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作技巧 > 正文

[海外公民权益保护正在迎接新挑战]中国公民定义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数据显示,入世十年来,中国积极承担应尽国际责任,努力推动各国共同发展。我们高举自由贸易旗帜,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建立公平、合理、非歧视的国际贸易体系。近十年,我国累计对外提供各类援款1700多亿元人民币,免除50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近300亿元人民币到期债务,承诺对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7%的税目的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为173个发展中国家和13个地区性国际组织培训各类人员6万多名,增强了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的海外利益不断增加,在海外的人、财、物达到史无前例的规模,特别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不断加深,出境的中国企业和公民日益增多。“走出去”的人员和企业多了,遇到的安全风险自然增多。同时,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中国公民和企业面临的海外安全形势还相当严峻。一些国家和地区政治局势不稳,武装冲突、局部地区骚乱及社会动荡,给海外中国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恐怖主义活动依然严重,中国公民和企业直接或间接面临恐怖主义威胁。还有一些国家社会治安较差,也给海外中国公民和企业带来安全隐患,海外中国公民被偷窃、抢劫和遇害等安全和权益遭侵犯的案件经常发生。此外,世界各地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不可预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海外中国公民和企业的安全。
  2011年3月,鉴于日本地震后福岛核电站事故的严重性和不确定性,中国外交部3月15日发出紧急通告称,将采取一切措施,安排尚在日本宫城县、福岛县、岩手县、茨城县这些地震重灾区的中国公民有序撤离。随后,外交部、国家民航总局根据在日中国公民的情况,协调国航、东航、南航等航空公司增派42架航班赴日,将约9300名中国公民护送回国。其中,大部分为从重灾区撤出的中国公民,这是中国最近9个月来的第四次海外撤离中国公民。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至今,我国政府实施过16次撤离海外同胞行动。中国政府分别采用包机、包船、包车等综合手段,从骚乱、动乱、战乱地区和地震灾区的所罗门、东帝汶、黎巴嫩和以色列、乍得、海地、吉尔吉斯斯坦、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撤出大批驻外机构人员及其家属以及旅居当地的华人华侨(还包括滞留当地的港澳台人士)。
  从动荡不安的北非国家到一衣带水的岛国日本,从最初的单一撤离方式到后来的海陆空联动……经过历次的撤离海外同胞考验和磨炼,中国政府保护公民的海外安全机制进一步完善和成熟。这一机制包括了协调、预警、应急、服务等方面。例如,在协调机制上,我们建立了“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26个部委办组成。在外交部设立了应急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外交部中国领事保护中心负责。
  面对日益庞大的海外中国公民群体以及严峻的海外安全形势,外交部在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和企业安全和合法权益方面都做了哪些主要工作呢?外交部领事司黄屏司长2011年2月在接受《每日新报》采访时透露,近年来,外交部在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和企业安全和合法权益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主要有:一是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为加强协调和指导,2004年成立了外交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外交部领事司2006年5月成立领事保护处,专职协调、指导国内有关部门和驻外使领馆妥善处理各类领事保护案件。2007年8月,领事司领事保护处升格为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二是妥善处理案件,全力维护海外中国公民和企业的权益。近年来,外交部协调驻外使领馆和国内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及时、妥善处理了中国船舶船员遭索马里海盗劫持,在泰国、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局势动荡期间撤离中国公民等众多广受社会和媒体关注的境外重大突发安全事件。每年处理各类日常性案件3万余起。三是积极加强预警宣传,化解海外安全风险。外交部及驻外使领馆通过网络和报纸等媒体及时发布各国安全信息,提醒海外中国公民和企业注意避开风险;向社会大力推介《海外中国公民文明指南》和《中国公民海外安全常识》。
  当然,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和企业的安全和合法权益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政府是不行的,还需要公民和企业自身以及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外交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发挥政府的管理与服务职能,积极做好海外安全风险预警工作,更加充分地利用外交部网站及相关媒体等各种平台,及时发布和更新世界各地安全风险信息。目前,外交部正积极筹建“中国领事服务网”,将重点就外国风俗法规、旅居常识、安全形势和应急指南等内容,向公众提供全面、权威、专业的“一站式”信息咨询和服务。另一方面,外交部将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挖掘并利用好社会资源,对走出去企业加强指导和服务,对成建制走出去的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在出国人员安全防范技能培训、境外风险评估等方面满足海外中国公民和企业安全需求。
  2011年,我国在保护海(境)外公民权益方面最引人关注的一大举措就是湄公河四国联合巡逻执法。2011年12月10日,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首航仪式在云南西双版纳关累港举行,四国联合巡逻执法正式启动,以共同维护和保障湄公河航运安全、促进湄公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员、船舶安全往来。10艘商船跟随联合巡逻执法船一同起航出发,湄公河国际航运黄金水道全面恢复通航。出席仪式的中老缅泰四国执法安全部门负责人表示,维护湄公河流域的安全稳定是四国的共同愿望,也是四国的共同责任。为有效解决湄公河流域突出的治安问题,各方在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本国水域执法力度,进一步深化执法安全合作,更有力地打击犯罪,更好地服务湄公河流域各国经贸发展和人员往来。
  湄公河是我国全面加强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纽带,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重要的运输通道之一,自2001年通航以来,为加强中国与沿岸国家经贸往来、保障周边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湄公河水域走私毒品、武器弹药等犯罪活动日益突出,船舶遇袭事件频发。10月5日,中国两艘货船在湄公河水域遭武装人员袭击,13名中国船员遇害。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要求尽快查明案情,缉拿凶手,保护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公安部派出高级公安代表团赴泰国,会同泰国警方开展案件调查工作。目前,案件已基本查明,泰国检察机关已介入此案。
  中国公安部副部长孟宏伟指出,“10•5”案件发生后,中国人民反映强烈,要求有关国家尽早将凶手绳之以法,以伸张正义、告慰亡灵。四国开展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充分彰显了四国政府全力维护湄公河国际航运安全,为沿岸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安全保障的信心和决心。坚决打击犯罪,整顿治安,维护湄公河航道的治安秩序,是四国执法安全部门的共同责任。四国执法安全部门只有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实现对湄公河航道的安全管控。开展联合巡逻执法,是打击利用国际航运船舶从事贩毒、贩枪犯罪活动和湄公河流域发生的犯罪活动,维护湄公河长治久安的有效手段,开启了四国执法安全合作的新篇章,意义重大。
  
