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学习方法 > 正文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英语

时间:2019-01-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缺失导致了大学生思想价值观上西化现象严重,学生英语实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也受到了阻碍,也缺乏在国际交流中守护、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培育具有中华人文底蕴的国际化人才。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2-0000-02
  On the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the College EnglishTeaching
  Peng Yan
  (Dept. of Foreign Language, Hubei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stitute, Shiyan 4420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serious phenomena of westernization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hould put more efforts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English abilities and cross cultural abilities, and make them be capable to protect and spread traditioal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ross culture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快速崛起的中国经济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动力引擎,中国的综合国力也随之不断增强,中国人参与国际大事的话语权越来越大,这标志着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能否拥有大量的优秀国际化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中国的大学作为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也面临着培育国际化人才这一重任,国内大学外语教学的一个目标和任务就是让每个大学生都能成为国家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参与者,也就是说让更多的国内大学毕业生在参与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同时,也参与到国家精神文化传承,参与塑造良好的中国国际形象这一历史使命中来。因此,大学生的人文知识素养和掌握英语的程度要能够承担起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宣扬中国人传统核心价值理念,让让中华民族精神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好地认可和传播,变得更加熠熠生辉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支持中国、成为中国的盟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商用语言是人们进行技术交流,商业洽谈,文化交流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大学生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技术功底,良好的外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才能够成为出色的国际化人才。
  “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人们充分认识到了外语的工具性,但对外语的人文性却重视不够”[1]。人文教育不仅各种人文学科的教育,也包括文化基本传统、理念、民族精神、民族传统教育等方面的民族文化教育,其目的是让学习者接受本民族共同认可的基本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文化教育不是纯粹的知识教育,而是思想观念教育和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教育,同时它也包括精神境界、精神修养、理想人格、信仰信念教育等方面的精神修养的教育。人文教育能够丰富学习者的精神内涵,使之可以成为一个全面的人。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提出中国学生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也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以丰富自己的思维和想象, 他认为中国教育太过于偏重训导,导致学生太注重专一,因此很难吸收新的知识和方法。同样,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也存在知识面窄,人文知识匮乏的现象,学生这种对自己的母语和英语人文知识方面的欠缺不仅会阻碍其英语沟通能力的发展,也会妨碍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育重点放在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上,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在吸收英语文化中的人文知识,但对于这些知识的吸收是片面的,缺乏系统性,加上文化差异等因素让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存在一知半解的现象。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在大学前所受的学校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造成了初高中学习期间学生无暇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加之有关中国文化教育的相关课程在许多工科院校大学课程中的缺失,学生的人文知识又多是从英语学习中获得,这些综合因素导致了当今大学生传统文化观念淡薄、西化现象严重,从而影响其健全价值观的形成。社会上许多大学生功利思想严重、实用主义盛行,精神家园荒芜,原因就是丢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全盘接受西方个人主义、实利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的“修身立德”和《朱子语类》中的“成己方能成物”都说明正确的价值观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2002)提出“对于一般大学,英语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加强学生的听说与交流能力上,强调英语的实用性”[2] 。实用性原则遵循了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但实际上,许多大学生在学了多年的英语之后还是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不高的原因是他们不能够用英语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中文英文不能够相互得体表达,常常言不达意,很多情况下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究其原因是其中文素养不够,英语又不精通。