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作手法 > 正文

秋渐深写作手法

时间:2017-03-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梅中2012二模试卷

ass="txt">一、积累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栖身(xī) 洗濯(zhuó) 觥筹交错(gōng) ...

B.两颊 (xiá)亵渎(dú) 相形见绌 (chù) ...

C.贮藏(zhù) 羸弱(l?i) 明眸善睐(móu) ...

D.箴言(zhēn)琐屑(xua)风靡一时 (mí) ...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我的童年》是一本好书,大家都很想知道到哪里才能买到这本书?

B.有一种花,像夜来香,香得又野又蛮,的确是“花香欲破禅”的那种香法。

C.张丽莉老师为救学生而被卷入车轮下,被人们誉为——“最美女教师”。

D.由黄健翔、孟非、陆川??等发动的“拯救南京梧桐树”活动,呼吁为城市保存记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正确的一句是(3分) ........

A.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诱惑。

B.所谓“皮革奶”,是将废弃的动物皮革制品水解为蛋白混入牛奶,以提高蛋白含量。

C.英国制定严密的安保措施,提升安保级别的原因,是由于担心奥运期间发生恐怖袭击。

D.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烟花三月”已成为我市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广的旅游品牌。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壹周立波秀》节目中周立波拿自己开涮,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

B.复出后的刘翔在上海站钻石联赛中,跑出了13秒07的好成绩,这真是白驹过隙呀。 ....

C.身在美轮美奂的瘦西湖春景画面中,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外游客都情不自禁地陶醉了。 ....

D.如果有国家胆敢铤而走险,蓄意侵犯南海,中国人民有决心也有能力捍卫国家主权。 ....

5.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第一次看到动物的眼泪,我几乎被那一滴泪惊呆了。_____ _____ _____ _____

①此时,人们才会相信,动物更有一种为人类所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

②但是,直到真的看到了动物的泪水,我才相信动物也和人一样,它们也有悲伤,更有痛苦。

③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语言,或者是人类还不能破译它们的语言,所以,当人们看到动物的泪水时,才会感到惊愕。

④本来,我以为泪水只为人类专有,而动物因没有感情,它们也就没有泪水。

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

6.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前者是小说,选自《呐喊》;后者是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1

B.《诗经》是我国最

秋渐深写作手法

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按体制分“风”“雅”“颂”三类,常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C.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采取层层推理论证的方法,通过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结尾概括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D.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莎翁悲剧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7.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他的头发乌黑而浓密,密得似乎梳子都不能通过;他的额头宽大突起,鼻头宽而短,脸型像狮面;他的嘴唇轮廓相对细(nì),下唇稍微有些超出上唇;他的双眼经常闪(shuò)着一种神奇的力量,让所有看到它的人都感到震(sha)。他弹琴时,面部肌肉隆起,青筋暴(zhàn);野性的眼睛变得格外地吓人;他的嘴唇发抖,俨然一种被自己召来的魔鬼制伏

8.默写。(每空1分,共9分)

⑴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⑵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⑶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⑷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恒兀兀以穷年。(韩愈《进学解》)

⑹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⑺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史记》)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说环境会改变人,但莲的“ , ”这一品质却表明人们完全可以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洁身自好。

9.阅读消息,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昨天,教育部门透露:今年高考,考生不能用繁体字写语文作文了,答卷必须用现行规范汉字。教育部日前出台《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与旧版考务规定相比,新规的一大变化:语文作文不能用繁体字。此前,教育部规定用汉语文授课、学习的考生,高考时,除外语科外,笔试一律用汉文字答卷。而今年,则明确要求“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有高三语文老师分析,这意味着学生写作文时不能用繁体字,同时也杜绝了前些年部分省市出现的个别学生用甲骨文写作文的现象。

(1 2

(2)请你为这则消息写一段简要的评论。(3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10—11题(5分)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②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10.“惊起沙禽掠岸飞”中的“掠”好在哪里?请简要说明。(2分)

11.用恰当的语言描绘下阕描写的景象。(3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2—15题。(16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①受人馈绢②,事觉,上③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注释:①长孙顺德:复姓长孙,名顺德。②绢:唐代可做货币流通。③指唐太宗。④大理少卿:官职名,掌刑狱案件审理。

12.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作奸犯科( ) (2)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3)受人馈绢( ) (4)事觉( )..

