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心得体会 > 正文

王丽娟,为智障孩子建一座象牙塔_大学不是一座象牙塔

时间:2019-02-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位于昌平区白虎涧村特奥农庄的一座简单装修的楼房里,来自北京舞蹈学院的退休教师正在为一群十几岁的孩子排练舞蹈。孩子们脸上有发自内心的笑容,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努力地完成每一个动作。51岁的王丽娟在一旁看着,不时为孩子们鼓掌加油,欣慰地说:“老师来了可帮我们大忙了,以前我们一个舞蹈得排半年,他一来只用几天就排好了。”
  排练完毕,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上前拥抱老师,有的给他按摩肩膀,有的亲亲老师的脸。老师不停地感慨:“这些孩子真好,太纯洁了,来之前我还有顾虑,现在觉得他们太可爱了!”
  这些孩子来自全国各地,都是智障儿童。
  
  十几年只干一件事
  王丽娟以前是一位文化交流老师,曾经在国外执教近30年。1997年末,她从东南亚返京办理续签,然后计划去美国与在那里定居的儿子及家人团聚。临行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来残联办事,意外并吃惊地看到满满一屋子的残疾人。得知当时我国有1600多万智残人,出于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本能,王丽娟问起了他们受教育的现状,得知盲校、聋哑学校都发展很快,只有智残人的教育薄弱。
  王丽娟觉得自己不能对这件事袖手旁观,向残联进一步了解情况后,她表示,愿意做智残人教育方面的工作。当被问到自己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时,王丽娟说:“第一,我搞了30多年教育,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每一个孩子。第二,我还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我可以把以前讲学的钱全部投入进去。第三,我觉得我受党教育这么多年,应该为国家做点事。”就这样,王丽娟改变了美国之行的计划,留在北京自费办学,一直做到现在。
  1998年,王丽娟成立了第一个智障成人职业学校,取名智光特校。没有课本、没有场地、没有教师、没有可供参考的经验、没有经费……这些年来,让王丽娟操心和头疼的事没完没了,最令人烦恼的就是学校的场地问题。有的房主不愿意接受智障儿童,有的租给他们后,看到他们辛苦装修一新的院子,立刻涨租金,几年来王丽娟带着孩子们搬了七八次家,每次都是刚安顿下来就被轰走。
  孩子们在一年年长大,毕业后他们怎么办?有没有单位肯收留他们?这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王丽娟骑着自行车为孩子们找单位,一家家企业都婉言拒绝。最后终于找到一家香肠厂,经过协商,厂子同意安排孩子们给香肠贴商标。就这样,智光学校的16个孩子毕业后集体上岗了,虽然工资很低,但孩子们干劲十足。
  好景不长,工厂因为不景气,解雇了这些孩子。孩子们不能理解,为什么自己这么努力工作还会被解雇,其中一个孩子跳楼自杀了。这件事对王丽娟触动很大,她告诉家长:“你们给我点时间,咱们自己办工厂。”
  在一位台湾生物学博士的帮助下,王丽娟组建了一个小工厂,生产这位博士发明的雪莲霜,是治疗夏天蚊虫叮咬的良药。她还建起了手套厂、缝纫厂等小型厂子,安置毕业后的孩子。
  
  特奥天使艺术团
  2000年,王丽娟和智光学校的老师们将艺术表演课引入特教,发现效果非常好。当音乐响起时,多动的学员会安静下来,不善沟通的孩子变得能听从指挥,孤僻的合群了,遇到生人他们不再躲闪到大人后面,能主动打招呼……大家没有想到艺术具有如此的魔力,让孩子们能够向外界敞开心扉。
  在这些效果的鼓舞下,王丽娟和志愿者们一起,于2008年底成立了特奥天使艺术团,首批演员都是来自北京智光特殊教育培训学校的学生。王丽娟将德国人约翰内斯的话贴在排练室――“教育即治疗,艺术即生活。”
  洋洋在特奥天使艺术团的保留剧目《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饰演卫兵。他说:“我记得第一次上台时太紧张了,总怕站错位置,现在我演了30多场,是老演员了。”洋洋说他最喜欢演出完谢幕的那一刻,观众们都站起来为他们鼓掌,还有闪光灯和鲜花,那个时候觉得有那么多人喜欢自己,很自豪。
  刘畅是智光学校的志愿者,后来成为特奥天使艺术团的团长。这个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年轻女孩永远记得那一幕,“一天下午我正在农庄的办公室里,突然听到有人在外面喊我,我出去一看原来是小张。这个孩子因为大脑的问题导致走路时平衡能力不是太好。‘刘老师,您的水杯呢?’看我一愣,张又说:‘刚才您不是渴了要喝水吗!我把饮水机灌上水了,我去帮您接。’我的心里一热。我在二楼办公,公用饮水机在一楼,张上下楼都要扶着楼梯扶手才能掌握好平衡,辛辛苦苦爬上二楼就是要为我接杯水。这么好的孩子,这么纯净的心灵,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派到我身边的小天使。”
  