根据图式理论所说,一个人在接受新信息、新概念和新思想时,只有把它们同他脑海里固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才能产生意义,图式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F.Bartlett , 1932)把图式用于研究阅读、理解等心理过程,他认为“图式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对过去经验的积极组织”[3]。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并无意义,它只指导听者或读者如何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恢复或构成意思。人们在理解吸收信息的同时,需要将所输入的信息与大脑中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并且克拉申(Krashen)的i+1输入假说也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即通过接收“理解性输入”而产生的,“感受性语言行为如听和阅读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只要提供足够数量和形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其它包括说在内的语言技巧的提高和语法知识的获得就会随之自动产生”[4]。由于英语语言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民族文化之间也有许多共通性,人们语言交流的目的主要是思想观点的交流,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可以让学生在英语交流中做到言之有物,从而促进交流的效果和交际的兴趣,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加深其对英语文化的领悟能力,进而做到对它的批判性思考和吸收。这种批判性思考也会反过来促进学生探究中西文化的兴趣,提高其感知文化差异的敏锐性,增强其英语学习的主动性。这样以来,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焦虑性就会降低,学习的时效性和语言理解能力以及英语沟通能力都会随之增强,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也就得到了全面提高。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外语交流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得体使用语言的能力。沃尔夫森(M.Wolf-son)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学生要在熟悉语言文化背景以及掌握该语言体系的基础上把语言形式及其在一定的语境下产生的功能意义相对应,使两者融为一体,“使学习者具有言有所为、言蕴所含、含则能解、文化相知、言必达效等语用能力”[5]。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语言的学习也是对西方文化的一种学习。人们常说,一个只会说外语而不懂文化的人只不是个傻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了全面的理解才能意识到本族文化的优势和缺陷,接受不同的文化差异并且尊重这些差异,认可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并且有学习它们的意愿,才能避免对自己的文化产生狭隘的抵制情绪,摈弃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出现全面“西化”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的复杂特性让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外语教学中的挑战性任务。据Hofstede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种集体现象,由于它是部分人处于同样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到的,它是一种区别于其他群体的一种集体意识”[6]。文化具有显性和隐形的特点,所以人们通常用冰山来比喻。显露在外的冰山之角表现为衣、食、住、礼仪、语言等,而其深层次的信仰、价值、态度、等级、经验等在人们交流中无意识的表露出来的行为规范、准则等则是文化的隐形特点,正是这些不易觉察的隐性特点导致了跨文化交际的困难性。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引导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发挥母语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正向迁移作用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感知和审视能力。做到虚心探究各种文化背后的深层价值观,形成理性接纳自己的母语文化精粹,客观、批评地吸收西方文化的跨文化意识,并在英语学习中进行践行从而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守护精神。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它集中展现了民族的智慧,凝聚着民族性格,传承着民族精神,是中国进步发展的动力和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民族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可靠保证,这些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指导年轻人立身成才的宝典。但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有许多先哲精妙的思想需要学习者反复揣摩、思考方能领悟。可是当今中国社会在西方文化强大的冲击之下,实用主义观点的盛行,许多工科高校里所开设的课程中实用性学科成为主流,人文科目衰微,学生把精力都放在了各种技能的学习上,无暇探究自己的文化,更不用说积极地对外传播中国文化了。相比之下,英语文化通过影视、书籍以及各种英语教科书等媒介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国传统文化遭到许多年轻人的鄙弃,这让他们失落了自己的文化之根,偏离了自己固有的价值观,精神家园变得荒芜由此眼界变得狭隘起来。有报道说国内有些受到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年轻人竟然在媒体上公然宣称传统中医是不科学的,这些西化思想严重的学子因为对传统文化的无知而质疑、攻击它,这样的行为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缺失造成的不良后果。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只有对自己的文化具有正确的理解和客观的态度才能在对外交流中担当起对传统文化、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守护任务,体现自己的爱国精神。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提高学生英语的实用能力;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守护精神。
  参考文献:
  [1]仇云龙,张绍杰. 晚清外语人才培养特色及其当下启示.外语教学与研究[J]. 2011(2).
  [2]王守仁. 关于全面加强中国英语教育的思考[J]. 外语教学. 2002 (3).
  [3]张维友.图式知识与阅读理解[J]. 外语界. 1995(2)
  [4]Krashen 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5]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6]Hofstede Geert H. 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Software of the Mind:Intercultural Cooperation and Its Importance for Survival [M]. London: HarperCollins, 1994.

标签:文化教育 中国传统 大学英语 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