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议论文 > 正文

语文时评 时评阅读与语文教学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时评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阅读时评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养,非常有益于语文教学。
   [关键词] 时评阅读语文教学益处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古往今来,多少学子,身在课堂,心系社会;多少仁人志士,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新时代的中学生,更应该有关注社会、直面众生的胸怀。现代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统一。为了摆脱语文教学中脱离现实生活、封闭僵化的状况,我们通过时评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观察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深入思考和感受能力,让学生到生活的活水源头中去学语文,进而扩张语文学习的生命力。下面谈谈自己将时评阅读引入课堂的一些收获。
   一、激发兴趣,强烈体现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阅读时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多人将传统的语文学习比喻成“戴着镣铐跳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时评作为一种阅读样式,评论的问题许多是学生感兴趣的,比如“2009年国内流行语”、“杨丽娟追星”、“谁是最可恨的人”等等。而时评精辟的理性分析,本身就容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同时,高中生对社会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的看法有时不够成熟,甚至比较肤浅。只有不断引导他们思考社会生活,他们的认识才能逐渐走向成熟。而时评是一种很好的引导学生思考认识社会生活的文章。将时评与一般性新闻一比较,就很容易看到时评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作用。比如,阅读“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时评,就发现改革开放30年处处换新颜的事实,对年轻的中学生触动不大,而读了一系列时评如《从30年中国人衣裳变化看“精气神”》、《30年,从官本位到人本位、民本位》等文章后,学生对改革开放重大意义的认识与了解逐步深入,并主动学习、弘扬前辈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
   二、无任何教参,更能发挥师生双方的作用
   对教师来说,时评材料的热、新,决定了它没有什么前例可循。由于时评的时效性强,教学资源不能过于陈旧,教师就要立足课内,整合教材,充分利用课外丰富的语文资源。教师摸索着前进,又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广泛地去了解、思考种种社会现象,探索新的教法来适应新的知识。在阅读中,我们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我们和学生一起研讨、一起成长。这意味着上课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这正是新课程的理念。
   对学生来说,中学生思想没有定型,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比如,对于一些电视剧或网络的“恶搞”,学生往往缺乏正确的认识。人民网刊发《人民时评:有一种恶搞丧尽天良》、时评《“没有什么不可以”的社会心态值得警惕》,让学生明白“多元不等于可以为所欲为,宽容也不等于丧失底线”。时评掷地有声的理性分析让学生折服,让他们对“恶搞”有正确的评判标准。可见,时评阅读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上也有一定的作用。
   三、阅读时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其综合语文素养
   首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需要素材。许多时评材料本身就是很好的作文素材,此处不一一赘述。时评的发散性思维特点,又能够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挖掘材料的意义。这样读得多了,学生不但“有米下炊”,而且是“新米下锅”。
   其次,激活了学生思维,由单一变多维。高中生的思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们喜欢发表自己对一些事情的见解。在他们的理性思维迅速发展的阶段,阅读时评加以点评就满足了他们的思维需求。多样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可以使学生在写作时思路多样化,游刃有余。
   再次,思维的培养和见识的增长是写作中创新的真正源头。阅读一段时间,我们就惊喜地发现学生的目光从八卦新闻、娱乐人物转向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方面的报道,在教师进行“辩证思考”的专题指导后,学生分析起新闻事件的高度和深度明显不同了,他们找到了切入材料、深入挖掘的方法,能更好地综合调动自己所掌握的各学科的知识来为自己的分析服务。
   在时评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在思考、交流以及老师的引导下,关注自己生活的社会,为社会的新风尚而鼓舞,为道德败坏的行为而愤慨,对中国的现状展开批判,对民族的未来充满期待。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不再流于肤浅,审美趣味、人生价值观在不断地调整。这也是我们有意识地选择那些能给予学生对人生、对社会、对未来以启示的新闻热点(如关于文化遗产、如关于社会新现象和新思潮等)的原因。
   把时评引入课堂,以时评阅读为切入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素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尝试,是语文教学的补充和辅助手段。但是,时评也有自身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因而也要将它和其它类型(如哲思类、文化类等)论述性文章的阅读综合运用,才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宝库,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标签:时评 语文教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