"的气息,拔节的声音来进行生动的描写,不但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同时使读者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秋夜独有的气氛.

3、看图景仿写练习:清晨。

写景技巧2:用感官,多角度

用感官感受景物并捕捉景物独特的地方。如颜色,数量,形状,声音,

姿态,气味等,用生动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让景物具有立体感。

1、重温经典

两岸的豆麦“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2、评议课例

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嗅觉,触觉,视觉——调动多种感官

(——实写和虚写相结合、运用修辞)

----《社戏》

3、看图景仿写练习:春花。(从花色、花状、花味、花态等多方面描写) 写景技巧3:比喻、拟人

1、评议课例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朱自清《荷塘月色》

2、看图仿写练习:

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无暇的白云。

有的像连绵起伏的山峦;有的像昂首挺胸的雄鸡;有的像缓缓流淌的小

河??真是千姿百态,变幻莫测。

写景技巧4 动静结合法:

1、重温经典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2、仿写练习:看图景写句子

(五)言之有序:抓准景物的特征按一定的顺序展开描写。

1、重温经典

紫红的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2、评议课例:

读下面的段落回答问题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树叶密密层层,像一把绿色的大伞。秋天,白桦的叶子由绿变黄,枫树的叶子仿佛是燃烧的火焰;秋风吹来,落叶像彩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冬天,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下来,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哪些冬夏长青的松柏树上,对着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以上的这段话是按照___顺序写出景物的变化的。请在文中圈出表示顺序的词。

小结归纳: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

空间顺序 :从上到下 、 从左到右、 从内到外、从东到西 、从近到远 、 时间顺序: 从春到冬 、 从早到晚

逻辑顺序: 从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

(六)言之有情:景物描写中要融入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就告诉我们,写景的终极目的是表达感情。情景结合则是景物描写关键所在。

(七)写作实践

一、选择你最喜欢的景和物,写一个片段。想好再下笔,把语句写得连贯、顺畅。不少于200字。如我家的果园、灿烂的桃林、美丽的小溪 、漂亮的池塘、迷人的田野、 新村焕彩、梦幻般的湖金色的田野等等(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提示:

1、注意观察景和物的细节(形状、色彩等)抓住其总体特点。

2、可以借鉴今天学习的写景方法。

第二课时

写作实践

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将写景或状物的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扩展写作时,可以借鉴《春》的写法,想好写哪几个方面,写出景物哪方面的特点。

2、想好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没有包含思想感情的“纯写景”文字是难以打动别人的。

3、多改两遍,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附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环境描写

有角度 情景交融

有特征

有景物

有技巧

有顺序

篇二:简妙作文30-43讲(电子版)

xt">一、什么是写人记叙文

写人记叙文,是以记叙人物为主的记叙文。

二、写人记叙文的三大特点

1、人物和他的活动贯穿全篇,写事件也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2、人物是真实的,不是虚构的。

3、人物的特点要鲜明。

特点:即这个人物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也就是你对他总的评价、观点。包括四个方面:1、性格特点。2、品质特点。3、爱好。4、让你难忘的表现。

怎么把人物写像,做到写谁像谁呢?有5个方面的专项训练:

1、外貌描写——什么样

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长相、体态、衣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外貌描写,又分为容貌描写和表情描写。

① 容貌描写

容貌描写,是静态描写,即对人物长相、衣着的描写。

描写人物的长相,要抓住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的特征来写。

衣着描写,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抓住最显眼、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服饰来写。

② 表情描写

表情描写,是动态描写,就是通过捕捉人物面部那些细微的表情,写出人物的喜、怒、哀、乐、思。

2、动作描写——怎样做

怎样写好人物的动作呢?

① 抓住符合人物年龄、身份的动作来写。

② 抓住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动作来写。

③ 抓住能反映人物品质的动作来写。

④ 抓住人物特有的、习惯性的动作来写。

⑤ 选用最准确的动词来写。

3、语言描写——怎样说

怎样写好人物的语言呢?

