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心理 > 正文

心理与生活

时间:2017-05-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心理学与我的生活

计科(1)班 李燕 41012051

心理学与我的生活

在还没学习心理以前就听人说:“学心理学的人能看透别人的心理,知道他人心里想什么,好厉害!”还有人说:“学心理的人,心理都有问题。”现在才知道,其实这些都是对于心理的错误认识。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地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 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心理学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它对人类生活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企业管理、人际交往等都需要了解人的心理。学习心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

学习心理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科学地理解心理现象,能有助于正确地评价自己个性品质的长处和短处,进而正确而自觉取长补短。

并且一个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碰到种种难题、挫折和困惑。学了心理学,能更好地进行自我分析、调节,不至于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从心理学中我们能够增强自我觉察,改善自我性格限制,辨识沟通误区,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应对挫折,增强自信,激发潜能;控制自我情绪状态,提高工作与生活的质量;准确把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明确生活目标,了解人生的真正意义。

对于个人来讲,我觉得学习心理学,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而维护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前提是要充分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苏格拉底也说过:“人类最大的任务就是认识自己。”对我们来说,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

认识自己,首

心理与生活

先要从认识自己的心理开始,要了解自己想什么,为什么会那样想。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而在连续的量的积累中又孕育着质的飞跃,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心理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是大学生的心理趋向成熟,人格区域完善和稳定,价值观、人生观塑造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期的心理具有快速、复杂、多变、不稳定等不易把握的特点。大学生对于各种需求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而且不断产生新的含义,当内在的心理支持和这种需求,以及理想与现实出现很大的距离时,就会引发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困惑、迷茫,冷漠、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苦闷、寂寞等。且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如同生理发展遵循一定的方向与顺序一样,其发展过程往往是不可逆的。如果发展方向正确积极,则可能健康成长,终身获益,反之则可能基础不稳,艰难曲折。所以在这段时间,保持心理健康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在进入大学后,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有时候就会产生一定的空虚感。那么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要正确地认识空虚感。任何人都可能产生空

虚感,只是引发产生的条件不一样而已。我觉得空虚就是一种挫折感,是一种无共性的情感表达,空虚是可以被转移的,它主要依靠自我调节,或与人对话得以缓解,用另一种方式说就是,反思自我存在的价值或让别人探寻自己的个人愿景,以发现问题,并加以改善。比如培养正确的兴趣爱好等。但是人与人的思维和认知不同,消除空虚的方法也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另外一个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陷入自卑的泥淖。有不少人都有自卑心理,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自卑是人际交往的大敌,自卑的人悲观、忧郁,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性格内向,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然而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学专家卡耐基发现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生来就胆怯、害羞、脸红的人,这些心理的异常现象都是人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因某种经历诱发生成的。这种现象人人都有,只是程度、时间的长短不同而已。只要正确地了解自我,树立恰当的奋斗目标,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运用适当的方法,就能及时予以补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该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的身份地位如何,你的财富有多少,都得面临同样的遭遇:生老病死,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每个人的生活态度却大不相同,有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总是以微笑面对,而有的人则不然,在忧虑中过一生。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在我们一生中,挫折和困难是经常要面对的,但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它们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我们无法决定外在的环境,但是可以决定对待环境的态度。所以快乐不取决于生活当中有没有麻烦,而取决于我们的内心。

我们这个阶段的人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过度独立。常常比较固执倔强,拒绝他人的积极建议和善意劝告,甚至以逆反心理对待成年人。过度独立的基础是过分自信、性格上的执拗以及认识上的偏差,进一步发展可能形成对抗及反社会心理。

总之,遇到困难,千万不要害怕,甚至应该庆祝,因为有那么多人与你同在。也许这就是你一个新的开始,雨过天晴之后,空气会更加清新。

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不太爱说话,并且胆小、怯场,在大众面前特别紧张,说话声音颤抖,并且思维会短路,常常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我也知道这样的性格很不好,也尝试这要去改变。在还没来上大学之前,我就对我自己说,到了大学,我要给人展示一个不一样的我,改变原有的形象,一切从头开始。但是到了大学之后才发现,其实做起来很难。虽然现在的我也有一些改变,但成效并不是那么的乐观。

