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议论文 > 正文

浅谈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_信息化战争论文2000字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信息化条件下各级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准确领悟并深刻把握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与发展方向的战略思维能力;既能从中国观察世界,又能从世界分析中国。战略意识、全球眼光直至“太空思维”,都是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基本职业素养。
  [关键词]信息化 联合作战人才培养
  以信息技术为牵引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正在迈人快车道,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将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是军队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军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要打赢信息化战争,就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信息化联合作战需要的新型军事人才。
  一、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世界各国间的科技、经济、军事竞争日趋激烈。面对这种新的形势,我们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时代的高度、军队建设跨世纪发展的高度,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其次,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新的军事革命,使传统的作战理论、作战样式、作战手段面临着严峻挑战。高技术战争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人才的较量,谁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谁就争得了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这已成为各国军事家的共识。
  再次,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是军队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军队院校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要求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军队建设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世界军事变革的新要求,构建信息化条件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加快培养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新军事变革制高点、推动军队转型建设、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战略选择。
  二、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
  1、战略思维的培养。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准确领悟并深刻把握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与发展方向的战略思维能力;既能从中国观察世界,又能从世界分析中国;对我军在新军事变革背景下面临的战略环境、地位和任务,能站在国家现实与长远利益的高度来认识、解读和把握,并从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的战略高度思考,提出解决相应军事问题的对策。战略意识、全球眼光直至“太空思维”,都是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基本职业素养。
  2、联合意识的培养。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中,诸军兵种地位平等,作战行动需要同步响应、无缝链接、高度协调,要求联合指挥机构中的各级指挥人员具备自觉的联合意识,一体筹划联合作战指挥行动。因此,各军兵种指挥人员应自觉服从联合指挥,主动协调行动,确保作战行动顺利进行。
  3、信息素养的培养。联合作战人才培养要具有获取信息的强烈意识,多渠道、多手段采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战场环境、敌我态势的感知和掌握;具有敏锐的信息鉴别力、洞察力,熟练掌握信息处理的程序和方法,能够高效地处理和使用信息;能够熟练使用多种通信工具特别是指挥自动化系统,依托信息化装备实现作战意图。
  4、战斗精神的培养。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将重点实施精确性、实时性、突然性打击,作战强度大、节奏快、对抗激烈。战争的突发性、破坏性、杀伤性和残酷性空前提高,没有前后方之分,发现就意味着摧毁。这就要求各级联合作战指挥官经得起各种残酷战场环境的考验,具有压倒一切的坚定信念、顽强意志、求胜决心和战斗精神。
  5、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体系对抗,使战场信息瞬息万变,主动求新求变,敢于冒险与创新,是信息时代军事统率与指挥艺术的主要标志之一。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型军事指挥官,只有具备了这种敏锐的战场信息感知与创新能力,才可能为驾驭信息化战争的复杂局面和解决棘手问题找到答案。
  三、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一是形成新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院校办学思想的核心。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新型人才培养观,是院校教育转型的首要问题。要牢固树立“忠诚使命、重德博识、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为统揽,打破陈旧封闭的教育观念,认清教育转型的形势,把握教育转型的目标、内容和要求,突破原先的人才培养思维定势,掌握联合作战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加快形成面向联合、内涵发展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新优势和新特色,确保教育转型健康推进。
  二是设计新的教育内容。要紧紧围绕办学的总体目标,以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需求为牵引,以信息化为主导,深入探讨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以不同于专业技术军官培养的理念和策略,对军官学历教育体系进行全新设计,将联合意识、信息素质、战斗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构建与大学办学目标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进行新的教学改革。要扎实做好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按照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目标模型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紧贴部队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完善教材体系,按照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要求,贴近部队信息化建设实际、贴近第一任职岗位、贴近本学科专业发展前沿,审视和梳理专业教材体系,重点抓好“联合作战基本理论”“复杂电磁环境概论”“信息安全保密”等课程的建设。
  四是构建新的管理模式。要认真探讨新形势下从严治校、依法管理的特点和规律,主动适应教育转型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大学办学思想确立的先进管理理念落实到制度层面,围绕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推行管理机制创新,使管理工作逐步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管兵型向训官型、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要着力加强学员队管理育人的制度创新与文化建设,为学员设置和提供务实有效的模拟领导与组训实践平台,使学员队管理模式改革成为支撑转型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陈东祥.未来型军事人才构想仁[M].北京:解放军出版
  社,2005.
  [2]李明海.试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J].军事学术,2000,
  (2).
  [3]张亚非.论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初级指挥人才培养[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5).

标签:条件下 人才培养 浅谈 指挥