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心理 > 正文

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时间:2017-05-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中学时期是人生迈向成熟的一个过渡阶段,也是成长发育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然而在这一时期,由于身心发展不健全以及外在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学生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叛逆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了中学生的正常成长和发展,我们只有正确认知这些心理问题,并提前预见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才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叛逆心理 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中学生有时会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自己的独立存在,他们通常对长辈和其他人采取批判的态度,以引起长辈或其他成年人的注意和认可。具有叛逆心理的中学生通常表现为:有强烈的抵触情绪,不喜欢按照别人的说法和做法去做事情,对于父母要求的事情通常是南辕北辙,对于那些不合乎规章制度的做法以及其他同学的反叛行为表示赞赏,并且自我感觉良好。叛逆心理会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学习意志衰退、学习被动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

中学生产生叛逆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家长身上总是带有一些专制的传统思想,他们认为自己在家中就是权威,孩子要绝对服从自己,他们认为中学生的想法都是幼稚的。中学生没有自己独立感,他们与父母缺乏交流的平台,家长和孩子之间没有民主的对话平台,因此容易产生思想矛盾,引发中学生的叛逆心理。其次是家长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没有正确认识,他们缺乏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不能及时预见和引导中学生远离叛逆心理。最后,学校没能及时针对中学生展开心理知识普及和教育,没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

二、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中学生对自己过度不自信的一种表现,在实际生活中,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过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在性格上通常表现为害羞、内疚、忧郁、焦虑、失望。这种心理问题通常会导致中学生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没信心、没主见、胆小怕事等,给人一种不可靠感,很难被人认同和赞赏。这种心理持久下去,会使中学生自尊心严重受损,会使的他们的自尊心加强,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可能渐渐形成一种自闭。时间久了,他们可能会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独地自我封闭。主观上认为自己不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美好事物,于是就直接放弃追求的希望。

针对这种心理问题,我认为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一下几种情况:一、家庭经济情况,一些中学生由于自己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和别人相比,在衣着、饮食、人情消费等方面都感觉自己很“没面子”,进而产生自卑心理。二、个人的成长经历情况,有些中学生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可能遭受过打击,没能及时走出心理阴影,时间久了就很难恢复对自己的自信,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问题。三、个人的性格情况,性格内向的中学生对事物过于敏感,对一些消极事物和消极影响没能及时和恰当的宣泄和排解,在自己内心中不断放大。四、教师和家长

没能及时预见和帮助中学生走出这种心理状态,会让中学生感到无助,缺乏交流对象,不能及时和自己信任的人交流,可能会使自己更加过低评价自己。

三、嫉妒心理

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这种心理现象变得更为常见,由于中学生的攀比和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很容易产生这种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问题的中学生可能会有不怀好意的中伤他人,经常以自己为中心,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会使自己陷进内心的纠结中,总是耿耿于怀,会影响到自己的人际关系,不利于中学生的正常成长。

我认为导致中学生产生嫉妒心理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自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正确的处理自己和同学之间的矛盾。盲目的攀比,一旦自己不如别人时,就消极怠工,不去从自身寻找原因,自身一味的怨恨别人,从羡慕到嫉妒,由嫉妒生恨。另一方面是家庭和学校没能提前预见学生的这种心理,以至不能及时帮助学生。即使一些家长和教师意思到了学生的这种情绪,由于缺乏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交流不当等,也不能帮助中学生摆脱这种心理问题。

四、正确应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建议

一、家庭因素,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把好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关。中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父母应该充分尊重和相信孩子,积极的与自己的孩子交流,家庭管理上应尽量采用民主的方式,关注学生德、智、体、心理的全面发展,积极学习一些关于心理问题的一些常识,以便及时准确的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二、学校因素,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强教师能力和素质,积极普及教师关于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知识,教师应更加主动地和那些问题学生沟通和交流,转变教学观念,适当地缓解和调和学生的学习压力,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建设、管理、宣传。学校还应开设一些关于中学生心理方面的课程,使中学生有机会认识这些心理问题,以便正确认识自己,帮助问题学生尽快走出那些心理问题。

三、个人因素,积极和同学、老师、家长交流,充分相信他们,遇到问题积极向他们倾述,努力寻求帮助。认真学习学校开设的有关心理问题的课程,以便正确认识自己,使学生自己有能力进行自我教育,当自己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正确处理。中学生应转变对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观念,对这些学校和校外的一些心理机构有个正确的认识,当遇到问题时,积极寻求它们的帮助。

篇二:如何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

实习感悟

---谈谈如何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

从木井中学辗转到丰宁二中后,我很荣幸地成为了八年级12班的“小班主任”。与他们相处的四个多月,我深切体会到孩子们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注意在能力范围内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疏导。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