我们处在一个变动的时代,传统的价值观被践踏,新的价值观又没有建立起来,我们有些茫然。与此同时,我们自身又处在一个骚动的年龄,许多人生的难题在我们没有丝毫准备的情况下纷至沓来。我们的面前充满着各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表面上我们在变得越来越有个性、有主见,实际上“被引导”的愿望也同样的强烈。

我也能看过很多励志、自助方面的书,但我总有这样的体会,并且经常是这样:看的时候热血沸腾,几天一过,便一切照旧。这些书很容易把人引向另一个误区,它会让读者沉浸在一种虚假的高昂情绪,以为关起门来就可以解决自己的心理甚至人生问题了。当然,我不是说这是作者的用意,而是读者往往以这一类人居多,他们很容易产生这种倾向。但我觉得,你能拿起这些书,说明你有强烈的进取、向上的精神,你有认识自己的勇气。从我的过去看来,这些书的确没有在根本上改变我什么,但有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它们让我意识到了自己某些问

题。阅读这类书籍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鞭策自己的“引子”,而不是把它当“一本书”来看。当这个“引子”已发挥作用的时候,你不妨把它抛开,继续你海阔天空的生活。

外表的平静并不能掩饰我内心曾经经历的困惑。我想我的周围也一定有很多与我同感的人,别人都觉得你过的很好,可实际上你的内心并不快乐。虽然学了心理学后我依旧没有发生更多、更好的实质性的变化,但至少如今我的心态已与往日不同,并且我会在心理学的引导下,继续努力。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一样,都在尽自己的努力适应这个社会,只不过有些人要付出的更多。

当今社会,人的压力越来越大,人的心理素质、承受能力越来越差,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人的精神生活将越来越重要,心理学亦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心理学是从心灵上来改造和塑造人的,当我们用公正、公平的心态去考虑问题后,道路将会变得更加宽广,生活将变得更加快乐,世界也将会变得而更加和谐美好。

篇二:心理学与生活心得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一直以来我都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却很少有机会接触与之相关的课程。因此当我看到选修课程中有《心理学与生活》这一门课程时,我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人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任何心理活动都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可称为心理过程。具体地说,外界事物或体内的变化作用于人的机体或感官,经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信息加工,就产生了对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记忆和表象,进而进行分析和思考。另外人们在同客观事物打交道时,总会对它们产生某种态度,形成各种情绪。人们还要通过行动去处理和变革周围的事物,这就表现为意志活动。

人的心理现象虽然极其复杂,但又为我们最为熟悉。因为, 一个正常而健康的人,时时刻刻都在不断地产生着心理现象,并能自我意识到在自己身上发生的这一切。如我们能看到颜色、听到声音;能回想以前经历过的一些事情;能动脑筋,进行种种发明创造;能设想自己未来美好的情景。在这同时,我们还会在内心中产生一种复杂的体验,如高兴、满意,幸福以及忧愁、内疚等等。这些发生在人身上的复杂精神现象,即是心理学称之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的整个内容体系,就是由对上述的人们普遍存在的各个具体的心理现象研究所揭示的规律所构成的。

社会心理学中四大学派理论非常重要,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学派的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符号相互作用理论。它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理论,下面我就来一一阐述。

一、行为主义理论。

代表理论: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理论)、罗推尔的社会行为学习理论、米契尔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具体表现(特点):

1、大胆地使用以往被传统行为主义所摒弃和拒绝的心理学概念,探索认知、思维、意象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

2、强调行为和认知的结合。

3、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

4、强调心理过程的积极与主动性。

5、坚持客观主义的态度

二、认知学派的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的先驱是格式塔学派。几乎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产生的同时,在德国就出现了以韦特海墨为首的格式塔学派。该学派认为学习是一种顿悟,当个体面临 一个问题时,会产生认知上的不平衡,这会促使个体努力去解决问题以求得新平衡,而问题解决是在对问题情景有了整体把握,并对其内在实质有所顿悟后才实现的。

