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作手法 > 正文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 [指向语言表达形式的阅读教学]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阅读教学应该直面文本的语言表达,进行指向语言表达形式的阅读教学。本文将针对《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前后设计的不同来说明如何避免对文本语言表达形式关注的缺失,更好地进行指向语言表达形式的阅读教学。
  关键词:对语言表达形式关注的缺失 指向语言表达形式
  拿到一篇课文,我们会选择什么作为教学内容?对情节内容的理解?还是对情感内涵的体会?从学习语文的根本来讲,应该直面文本的语言表达。
   一、对语言表达形式关注的缺失
   下面是一位老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的片段,可以看出教师对文本语言形式方面关注的欠缺。主要表现为:
   1.以悟为本――得“意”而忘“言”
   教师教学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当学生说知道了圆明园被毁了,损失很大的时候,教师追问:“作者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这种损失?”学生一致得出是“不可估量”。于是教师说:“当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时,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于是学生纷纷说“是痛惜、愤怒、痛恨。”教师深情地总结:“是啊,圆明园的毁灭时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此时此刻,你们内心的这份感受、这种心情可以估量吗?”学生齐声回答“不可估量!”
   在这个片段的操作上,教师犯了“以悟为本”的问题。语文课或许更多地承担着思想教育的任务,所以面对这样一篇情感性、人文性很强的文章,教师通常的处理是以人文的感悟,甚至以“得意”为主要或唯一目标,忽略了语言的习得,特别是忽视体会拥有特殊形式的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这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思想情感的。
   因为文本的特点,强烈的感情色彩确实不可忽视,但是情感应该有个生发的过程,随着课文学习的进程,在字词深度理解的基础上水到渠成。而不是通过老师牵强地强力渲染,似乎就和反季的水果一样――催熟的。而正是因为对人文性――“意”的过度关注,而进行空洞的说教,忽略了语言的习得。所以孩子们喊着响亮的口号,说着漂亮的套话,如果在教学中,只是始于入文,止于得意,得“意”而忘“言”,则语文的本体失落,失去了及其重要的“文化意蕴”。
   2.以本为本――教“课文”而非“语文”
   接着是2-4小节的教学。教师请学生找出书上用来形容这座皇家园林的词语,是“举世闻名”。教师问学生:“圆明园为什么会举世闻名?”学生回答因为圆明园有宏伟建筑和珍贵的文物后,课件播放园中的建筑景观。接着让学生说说,
  看了这些景观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大多围绕“多、真美”来说。最后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圆明园中其它的景观。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问”的方式“讲”――传授知识,如“圆明园中有哪些景物呢?”“圆明园中的建筑可不止这些呢!”这些导语。这样的课堂中,内容的理解成了重点,学生从多媒体图片中获得了直观的感受,无暇体会语言描绘的壮观和美丽,当然就不会关注到规律性的语言,语言的内化和生发更成了空谈。课堂不值得回味,语言更得不到生长。
   二、指向语言表达形式的阅读教学
  李海林教授说,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一句话,就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语文教学的全部奥秘,都在“语用”这一词中。指向文本的语言表达,寻找文本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的表达之美,引导学生反复咀嚼,积累语言范式,在模仿训练中强化对语言的吸纳,让文本的典范语言逐渐成为学生习作的储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面对这样一篇情感性很强,历来都以人文性为设计重点的课文,该怎样将教学重心转向寻找语言的表达形式之美,进行指向以语言表达为主的教学呢?
   1.寻找凸显文本核心价值的表达形式
   凡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内容与形式便是统一体。思想是其内容,语言是形式。思想内容决定语言形式,语言形式为思想内容服务。典型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的高度融合,这样的语言现象,凸显了文本的人文核心,要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品一品,引导他们关注作者的表达,理解作者这样写所产生的表现力。
   师:圆明园是园林建筑的瑰宝与精华,曾经拥有无数的历史文物!你用心读读三四小节,圈圈圆明园曾经有哪些宏伟的建筑和历史文物?
   生读文圈划,交流,集中出示:(略)
   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圆明园中不仅建筑景观多而且历史文物非常珍贵。
   师:这么多的建筑景观,作者怎么写的那么清楚?用什么词连起来的?
   生:作者用了一些关联词,“有……也有……”“有……也有……”进行了连接,还用了“许多,如……,很多,如……”写出了园中景物很多。
  师:两组词换一下行不行?
  生(思考):不可以,因为“有……也有……”是指并列的几种建筑。
  生:我也觉得不可以,因为“许多,如……”放进去,说明了具体的景观有很多。
  生:“很多……如”这个词语放进去后,说明了根据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观有哪些,是先总后分的写法。
  师:是呀,作者用了这样两组词语写出了园内数不胜数、美不胜收的各具特色的建筑景观。让我们好好来欣赏欣赏。男女生合作来读一读。
  在《圆明园的毁灭》中,作者用“有……也有……;有……也有……”“许多……如……;很多……如……”描述了圆明园建筑,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气势宏伟的圆明园建筑图。这样的表达形式,凸显了圆明园中的建筑景观不仅美,而且类型多样,各具特色。园内有着这样美轮美奂的建筑,学生从文字中自然能油然而生自豪感,对于圆明园是“建筑艺术的精华”由衷感叹,由此体会到那种毁灭是――不可估量的。那么就抓准了文章的“道”。接着通过文章的语言形式去捕捉,批文入情,学习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现这个“道”的,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走个来回。特别是人文性强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感受情的基础上,找到情的源头――语言文字中去。让学生在品词析句、感受言语形式的特殊中来进一步加强情的落实,升华情的感受。感受到“言语”的温暖,学生心里才会感到温暖。
   2.以读攻读,体现表达形式之美
   课文的语言,包孕丰富情感与理趣的语言。如果我们能带领学生浸润文本,深入语言深层,便能探索到个中真味。如《圆明园的毁灭中》,第三自然段的“有……也有……;有……也有……”句式的呈现,使这个段落呈现出整齐的结构,有一种整齐美;而“许多,如……;很多,如……”的表达,又是长短结合,一种错综美;“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极其工整,特别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我们应该在引导学生读的同时,继而去想一想,这样的语言表达形式结构,承载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样由读去发现语言形式,再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形式蕴含的情感,在朗读中走一个来回,不就从而催化语言与内容的相融,使课堂充满“语文味儿”了吗?
  如果我们将一篇课文的教学着眼点放在语言特有的表现形式上,就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有效地将内容的理解和形式的学习和谐统一起来。通过语言形式理解语言内容,进而凭借内容的把握,品味语言形式的妙处,从而提高语言综合能力。

标签:语言表达 指向 阅读教学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