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作技巧 > 正文

时评写作技巧

时间:2017-05-0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时评文写作思路

时评文写作思路

写作时评首先要明白的是:既要充满激情,又要富于理性。充满激情就是时评的写作要如同天然气和石油的井喷一样,一冲九天,富于理性就是要以事实出发,理性对待,不能平空幻想。我们写文章,尤其是写时评类的文章,总是因为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了不吐不快的人、事、物、矛盾、问题、现象等等,没激情,无理性是写不出更写不好时评的。其实写作就是内心的释放,写时评更是如此,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还有除激情之外,还需有理性,需要理智的分析,理性的判断,理论的阐释,这是非常必要的。

一、引述事件,简明扼要:扣材是第一要点

时评类文章,在开端处必先引述新闻事件,这是写作的根源所在,立论所在。相当于材料作文的引述材料,在材料作文中,引——就是引述材料作话题,揭示论点或提出问题。它属于“引论”的部分。最好从提出论点的需要出发,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引述。一般说来,材料不同,引述方式各异: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要复述,寓意深刻内蕴丰富的文字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画面作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对时评而言,引述的事件应该有出处和来源。

引,一般写在第一自然段,要求从事件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那么从哪些材料中引出中心论点呢? 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句话: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甚至谚语和哲理性的话。例如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引出论点“提倡尊老爱幼”。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引出论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一种现象:如从“逢年过节,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可引出论点“成由节俭败由奢”;又如从中学生早恋现象引出论点“早恋,成功的绊脚石”。

一件事情:如从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可引出论点“车祸猛于虎。生命价更高”。 当然,近年的高考,几乎都是材料作文。而材料本身就写了一种现象或一件事情。尤其要认真读懂材料,深刻领悟材料。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恰当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论点。

二、分析原因,透析根源——围绕材料议论的最佳手法

探因分析法,也叫因果分析法。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地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和结果,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如为证明“人要立志”这一论点,叙述这样一个故事:据说,牛顿小的时候并不聪明,有一次,父亲叫他在门上打个洞,让大猫和小猫出去方便些,他却打了两个大洞,说是因为有两只小动物。尽管如此,牛顿立志探索科学的奥秘过程中,因刻苦钻研取得累累硕果。接着用探因分析法就是:一个人立了志,就像机器上按了发动机,就有了使不完的劲。牛顿正是因为在这种“使不完的劲”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著名的科学家。这正是在举出事例之后,沿着牛顿为什么会成为科学家的思路,探究其根源,从而证明了“人要立志”这一论点。

此类分析法常常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引出探究和剖析事理的文字。

探因分析法的好处是,一可以紧紧围绕材料进行议论,绝不会发生越扯越远的偏离题意现象,二是完全符合“不偏离材料的中心”这个高考作文的考点;第三,增强了材料作文的思辨性。

三、探源本质,哲理思辨延伸拓展议论空间

从根本上说,议论文的主体就是在回答 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当我们在论证某个论点时,应该开动思维,多追问几个 “为什么”。换句话说,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由于因果联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因此,运用“追根溯源,探究原因”法切分分论点也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缘其事,析其理,可明得失,辨真伪。例: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附: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在这一段落中,考生可以引经据典,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知识面,深挖根源,以及社会影响,对材料和观点进行拓展延伸,使观点深化。

四、联系现实,旗帜鲜明——以小见大,广泛涉猎 1

联系现实部分在全文中出现的位置

联系现实部分往往在文章的中间或后半部分;也可用于全篇。我们中学生写的议论文,也可以在全篇都联系现实中鲜活的事例,而不涉及历史,这种情况很少;多数都是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即在旁征博引古代的一些典型事例或名人名句之后,又联系到当今社会中鲜活的事例;还有的仅仅在文章的结尾之前,联系当前现实情况或自己的实际情况,论证中心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与时代感。

(1)部分联系现实,出现于文章的中间或后半部分 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剂

(09上海高考满分作文)

郑板桥的书法之所以闻名,被称为“板桥体”,是因为他的作品有它自身的特色,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设想郑板桥当初如果只是用隶书或行楷,即使模仿名人的笔迹再出色,也不会在书法界有如此大的成就吧!

例如现在经营餐饮业,竞争很激烈,随时有被时代淘汰的可能性,据网上统计,业绩好、受顾客欢迎的,大多数是主题餐厅。有在一片黑暗中进食的餐厅,有专门以白领女性为顾客的餐厅,考

虑到白领女性的烦恼,特地提供免费营养减肥套餐,并提供一次性拖鞋,除去她们穿高跟鞋的不适。这些餐厅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保持较好的业绩,因为他们的主管经营有道,知道如何突出店中的特色,迎合顾客的需要。又如英国十六、七世纪的著名画家乔治·摩兰,他的油画作品起初被当做贡品运往中国的时候,人们以为远看还行,可近看一无是处,只看得见一片片的颜料。正是因为这种特色,他的油画作品还是渐渐别国人所接受了,甚至以有他的作品收藏为荣。其实,我们自身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由于现在上海着力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因此今年财经大学、海事大学、海洋大学都非常热门,许多人是有从众心理的,即使自己的孩子不喜欢,也硬逼着他们填上这所学校。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当我们自身的特色和别人的特色一样时,那也就不可称其为“特色”。反之,只要根据自己喜欢的专业来填报学校,即使这门专业是冷门,只要自己有兴趣,就可以学得很好,说不定毕业后会成为各公司争夺的人才呢!(联系生活现实,加入个人见解,使文章既有了“我”的存在,又增强了时代感)