贡献:对桑代克的理论进行了批判,使认知派与联结派的区别明确化,并促进了学习理论的发展强调整体观和知觉经验的组织作用,关切知觉和认知的过程。

局限:把学习完全归于有机体自身的组织活动,否认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把试误学习与顿悟学习完全对立起来,不符合人类学习的特点。

三、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包括创始人弗洛伊德,即他的学生阿费烈德 .阿德勒、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奥图。兰克,卡伦。杭妮,史塔克。苏利文等。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

贡献:

(1) 人格理论、梦的解析虽然未必完全正确,但却开风气之先,推论论证相当严谨。

(2) 谘商内容潜入案主的潜入世界。

(3) 着重早期经验、病例史,从人生发展来了解,相当周全。

(4) 开学术风气之先,为后来各派由此出、或言语、或批判。

缺失:

(1) 谘商技术艰深,学习不易,且过程甚维持久。

(2) 相当主观,不够科学,效果也不明确,成败关键在于谘商员的经验技术,以及当事人的配合程度。

(3) 太注重生物性的、病理的,所以被称为"伤残的心理学"及"泛性论"的心理学。

(4) 忽略种族文化因素。

四、符号相互作用理论

符号互动论又称象征互动论,是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德创立,并由他的学生布鲁默于1937年正式提出。“符号”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符号互动论认为事物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影响,往往不在于事物本身所包含的世俗化的内容与功用,而是在于事物本身相对于个体的象征意义,而事物的象征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这种互动包括言语、文化、制度等等),在个体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总是会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主要观点有:1、心灵、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

2、语言是心灵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

3、心灵是社会过程的内化。

4、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

5、个体的行为受他自身对情境的定义的影响。

6、存在于互动之中。

7、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是主我和客我互动的结果。

在选修课中,我进一步了解了心理学的这一学科,初步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其中包括了挫折的防御机制、大学生最常见的机制、人际关系管理、意识及其状态与层面等等,其中我们还学习了很多经典的心理学理论、以及结合大学生特点做出的心理学分析等等。

这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在大学生活中常见心理问题以及如何让应对这些心理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学习一定的心理知识,这对于我们自身以后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我们身心的完善以及身心健康的维护。

实际生活中,有时心灵是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在心理状态不好的时候,我们不仅需要别人的帮助,同时在他人需要的心理帮助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用自己学习的心理知识去帮助他人,关怀身边的人。我相信,学的这些知识,不仅以后对自己还是对身边的人,都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心理学与生活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为我们讲催眠术的蔡老师,使我终于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的生活会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

虽然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带给我的收获真的很多,但我还是觉得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想去了解和领悟。如前,开始有点小后悔为什么当时没有选择心理学专业。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多点了解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深入学习现代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史,学习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通过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人生的知识。我想掌握更多的心理学方法,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希望老师能在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中多讲一些关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知识。当今社会,在物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己,寻找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新课题。

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因为心理学与生活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篇三:《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班级:机械115班 学号:。。。 姓名:王。。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学最根本的知识,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内容。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毫无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看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

看了之后发现它就是一本心理学最根本的书,但是却很全面。这本书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内容。书中还包含了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对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极具参考价值。我很喜欢书中特别设置的一些专栏,比如“我们如何知晓”这个专栏,它介绍了200多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让你知道心理学的一些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而这些结论通常加深了我们对人性的理解。还有“生活中的心理学”这个专栏,把心理学和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看看这些题目吧:“幸福感的遗传性”“青少年在想什么?”“感觉和知觉组织的分离”“清醒梦境的试验事实”“你无法忽视数字的“意义””“在“疯狂“的地方做个正常的人”原来,你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学!

