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学习 > 正文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药品不良反应的现状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关键词] 药品; 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中图分类号] R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050-01   
   在2006年的盛夏,一种商品名为“欣弗”的药品成为举国瞩目的焦点。这种由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在我国造成了99例不良反应事件,以及10人死亡。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其中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百亿元以上[1]。
   什么是药品的不良反应?对此好多人存在认识上的错误,下面对它进行概述。我国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为: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2]。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1 药品因素 (1)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可能成为副作用。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2)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粘膜出现淤点、淤斑。(3)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使用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2 患者自身的原因 (1)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约为3:2;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2)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调查发现,现在60岁以下的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9%,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为15.85%[3]。(3)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4)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3 其他因素 (1)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均可发生不良。(2)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3)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5%,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4]。(4)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例如治疗严重皮疹,当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会发生反跳现象。
   各种药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在现有的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中,以抗生素和中药注射剂占大多数。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5]。较长时间以来,许多人都片面地认为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但近年来有关中药毒副作用的问题突现,其不良反应的报道呈上升趋势,因此,中药安全无毒的旧观念必须改变。中药组成成分复杂,每味中药就含有多种成分,有些中药在其有效成分、药理、毒理不甚明了的情况下轻易改变剂型,加之中药注射剂提纯程度不够或杂质过多常引起不良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如清开灵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等引起的不良反应引起了重视。
   在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上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临床医务人员对其不重视,少报、漏报现象很多,有的甚至认为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差错是一回事。那是对不良反应的理解错误造成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使用药物。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6]。因此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已经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经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医生使用抗生素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时不加考虑,不重视病源学检查,迷恋于新、洋、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使用,导致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所以,安全、合理的使用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参考文献
  [1] 唐镜波.合理用药的评价与实践要点[C].全军临床合理用药研讨班论文摘要汇编,1990:64.
  [2]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6.
  [3] 孙定人.药物不良反应[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3.
  [4] 曹全英.合并用药可能引起的毒副反应[J].中华今日医学杂志,2003,3(24):42.
  [5]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J].医药导报,2004,23(9):695-696.
  [6] 徐年卉,林国生,付洁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43-144.

标签:浅谈 用药 不良反应 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