做人也是如此,有谚语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只要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值得去做的事,那就放手一搏,努力去做吧,又何必在意别人的眼光呢!活出自己的特色就好。

但特色并不等于个性,在做任何事之前,要考虑是否侵犯了别人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培养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我相信可以活得更精彩,生活也会充满乐趣。

(2)整篇联系现实,可以用多个时事热点组织文章,也可以用一个时事热点贯穿全文。 他们

(08年上海市满分作文)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点评:作者将目光聚焦于现实,将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很真实地描绘出来,从农村到城市经历的不自然、不适应,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表达了作者对同龄人的同情、关注和企盼。) 2

联系现实的种类

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个例”,二是“泛例”

(1) “个例”就是具体的事例,就是紧扣中心观点,选择一个典型事例,详细地叙述下来。 变味的善良

(2008年云南满分作文)

我们总站在富足的地方悯惜贫穷,总躺在安全的地方怒斥邪恶,总在五十步笑百步后呼唤远离冷漠,总在血痕淡去后才忙着计算生命的价值。于是,我们俯身怜悯的姿态伤害了别人的自尊。

每次灾难过后,都有太多的人争先领养孤儿,当这片热潮过去,又有太多的孤儿陷入苦难。据心理学家分析,领养孤儿要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家庭氛围要同孩子原先家庭相似,教育方式、家长性格都要与孤儿相适宜。但是,太多的人仅凭自己一腔热血。热心却唤回了家庭的分裂,孩子们再次面临家园破碎的痛苦,伤害再次打击无辜孩子柔软的心灵。善良由甜蜜变为苦涩。我们用沸腾的热血烫伤了他人的肉体。

2008年奥运会是我们中国人的奥运,举国欢庆,气氛火热,圣火传递,同一世界,同一梦想。但是,不和谐的色彩也玷污了奥运火红的火炬、绿色的橄榄枝。据报道,8岁孩童用55天时间完成抵京“马拉松式”赛跑;10岁孩子捆绑双臂在激流中前行;8岁女孩在父亲陪同下步行3000多千米到达首都北京……这些行为引起中国甚至世界媒体的关注,其中不乏外国媒体以此对中国奥运的诋毁。不实评论需全力抵制,但也不可否认,这是“畸形奥运热”。我们举办一个理性的奥运,就需要理性的行为作支撑。热情由火热的激情变为疯狂。我们在用热血烫伤他人肉体时,也烫伤他人的心灵。

2008年5月21日的汶川大地震,我们以最迅速最团结的行动援救了太多的生命,我们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无数的闪光灯聚焦四川,闪烁着无数动人感人的故事,但也刺伤了灾区人们的瞳眸。被成功救援的孩子本是幸运的,但有记者为了采访一遍一遍唤起他们沉痛的回忆,孩子失声痛哭,大人也泣不成声;有热心的志愿者无救灾意识,却前往灾区,虽一颗炽热之心却给灾区添乱。不正确的救援动作,不完善的服务行为,不合理的安慰帮助,给灾区人民“二次伤害”。善良由本意的抚慰变成了利剑。

中华民族是坚毅、热心、善良的民族。当我们挺过洪水、挺过非典,挺过不法分子对祖国的分裂和对奥运的亵渎,我们也必将挺过惨烈的汶川大地震,成功地举办奥运。但我们需要更多的思索和行动,站在别人的角度,理性全面地看待问题。

“爱人之心”深入我们的血液,永葆善良甜蜜,为善良保鲜,让它不褪色,不变质,不变味。(点评:此文中,孤儿领养,畸形奥运热,汶川救援三个现实“个例”具有代表性,能从深度方面说明问题,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也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当然,这种具体叙述是相对于概括性的事例来说的,不可像写记叙文那样过于详细,只要把事情说清楚即可,因为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的。

(2) “泛例”就是概括性的社会现象,它舍弃了具体人物、时间、地点等因素,加以概括归纳出来的一类一类的“泛指“事物” 品味时尚

(09江苏高考优秀作文)

当人们的血脉中奔流着各色汽水饮料时,似乎再有哦没有一杯香茗高山流水般诗意地流淌的踪迹。

当人们恣意地将头发烫染得卷曲蓬松,五彩斑斓时,似乎大家忘记了自己原本拥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的秀发。

当人们开始将衣服穿薄,甚至“衣不蔽体”、奇形怪状时,似乎特立独行成了时代的标签。老祖宗的含蓄之美渐渐让步于时尚装扮。

当人们以车代步,进入了电动马达四轮的新纪元,似乎很少有人在月亮下闲庭信步,边走边欣赏,感受城市霓虹下最温存的拥揽。似乎没有人用脚步去丈量脚下的土地,感知生命的重量与自然的厚实。

当人们用电邮、用短讯、用视频支起了整个地球村,网住了这个偌大的城市,似乎人们丢失了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的期待与盼望。鸿雁飞过,丝毫没有等待的不安与渴望。咫尺与天涯丢失了那份如同生死别离般的重量。