在那和他们接触一周过后,我意识到班里存在着以下几个很突出的心理问题。第一、班里部分孩子太有自己的想法,认为读书无用,对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时间经常睡觉、走私、做小动作等,影响了正常的上课。第二、班里有几个孩子早恋,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第三、部分孩子自私,容易在小事上斤斤计较,不能宽厚待人。同学之间有了矛盾,小则出言不逊,大则大打出手,拳脚相加。第四、班里有极个别孩子由于家庭或是班级原因,没有存在感,极度自卑。第五、班里极个别学生由于是单亲家庭,无心学习,上网成瘾。

意识到班级存在这样的问题之后,我有点担忧,但是我明白担忧是无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果皆出于因。由于心理问题产生这些行为要使之改变是不能急于求成的。每周一下午的班会我都会有针对性地给他们说一下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有意无意地提醒他们审视自己当下的学习生活。同时时刻提醒自己要严中有爱,尽可能多的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学习、生活等情况,和孩子们搞好关系,得到他们信任,让他们主动说出他们的故事,我和他们一起对症下药,改变现状。

首先针对班级部分不学的孩子太能咋呼,不仅自己没有学习效率,而且他们有着“我没学,你也不能学”的错误想法的同学。首先我抱以真诚的态度和这些孩子相处,和他们耐心沟通,寻找出他们学习的毛病所在。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接着从细节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说在课堂上找机会让他们发言,及时肯定、奖励他们,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最后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采取不一样的措施,让他们自愿约法三章,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有了自己的学习目标,他们有很明显的改变,到期末,几乎可以保证课堂上有半个小时他们是在认真学习。

然后针对早恋这个日益突出的问题,我采用的是正面教育。我在第(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 源 网: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二次开班会的时候对孩子们说:“在情窦初开的年龄,谁能阻止你们荷尔蒙的分泌,对异性产生好感在正常不过了。只要我们明白自己现在的任务,分配好时间,把握好度,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就好!”现在的孩子都聪明,从那以后,我再也没看到他们成双成对的身影,一门心思的学习过后他们成绩都有了明显进步。把这些例子作为正面“教材”再告诉别的班级,教育效果良好。

接着针对有个别孩子以个人为中心,比较自私,与班级其他孩子相处不够融洽这一现象,我以情感教育为准,采取就事论事原则。我从多种渠道收集正确处理同学关系的方式,并采用有效的方式告诉孩子们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开展“发现他人闪光点,找出自己缺点”的主题班会,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处理闹矛盾的孩子时,引导孩子从自身找不足,渗透“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处事思想。培养孩子宽厚待人的精神,学会以宽容和大度之心对待周围的人。

其次,针对没有存在感的孩子,我每天都会了解他们的最新动态,对他们一天的行为最一个认真的评价。真心把学生当成知己、朋友,对他们充分地加以信任。我到那的第四周,有一个孩子对我这样说:“老师,自从家里有了小妹,我做什么错什么。父母不再关心爱我了。我每次考差,父母都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我现在不想学习,也不想呆在家里。”十几岁的小男孩说出这样的话让我很惊讶。接着这孩子泪光闪闪地告诉我他不在乎一周拿多少生活费,穿什么牌子的衣服,他只希望父母能把给他小妹的爱分一点给他。我把我自己的故事告诉了他,并开导他说:“正因为父母对你的信任与肯定,才会给你这么多自由成长的空间。当你是你小妹这么大的时候,他们给予你的爱并不给你小妹的少。而且现在他们依然给你了这么多爱,只是你忽视了或他们表达太含蓄。你要和你父母沟通架起爱的桥梁。”两周过后这个孩子一脸喜悦的跟我说他觉得他父母很爱他。

最后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一般尽量避免敏感字眼,但也从话语中让他们接受现实。我从一言一行上感化他们,消除其“戒心”。“戒心”消除后,他们在心理上就主动趋向于我,说出他们的烦恼与不满。听着他们的诉说我通常一言不发,只是很认真的听着。正如我们班的思雨说的那样,她不是想让人觉得她与别人不一样,只是想把自己心里承载的东西说给一个愿意听她讲并且尊重她的人,

说出来后就轻松了。后期我问过她,她说她已经想明白了,大人有着大人的世界,她过好属于她的世界就可以了。还有一个小男孩给我讲完他的故事几周后告诉我他现在和他的后爸关系已经缓和了,他再也不用在网吧逃避他曾经“讨厌的”这个人。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学生现在的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要想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单凭老师的力量也是不够的。但是在学校,作为老师的我们要正确对待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以“爱”为准则和中心点,一方面要给予他们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另一方面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以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不一样的心理指导,让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使他们走出心理误区。竭尽全力确保所有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体现自己的正能量!