13.下列各句中加点“于”字的用法与“甚于受刑”中“于”的用法一致的是(2分)()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苛政猛于虎也 C.管夷吾举于士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4.翻译句子(6分)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惜其有功,不之罪。

(3)奈何复赐之绢。

15.【乙】文中唐太宗的做法与【甲】文中诸葛亮的观点有哪些方面不符?(4分) 3 ④①②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6分)

满架秋风扁豆花

丁立梅

①说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

②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上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很是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

③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舞蹁跹。欢天喜地。

④花落,结荚,扁豆成形。四岁的侄儿,说出的话最是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还真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抬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这是我小时的记忆。乡村人家不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旁,或是院墙边,随便捋上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碗装了,放点盐,放点味精,再拌点蒜泥,滴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

⑤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然生长,花开花落。

⑥也终于见到扁豆的主人,一整洁干练的老妇人。下午四点钟左右的光景,太阳跑到楼那边去了,她家小院前,留一片阴。扁豆花却明媚着,天空也明媚着。她坐在院前的扁豆花旁,膝上摊一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一行读,朗朗有声。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觉得它们是浑然一体的。

⑦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认真地在读一页书。视力不好了,她读得极慢。人生至此,终于可以停泊在一架扁豆花旁,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地过了。暗暗想,真人总是不露相的,这老妇人,说不定也是一高人呢。像郑板桥,曾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居住在大悲庵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人见着,不过一乡间普通农人,谁知他满腹诗才?秋风渐凉,他在他居住的厢房门板上,手书浅刻了一副对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⑧大自然的美,是永恒的。清学者查学礼也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人生秋至,不关紧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生命不息。

16.作者笔下的扁豆花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17.作者说“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这其中的“且开且落”与 4

“且落且开”内涵上有何异同?(4分)

18.第⑦段中哪句话与第④段画线部分的内容相对应?简述理由。(4分)

对应的句子: 理由:

19.本文写花,写花下的老妇人,再写郑板桥的对联、查学礼的诗,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8分)

给秦桧立坐像有失基本底线

林萧

①据报道,在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的?江宁千秋?展览单元里有一尊秦桧雕像。特别的是,这里的秦桧雕像一反传统,不再是西湖边上岳飞庙里长跪不起的罪人,而是挺直了身子,端坐起来。虽然博物馆方面称,只是出于对江宁通史展览的完整性考虑,并未对用坐像还是跪像考虑太多,也毫无为秦桧平反之意,但是一时间,坐着的秦桧雕像引发了广泛质疑。

②人们说起秦桧,奸臣、卖国贼等贬义词会脱口而出。据《宋史》记载,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2年),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抗金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遭到世人唾骂。南宋时,人们听到岳飞被害的消息,?天下冤之,闻者流涕。?元朝时,人们在秦桧墓前便溺,称他的坟是?遗臭冢?。到了明朝,有人在岳飞墓前植桧树,举刀一劈为二,号称?分尸桧?,由是可见世人对秦桧的憎恶程度。历史发展到今天,竟然有人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改其跪拜形象为坐立,不知其意欲何为?

③给秦桧立坐像,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金瓶梅公园?、?鬼子进村?、?满洲开拓团?等旅游项目。公众看到的是,面对媒体质疑,相关部门总能拿出各种理由进行搪塞,最典型的莫过于打着文化的旗号,以文化创新、文化争鸣为噱头进行宣传。早些年,各地盛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后来逐渐演变成?文化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的怪象。然而以文化创新为由头未免太过牵强,终究经不起时间及公众的检验。文化创新本身值得提倡,但也应该坚守最基本的底线,不能借文化名义炒作。

④文化创新首先应该充分尊重历史。以秦桧为例,其行为足以让其遗臭万年。长跪不起的秦桧雕像,可以起到警示后人、教育后人的作用。一旦改变其形象为坐立,似乎在暗示?秦桧无罪?、?为秦桧平反?。如此一来,不仅是对历史的扭曲,也是对是非不分、忠奸不明、善恶不辨的肆意放纵。

