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学习 > 正文

附子的炮制方法 [附子炮制方法的合理性探讨]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254-01   【摘要】附子是毛莨科植物乌头 Aconitum camichaeli Debx. 栽培品的侧根,具有回阳救逆、逐风通痹、散寒止痛、温阳行水、温中运脾、助阳实卫等作用,临床上药用及广,为寻找适合中医传统临床用药特点的附子炮制方法,使附子在临床上发挥更好的疗效,在炮制诸法中有个很好的比较。
  【关键词】附子 炮制 合理性
   我们可知附子的主治的确非常广泛,一切阳虚证(包括亡阳证和各科各种病症引起的阳虚证)、一切寒证、一切痛证(以寒为主)均必用或应当用附子。风、水、饮、痰、湿、气滞、血瘀证均应当或可以用附子。气虚、血虚可用附子,阴虚证也有试用附子的机会。实热证中湿热证可用附子,其他实热证也有试用附子的机会 。因此附子要根据临床的需要做合理的炮制。[1]?
  1 附子炮制的历史沿革
   附子炮制最早见于《伤寒论》。张仲景用附子分“生用”和“炮用”。生用者“附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炮用者“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由此可见张仲景用附子生熟有定,炮附子开了火制附子的先河。此后,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中记有“天雄、附子、乌头、乌喙、侧子:皆?灰火炮炙,令微(坼),削去里皮乃称之”的具体火炮附子的方法及火炮附子的程度。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增加了“(附子)去皮,蜜涂火炙令干,复涂蜜炙”的附子蜜制品。《雷公炮炙论》中有炮附子和“用东流水并黑豆浸五日夜,然后漉出于日中晒干用”的两种炮制品。《普济方》中新增了“(附子)炮裂,去皮脐,捣,密绢细罗为末”“(附子)大者一枚,去皮脐,切作片,生姜汁一盏、蛤粉同煮,焙干”“(附子)炮去皮,以地黄汁煮,焙干”“(附子)炮制,米醋中浸,再炮,淬三五次,去皮脐”“米泔水一盏,姜半两研,浸三日,次用蛤粉炒制,去皮脐”等炮制品。金元时期有些医家还提倡用盐水浸后再炮或用童便浸后再煮等,此为后世制盐附子提供了 理论 依据。李时珍谓“附子生用则发散,熟用则峻补。生用者,须如阴制之法,去皮脐入药。熟用者,以水浸过,炮令发拆,去皮脐,乘热切片再炒,令内外俱黄,去火毒入药。又法:每一个用甘草二钱,盐水、姜汁、童尿各半盏,同煮熟,出火毒一夜用之,则毒去也”。在此,李时珍根据临床经验提出:附子生用毒性太大,即使要生用,也必须依雷?的阴制之法炮制后才能入药,以正前人生用不制的现象。张介宾对附子炮制很有 研究 ,他主要用甘草制附子,并说明了其炮制方法和作用:“用甘草不拘,大约酌附子多寡,而用煎极浓汤先浸数日,剥去皮脐,切为四块,又添浓甘草汤再浸二三日,捻之软透,乃咀为片,入锅内文火炒至将干,庶得生熟匀等,口嚼尚有辣味是其度也;若炒太干,则太熟而全无辣味,并其热性全失矣。故制之太过,则但用附子之名尔,效与不效,无从验也。其所以必用甘草者,盖以附子之性急,得甘草而后缓附子之性,毒得甘草而后解。若欲急用,以厚纸包裹,沃甘草汤,或煨或炙,待其柔软,切开再用纸包,频沃又炙,以熟为度”。后世医家所用附子概不离上述炮制范畴。
   随着历史的 发展 ,附子从最初的生用,逐步发展为火制、水制、水火共制,后又衍生出许多加辅料共制或复合炮制方法,近年更有用微波炮附子或将附子制成颗粒等方法[2]。现在全国各地共有20多种方法,使用的炮制辅料也不尽相同。?
  2 附子的历代炮制方法
  2.1 火炮法: 在两晋南北朝以前,对于附子的加工处理,多采用炮、煨、焙、炒、烧炭存性等方法。如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其炮制方法是“口 父咀”、“炮,去皮”;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方法是“炮,炮去皮脐,烧”;南齐《刘涓子鬼遗方》有“炮裂”之说;《雷公炮炙论》则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火炮法制附子。自唐代以后,虽然陆续出现了附子的其他制法,却仍保留了火炮的工艺,如“搪灰炮”(唐.《备急千金要方》)、“炭火烧令黑色,勿令药过取出”(宋.《太平圣惠方》)等。到现代,还有炮附片,即以附片拌净河砂炒至膨胀变色[3]。目前,火炮法较少采用,这是由于此法不易精确掌握其火候大小、时间长短,容易使附子“炮”之太过或不足。另外,干热可使附子有效成分含量减少,如果温度过高或将生药直接置于火源上,则易焦化而影响药效[4]。
  2.2 水漂法: 水漂法有清水漂及加辅料水漂2种方法。清水漂法目前多不用,而主要采用加辅料水漂,即将附子置于辅料水中浸泡后晒晾若干日。主要炮制品有盐附子[4]、醋漂附子[5]等。
   水漂法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生药形态大小、气温高低、水漂次数多少等,另外虽然它不易破坏附子的有效成分,但同时也未破坏其毒性成分。
  2.3 水漂加蒸煮法: 用此法制成的附子为临床应用的主要炮制品、如黑顺片[4]、白附片[4]、黄附片、挂片[6]、熟片[7]等。附子经水漂后,通过蒸煮的加热处理,使其毒性成分乌头碱变成毒性较小的次乌头碱,再至毒性更小的乌头胺,既破坏了毒性成分,又不影响其强心成分,较适合临床需要。