当人们开始流行在饭店吃年夜饭,一家人聚在喧闹的酒店大厅时,人们似乎没有发现少了一份紧密,少了一份拥挤的温馨。没有了忙忙碌碌的筹备,便少了互相帮上一手的暖暖之语。没有了锅碗瓢盆的铿锵交响,便听了过年的“滋味”。只是吃顿饭,那还何需在外远游的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吗?当人们在电视前津津有味地观看着“快女”、“快男”等一系列选秀节目时,时尚的魔力将戏曲民乐从人们的耳朵里驱逐出境。

当人们的手中只剩下一些浮夸虚假的“青春文学”时,海子的眼泪便成为他们炫耀自己“博学”的家珍。而那些关于生命与爱的性灵,便被巨大的商业浪潮湮没在泛黄的纸上。

当人们再也没有阅读经典的习惯之时,这个由时尚照亮的世界是否会透彻明亮?我们,义无反顾地沉浸在时尚的大潮中。

我们,也在义无反顾地远离经典传统之美为我们铺设的沙岸。我们,只能无助地挣扎。品味时尚,却有一丝苦涩,我不知道,那是否是我们日渐空虚的心灵,在未来流下的一滴泪水。(点评:这篇文章以“当”字一气贯注,聚焦现实,概括出多个事例,能从广度方面说明问题,很有说服力。) 3

联系现实的一般思路

一般分三小步:立、摆、析。立,是确立本层小论点,如果没有分论点,可以直接从摆事实开始;摆,是摆事实;析,是分析现象,使现象与论点粘合上。这三小步其实就是起始、展开、终结三部分。(同学们可以结合背诵的经典语段模式,特别是在“析”这一环节结合我们曾经讲过的假设、因果、意义分析法) 熟悉

(09四川高考优秀作文)

生活如美人的脸,总是半遮半掩。没有人生来就对生活熟悉。我们在生活的小路上对事物总是由不熟悉继而变为熟悉。人们常说,熟能生巧,我们就应该只掌握熟悉的,放弃一切新的事物而止步不前?

答案是否定的,美好的生活应该是新鲜的,熟悉的事物只会让生活变得单调乏味。因此,让我们果断地放下熟悉的事,去挑战新的事物,去迎接新的自己。

以前的生活对于伊辛巴耶娃来说,可能再熟悉不过了。从小,这位俄罗斯女孩一心为了金牌,为了这梦想坚持不懈地去练体操,就在自己技艺很好的时候,一个残酷的现实等待着她接受——身高已不适合体操锻炼了。可她不放弃,从此改为撑杆跳运动员。时间一天天过去,原本对她很陌生的项目如今已是她的骄傲,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世界记录,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撼!(摆)试想,如果她固执于自己已经熟悉的项目,而没有挑战自己,她又怎会有如今的成功?(析)又如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在他之前,美国总统一向都是白色人种的领地,黑人总统别说没有,就是想也不敢想。这对于世人也许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了吧。可是,这位年轻的黑人小伙子偏偏不会就此罢休。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从著名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学位,为将来竞选总统做了准备。生活总是爱喜欢挑战的人,他终于如愿,成为美国历史上目前唯一的一位黑人总统,为了打破这“熟悉”的社会现状,他终于成功了。

又如在早年时的孔子,一心从政,可是他却处处碰壁,终于没有成功。于是,孔子毅然地放弃从政的初衷,开始整理和收集古时名作佳篇,自己从中吸取知识。皇天不负有心人,因为孔子毅然放弃自己熟悉的从政之路,挑选了适合自己的文学大道。终于,孔子成为了一代宗师,成为了古今闻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给中国乃至世界不小的影响。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对生活熟悉。渐渐地,我们所熟悉的事物越来越多。此时,不妨放下熟悉的事情,去挑战新的事物,让自己的人生不在熟悉而无味中度过,而描绘出自己不一样的多彩人生!总之,同学们在写作中,要使自己的文章新颖而充满活力,就不要忘记联系现实生活材料,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日要不断积累材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学们可以找一本本子,建立“素材库”,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等,每天往“素材库”里记录一件新鲜事,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久而久之就会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让自己的作文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让自己的作文写出新意,富有现实意义。

这一部分的写作,字数不要太多,以上只是给大家一个联系现实的方法,实际操作过程中,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议论时时时扣住材料,与材料进行对照,才能更好地做到不偏离材料。

五、提出办法,解决问题——假设分析法见真功

假设分析法即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还可以同时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经典实例——《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注意: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

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由于达.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决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

假设分析法可以多用几个“试问”“试想”的问句,并且注意多角度阐述材料,紧密联系中心论点,就可以使分析更加深入更加透彻。

假设分析法是专门针对材料作文的提出解决办法而设定的,在行文过程中特别受到阅卷者的亲睐。

六、归纳总结,发人深省——三言两语简捷有力

这是文章的最后一段,大部分同学都已经掌握,不在作详细的分析。附:典型时评类文章经典分析 “没时间想未来”的人生如何出彩 杨朝清

“现在的学生压力太大,某些重点中学进行全封闭式管理,每天中午只给学生半小时午餐时间。学生没有自己的时间,当然更没有时间思考人生和未来的方向。”近日,北大原校长许智宏院士在广州演讲时告诉在座家长。(5月19日《广州日报》)(引述材料,直接引用材料的关键句)

“没时间想未来”之所以引发关注,就在于他指出了一些当下看似成功的教育模式中潜在的教育危机——只关心知识学习,却忽视学生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只注重培养考试能手,却忽视生活技能的习得和社会经验的积累;只活在当下,却不着眼未来。(对材料中心进行议论,从而引出自己观点)

