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演讲稿 > 正文

从脾胃论治糖尿病|从脾胃论治银屑病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中图分类号】R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252-01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脾胃运化失调是患糖尿病最主要的病理因素,因此在治疗糖尿病方面也强调重视调理脾胃,通过益气健脾,和胃养阴改善内分泌紊乱,促进糖代谢修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胃功能的失调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本质因素,因此糖尿病贵在健脾和胃。
  【关键词】糖尿病 脾胃功能 消渴 中医病因病机 综述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医药在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发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古代的病名“消渴”包括当今的糖尿病。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是世界医学史上对糖尿病最早的记载,消渴是“因恣食肥甘,或情志过极、房事不节、热病之后等,郁热内蕴,气化失常,津液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而下泄,阴虚燥热。以口渴多饮,多食而瘦,尿多而甜为主要表现的脾系疾病。”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书籍发现糖尿病的研究早在古代就有学者提出脾胃功能失调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治疗则重视健脾和胃,现将一些阐述整理如下:?
  1 从脾胃论治的历史沿革
   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提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糖尿病亦是如此。早在《素问•奇病论》即有:“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提出嗜食肥甘厚味,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内热致消的机制。近代张锡纯也提出了糖尿病是由于“元气不升,大气下陷,脾不散津。”《类证治裁•三消论治》认为:“小水不臭反甜者,此脾气下脱,症最重”[1]“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糖尿病患者可表现为大便稀溏,甚至泄泻。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即脾不散津,精微物质上不能输注于肺,而下注膀胱,则尿多尿甜而成消渴;津液趋下,从小便而走,则体内水液匮乏,饮水自救则多饮;精微物质随尿大量外泻而不能被人体所吸收故逐渐消瘦。 现代 研究也认识到了脾虚湿盛是胰岛素抵抗的病理产物[2]。?
  2 脾胃功能失调是其基本病机
   脾胃为后天之本,生理上脾为阴,主运化升清,胃为阳主受纳降浊,喜湿主降脾升则胃降,相反相成,只有相互协调平衡才能圆满达到其“后天之本”的作用。《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脾病者,身重善饮。”《灵枢•本藏篇》称:“脾脆则善病消瘅。”《医贯•消渴论》认为“脾胃既虚,则不能敷布津液故渴。”《慎斋遗书》曰:“盖多食不饱,饮多不解渴,脾阴不足也”的记载。《类证治裁•消论治》曰:“小水不臭反甜者,此脾气下脱”;而《证治汇补•消渴》篇中所曰:“脾胃衰,不能交媾水火,变化津液而渴者。”近人亦有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提出:“糖尿病,其证起于中焦,是诚有理,因中焦萃病,而累及于脾也”“消渴之证多由元气不升。”可见脾胃功能健旺是人体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重要前提。长期嗜食肥甘、厚腻之品易损伤脾胃,使脾胃不能完全运化吸收,以致营养堆积,进而化生膏脂痰浊充溢形体而成,更进一步阻碍、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日久最终导致“消渴”。 ?
  3 从脾论治消渴病的研究现状
   近代许多学者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脾的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如李德珍[3]在继承施今墨对消渴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虚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统计研究施师的用药,总结出施师亦认为糖尿病人大多具有气短神疲,虚胖或消瘦等气虚现象,故其发病病机亦因脾气虚损,失于运化,元气不充之故。刘振杰等[4]认为脾不散精,胃火壅盛,糖尿病始成。同时指出,脾胃虚弱为糖尿病的主因,脾失健运而致水谷精微不得输布,五脏不得滋养,津不上乘则肺生燥热,消渴由生。赵杰[5]依据《内经》理论以及后世医家的经验,认识到糖尿病病机以“阴虚为本”,但因脾为太阴,乃三阴之长,故伤阴者脾阴首当其冲。所以,脾阴虚为糖尿病之主要病机。?
  4 西医学理论基础:胰岛素抵抗从脾论治
   现代医学认为,胰腺可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调节体内 的血糖浓度,并促使肌肉组织对糖的利用,如胰岛素缺乏则体内血糖浓度升高,引起糖尿病,形成胰岛素抵抗[6] 。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津液,脾气通过运化把水谷精微、津液输布全身,荣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脾主运化,即包括胰腺外分泌及部分内分泌功能,脾消化吸收水谷精微,其升清功能相当于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各种消化酶是实现其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脾运化水谷精微营养周身的脏器,胰岛素是实现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
  5 从脾胃论治消渴病的用药举例
   《内经》云“治病必求于本”,所以对于消渴病的治疗,应当从脾的功能失调上进行辨证论治,方可取得良好效果。现例举一些病案研究:
   赵氏等[7]以中药汤剂内服治疗本病。基本方为:太子参、生山药、苦瓜各30 g,生黄芪15 g,黄精、炒白术、山茱萸各9 g等。加减法随兼证不同而相应变化。1剂/d,30 d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7%,30例患者症状均有明显好转。方中太子参、生黄芪、生山药、炒白术同用,益气运脾。张氏[8]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分为3型,收效良好。
  湿热蕴脾型用香砂平胃散加减;脾气亏虚型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脾肾阳虚型用济生肾气丸加减。胡氏[9]从脾论治糖尿病。脾气虚以四君子汤加黄芪为主方;痰湿困脾以二陈汤合六君子汤加减;脾脏虚寒用乌梅丸治疗;脾阳虚用人参理中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收效良好。
   上述举例从脾论治,以脾气虚、脾阳虚、湿热蕴脾、痰湿困脾为主要辨证类型,运用健脾补气、运脾化痰、清利湿热等方法治疗消渴病,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林 琴.类证治裁•三消[M].北京: 中国 中医药出版社,1997:267.?
  [2] 刘承琴,赵建祥.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重视从脾论治的思路[J].新中医,2003,35(9);28?29.?
  [3] 李德珍.施今墨论治糖尿病经验初探[J].甘肃中医,2001,14(4):6.?
  [4] 刘振杰,熊立华,范冠杰.浅谈糖尿病从脾论治[J].新中医,2006,38(8):84.?
  [5] 赵 杰.糖尿病从脾阴虚辨治[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13(5):4.?
  [6] 张建,华琦.代谢综合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08?
  [7] 赵翡翠,聂继红,李杰.中维药结合从脾论治糖尿病30例分析[J].新疆中医药,2002,20(5):10-11.?
  [8] 张国建.从脾论治2型糖尿[J].中医杂志,2007,48(8):74-75.?
  [9] 胡梅芳.糖尿病从脾论治分析[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4):351-352.?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标签:脾胃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