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事的作文 > 正文

是谁制造了鄂尔多斯借贷危情?:鄂尔多斯借贷案

时间:2019-02-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分借进来,3分、4分放出去,如果资金量大,一个月就能赚上百万。”在鄂尔多斯,高额利差让越来越多的人痴迷于这场所谓的”财富盛宴”,甚至当风险隐约浮现,也很少有人有所察觉,直到2011年危机扑面而来…,,
  2011年的冬天,鄂尔多斯陷入与温州版本不同的借贷危机之中。
  此前的9月20日,被债主追得无路可逃的鄂尔多斯富商苏叶女自首。据说在本该还息的最后时刻,她仍拿不出钱,于是那些借款在500万元以上的大客户当场抢了她的车,而借款在500万元以下的小户们则失去耐心,干脆向公安机关报了案。
  苏叶女自首第三天,中富房地产公司法定代表人、原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法院院长王福金自杀,他的身后,留下了2.63亿元的欠款和每月789万元利息。
  两案连发,让90%家庭都在放贷的鄂尔多斯人心惶惶。那些深陷民间借贷漩涡的人们都想知道,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家家房地产户户典当行
  无人能准确说出鄂尔多斯民间借贷潮兴起的时间。
  据说,最明显的界限是2004年。
  2004年以前,鄂尔多斯还是内蒙古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而康巴什还是片荒漠,只有两个小村庄,不到1400人。这一年,煤价放开,很多早年被以l 0多万元转让的煤矿转眼间“价值连城”。
  鄂尔多斯诞生了第一批富翁。
  2005年以后,城市化建设成为鄂尔多斯市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
  ”拆旧楼、盖新楼”的景象遍布鄂尔多斯全境。仅2011年,鄂尔多斯城区就完成拆迁300万平方米,几乎是过去5年的一半。
  拆迁和盖楼的费用远远超过当地商业银行的授信额度。因煤炭和拆迁富裕起来的鄂尔多斯人手里则掌握着大量的资金。日益充裕的民间资本,一开始就表达出强烈的资金供给欲望。
  “这里的人看不懂股市,投资又不愿意出鄂尔多斯,加上第二、第三产业不够发达,于是他们就放贷。在房地产最狂热的时候,甚至是求着房地产商借他们的钱。”鄂尔多斯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律师协会会长田生良说。
  “家家房地产,户户典当行。”内蒙古东达集团董事长赵永亮曾这样概括鄂尔多斯高利贷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发烧现象。短短几年,鄂尔多斯形成了从企业到个人,从政府公务员、煤矿老板,到普通居民“全民放贷”的局面。
  据说,这座因煤而富的城市,一度活跃着大量资金掮客。当地人甚至如此夸耀:在鄂尔多斯,随便向坐在路边晒太阳的老太太说要借一个亿,没准她都能凑出来。
  一位金融部门的负责人曾形容:“在鄂尔多斯,你要是跟人家说你的存款在银行,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2011年3月以前,生活在鄂尔多斯的普通居民通过各自熟人的“路子”,纷纷“打白条”放贷吃利。每隔3个月,放贷人都能准时收到借贷方的利息,轻松赚取百分之二三十的利润。
  “不用担心,我们都是放给熟人。”
  虽然大多数放贷人手中握的只是一张简单的“白条”,但他们心里很踏实。
  “熟人拉熟人,朋友借朋友。”一个民间借贷中间人说,“很多人主动慕名而来。”相熟的中间人之间互相拆借资金是常事,关系好的“连借条也不用打”。“只要你按时付利息,没人会追着你要本金。”一位房地产负责人表不。
  鄂尔多斯的民间借贷市场逐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资金提供者――庄家――中介――贷款者。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一批富翁,外地人难以介入。
  游戏规则简单,交易也颇灵活。“2分借进来,3分、4分放出去,如果资金量大,一个月就能赚上百万。”高额利差让越来越多的人投入了这个行业。“在最红火的2008年,放贷的利润甚至超过煤炭。”一位知情人士说。
  后来,就连在外地打拼的鄂尔多斯人也坐不住了,悄悄地把先前的积蓄通过亲朋好友转入家乡的民间放贷队伍中。据当地一位权威人士保守估计,鄂尔多斯民间借贷资本至少在2。00亿元以上。
  201 0年9月以后,鄂尔多斯开展融资性担保机构整顿工作,原本270多家担保机构,减至36家。但公开渠道的关闭,并没有阻碍鄂尔多斯人“家家放贷”的步伐。