“21世纪的心理学”这个专栏也很好,介绍的是心理学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课题,把有兴趣的学生引向心理学的新领域。在那里他们将开疆辟壤,施展抱负,为人类了解和改善自身做出贡献。要学习一种知识,就象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行走。你可以跟着别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对错;也可以自己摸索着走,看看运气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张地图,让自己知道自己在那里,这个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条路,然后你选择你喜欢的道路走下去。这本书就是心理学世界的地图,它没有把所有的知识给你,但是,它给了你全貌,给了你路径,要了解心理学,这本书足够了,要想要深入,这本书也告诉你该如何寻找道路。对于初学者和对心理学有兴趣的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本书从生活入手,深入浅出的与心理学知识联系起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心理学的魅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但又从没注意过的生活琐事,能帮助你逐渐产生对心理学的浓厚兴趣,学心理学的都该读一读这本书。它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如何去分析人类的心理现象以及由此决定的行为方式,我觉得这是最大的裨益。 心理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心理学。对于大学的生活,我们都曾有过着那么强烈的渴望,那么美好的憧憬。以往一切都只能说明过去,我必须接受眼前的一切,开始新的生活。大学生活将会是一段全新的生活,每个人站在起点上都要自己决定未来。谁都有可能成功,谁都有可能遇到坎坷,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只有自己才能使一切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或许我们正为进入大学而沾沾自喜,也许我们正为过了学生会的面试而庆祝。但想到以后的路还很长,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尽的压力和挑战。现在的虚度或许我们还很满足,但真正让我们再回首往事时,我们可能更多的是伤感和悔恨。死亡,一个可怕的字眼。但它却是非常现实的。我们如果一味的沉沦和堕落,那么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尽的黑暗和可怕的死亡。我们正直青春年少,大好的机遇等着我们,只要我们掌握现在,做到问心无愧,也就没有什么值得去悔恨的了。我们一定能迎着大浪勇敢向前,踏着坚实的步伐永往向前,胜利的明天在等待着我们!

大学生活是缤纷多彩的,你可以参加各类社团,可以出去爬山野炊旅游等,心情好时还能邀上几个老同学一起出去聚一聚,就这样我慢慢地爱上了这种生活,喜欢一有空就泡在图书馆里享受知识带来的无穷乐趣,探索一切未知的领域;喜欢拎上小包,挎着同学漫步街头感受城市的繁华,感受人类智慧的结晶;也喜欢和室友们坐在一起闲聊,谈理想谈未来,诉说自己的伟大抱负;更喜欢感受自己在经过一天的学习之后那种无比的充实,无比喜悦的心情。当然大学生活中不仅仅只是轻松自在,也还有着其紧张的一面。看着身旁匆匆而过,为英语过级或是其他证书忙碌的师兄师姐们,我默默地告诉自己:我要不断努力,不断拼搏。前途是自己的,自己不努力谁也帮不了,高中时老师就一再告诫过我们,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我希望当我划过大学天空后,我能大声对自己说:“我无悔!” 然而在摸索中我渐渐明白,大学的学习贵在自觉,大学的生活也得要靠自己计划。大学里除了课堂上老师教授知识以外,还会有很多专家、名家的各种讲座、报告,还有学生社团等各种的实践活动等等。这些资源要充分的利用,选择适合自己的积极参与,从中培养和锻炼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了解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必要的知识,加强体育锻炼。学会了解自我和接纳自我,进而认知别人、尊重别人,与人互助合作,从而给自己创建一个良好、健康的生活氛围。在学习中健康成长,从求知中获取快乐。

大学里除了课堂上老师教授知识以外,还会有很多专家、名家的各种讲座、报告,还有学生社团等各种的实践活动等等。这些资源要充分的利用,选择适合自己的积极参与,从中培养和锻炼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了解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必要的知识,加强体育锻炼。学会了解自我和接纳自我,进而认知别人、尊重别人,与人互助合作,从而给自己创建一个良好、健康的生活氛围。在学习中健康成长,从求知中获取快乐。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许多人来说是一门既熟悉又陌生的学科,但人的生活主要是由人的心理与行为支撑的。无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还是工作中的为人处世,都离不开心理学,我们都需要心理学知识的帮助。所以,我觉得认真学习心理学非常重要。