① 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② 要符合人物的性格。

③ 要符合人的的品质。

4、心理描写——怎样想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产生的想法、看法、感想、联想等描写,是直接揭示人物当时的感觉和想法的一种方法。

怎样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常用的描写方式有哪些呢?

① 人物自述。

② 用“想??”、“明白了??”、“想起来了??”一类的句式来写。

③ 用梦境、幻觉来表现。

④ 用环境描写来衬托。

⑤ 用动作描写来暗示。

5、细节描写——如同电影中的特写镜头

三、写人记叙文的写法

一、开头:扣题定位引下文

1、扣题:把题目中重点的字或词写进第一段中。

2、定位:

① 确定对象:你要写的是谁?

② 明确观点:这个人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什么?或者你对这个人的评价是什么?

二、中间:承头顺写详重点

1、承头:承接开头部分的内容来写。

2、顺写: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写人的记叙文,中间一般按照人物行动的时间顺序来写。

3、详重点:详写重点部分。最能突出表达观点的内容,就是需要详写的重点部分。

写人的记叙文一般分为3种:

① 一人一事一品质;

② 一人几事一品质;

③ 一人几事几品质。

三、结尾:照应开头写所感

1、照应开头:照应开头部分的内容,再次使用开头部分的重点字词。

2、写所感:通过以上文字的叙写,把你的感想自然地写出来,也就是把你受到感动后的感言或悟出的道理、受到的启迪写出来。

写人记叙文练习

1、写人记叙文,是以_______________为主的记叙文。

2、写人记叙文的三大特点:

① 人物和他的______________贯穿全篇。写事件也是为____________服务的。

② 人物是___________的,不是虚构的。

③ 人物的__________要鲜明。

3、写人,主要是写出人物的__________。“特点”包括四个方面: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要把人物写像、写活,有五个方面的本领,需要进行专项的训练:

①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②_________________ 描写, ③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④__________________描写,

5、动作描写,①要抓住符合人物的______、_______的动作来写,②要抓住最能体现人物的_______动作来写,③要抓住能反映人物的_______的动作来写;④要抓住人物特有的、______的动作来写;⑤选用最_______的动词来写。

6、语言描写,①要符合人物的_________;②要符合人物的_______;③要符合人物的_____________。

7、心理描写的方式有:①人物的_______;②用(我或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类的句式来写;③用________、幻觉来表现;④用_______描写来衬托;⑤用__________描写来暗示。

第三十一讲 写事记叙文的写法

一、什么是记事记叙文

记事记叙文,是以记叙事情为主的记叙亠。记事,就是把事情的发展过程表述出来。通过事情的记叙,或说明一个问题,或表达一种观点,使人读了以后受到教育,得到启发。

二、记事记叙文的五大特点

1、要素齐全。

2、事情真实。

3、写好细节。

4、线索清晰。

5、叙中抒情。

三、写事记叙文的写法

一、开头:扣题定位引下文

1、扣题:把题目中重点的字或词写进第一段中。

2、定位:确定时间、地点、情景、事件。

二、 中间:承头顺写详重点

1、承头:承接开头部分的内容来写。

2、顺写: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记事的记叙文,中间一般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还有一种顺序,就是先写“面”,然后写“点”。

3、详重点:详写重点部分。最能突出表达观点的内容,就是需要详写的重点部分。

三、结尾:照应开头写所感

1、照应开头:照应开头部分的内容,再次使用开头部分的重点字词。

2、写所感:通过以上文字的叙写,把你的感想自然地写出来,也就是把你受到感动后的感言或悟出的道理、受到的启迪写出来。

篇三:小学生作文写好景物描写的方法

描写,但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都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有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不难发现,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春花的:1.从视觉、听觉、味觉三个角度描绘春花。2.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春花的性状。3.用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手法进一步丰富春花图的内涵。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作进一步分析:一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直接观察,运用视觉、听觉、味觉等得到的体验和感悟;二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辅之以厚实的语言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产物;三是从我们观察的角度和层次出发,在写作过程中,依照文理和章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有序结合,是艺术手法中的亮点。所以,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要写好景物,必须指导学生掌握以下方法:

一、抓住景物特征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时间不同,景物的特征也不同。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得好:“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第三单元的课文,分别写到一年四季: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夏天,“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城”;秋天,“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廖阔了”;冬天,“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一道白,一道暗黄”。同样的草木在不同季节展现出迥异的风姿。朱自清写《春》,先抓住春山、春水和春日的特点,简笔勾勒,传神地勾画出了春景的轮廓。接着浓抹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而描绘这几幅图景时又分别抓住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细致描绘出春天“新”、“美”、“力”的总体特征。

抓住景物的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要引导学生对景物进行细致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同时也要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比较。景物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学生描写的景物,之所以大同小异,甚至雷同,主要原因是对所写的景物没有认真细致的观察,不善于通过比较的方法去发现和抓住事物的特点。而成功的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则都是作者对所写景物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观察和反复比较的结果。因此,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要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

有各自的特征;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往往各有特征。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气候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展现的景观是不同的,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征。南方、北方、城市、乡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征,要体现地方色彩。鲁迅指导青年作者时提出:“现在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画的美和力,自己生长其地,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但在别地方的人,却是特色。”

二、选好描写角度

描写景物要选准观察角度。对于同一个景物,同一景点,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获得的对景物的印象也会不同。要选好描写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角度。要指导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定点观察和动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观察和描写出景物独特的状貌风神。

1.定点观察:即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固定的。所谓立足点,是指人们观察事物时所站的位置。我们到一个景点去,固定立足点,视线随身体而旋转可以上下左右移动,写景状物也就有了多个角度:仰视、俯视、环视和远视,这样将景物一层层地写下来,从而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运用定点观察法描写景物,要使学生明白:第一,要注意选准立足点,哪里最能恰当地表现描绘对象,产生最好的艺术效果,就应把立足点选择在哪里。第二,要把立足点交代清楚。

2.移步换景:就是立足点随着行踪的变化而变化,一边走一边看,走到哪儿,看到哪儿,把景物一步步地写下来。它是定点观察的连续。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写作时,一要注意把立足点的变换交换清楚,如交代不清,就会使读者如堕雾中;二是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不能写成“流水账”,一方面,从不同立足点看到的局部景物应各具特色,另一方面,各局部景物合起来又要能反映出描写对象的总面貌、总特征,这样描写景物才能成功。

3、散点观察:是选取某一范围内的若干景点分别观察,它是定点观察的分散。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为例,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于读者眼前呢?这就有一个写景的角度问题。老舍先生首先让读者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后再让读者饱览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三、四段),最后才把读者领到那垂柳岸边,领略那“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越晴越绿的水上景色(第五段)。就其每一幅图景而言,采用的是定点观察的描写角度,就三副图景总体而言,又采用的是移步换景和散点观察的描写角度。这样由定点到动点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自然,这是就各大层次

之间来说的,仅就各大层次内部来看,又同中有异,如写城内既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又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笔法活脱,不失灵活变化之致。

三、安排好描写顺序

景物描写还要注意描写的顺序,顺序恰当才能使描写眉目清楚,自然和谐,繁而不乱,多而不杂。

1、按照景物的方位顺序(即空间顺序)写景。每种景物都有自己的位置,我们应要求学生选定一个地方进行观察,按照由远及近(或由近至远)、由内至外(或由外至内)等方位顺序去描写景物的情状、风貌,使景物的画面井然有序的展开。如《济南的冬天》写景时,不但远近并用,大细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及远、由细而大,或由远而近、由大而细,写来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写景,就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的:先写水冒着点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写景,则是由远而近、由大而细的:先写城外,再写城外的山坡,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再写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这种写法,既符合叙述的空间顺序,又适应读者的视觉需要,远近大小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则尺幅百里,或则纤毫毕现。

2、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时间顺序)写景。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景物,就是在一天中,时刻不同,景物的色泽、颜色、情状也不会是一个样子。因而,我们要引导学生按照时间的变化推移,去勾画景物的不同画面。