篇三: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存在问题

郭同学,三年级新转来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爱搞小动作,下课的时候也很忙,不是找这个玩就是找那个玩,别人不跟他玩就歇斯底里地扯着嗓子喊,可同学要是跟他玩了,没说到两句话,就不欢而散,甚至大打出手,后来大家都不跟他玩了,他就直接上去攻击别人,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小声说话,经常不完成作业,还撒谎,不喜欢承认错误,不喜欢批评,谈话时总是低着头,眼睛从来不看老师,也很少用语言与老师沟通。在家里的情绪也很不稳定,有时的言行让妈妈感动得哭,有时的言行又让妈妈欲哭无泪。很多时候,妈妈叫他起床上学,他不是不起就是起来后脸不洗,饭不吃,就跟妈妈玩离家出走,急得妈妈到处找,等妈妈出门找他时,他就偷偷溜回家拿着书包到学校上学。

原因分析

我通过多次和郭同学交谈,零星地得知该生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时上课认真,回答问题积极,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良好。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学时,情绪有些反常,变得沉默寡。因为爸爸妈妈感情不合,爸爸回了东北的老家,他就跟妈妈在海南生活,在爸爸离开后,很少跟他们母子联系,偶尔打电话,不是在谈离婚就是在吵架,最后他都是看到妈妈气势汹汹地把电话挂了,接着再听她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告诉自己爸爸怎么怎么没良心,找了个年轻女人,就不要他们娘儿俩了。由于孩子一向比较依赖爸爸,跟爸爸的感情也很好,目前的家庭状况是他所不能接受,更是不能题解的。这样一来,使得孩子没有安全感,产生焦虑情绪,觉得这个世界上谁都不可信,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赿演赿烈;再有就是由于妈妈的不当发泄,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报复他身边的人,跟妈妈作对,故意气她,有事没事攻击同学等。

辅导方案

1、观察 谈心:首先找该生了解其成长过程所遇到的事情,帮助其分析目前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结。其次找该生父母谈心,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表现及需要,使他们从思想上重视,并同时通过各种渠道,让他感觉到亲人就在她身边,并没有不喜欢他,还在关心他的成长。

2、关爱 了解。

郭同学产生这样的情况,大多是因为没有感受到被关爱。无论是家人还是老师,你的言行和举动直接体现你内心的活动,所以在面对学生时,你的表情和你的动作都是在向他们传达一个感情的信息,是不是真诚的、敷衍的,他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得到。只有用真心去对待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对彼此的了解,

为辅导打好基础。父母的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也十分重要。如果父母不和,意见分歧,孩子便不能(至少很难)形成评价事情好坏的统一标准,也就不能发展无冲突的价值观。很多青年人的心理冲突可以从父母教养原则的不一至性那里找到根源。

3、帮助交友:老师让班上那些被公认为慷慨大度、乐于助人的同学与郭同学交朋友,时时处处关心他,包容他,让那些同学的好思想、好行为来感染他,使其学会别人处世的态度与方法,学会关心他人,改善人际关系。

4、行为辅导:让郭同学在家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校帮老师打打水、到办公室取取书、发发本子,帮同学扫扫地等, 这样一来,郭同学就没多少时间闲着,人际关系也改变了,从而获得了自尊,摆脱了孤独,生活也愉快。

5、角色转换:让郭同学自制几个指套,指套上面分别画上他自己、妈妈、爸爸、同学,把它们分别套在手指上,来回扮演这几个角色。通过想象说出他自己不满的话,说出爸爸、妈妈、同学可能的想法,排泄其心中的郁闷和不安,这样可以使他舒解心结,走出阴影,疗治创伤。

6、鼓励 赞美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社会心理学家却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入,最渴望他人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赞美的语言短一些,就会多一些积极性的影响。相反,批评虽然可以帮助受教育者认识错误,但其心理是不悦的,至于粗暴的批评,更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做法。因此,对郭同学所犯的错误,我都采用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美、少些批评的办法,即使批评、训斥,也是在他接受的范围之内,以保护他的个性不受的挫败,并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意识为原则。又因为在小学的阶段,孩子对于老师的信任要超过父母的教导,所以,我经常扮演着郭同学的第二父母的角色,照顾好他在学校期间的所有的事情,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真心的爱。

辅导效果 :

由于家长和班干部的大力配合和郭同学积极努力,一个学年下来,郭同学与同学、家人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渐渐地,他愿意帮助别人了,也能体谅父母的难处了,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四年级(2011年9月)时,他的父母正式离婚,他也因此转去了爸爸所在的东北。现在,他常会在QQ上给我留言,告诉我他的近况。

标签:心理问题 分析 学生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