1、"观察者偏见"——由于观察者个人的动机和预期导致。通常,人们看到的只是、听到的只是他们所预期的,而不是事实的本来的面目。大多数人都是有偏见的。要克服偏见,可通过加强团体合作增强相互的依赖感(感到对方存在的价值)和信任感,产生深厚的友谊。

2、“安慰剂效应”——个体对治疗会产生良好效果的信念所导致的健康的增强。因此,在一定的情景下,个体心里认为“我应该如何”,有时结果也常常会真的表现为“如何、如何”。

3、触觉的妙用:经常触摸你所关心的人,并鼓励他人采用恰当的方式经常抚摸你,既能传递爱,同时对你和他人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好处。

4、“冥想”——是一种改变意识的形式,它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增强自我自我知识和良好状态。冥想时,人们的意识在自己的呼吸上,使外部刺激减至最小,产生特定的心理表象或什么都不想,可以减少焦虑,特别时那些对环境中充满应急的个体。它也许会导致其他类型的认知提升。

5、酒精(心理学意义上属于镇静剂)的影响:一些人变得愚蠢、狂暴、友好、多话;而另一些人变得口出恶言和凶暴;还有一些人变得沮丧。短时间内消耗大量酒精会使中枢神经系统负担过重。

6、“无组织信息”的记忆术:自己以创造性的方式使用概念形成表象或构成句子或故事。

7、心理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同样一件事,分别从“喜欢”和“取消”的角度分析,喜欢的会更喜欢,取消的理由也会更充分,看决策者需要什么样的结果了。

8决策的参照点很重要:反复告知下属将加薪,真的加薪时他也不会高兴,因为他已有了参照点,如果意外加薪,可能会使他喜出望外。当然人们常用的还是雷打不动的目标激励。

9、 人们热衷于自己做决策。

10、在人们的健康生活中,家庭和朋友的影响在生命历程中一直交替出现。

11、中老年人的“再生力”——对他人有责任心,以某种方式为社会做贡献,特别是要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并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这是中老年人继续成长的关键。

12、学会成功地成长:巩固一个人的收获,减少损失。要永远选择自己最重要的目标,根据目标来优化个人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的阻碍要及时补偿或调节。

13、“用进废退”规则:许多认为与年龄有关的变化其实是由于不使用,而不是由于衰退。

14、拖沓的健康成本:更长时间的焦虑,以至于可能引发生理的病痛。

15、压力的评估因人而异:对一个人带来剧烈痛苦的情景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只是日常工作;有些情况给你造成压力,你的朋友和家庭却没事,所以人有时要有些钝感力。 至此,这本书我已经完整的读过一遍,其实它就是一本心理学最根本的书,但是却很全面。这本书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内容。

此书中虽然只是从生活入手,深入浅出的与心理学知识联系起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心理学的魅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但又从没注意过的生活琐事,但这些可能就是我们生活的传播过程中所发生的微小的细节。这本书它让我学会试着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分析受众的心理现象以及由此决定的行为方式。

《心理学与生活》内容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最后归纳为以下几大点:首先,就如我介绍中提到的,它运用了很多心理学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来让初学者更加容易的理解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并且大大提升了对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其次,这本书的作者并不会简单的罗列一些概念和方法,作者始终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你进行启发,或者用提问的方法,或者举例,或者运用一些图案,他能充分的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一个心理学专家的角度出发去编排这本书,这点让我很敬佩;还有,这本书每章后都有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把提到的重点列出来,在这点上,很多教材也有类似的做法,但是更多都是出一些习题在后面,并没有做一些总结性的归纳。

最后,我也推荐大家有时间就去看看这本书,向我们这些心理学的初学者,就更应该去看看这本书!

标签:心理 生活 银发心理与生活 心理与生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