⑤文化创新还应充分尊重民族感情。民族感情深藏在细微之中,容不得半点侵犯。谋害忠良、卖国求荣者理应受到万人唾骂,倘若其能够与烈士、英雄平起平坐,那么给奸臣立像的意义已丧失殆尽,不仅起不到应有的警示教育作用,反倒像在为他们树碑立传,导向严 5

篇三:2014年高三语文嘉定区

class="txt">语文 试 卷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

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①中国不存在真正的文艺复兴,因为中国文化史上没有出现过古希腊那样一个“人本”时代,一个崇

尚理性、欣赏人与生活之美的时代,没有这样一个文化之源,文艺复什么“兴”呢?我们看到的是孔

夫子“克己复礼”,他想复的是周礼,实现礼治天下,让命定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来维系社会超稳定

结构,“拯救理性”压抑了人性。

②如同但丁透过中世纪千年黑暗看到了古希腊文化之美与文明之灿烂,吴承恩在明中后期透过近千年

的历史烟云与世态乱象看到了唐文化的辉煌与安详,唐人之美不在于富贵,而在气定神闲,在安详自

在。因为它是当时世界文化最发达繁荣的地方,几可无敌于天下。吴承恩看到了佛教对唐文明的巨大

影响力,而玄奘则是弘扬佛法、独行取经的一代伟人!吴承恩没去复述孔子,他要复述他自己心中的

圣人——玄奘大师!

③《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拥有与天帝抗衡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作者在理想化暗喻自己,知

识分子通过思想力来获取超越自然万物的能量与力量,并暗示“思想不死”,而天帝、天庭是封建统

治者和封建政府的化身。统治者不希望思想者影响一方,于是给思想者“弼马温”这样一个有官无职

的位置,思想者有受辱感,回归花果山,最终与天帝妥协,获取地方自治权——被承认为“齐天大圣”

管理一方。思想者的思想力不得安宁,大闹蟠桃会,偷吃老君丹,最终“异端”思想者被压在五行山

下五百年不见天日。直到灵魂的象征者与救赎者唐僧出现,灵魂从上天那里获取了诅咒的力量,而思

想者被套上紧箍咒之后便皈依了灵魂,协助灵魂的象征唐僧前往西天追求真理,以求超度自我。孙悟

空被唐僧“救赎”之前的“复述”,表面是对一只猴子成长的叙述,而暗喻的是自己身在明中后期,

渴望逆时光潮流去追寻唐玄奘足迹,历经磨难,往西天取经的知识分子的人生梦想!吴承恩的心中,

玄奘是解开唐朝文明辉煌的一把金钥匙,九九八十一难看似数字的叠加,一些情节也有些相似,它主

要是展示西天的艰难、人生的历练,以及社会万象、乱象。

④吴承恩不仅通过追寻玄奘之旅来确定自己的精神走向与旨归,他还要通过玄奘取经来实现对整个社

会的拯救,他希望把明朝带回到唐朝,像唐朝那样气度恢弘,像唐朝那样气定神闲,富贵强健。通过

1

如来之口,吴承恩描述了中国——“东土”人性沦丧,社会混乱之现实,亦通过如来之口认定:中国

尽管有过孔夫子的儒家仁义礼教,但它似乎救治不了中国,只有通过佛教来超度国人的灵魂。他认为,

中国人是灵魂层面出了问题,人的思想淹没了灵魂,整个社会被无序的智慧与欲望控制,这是一切罪

恶之源!《西游记》从开篇到结束多处否定儒家传统人伦之情对人性自由的禁锢和对社会欲念的纵容!

中国的明代思想领域正在热提“独抒性灵”,倡导心灵自由的同时,吴承恩却已超越时代,看到了“心

猿意马”无所控制,无人咒念带来的对社会秩序的挑战及恶果。吴承恩的复述是超越时代的,□□他

的复述一直被当成神怪故事叙述,□翻开尘封的历史本原,我们依然能找到一颗伟大的心灵熠熠生辉!