紧张的学习节奏,沉重的学习压力,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学习的枯燥和乏味,还有精神世界的单薄与苍白。生活犹如上紧了的发条,让中学生缺乏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思考人生和未来的方向更是一种奢望。毕竟,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一旦学习过度挤占,难免会导致学生“没时间想未来”。

(这一节,是从材料的结果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法国社会学家托克维尔曾说,“当过去不再揭示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在这样一个快餐时代,许多人缺乏安顿期许的空间;时间就像一个紧箍咒,裹挟了太多人的喜怒哀乐。“没有时间想未来”不仅是中学生面临的困境,也是许多成年人面临的瓶颈。

(延伸议论,引用法国社会学家的话,分析这样的一种现象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以小见大,是

这一节典型写法,延伸开去,达到了层层深入、步步拓展的良好效果。这一节,如果材料是一种好的结果,那么就要分析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面将可以带来怎样良好的社会效果,否则,如这篇文章一样相反。)

当高考成为不可绕行的“独木桥”,自主选择在许多人看来或许就没有多大的意义。更为关键的是,习惯替孩子做主的家长,通常采取一种居高临下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而不是俯下身子,和孩子平等交流、真诚对话,倾听孩子的“沉没的声音”。

(继续联系现实拓展开去,更加深入剖析会导致怎样的结果,这一节尽量例举现实生活的种种典型事例,增强议论文的说服力)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让孩子的成长道路更加平稳、顺畅,许多家长从自己的人生经验、社会阅历出发,替孩子制定人生规划。殊不知,这种忽视孩子利益诉求和情感需要的“包办”做法,看似是深思熟虑的理性选择,实质上却缺乏社会基础,很可能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没时间想未来”的孩子如何经营人生?这个沉重的话题,考验着每一个利益相关者。在现实的阻碍短时间难以根本消除的情况下,家长和老师应给孩子多一些自主选择的空间,多一些时间来思考人生和未来的自由。

(设身处地,最后收缩全文的时候,要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方法概说】

如何让你的分析更深刻、透彻呢?下面介绍几种常用方法

深刻、透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务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假设分析法——是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同时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

因果分析法——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归纳分析法——是在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对这些论据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扣在要证明的论点上。

列数字、作对比、设问、反问、归谬等也可以灵活运用。

篇二:时评文写作指导

时评文写作指导与练习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伪文化”现象泛滥,“新八股文”呈现燎原之势。在2010届的高考作文评改中,这种“虚、假、伪”的文风将一定会受到打压。然而,怎样把作文写“真”、写“实”呢?笔者认为,写好时评文,不失为使同学们摆脱“虚、假、伪”的文风,回归到写真事,抒真情的“务实”的文风上来的有效途经之一。

一、文体常识介绍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写好时评,首先要掌握时评的特点及写作要求。

(一)文体概念

顾名思义,时评即时事评论,是指对新近发生的一件事发表自己看法的文章。

时评通常以时事为评论对象,针对着一件具体的事来评说。所谓“时事”,可以把它理解为有新闻价值的事、公众关注的事,并且是有实效性的事。归根结底,时评是新闻的一种,它和消息、通讯、特写、访谈、图片报道等一样,是“新闻”大家庭中的一员。

(二)时评的文体特点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它的特点主要是从具体的事件,联系到它产生的原因,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或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

2、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

3、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

(三)时评的主要表现手法

1、夹叙夹议

时评是对一件事发表看法的文章,它既要写事又要看法,所以,夹叙夹议就成为时评主要的表现手法。

夹叙夹议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先叙后议;还有先议后叙;或是边叙边议;等等。当然,时评是论述文体,所以,叙与论的比例,始终是论为主,论比叙多。从论是叙的关系来看,叙是论之需要,也就是说,时评的论,是基于具体事件的评说,离开这一事件,论说就无法展开。

2、亦理亦情

时评是论述文体,它在对事件作出理性评判和分析时,并不排斥动之以情的作用。

时评“亦理亦情”的手法,首先体现在所评所析更合“情理”。

二、写作要领

写好时评文,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准备好材料

要写好一篇时评文,必须要有充足的第一手材料。这样,写的时候,才能纵横捭阖,意气风发,一气呵成。要取得第一手材料,可以调查走访,去新闻发生地调查事实的真相;也可以调查群众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可以上网搜索获得资料;还可以查阅报刊杂志。获得大批材料后,才能根据自己观点的需要,去粗取精,选用材料,才能做到评论时“真”、“准”、“实”。

第二步,拟好一个标题

时评文的标题,要实在。或高度地概括评论的话题,或一针见血地点明议论的中心、提出作者的见解。常见的拟题方法有:

提问法,把人们关心的问题提出来,为读者设置悬念。如《安排就业能不能“优先下一代”?》(《杂文报》第1797期,汪金友);

数字法,用数字突显出问题的严重性或复杂性,使读者一目了然。如《二十六个百姓摊一个“仆人”》(2005年3月15日《新闻快报》,张琳等);

判断法,用一个表判断的短语点明中心论点,如《恶搞是对批评的滥用》(《人民日报》2006年12月6日,汪涌豪);

反问法,用反诘的语气将批驳的事实或要评论的问题提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如《格言能 “震撼”贪官?》(《杂文报》第1797期,柏敏);