  沙漠中的财富之城
  这是一个多少有点儿诡谲的城市。
  据官方保守估计,鄂尔多斯有6D00个以上资产过亿的超级富豪,有数万资产上千万的富人。
  他们像祖先喜欢好马一样喜欢越野车,路虎在当地的销量占到全国销量的近三分之二。他们喜爱聚在一起畅饮,一醉方休。这些先富起来的煤老板,在沙漠、戈壁上建起一栋又一栋的高楼大厦。
  是什么样的需求或欲望,使康巴什的创建者赋予城市如此的风貌?似乎没有人记得了。
  2004年,鄂尔多斯政府在距东胜25公里的一片荒漠中,开始兴建康巴什新区,建设总投资达50多亿元。
  政府斥资上亿元开凿出一条以自来水为主要水源的人工运河,运河北岸则预计建造1000座100米以上的高楼,构成康巴什新区的CBD。如今,已有100座写字楼规划在建。运河南岸的康巴什市政府周边,则已经建成形态酷似鸟巢的体育馆,以及宏伟的大剧院和图书馆。
  但因地产供给过剩,加之配套设施不完备,大部分鄂尔多斯人还是选择住在东胜老城区。最初为100万人居住、生活和娱乐而设计的康巴什,几乎没有人居住。
  2006年,鄂尔多斯市政府率先搬进康巴什,并开始修建总面积超过300万平米的公务员小区。但是,政府工作人员白天驱车约35公里到此上班,下班后又回到老城区的家。
  按照政府规划,鄂尔多斯市区人口将在5年内达到150万人,而康巴什新区将与东胜区、伊金霍洛旗的阿镇共同组成鄂尔多斯市城市核心区,成为鄂尔多斯新的政治文化中心、金融中心、科研教育中心和装备制造基地、轿车制造业基地。
  这一切,都是鄂尔多斯人深信不疑的。
  “这里很多给公务员的小区都建好了,只是教育、医疗尚未配套到位,所以还没搬过来,以后这个地区可以想象会很繁华的。”当地人如是说。
  一位地产调查机构的专业人士表示,地大、人少、房子多的鄂尔多斯,平均每人拥有房屋2.7套。一个三口之家平均拥有七、八套房。即便康巴什新区未来家家灯火通明,势必又有另一个地区变成“鬼城”。
  据当地人估算,截至2011年底,从东胜铁西区到康巴什装备制造基地办公区里的新建商业楼宇,平均给每个在鄂尔多斯市区注册的企业分两层,那些楼还能空一半。
  高和投资董事长苏鑫从2010年4月开始对鄂尔多斯房地产以及金融市场进行调查,在和政府主管官员以及近30位资产过亿者聊过之后,他写了一份报告,题目是《没人能看懂鄂尔多斯》。
  无论是外来专家、学者,还是商人、官员,甚至连鄂尔多斯人也不懂,为什么鄂尔多斯新区康巴什所有的房子都空着,而房价仍在上涨?
  滚滚钱流的起点和终点
  “鄂尔多斯”在蒙语里的意思是很 多宫殿。如今,这里高楼林立,别墅遍地。2011年,鄂尔多斯房地产新开发住房面积2008多万平米,完成投资450亿元,是上一年的1.23倍。
  鄂尔多斯人不仅把钱借给开发商,而且还热衷买房。“暴富之后,大家疯了一样地去买房子。那个时候,凌晨一两点大家就去排队等着拿号买楼,如果有人插队,会招来拳脚相加。”回想当时的震撼场景,当地人会忍不住笑起来。
  2010年上半年之前,鄂尔多斯楼市不存在营销概念,盖房不用设售楼处,人们看看模型沙盘就把房子买了。最疯狂的时期,开发商只要拿下土地、做完规划,就敢卖房。有些房产公司甚至开出条件要求业主花18万元先购置车库才能购买房产。
  买房子的人大部分都是本地人,其中又有大部分是民间资本的放款人,拿着赚到手的利息去买房。2010年,鄂尔多斯很多高端住宅项目一推向市场,便迅速售罄。房价早已从早年的每平方米1500元,飙升至2万元,直逼一线城市。
  在高息诱惑下,尚没有投资经验的鄂尔多斯人将从开发商手中获得的拆迁款,又“还给”了开发商。房地产对鄂尔多斯人而言,并不是一个赚钱之道,更多的只是一种储存财富的手段。形象的说法是,
  “他们将地下的煤转变为财富,然后存入地上的存钱罐――那些永远不开灯的房子。”
  鄂尔多斯的财富分配链条,就这样维持着一种“体内循环”:即由煤炭产生财富,支持政府城市改造,通过拆迁,分配给更多的人,再通过民间借贷聚集资金,贷给房地产和新的煤炭,令更多的人分享到高收益。房地产、煤矿与民间资本如此纠缠至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从2011年2月开始,曾经不需要售楼处的鄂尔多斯,开始聚集全国的售楼人才。国内豪宅开发商星河湾更是采取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营销手段,但效果不佳。
  “他们请了四个销售代理公司,包下鄂尔多斯的多家酒店,几乎天天请人吃饭。”一位房地产公司老板说。
  和星河湾一样,鄂尔多斯很多楼盘销售遇冷,有的楼盘售房率甚至为零。一些本土开发商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把项目的开盘日期一推再推。