  2.4 入辅料加热法: 一般较常用的辅料有姜汁[8]、甘草汁[8]、黑豆[9]等,它们具有较好的解毒作用,能使附子毒性减缓。
   另外,还有醋煮制和蜜煮制[8,9]。加入辅料炙,有时也并不完全是为了解毒,通过各种辅料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发挥药效。
  2.5 高压蒸煮炮制: 传统的炮制方法较为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所以应在不影响药效的前提下,研究省工省时、操作程序又简便的炮炙方法,高压蒸煮法由此孕育而生。其方法是取洗净的附子浸入食盐胆巴水数日,水漂后切片,在110 ℃及68.65kPa条件下蒸30 min,干燥即得[5]。蒸煮可以有效减小附子毒性,加压后,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也简化了工艺?。此法既破坏了毒性生物碱,又可减少有效成分的流失,提高了炮制品的质量。此外,还有一种微波炮制附子的方法,即将附子去皮后,入50%老水浸泡10~15 h,再换清水浸泡20~24 h,反复2~4次后,蒸10~20 min,晾干或烘干后,选用2450 MHz或915 MHz的微波机进行辐射干燥[6]。此法炮制的附子药效较好,毒性低。?
  3 合理性的探讨
  3.1 从附子的毒性方面:附子是毛茛科乌头栽培品的侧根,具有剧毒,其毒性成分主要来源于所含的乌头碱,此碱性质不稳定,遇水、加热易被水解或分解,使极毒的双酯型乌头碱C8位上的乙酰基水解(或分解),失去一分子醋酸,得到相应的苯甲酰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胺、苯甲酰中乌头胺、苯甲酰次乌头胺。其毒性为双酯型生物碱的1/200~1/500。再近一步水解,使C14位上的苯甲酰基水解(或分解),失去一分子苯甲酸,得到亲水性氨基醇类乌头原碱:乌头胺、中乌头胺、次乌头胺。其毒性仅为双酯型乌头碱的1/2000~1/4000。由此可见,火炮并无降毒作用,现代较少采用:而水漂法也未破坏其毒性成分,往往结合其它炮制方法一起使用,如加蒸煮法,和加辅料甘草、黑豆等,以达到降毒的目的。
  3.2 从附子的临床疗效方面:附子的成分除了含有毒的生物碱外,还具有强心作用的微量成分消旋去甲乌药碱、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等。而水煮法通过多次的水漂,会导致成分的大量流失从而影响了临床疗效,据有人证实,附子在泡、浸漂的过程中要损失生物碱80%以上[7]。
  3.3 从炮制工艺的科学性方面:高压蒸煮炮制附子破坏了毒性生物碱又减少了有效成分的流失,工序又简单,高压下大大减少了炮制时间,取代了传统炮制既费时又费工,并且还有可能降毒不完全的缺点,提高了附子炮制质量。蒸制后,附子大部分的原型生物碱被分解破坏,使其毒性降低,水解产物溶解流失较小,并且用加压蒸制可收到含总生物碱90%左右的附子饮片,而毒性降低40~100倍左右,此法在保存有效成分,降低毒性方面确有成效,故认为是目前较为先进的炮制方法,有些学者建议推广[8]。?
  4 小结
   综上所述:附子的炮制及应用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通过对其炮制方法的总结,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方法特点、附子成分在炮制过程中的变化、辅料对炮制的影响等。在上述方法中,水漂法较火炮法进步,水漂蒸煮法和入辅料加热法则可以进一步使其毒性成分转化具有操作工艺时间、短减毒效果好等优点,减轻毒性反应,高压蒸煮法及微波炮制法则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炮制方法的改进,我们还应对附子的炮制工艺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总结研究,使附子的炮制技术日臻完善,从而促使其炮制工艺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
  [1] 邢斌,附子应用指征的探讨――附子运用体会之五[J].中国中医药报,2006,?
  [2] 李立纪,张风雷,吴荣祖,等:新法加工附子与传统附片药效学的比较研究[J].河南中医,2005,25(3):32.?
  [3] 龚千锋主编.樟树中药炮制全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93 ?
  [4] 孙秀兰,张子文,史久良.乌头、附子的炮炙和药性关系.中医杂志,1964,5(2):37 ?
  [5] 王莉,张振东,杨又华.附子炮制研究概况.中药研究,1994,10(1):63 ?
  [6] 杨明,徐楚江,邹文铨.附子炮制新方法.发明专利公报,1992,81257:11?
  [7] 郑露露.附子炮制中的成分流失[J].中药通报,1983,8 (2):26.?
  [8] 胡素梅.附子炮制新法[J].中成药研究,1981,2:21. ?
  
  作者单位:322000 大陈中心卫生院

标签:附子 炮制 合理性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