引用法,直接引用要批驳的观点,并给予否定,这样态度鲜明。如《不可盲目“先就业后择业”》(《中国教育报》6363期,柴葳)。

第三步,拟出写作提纲

时评文是议论文的一种,直接对时事进行议论,有很强的论辩色彩,因此要求逻辑严密。写作前拟好提纲,是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的保证。

文章的构思,一般大体结构是:“引—点—议—结”。

引,即某一新闻事件或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

点,就是点明中心论点,必须要旗帜鲜明。

议,要求联系社会现实,要有务实的文风。议论时,可以掺入作者的情感色彩,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最后结尾要有力,最好给人们留下思考的空间。

如果需要反驳别人的观点的话,可以先摆出要批驳的对象,然后指出他的漏洞,引例证将其驳倒,再树立自己的观点,进行正面的议论,使自己的观点深入人心。

三、写作思路

结合例子,归纳时评的写作思路。

1、示例文章分析

[材料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你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时事评论文章。

“铁腕”市委书记仇和当众点名批评

昆明官员听讲座打瞌睡丢官

来源:南方日报

在2月22日晚7时举行的中共呈贡县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呈贡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庆昆宣读了干部处理决定:同意蒋文辉辞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职务。同时,呈贡县投资促进局局长王亚华向大会作书面检查,并通过呈贡电视台向全县播出。这在呈贡县都是第一次。

据悉,在2月20日举行的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上,蒋文辉因在会上打瞌睡,被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当众点名批评。

“第一排,在睡觉的,你是哪个单位的?站起来!”日前,在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会上,一名听讲时打瞌睡的干部被仇和书记毫不留情地当众点名。

当天,正当主席台上的主讲者侯干云讲到如何发展开发区时,坐在一旁的仇和突然礼貌地对侯干云说“打断一下”,然后将目光转向第一排靠最右边的方向。“上课时怎么要睡觉,你是哪个单位的?”仇和严肃地问。那名干部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支吾了半天不见回答。“你是哪个单位的?”仇和再次追问。该干部只得回答道是呈贡县投资促进局的,但否认自己在睡觉,这个回答顿时引起会场一阵哗然。随后,仇和让他坐下,示意继续讲课。

仇和点名后,会场上所有人再没有一个人开小差。(据《都市时报》)

[示例文章1]

“打瞌睡丢官”属“量刑过重”

在2月22日举行的中共呈贡县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昆明呈贡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庆昆宣读了干部处理决定:同意蒋文辉辞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职务。据悉,在2月20日举行的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上,蒋文辉因在会上打瞌睡,被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当众点名批评。(交代事实)

(分析:第一部分要写好由头。写时评要就事论事,所以要先把所评之“事”交代出来,这“事”是引发评论的缘由。引用时要注意简明扼要。)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会上打瞌睡,就是不被领导点名批评,也应该受到应有的纪律处分,然而,仅仅因为在会场上打了一次瞌睡,就被迫辞职,显属“量刑过重”。(表明观点)从新闻中看,蒋文辉并非被“免职”,而是“主动辞职”,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外交辞令”,等于是给干部一个台阶下。如今,在会场上打瞌睡、溜号、打电话等行为,屡屡见诸报端,有的也只能批评,哪有因为打了瞌睡就主动辞职的?果真有这样的发自内心的自省自觉,那还真是一个好干部了。

即使是主动辞职,从正常的人事任免程序来看,也应该是发文了事,而不应在纪委全体扩大会上“宣读”。“宣读”的本身,就是一种“示众”。蒋文辉之所以会成为因为在会场上打瞌睡而“辞职”的第一人,一则可能是因为撞到了社会舆论的“枪口”上,在大众对会场官员在会场上的不良“表现”深恶痛绝之时,你打瞌睡了,犯了众怒了;二则是因为撞到了领导的“枪口”上——领导一批评,后果真的很严重。

会风透出的是作风,不管是从转变干部工作作风,还是从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来看,整治会风很有必要,然而,对违反纪律的干部从严从重处罚不能过头。无论是从公务员管理条例,还是干部管理条例,还是党的纪律处分条例上,我们都找不到在会场打瞌睡必须主动辞职,更找不到免职的规定。在依法执法的今天,不管这个典型具有何种警示意义,我们还是要依法、依规办事,不能因为谁“撞到了枪口上”,就一棍子打死。

(分析:文章中间的这两段主要是分析材料。写时评不但要写出自己的看法,还要写自己这些看法的依据和理由。而且,在评论时要集中精力对所评之事作出分析思考,作到就事论事。)

一句话,该给的处罚一定要给,但绝对不能把“小偷”判成“死刑”!(结论)

(分析:得出结论。)

[示例文章2]

副局长开会打瞌睡丢官,冤枉吗?

在22日举行的中共呈贡县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昆明呈贡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庆昆宣读了干部处理决定:同意蒋文辉辞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职务。据悉,在2月20日举行的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上,蒋文辉因在会上打瞌睡,

被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当众点名批评。(2月23日《都市时报》)

副局长开会打瞌睡丢官,近日在网上引发热议。从网友的留言来看,似乎同情的不少,甚至还有网友认为这是小题大做、哗众取宠,是上级官员在滥用权力。对此,我不敢苟同。

(分析:道出由头,表明观点)

细读报道全文,这位副局长丢官,其实并没有“被勒令辞职”的情节。且看呈贡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庆昆宣读的干部处理决定:同意蒋文辉辞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职务。“吴庆昆表示,蒋文辉已认识到事件的严重性并提出辞职”。干部提出辞职,组织予以批准、同意,难道不符合组织程序吗?懒、散、推、拖的机关作风,难道不应该予以制止和整治?