如朱自清在春雨图里,不但采用了空间顺序由城内写到城外,而且又运用时间顺序由白天写到傍晚再到上灯,时空兼用,共同勾画出春雨图安静、和谐的“独特的美”。

四、巧用联想、想象和多种修辞

朱自清的《春》写的令人欣喜、陶醉,可谓神妙之笔,因为作者把观察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结合了起来,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老舍先生的思维则更为奇特,把济南城外山坡上积雪与草色错杂的“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景象联想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并进而心裁别出地想象到“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样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如此一来,也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使人如临其境。

联想想象的这种神奇效果和作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悉心玩味体会并借鉴学习,同时也要教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语言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学会多种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灵活运用。

学生学习《春》时,要让他们看到,作者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用拟人描画出繁花似锦、竞相开放的图景;写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比喻和排比写出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写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比喻表现春风和煦、温柔的特点。文章最后,作者连用三个比喻总写春天,从刚落地的娃娃到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耐人寻味。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结于拟人,其构思布局、修辞润色,皆具匠心,使文章读来满口余香,令人过目不忘。

五、调动各种感官体验和感悟

学生观察景物,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其结果文章犹如一幅静止的并无生机的平面画作。要使学生认识到如果能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去描摹景物,那么文章会生动许多。

著名作家余光中说:“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用视觉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又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样一幅立体的春花图就展现在眼前,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在描画春风图时,为突出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首先借助触觉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其次,借助嗅觉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最后借助听觉写鸟儿“清脆”、“宛转”的鸣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这样,从多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具体生动,美妙感人。

六、烘托映衬,使景物形象更为鲜明

要写好景物,还得运用烘托映衬之法。当然,这种方法的实际运用最初对学生而言是有一定困难的,但只要教师指导有方、点拨得当、训练恰当,假以时日,学生是不难掌握的。如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悦目,都是映衬的妙笔。文章中说到的“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应该说它们本身算不上怎么美,但是作者把它们放在“空灵的蓝水晶了”里一映衬,这些物象也就显出它们的美来了。的确,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别的景物一映衬,就显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么美,但是一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就显出美来了。所以我们在写景时适时巧妙运用烘托和映衬,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当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经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反倒失去原来的美了,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在方寸的象牙版刻一篇《兰亭序》,至今还有艺术品之称,但倘将这挂在万里长城的墙头,或供在云岗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见了,即使热心者竭力指点,也不过令观者生一种滑稽之感。”②

这样看来,学生在进行景物描写时,烘托和映衬的方法还需慎重使用。因此,要把景物写好,关键不单在映衬,还在映衬得法。映衬得法,就可以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为神奇。

七、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③说到底,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达意。“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点明了情与景的关系。大自然的景物本身是没有喜怒哀乐、爱憎褒贬的,但作者带着情感(如欢乐、悲伤、苦闷、烦恼等)去观察描写时,便赋予了景物鲜明的感情色彩。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④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的就是景物的色彩是由感情色彩决定的,不是晴天都明媚,阴天都悲凉。同一个场景,同一种自然风光,在不同作者眼里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是作者的感情不同,通过不同物象的细节描写反映出来的。同为秋天,何其芳说:“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字里行间溢满丰收的喜悦;马致远却说:“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极力渲染萧瑟苍凉的气氛,以表达游子的乡愁。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中,使之懂得流动着情感的语言才富有感染力,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要让学生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八、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静景和动景是客观存在的。高山、花草、树木及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往往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聚散的云彩、风雨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和小草等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学生观察和描写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若只写静景,就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绘景才会生动、活泼,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这种技法的学习,可引导学生通过《观沧海》等诗文的欣赏来体会掌握: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以上全是实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则又转为写虚即诗人的主观感受,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大气概。

以上从八个方面举例谈论了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其实,景物描写的方法远不止这几种,它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艺术,一段或一篇生动、具体的景物描写,应是各种手法综合运用的结晶。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实践时,一定要对这些方法全面考虑,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标签:观察法 写景 作文 定点观察法例子 什么叫定点观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