  地产市场的萎靡,触动了民间借贷资金链的第一环:楼盘大面积停售或停工,外地开发商纷纷撤走,而本地开发商则避无可避。依靠民间借贷支撑的房地产业首先感到资金链紧张,无力支付高额利息。至六、七月份,鄂尔多斯开发商借贷信用几乎全部透支,民间借贷彻底紧绷。
  与很多出现问题的房地产公司一样,中富公司的问题也是信贷紧缩环境下资金链极度紧张。9月24日,中富老板王福金自杀身亡,知情人士都认为他是还不起高利贷所致。
  据统计,中富公司有集资借据约2000条,资金总额约2.6亿元,全部是民间借贷资金。其中,用于煤炭运销约为4000万元,另外的2.1亿元多用于房地产。
  向王福金提供资金的人包括他以前在法院的同事和大批离退休干部、中福公司员工亲属,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的抗风险能力十分有限,其中有几十个债权人都是老年人。王福金一直是政府官员,从来没有承受过债主逼债这样大的压力,最终走上自绝之路。
  民间资本的出路
  2011年4月,另一个影响民间资本的大事在鄂尔多斯上演:鄂尔多斯市政府继2005年之后,提出第二次煤炭整合,计划在2012年6月之前,将全市276座煤矿整合成40家大型煤炭企业,打造地方明星企业。
  “一旦被整合的煤矿拿到最后一笔卖矿的钱,有些煤老板还完借的高利贷可能就不剩什么了,有的可能连高利贷都还不完。”业内人士说。
  鄂尔多斯民间借贷市场阴云密布,人心惶惶。“现在大家都不敢往外放了。除非是资源类的借款,才有人放,利息不过一个月1分5左右。其他的哪怕是5分的利息也不敢借出去,大家都宁愿少得利息但要保险些。”一位放贷人说。
  “完全通过熟人社会来运作,没有信用等级,许多A只看到了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却忽略了还款能力。”当地一位业内人士明显感觉到,民间融资潜藏的风险,开始让参与其中的鄂尔多斯人的神经紧绷起来。
  据说当地一家知名酒店发生资金链问题,老总便包了一辆汽车,请所有的债权人到酒店吃饭,告知债权人自己的情况,并表示如果大家都来要债那么公司只能破产,或者大家可以缓一缓,或选择成为公司的股东。
  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本地人和外来的投资者没有对鄂尔多斯的民间借贷市场失去信心,他们的底气。无一例外地来自于鄂尔多斯丰富的能源。
  “鄂尔多斯的金融环境,主要来源是煤矿,市场上流通资金的60%是当地煤产生的,就算房地产倒下了,对鄂尔多斯影响也不会太大。”金鹏期货市场部经理班迎春说,“因为主要支撑的是煤业,很多的地产背后都是煤老板。”
  鄂尔多斯全市共有房地产企业442家,几乎每家能源企业都有房地产开发业务。正是因为都有煤矿作支撑,才得以获得现金流或者获得小贷公司、民间资本的钱。
  “这一波借贷危机,假如我们小贷公司亏1个亿,我们也是亏得起的,不会跑路。我们每个股东手里的煤矿原始股更值钱,跑路不划算。”一位小额贷款公司的老板说。
  一名已经多日拿不到利息的债权人表示:“我很信任他(欠债人),所以我不会去催他。如果我把钱从他那里拿回来,别人听说了可能也会来讨,他的资金链就会出问题。”但是这位债权人同时也表示,“如果没有信心,真的到了需要撕破脸皮的时候,还是要撕破。”
  鄂尔多斯民间资本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内蒙古鄂尔多斯商会常务副会长田永平指出,如何把握好民间借贷的“管理尺度”,正考验着当地金融监管部门的智慧。对于监管部门而言,与其千方百计地围追堵截,不如静下心来考虑如何更好地为它们提供相应的服务,引导民间借贷市场规范发展。
  20l 1年鄂尔多斯成立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其初衷就是为了引导民间资本的有序流动和风险管理,推动当地民间金融规范化和产业化发展。
  田永平认为,无论是传统的银行,还是新兴的民间金融,都应当是“大金融体系”中的一部分,必须让民间借贷“浮出水面”,对它们进行必要的引导、培育、扶持、服务和管理。
  对房地产市场,鄂尔多斯主管金融的副市长李国俭并不悲观:“与有效需求相比,房子现阶段可能是盖多了,但是筑巢引凤嘛,很多大企业要过来,像奇瑞汽车、无锡尚德、淮南矿业、青年汽车、中兴云计算等等,这会带来很多产业工人,带来对住房的有效需求。”
  “其实鄂尔多斯目前的乱象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高和投资金融分析师李慧忠说,“鄂尔多斯此轮爆发的危机,并不是全面崩盘式的系统危机,而是鄂尔多斯市场重新规范、深度调整式的结构性危机。”
  危机也是契机,现在的关键是,鄂尔多斯人是否能抓住这个契机?

标签:鄂尔多斯 借贷 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