有网友认为,蒋副局长可能是因“抗灾累得撑不住”,这条理由我看也难以服人。且不说蒋副局长有没有参加抗灾,就是真的因“抗灾累得撑不住”,我想请个假也是情理之中的;再说了,一个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作为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不认真听讲反而打瞌睡,似乎也说不过去吧?由此看来,开会打瞌睡丢官并不冤枉。

(分析:谈依据与理由) 当前有一种怪现象,即我们一方面在大声疾呼要雷厉风行地推进“吏治改革”,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同情那些懒散、拖沓的领导干部,甚至为他们打抱不平,这真是一个莫名其妙的“怪圈”。

(分析:联系实际说理)

在我看来,开会打盹丢官绝非小题大做、哗众取宠,恰恰是一次对官场潜规则的彻底颠覆!在我的印象中,对官员作风不正、工作失误的追究、问责,常常是“千呼万唤不出来”。不要说是开会、听讲座这样的“芝麻小事”,就是出了人命关天的大事,在很多地方处理、问责的

棍子,也总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在这样的官场潜规则影响下,久而久之,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也就养成了一种拖沓涣散的工作作风了。

我也假设一下,蒋副局长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面前都敢打瞌睡,在普通百姓面前,他又会是何种表现呢?

(分析:在所评之“事”的基础上发挥,深入剖析)

昆明呈贡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庆昆希望通过这件事情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引起震动,改变以往懒、散、推、拖的机关作风,以振奋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区的建设发展中。我想理应如此,人们必须明白,对领导干部严厉管束,绝非小题大做。为政之道,贵在实,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开会打盹丢官的副局根本不值得同情,恰恰相反,如此雷厉风行颠覆官场潜规则的实事和细事,在如今实在是太“珍贵”了!

(分析:重申观点,总结全文)

2、写作模式归纳

根据例文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的写作模式:

(一)引用材料(选准切入点,简明扼要)1-2自然段,150-200字

(二)分析材料(注意层次,逻辑关系要清晰)2-3自然段,400字

(三)联系实际说道理(搜集典型论据,适当发挥)200字

(四)结论(100字)

3、优秀时评寻读

近年来,新闻媒体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闻评论性的节目,具有参考价值,比如,电视媒体上有央视的《焦点访谈》,广东电视台的《社会纵横》、《今日关注》,南方电视台的《今日一线》,凤凰台的《时事辩论会》、《小莉看世界》、《文涛拍案》等等。

另外,《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新京报》台湾的《中国时报》《联合报》,香港的《明报》《信报》等报纸也有许多精彩的时评文章。

四、写作实践

1、根据下面这则新闻写一则时评。

[材料]

韶关南雄市10月5日发生学生溺水意外事故,四名不熟水性的男生为营救一名不慎掉进水库的女生遇难,四遇难者遗体于6日上午被发现并捞起。

2009年10月5日下午5时45分,南雄市乌迳派出所接到群众报案称,有九名学生结伴到乌迳镇孔江水库边游玩,其中女学生李某(16岁,高一学生)不慎掉落水中,同伴中四名男学生见状下水相救,落水女生被救起,但四名男生失踪。据了解,其中三人为高一学生,另一人是广州某技校学生。(见《新快报》2009年10月8日文章《不熟水性勇救女生 四男生下水皆遇难》 记者陈海生)

(参:《舍己救人与见死不救:孰是孰非》

2、根据下面这则材料写一则时评。

篇三:新闻评论写作技巧及模板

新闻评论

文章论点往往放在较醒目的地方,如标题、开头、结尾,用观点统帅材料 构思:从材料出发,材料越多越好,通过对材料的调查研究,形成论点;

表达:从论点出发,根据论点来选择、裁剪、组织材料;

一般步骤:

简单叙述现象并提出疑问

各方反应:政府,大众,媒体,学术界,事件起因者,时间受害者

现阶段主流观点、立场和态度

造成影响:大环境(道德,法制,社会,价值观,示范引导作用)

得失(损失,收获,希望,教训,经验)

现象的分析:

直接原因分析,深度分析:文化背景,文化差异,潜规则,国民性,制度,潜意识,限制因素,既得利益集团,发展历程,经验背景)。分析角度:受害者立场,受惠者立场,不同的群体,情感立场,科学立场,法律角度,道德角度。

下结论:未雨绸缪,继往开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严厉打击,防患于未然,杜绝此类现场,道德扬颂,道德鞭挞,情绪渲染等。

新闻评论的几种具体结构形式

1、 论式: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按照引论、正论、结论来组织文章,表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优点:逻辑上比较完整严密,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2、 论式(点睛式结构):在小型言论中使用较多,分为两层意思。前一层是关于基本事情的介绍,后一层是画龙点睛式的评论。常常是叙事多于说理,其论述和结论往往连在一起。

优点:结构简单、灵活、生动、活泼

3、 波澜起伏式:新闻评论文章各层次间波澜起伏、正反结合的形式

优点:比较吸引读者,可以避免论证中的片面性,把道理讲得比较透彻,常常是有疑问、迂回、变化

4、 递进式:主要使用在文章论证部分,按事物的逻辑联系来安排层次,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层层深入的关系,由浅入深、步步深入。