⑤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游记》是中国的《神曲》,只是《西游记》尽管也诞生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初

期较发达的东部沿海淮扬之地,但这部书并没有带来中国思想界文化界的整体觉醒,而《神曲》则像

启明星一样给欧洲带来了人文科学复兴的黎明。但丁在不同狱界见到了不同的历史文化名人,通过“对

话”(孙悟空是通过对打、对骂)来臧否历史人物,表达但丁的人文理念、思想。作者最终见到了上

帝,走出迷梦,恢复崭新的肉身,重享生活的自由与美好!他象征着一个新的欧洲复活了!

⑥无论怎么说,《西游记》取经是成功的,玄奘是成功的,唐文明是成功的,《西游记》是昂扬的,健

康的,人的灵魂在书中得到了救赎超度。《西游记》的伟大在于,他嘲弄并深刻地揭示了儒家文化对

人性的禁锢与摧残,他们期盼释道救赎,但这却只能暂时摆脱精神困扰,并不能实现社会人文与科学

的真正发展。直到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提出科学与民主精神,中国文化才真正进入到符合人类

发展的理性大道!

(摘自吴祚来的《文艺复述》,有删改)

1.第②段加点词“复述”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④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尽管但 B.由于因此C.因为 所以D.即使但

3.第②段和第⑤段都提到了但丁的《神曲》,但作用不同,请分别予以简析。 (4分)

4.联系上下文,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思想者象征个体内心的想法欲念,灵魂象征转变个体的外在的力量。

B.思想者象征个体内心的精神追求,紧箍咒仅指控制个体的社会秩序。

C.拥有高尚灵魂(即信仰)的个体其精神和思想才可能实现自我超越。

D.归附于儒家传统文化其个体的自由思想和欲念才会实现社会价值。

5.概括第④段的段意。(2分)

6.综观全文,中国不存在真正“文艺复兴”的原因有哪些?(4分)

2

?

?

?

?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1分)

秋渐深李娟

①秋天来了,秋分一过,晨起漫步江畔,白露满地。树叶、草尖上都挑着颗颗晶亮的露珠。节气和植物,犹如一对恋人,配合得默契贴心,情投意合。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温柔的姿势,她都已心领神会。

②桂花开了,细碎的金色花瓣,宛若星星,人从树下走过,落花细细香满衣。起风的夜里,花香伴着虫鸣如流水般一潮潮地涌进窗来,花香袭人。忽然想起《红楼梦》中宝玉的丫鬟也叫袭人。贾政责问是谁取了这么一个鬼精的名字,宝玉说,她本姓花,有一句古诗“花气袭人知昼暖”,所以就给她取名袭人。夕月一弯的秋夜,枕着阵阵花香入眠,无限花香染梦境。

③午后,走进寂静的山林,手里携一本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他写道:“走在山间小路上,芒草,萱草牵吾衣,着实可爱。”我仿佛和他一同走进秋的深处。树上的叶子渐渐凋零,每一棵树变得疏朗透明起来。金黄的,褐色的叶子铺满树下,如同厚厚的花毯。远远的看见一棵树,擎着深红的树冠,枝桠上挑着颗颗闪亮的红星星,走进了细看,原来是一树红灯笼似的柿子。

④榉树的叶子一日日红了,细细密密的红叶像一叶小舟,驶向秋之深处。踩着沙沙的落叶,偶然会听见咕噜咕噜石子落地的声响,其实那不是石子,是山中松子落。枝桠上蹲着几只斑斓的鸟儿,坐在枝头阳光下说着悄悄话,让人想到“林静鸟谈天”。

⑤田野里,收割后的稻草一捆捆一簇簇相依在一起,一夜夜秋风袭来,秋深露重,它们只有依偎在一起取暖。

⑥艾草枯黄了,静静地立在山坡上。每年端午时,人们将它一丛丛抱回家,捆绑好立在家门前,或是用艾叶熬了水给孩子洗澡,等到夏天来了,孩子不会招蚊虫叮咬。《诗经》有云“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原来艾草是伴着爱情从千年前的诗歌中向我一步步走来。那位布衣诗人走在山野间,看见青青的艾叶随手拈来握在指尖,思念就如潮水般涌起。他的诗句随风飘远了,落在《诗经》的泥土中,开出了深情、朴素的花朵,流传了千年。