  专栏
  
  《中国和平发展白皮书》的亮点
  ●第一次明确界定了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特征,即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其中,科学发展、自主发展是对内层面的自我要求,即中国所取得的任何进步归根结底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要依靠尊重并遵循经济社会和自然发展规律来实现。上述两点也是中国对内改革的重点。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是对外层面的积极态度,即中国决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坚持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化争端,最终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平发展反映出中国成长进步的历史和社会独特性。上述六大特征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
  ●第一次明确界定了和平发展的世界意义,即打破“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中国基于自己几千年历史文化传统,基于对经济全球化本质的认识,对21世纪国际关系和国际安全格局变化的认识,对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认识,郑重选择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作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参与国际事务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途径。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对了,没有任何理由加以改变。白皮书郑重强调,中国绝不搞侵略扩张,永远不争霸、不称霸。
  ●第一次明确界定了和平发展的目标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总体目标、中长期目标和近中期目标。和平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人民共同富裕。总体目标的核心任务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富民与强国的统一。同时,要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履行相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和平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是,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平发展的近中期目标是实现“十二五”规划。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国决心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是进一步挖掘自身资源和市场优势。三是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四是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五是创造和平国际环境和有利外部条件。
  ●第一次明确界定了和平发展对外方针政策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秉持积极有为的国际责任观以及奉行睦邻友好的地区合作观。
  ●第一次明确界定了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具体任务。2005年白皮书只描述了和谐世界的理想状况,即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2011年白皮书的贡献是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具体任务,即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第一次明确界定了中国核心利益的范围。白皮书指出,“中国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和平发展不是没有原则的发展,和平发展不能牺牲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尊重邻国以及国际社会的利益,也希望国际社会明白并尊重中国的国家利益。
  ●第一次明确提出“秉持积极有为的国际责任观”,并突出了履行国际责任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以基本国情为前提,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让世界1/5的人口体面地、有尊严地活着,这就是尽最大的责任。另一方面,以自身综合国力为基础,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变革和国际规则制定,参与全球性问题治理,也是中国的应尽之责。
  ●第一次明确强调“奉行睦邻友好的地区合作观”。长期以来,中国外交布局有四句话,即“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强调睦邻友好的地区合作观,就是更加突出周边外交的意义。最近几年,中国周边的领土及海洋权益争端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健康发展。为此,白皮书指出,“中国要同周边各国开展睦邻友好合作,共同推动建设和谐亚洲。”这表明中国的外交政策更加务实,毕竟处理好同周边21个邻国的关系,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及维护良好战略机遇期的基础。
  资料来源:《学习时报》2011年9月19日

标签:公民 权益保护 迎接 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