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雅思 > 正文

活稳 [稳中求变 限中显活]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高考之前,不少人预测今年的作文题会有较大变化:一是不再沿用话题作文形式,二是将采用由漫画引出话题的形式。然而试卷一出炉,却令研究者们大跌眼镜,正如有位老师评价去年高考作文题时所说的,“似曾相识题又来”。
  比较去今两年高考作文题,其相同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写作导向相同。去年的作文题以“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引导考生理性地思考感情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正误深浅的关系,思考对事物认知的观点、态度和方法,从而形成作为公民应该具有的对社会的参与意识、监督意识和批判意识。今年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作文话题,将考生的视角转为注重自我的体察和感悟,对自身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审视和认识,从而引导由感性向理性过渡阶段的中学生完善自己的理性世界。尽管这两道题各有考查的侧重点,但是命题者的指导思想是明确而一贯的,即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热爱生活、培养创新精神。这种良好的写作导向,无疑对中学生写作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命题形式相同。两道题目都是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都是文字材料,话题的语言形式又都是并列短语。这样,看到今年作文题的考生就不会像去年的考生那样有一种“陌生感”,因一时的紧张而乱了方寸。
  写作要求相同。去年的作文题提出6点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今年作文题的要求是:“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两相比较,可见今年保留了去年的5点要求,只是不再提“不得抄袭”这一赘余的要求。
  当然,今年的高考题还是在稳中求变,除了前面提到的考查的侧重点与去年有所不同之外,还有一些新的变化。
  提供的材料有变化。去年采用的是选自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韩非子》中的“智子疑邻”的寓言故事,今年选用了四则意义相关而各有侧重的外国名言。但丁的话告诫人们要相信自己,波兰谚语提醒人们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达?芬奇的话指出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不能盲从,塞纳克的话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这几则材料本身便可启发考生进行多角度思考,避免去年试题材料的单向影响,即顺着材料的思路走,认为主观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客观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一定会形成因果关系。
  话题要素的关系有变化。今年的作文话题虽然在语言形式上与去年同属并列短语,但是,并列的各语言要素之间意义关系有所不同。“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前者为主观因素,后者为客观因素,二者是因果关系(有因果或无因果关系)。而“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是两个主观因素,二者为并列关系,内含辩证统一的思想。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起来分析,可见这种关系有种种情形,例如:既相信自己又听取别人的意见,既敢于相信自己又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既不相信自己又不能听取别人的意见,一味地相信自己而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意见一味盲从而不相信自己,等等。抓住意义关系(而不能只盯住一个因素忽略另一因素)从不同的角度选材、立意都能写出符合题意的考场作文。显然,这一作文题进一步体现了考场作文的限制性,强化了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同时也给考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搭建了平台。
  话题引导语有变化。去年作文话题的引导语是:“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年的作文话题引导语就简洁多了:“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不同的引导语暗示了命题者不同的思维指向。“听到”“见到”是把考生的目光引向现实生活,让考生去审视外在社会中涉及话题的种种现象。“有人想”“也有人想”是启发考生自己去“想”,进行理性的自我考问。这种变化,会淡化考生“考场作文”的心态,引导考生走出“为文造情”的怪圈,说实话,抒真情。
  实验本《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非常令人高兴的是,今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试题正体现了“课标”的这一理念。

标签:求变 限中显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