⑦幼年时在乡下,秋意正浓的时候,奶奶带着我去山坡上采摘野菊花。一丛丛野菊花如邻家的小女孩,穿着金黄色的布衣裳,梳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小辫,冲着我张开笑脸。她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在秋风里交头接耳地说话。奶奶说,将野菊花在太阳下晾干了,装在枕头里,可以清火、明目、安神。我的竹篮里只采了薄薄的一层,就嫌累了,蹲在草里找蒲公英。蒲公英一枝枝白了头,我拔了一枝,小心翼翼捏在手上,轻轻地吹一口气,蒲公英的孩子们就随秋风飞远了。我也是蒲公英的孩子,光阴的秋风一次次将我吹远了,望不见童年,望不见奶奶,望不见故园。

3

⑧我很喜欢作家汪曾祺先生一段话:“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一直不知道“菘”是什么样精致的蔬菜,是秋末的一味美食。那日翻开《诗经》就看见它,原来是一棵青翠的大白菜。如同农家一个粗衣旧服的小闺女,一日进了学堂,戴眼镜的老师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叫丫头,众人捂着嘴笑,老师就像随手给丫头取了大名“菘”,使得这个水灵灵的小丫头整个人一下子优雅、端庄起来。秋末,清炒大白菜时配上黄的姜丝和几丝红辣椒,盛在青花瓷盘里,分外悦目,爽口宜人。 ⑨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几场秋雨,将天空洗得犹如碧玉一般明澈。所有的树木渐渐落尽繁华,疏朗的枝桠伸向晴空,大自然庄严、肃穆的季节来了。

⑩人过了而立之年,才渐渐懂得秋之深的韵味。就好像一个人的文字,年轻时姹紫嫣红开遍,分外艳丽妩媚。慢慢年长,才明白“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的道理,文字到了一定的时候便开始做减法,简洁、干净、纯粹。将枝头的繁华一一卸下,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洁不芜,气定神闲,沉静从容。文字有了山寒水瘦、千山鸟飞绝的意想,也有了秋水长天的开阔明朗。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删繁就简三秋树,将人生和文字站成秋天里的一棵树,那是生命的另一个境界。

(《最美文》2013年第10期卷首语)

7.第①段描写节气与植物,是为了 。(2分)

8.从表现手法角度对第④段进行赏析。(3分)

9.第⑨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3分)

10.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关于《红楼梦》中袭人名字的联想意在抒发作者沉醉在花香中的情怀。

B.第⑥段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意在强调深情朴素的情感会穿越时空成为永恒。

C.第⑦段关于幼年采摘蒲公英的回忆是为了突出作者无法回归故园的悲伤之情。

D.第⑧段老师给丫头取名的联想意在表明素朴的人生也一样散发优雅端庄之美。

11.联系全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对结尾画线句进行赏析。(4分)

12.有人评价李娟的散文“带着原生态的青春,有着青草般的鲜美气息,充满对世界的童真”;也有人说“李娟写作太过个人化,过于清浅,格局也不开阔”。对此,你怎么看?请选择一个角度(如选材、语言等),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诗经·秦风·蒹葭》)

(2)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4

(3)师者, 。(韩愈《师说》)

(4) ,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5)如花美眷, 。(汤显祖《牡丹亭》)

(6)凡事预则立, 。(《礼记》)

(7)疏影横斜水清浅, 。(林逋《山园小梅》)

(8)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 (《中庸》)

(四)阅读唐代诗人戎昱的两首诗,完成第14—16题。(8分)

(甲)霁雪①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乙)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①此诗又题《韩舍人书窗残雪》。

14.对两首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都是七言绝句 B.首句都不入韵 C.都是仄起平落 D. 都很讲究对仗

1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首句点明雪晴在天“暮”之时,为结句“一夜明”作了铺垫。

B.甲诗“无人扫”三字突出居住地的偏僻,显出韩舍人的孤独寂寞。

C.乙诗首句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最喜爱的湖上亭。

D.乙诗“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离人伤心的啼哭。

16.两首诗都出现了“柳条”这一意象,请加以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5

标签:手法 写作 秋渐深 秋渐深散文 故都的秋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