优点:逻辑严密,论证性强

5、 并列式(平面展开):用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而又互相紧密相连的论据(分论点)共同论证中心论点,这些论据(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

3种并列方式: 并列事实;并列分析;逐项反驳

优点:能扩宽论述的广度,有利于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条理清楚

新闻评论的开头与结尾

(一) 开头:往往为下文定下基调,非常重要

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踏破楚天浓雾,纵横江汉千里”

1、类型: 摆论点; 摆材料; 介绍写作缘由

2、要点:(1)开门见山 (2)新颖别致,吸引读者 (3)简洁

(二)结尾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类型: 挽结收口,综合全文 点明结论,表明态度 深化主题,引人思考 鼓舞激励,发出号召

2、要点紧扣主题,不要画蛇添足,简短有力 不落俗套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

论据的使用

a、 事实论据:丰富的事实,数据化论据,史实作为论据

b、 理论论据:名人观点,法律法规

1、 事实论据: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论点的事例,包括个别事例、概括性事例以及一些统计数字等。是写评论的主要论据,经常说的“摆事实,讲道理”即为此意

2、 意见论据(理论论据) 用已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理论,大家公认的观点作为论据来证明尚待证实的新论点。

最常见的意见论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党的方针政策,权威语录,常识,格言等 突出重点:写评论要抓住主要矛盾

防止片面:现在有很多评论一边倒

立与破相统一

立:从正面确立自己观点

破:驳斥相反观点,间接确立自己观点 评论的说理论证多数以立为主 在以立论为主时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看法进行驳斥,在以驳论为主时也要确立自己观点,这样就能增强自己文章说服力。

新闻评论作品立意的范例:

(1)、新的提法

(2)、质疑法律条文、行政法规

(3)、质疑某种做法或说法

(4)对新做法或者新现象的赞许

这是褒扬类的评论,尤其应注意表扬代表了社会进步方向的现象。

(5)关注细节和细致的分析

就别人提供的新闻报道中提到的细节;自己是新闻的目击者所观察到的细节;生活中的细节。

(6)、深入全面的思考与分析

(7)、逆向思维和换位思考

(8)、理性的分析

论证的方法

简短是新闻评论的特征,往往不可能有较长的论证过程。因此新闻评论的论证

过程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有些短评,可能只是直接提出观点。

a、 直接论证

如果是事实论据,要考虑事实发生的概率,要看事实的代表性如何;若为理论论据,要注意观点的权威性,寻找相对有权威者的观点作论据。

b、 比喻论证

c、 比较论证

通过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同类事物的比较,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d、 间接论证

选言论证

为证明某一观点A的正确,穷尽地列举出除A以外的可能即B、C、D??,

并证明B、C、D??的不正确,从而证明A的正确。

反证法(近似说法:归谬法)

要证明A为正确,提出与A相反的观点-A,并证明-A的不正确,从而证明A正确。

新闻评论的结构

(1)、遵守基本范式和不拘一格的统一

a、基本范式是何样的以及形成基本范式的原因:

基本范式即:新闻评论在结构上往往分为开头、中间和结尾三部分。

(2)、“开门见山”模式

范荣康所说的这个“山”指的是:1、事实(由头事实而非论据事实),2、

观点(作者的观点或作者要批驳的观点)。

在新闻评论写作中,在文章开头就将引起写作的事件或现象说出来;把观

点、论点放在文章开头,此时,事实是普遍情况且是大家能感知的,先凸出观点,没必要多说事实。

这里的“观点”又分为两种情况:作者的观点;作者要批驳的观点。

立论:以建立自己的观点为主体的文章。

驳论:以批驳错误观点为主体的文章,驳论不以反驳作为目的,反驳只是手段,还要提出自己的观点。

(4)、全文的写作:论点的逐步深入

指的是:如果在一篇新闻评论中,通过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结论,那么,

结论中比较浅的、简单的、社会影响性比较轻的放在前面;比较深入的、复杂的、社会影响性比较重的放在后面,逐步深入。这样更符合作者的思维规律和读者的阅读心理。

(5)、结尾

应有收束力,应能概括全篇,且要简练,是谓“豹尾”。或引而不发,所谓“引而不发,跃如也。”

新闻评论的标题

标题的拟定,大多有三种情况:引发议论的事件在标题中显现出来,事件

本身很吸引人;观点很吸引人;所批驳的观点很引人注目。

标题的拟定,大体应做到:生动、简明;艺术化的效果(诗意的、耐人咀嚼的);

语言新颖。

作为编辑结果的评论标题:通过标题来表达文章的观点,增加读者在短时

间获得确定的信息的量。

评论标题的类型

a、 论断题《有才无德最可怕》《科学不相信等级》

b、 论战题《非名校不上之议》《为什么不能提党员优先?》《对杰出科学家

能“法外开恩”吗?》

c、 号召题《把新时期广东人精神坚持到底》《到西部去》

d、 赞颂题《为广州的民企投诉中心叫好》《“伙计闯祸,老板遭殃”,好!》

e、 批评题《博士离校即可任职“副县”,不妥》

f、 研判题:文章内容体现为对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或新情况的研究、

判断。“专论”多用。《看两岸民商法律统一的可能性》《竞选“造势”