  海归卖车卖房建爱心农庄
  张宇在国外时就是一名热心的志愿者,参加过各种公益组织,还是一家慈善杂志社的记者。他黝黑的肤色,经常一身运动装,笑声爽朗。自从回国后知道了王丽娟和她的智光学校,他就和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
  开始时,张宇除了每个月来做一次志愿者,还帮助学校建起了网站,并帮忙做一些募捐方面的工作。渐渐地和孩子们接触多了,张宇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些质朴可爱的孩子。孩子们毕业后的出路和养老问题成为困扰他的最大心病,他决定为孩子们创建一座农庄,“我想这些孩子做不了别的,种菜总会吧!喂鸡总会吧!摘苹果也能胜任。所以,让他们从事农场里的工作也许是最适合的。”
  2010年,张宇卖掉了自己的汽车和祖宅,耗资100多万在昌平区后白虎涧村建成了一座占地100亩的特奥爱心农庄。农庄里养着羊、鸡、鸭、兔子,种着大白菜、萝卜、各种绿色蔬菜,还有一个大大的果园,种了苹果树、桃树、梨树。
  在农庄里,学员们都有明确的分工。果农被请来教孩子们如何施肥、剪枝、锄草。饭店的领班被请来教孩子们如何上菜、如何倒酒、如何叠餐巾。酒店的工作人员教他们如何打扫客房,如何问候客人。孩子们学得很认真,这些他们完全能胜任的工作让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
  农庄一进门的地方,可以看到一辆废弃的大巴被改装成了餐车,周末来这里采摘的爱心人士所享用的午餐就出自这里。孩子们是后厨的帮手和餐厅服务员。
  张宇的设想是孩子们在这里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市民们则可以到农庄里采摘水果,种植青菜或住宿。农庄的赢利收入用来给孩子们发补贴,租演出场地,同时维持日常开支。“在这里,孩子们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实现人生价值,赢得社会尊重。”
  张宇说,实现智残人士真正的就业,在国外已经不是新鲜事。社会中有许多工作,比如重复性、枯燥、简单工序等都很适合智残人士,有许多工作他们完成起来比正常人优秀,还更有耐心。在中国,由于缺乏智残人士上岗前进入社会的过渡,导致智残人士就业可能性微乎其微。
  
  为智残儿童建一条保障体系
  十几年来,孩子们在智光学校学习、成长、接受职业培训、参加演出,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了可喜的变化。王丽娟说,看到孩子们有出息了,家长们的心态也有了很大变化。以前他们羞于承认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举办活动时不肯与孩子合影留念。自从孩子们登台表演得到社会的认可后,家长们也开始为自己的孩子骄傲,每次演出完都高兴地上台和孩子们一起谢幕。
  学校在春节时会放假几周,这段时间要求家长们把孩子们接回家去。以前总有家长不愿意把孩子接走,有的家长把孩子接回去却锁在家里不让出门,有客人来时让孩子躲到卫生间里。现在家长们会高高兴兴地接孩子回家过年,有的家长会给客人展示孩子演出时的照片。有的孩子在拿到工资后自己舍不得花,为家里人买礼物。每当看到孩子和家长身上发生的一点点变化,王丽娟都觉得很欣慰,自己多年来的付出终于有了收获。
  现在,智光特教学校逐步形成了学前感觉统合训练、九年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三个主干,下设智光爱心园、学前部、少年部、职教部、孤残儿之家、南戴河特殊儿童康复基地、上岗过渡之家、就业服务中心与实习基地等13个项目单位,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体系和较完善的管理体系。但王丽娟没有停止为孩子们规划未来,“现在我们有了几个小工厂,有了农庄,有了艺术团,暂时解决了一部分孩子的问题。下一步我们打算进一步搞有机农产品社区服务,将收入所得为孩子们设立养老基金,让他们从小到老有一个连续的保障体系,但这个目标的实现还艰巨。”
  编辑/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

标签:一座 智障 象牙塔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