不可缺少制度保障》

g、 商榷题:对某一做法,提出异议,该异议是商榷性的。《通缉犯走上商

业广告,值得商榷》《以户籍确定选举权可能是一种误解》《能否适当公

开对外援助的缘由》

h、 建言题:提出建议性的言论。《邓小平手植树可否改称“邓公榕”》《高

校对毕业生应加强就业指导》

i、 告诫题:对一些不良倾向、可能出现或扩大化的不好现象提出告诫。《媒

体不要误导高考考生》《愚人节:恶作剧当心违法》

j、 设问题:既可表达倾向;又可引导思考。《媒体必须与法院保持一致?》

《请娱乐业老板监督警察?》《快速增加文化底蕴?》

k、 杂文题:杂文中的社会题材杂文被称为“边缘性新闻评论”。杂文的新

闻性比新闻评论弱,艺术性比新闻评论强。杂文的特点:讽刺与幽默;

“灵感”思维。“灵感”思维——也即注意使用联想手法,新闻评论不

突出此点。《戒烟杂感》《领导通讯录、厕所地图与难言之隐》

l、 化用题:化用的对象很多,包括:成语、谚语、诗词、警句、格言、歌

词、著名的理论论断等等。用得好可使文章更生动,可增加文章的文化

品味和吸引力。《杞人忧车》《欣赏需要接近》《纸上得来总觉陋》《莫为

“民愤”遮望眼》

周俊生:出租车燃油附加费该如何调整

本报特约评论员周俊生

北京市此次决定取消燃油附加费,顺应了市场的变化。为了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政

府需要对现行的出租车定价制度进行“顶层改革”。

《北京市出租汽车燃油附加费动态调整办法》日前出台。经市政府批准,北京自1月15日起取消出租车燃油附加费1元/运次,出租车运价中不再含有燃油附加费。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出现“腰斩”和我国成品油市场出现“12连跌”以后,北京宣布取消出租车燃油附加费,以此减轻市民出行支出,无疑值得称道。

北京市出租车燃油附加费是在2009年年底开收的。其时,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上升,我国成品油价格也随之不断上涨,使出租车运营的燃油成本支出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出租车价格是由政府统一管制的,在严控物价上升的环境下,出租车要以加价来消化上升的燃油成本缺乏可行性,因此以推出燃油附加费的措施来平衡市场。这表明,出租车燃油附加费本来是在成品油价不断上升的压力之下采取的一项临时措施,在油价出现下跌后,它理应取消。因此,北京市此次决定取消燃油附加费,顺应了市场的变化。

从油价在半年前步入下跌通道开始,有关取消燃油附加费的呼声就不断出现,但很多地方的交管部门反应冷淡,与当年设立这一收费项目时的态度大相径庭,有的城市甚至准备在取消燃油附加费的同时提高出租车价,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发生,原因在于出租(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时评写作技巧)车价格完全由政府定价,这种价格机制形成了出租车市场的垄断格局,也使出租车的运价丧失了由市场决定的条件。

就北京市的情况来看,2013年7月本市实施《出租汽车燃油附加费动态调整办法》。根据该办法,燃油附加费实行动态调整机制,3个月为一个周期,周期内油价加权累计平均值每提高(或降低)0.8元/升,燃油附加费相应提高(或降低)1元/运次。联动周期长,就使得燃油附加费的调整可能跟不上成品油价格调整的节奏。再加上算法繁琐,公众难免多有疑问。

由此,短期来看,不妨考虑缩短调价周期,使燃油费的调整与成品油价格的调整大体同步。长远来看,出租车服务的市场化色彩鲜明,其价格不妨由提供服务的司机和作为消费者的乘客经过博弈得出。实际上,燃油作为出租车运营的一种成本,完全可以纳进运价之中,当油价持续上升致使出租车运营成本上升的时候,在市场机制作用之下,出租车有理由提高运价,而不必另外设立燃油附加费。

出租车市场的政府定价,已经对这个市场的发展形成了某种体制性困扰,甚至引发了一些复杂的矛盾。为了让出租车在市场机制下获得更好的发展,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政府需要对现行的出租车定价制度进行“顶层改革”。取消燃油附加费值得点赞,但它只是出租车价格管理改革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取消政府定价,将定价权还给市场。

相关报道见A07版

(原标题:出租车燃油附加费该如何调整)

刘雪松:爱国言论,怎可遭此嘲讽

香港演员赵雅芝微博晒了自己途经北京天安门广场时的一张私照,并配文字分享自己此刻心情说,“每次路过天安门都会深深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不料赵雅芝在收获众多点赞的同时,也遭到不少网友的激烈吐槽。有网友直喷:到大陆捞金就用正当方法,出来讲谄媚的话,要脸吗?

不差钱的赵雅芝,路过天安门表达一下爱国情绪,却引来这么多嘲讽谩骂,令世人再次领教了中国部分网民了无底线的网络素养。一个公民表达自己的爱国言论和情怀,是世界上任何一部法律都不会被禁止的正当权利,恰恰相反,应该被法治所剥夺和限制的,倒是此类野蛮暴戾的攻击言论。遗憾的是,这种突破道德与法律双重底线的冲撞,竟然能够成为中国网络现状中司空见惯的常态,这不得不说是一些网民长期以来自我的娇生,与网络言论环境

标签:时评 写作技巧 时评类作文写作技巧 曹林时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